政治相關的我也不會寫上電子書,就直接在 blog 上閒聊了~
日前遠雄一直強調,經營巨蛋不會賺錢,所以向政府一直要求商場空間,然後蓋了非國際規格的巨蛋,不知道要給誰用。所幸換了一組做事比較像正常人的柯P團隊重新議約。我是很想問,加上商場空間,巨蛋的人潮疏散空間不足。這種擠得要死的台北商城已經很多座了,真的有比較賺錢?金華城有很賺?東區 Att 有很賺?新的光華商場快看不到人了,中山新光三越,火車站前新光三越在京站百貨出現後生意又如何?松菸文創聽說市府只年收5x萬。再多一個商場來辦婚宴跟兼晾曬嗎?把百貨商場當小七開,裡面最多也只能裝滿複製品。真不懂生意頭腦長在哪裡.....。看起來也不過是拿政府給的土地,做收房租的無本生意。
近期在台灣,我覺得經營得很好的商場是高雄夢時代。它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很好,老實說。但是它的經營方式有在進步。而且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炒地皮。所以週圍空出非常寬闊的廣場、道路及停車場。
第二個我喜歡去的地方是高雄駁二。展小鴨時,我一個月內好像去了四次。現在是比較沒錢,不敢去看那裡展什麼東東。老是讓家裡請客去也是很丟臉。因為有看展的嗜好的好像只有我.....。
桃園比較有印象的是大江,較早期蓋的台茂,家人說沒落了,沒帶我去。新竹比較有印像的是巨城,(和另一間烘手機掉蟑螂出來的我最好不要把它的名字寫出來...除非我當時有拍照存證,是吧....。)台北是信義商圈包括 101,以及西門町。
我蠻喜歡走商區,不過台灣跟BC 很不同......。在BC,不同小城的 mall 風格並不同。例如 Surrey 很有印度風,Burnaby 比較年輕前衛,Richmond 比較亞洲奢華,Vancouver 比較都會風,Granville Island 的藝術家聚落,White Rock 有點有錢退休生活。我通常把商圈當作博物館來逛,看當地的風格,新品及生活方式等等。商品類型多,有些還會有我蠻喜歡的 Board game。有時會去巧克力店買些巧克力,總會去咖啡店或優格冰店坐很久,看人,讀電子書。消費水平比較之下,台灣的星巴克價位真的很貴。以最便宜的咖啡來說,在加拿大喝星巴克,相當於在台灣喝小七吧。(也因此我在台灣很不想去星巴克,寧願去麥當當。比起漂在雲端,我喜歡符合生活水平。)
其實相鄰的商圈並不會距離很遠。例如Burnaby 的 Metrotown 跟 Richmond 的 Richmond center 距離不到一小時捷運;距離 Granville Island 大概捷運半小時。但是三個商圈各有自己的特色。
回台灣就變得不是那麼喜歡逛街了。但是我還是常會出門看人。待我姊家時,他們不曉得我為什麼每天都會出去坐家樂福或小七;待高雄我就很常去夢時代跟麥當當。高雄夢時代是我較能接受的「空間」。其他商場的走道都太小了,加上華人的個人距離超級近,趕投胎似的會推擠他人,#$$%T@$....。好吧,要抱怨有很多可以抱怨,回台灣我比較不喜歡逛商圈,還不如聊一下我比較願意去的地方,做得好的是怎麼樣。(當然還是會加料一些我的抱怨啦~。)
我喜歡的空間有高雄夢時代,及台北101。商品價位上 101 高出很多,單店裝潢也是 101 漂亮很多。盪素偶在101看不到什麼東東...。台北信義區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走超高級路線,價位很有特色。就醬.....拍洩......。我在加拿大才發現我很愛看衣服。Zara 也是我在大溫喜歡逛的品牌,不只設計的分系有特色,材質上也蠻有挑戰性。但是台灣選的貨就........,材質也......,而且他們明明有一系列是泰式風格,台灣完全沒有。逛了三間,都很像阿尚啊.....。算是很失望...。最近 H&M 在台灣也要開店了,也是我在加拿大很喜歡的店,不只是設計多元前衛,在材質上也很敢用。每過一陣子都可以看到蠻有特色的布質所設計出來的衣服。開到台灣喔...... 不太抱希望啦....。不用排隊時再順道看一下吧。雖然我平日穿得頗爛,但是台灣的審美眼光真的.......很.......正常。嗯。
不小心就抱怨很多。這兩間百貨的空間感很好,走道寬,左右兩側的店都可以自成小包廂,成包廂就可以做好自己的特色設計。(有心想營造)商家品牌特色就能夠做得好。當然,無心做店內設計的在夢時代也不少,我覺得是浪費租金,真的。店家租在這麼好的空間,就該讓客人進了店就能感受到品牌風格,這樣顧客才會覺得品牌有質感,出了這間 mall,有興趣的話也會去找別間。如果就只是夜市的樣子搬到包廂,客人也不會知道這間店跟別間店有什麼不同。要讓店家能做成包廂空間,走道寬是很必要的。挑高低,走道窄,又一堆牆,客人會覺得像走在防空洞。逛起來很不爽。
另外空間很好的地方是義大。我只去過一次。而義大的店家多元性也是.......。義大讓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不容易回家.......。我那次去程蠻順利的,很快就搭到車了。但是回程搭第三班車,光是等車就一個半小時。雖然覺得場地好,而且第一次去時沒有好好逛一下它的店家類型,目前提不太起去第二次的勇氣......。也許不想收沒錢開車的客人......。
第二項空間的好處是:休息。
如果經營一個百貨公司,認為客人不是來買東西就滾出去的話,客人沒事就不會太想來了。你裡面的店家出新品還是跳樓大拍賣,你就要丟很多廣告試試看有沒有一丁點效益。夢時代及 101 是我想出門還想不到目的地時會想去的地方。因為那裡的空間「留客人」。台北其它很多地方我都覺得是「趕客人」。的確,開在精華地段寸土寸金,商場想迫使客人如果想休息,也一定要去花個幾百元喝咖啡吃點心什麼的。例如台北中山站。我蠻喜歡去那裡是因為一間紙藝店跟文具店。現在文具店倒了。一開始對那個地方不熟時,我先去地標顯著的新光三越找可以坐的地方,覺得的用餐區好貴又好擠。有一次閒晃,走到後面巷弄看到丹堤,八方雲集這類店家,後來我就很少進新光了,我常逛周圍的小店。
顧客又不是游民。如果真的是游民,你可以請警衛帶他去收容所還是警局哪裡。禁止客人在店內打地鋪, 有維安上的理由。顧客不會沒事到你的百貨公司睡覺。留些休息的地方,讓顧客日後會喜歡來,才是做生意的方法吧。花那麼多錢開冷氣,佈置裝潢,經營上那麼短視有屁用啊?
hmm.... 看來還是要分段發牢騷了。(OS: 你是有那麼多不滿嗎.....。)沒錯,我是要聊那顆蛋的商轉。我牢騷發完,就會知道為什麼空地是黃金了。下次聊~。
日前遠雄一直強調,經營巨蛋不會賺錢,所以向政府一直要求商場空間,然後蓋了非國際規格的巨蛋,不知道要給誰用。所幸換了一組做事比較像正常人的柯P團隊重新議約。我是很想問,加上商場空間,巨蛋的人潮疏散空間不足。這種擠得要死的台北商城已經很多座了,真的有比較賺錢?金華城有很賺?東區 Att 有很賺?新的光華商場快看不到人了,中山新光三越,火車站前新光三越在京站百貨出現後生意又如何?松菸文創聽說市府只年收5x萬。再多一個商場來辦婚宴跟兼晾曬嗎?把百貨商場當小七開,裡面最多也只能裝滿複製品。真不懂生意頭腦長在哪裡.....。看起來也不過是拿政府給的土地,做收房租的無本生意。
近期在台灣,我覺得經營得很好的商場是高雄夢時代。它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很好,老實說。但是它的經營方式有在進步。而且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炒地皮。所以週圍空出非常寬闊的廣場、道路及停車場。
第二個我喜歡去的地方是高雄駁二。展小鴨時,我一個月內好像去了四次。現在是比較沒錢,不敢去看那裡展什麼東東。老是讓家裡請客去也是很丟臉。因為有看展的嗜好的好像只有我.....。
桃園比較有印象的是大江,較早期蓋的台茂,家人說沒落了,沒帶我去。新竹比較有印像的是巨城,(和另一間烘手機掉蟑螂出來的我最好不要把它的名字寫出來...除非我當時有拍照存證,是吧....。)台北是信義商圈包括 101,以及西門町。
我蠻喜歡走商區,不過台灣跟BC 很不同......。在BC,不同小城的 mall 風格並不同。例如 Surrey 很有印度風,Burnaby 比較年輕前衛,Richmond 比較亞洲奢華,Vancouver 比較都會風,Granville Island 的藝術家聚落,White Rock 有點有錢退休生活。我通常把商圈當作博物館來逛,看當地的風格,新品及生活方式等等。商品類型多,有些還會有我蠻喜歡的 Board game。有時會去巧克力店買些巧克力,總會去咖啡店或優格冰店坐很久,看人,讀電子書。消費水平比較之下,台灣的星巴克價位真的很貴。以最便宜的咖啡來說,在加拿大喝星巴克,相當於在台灣喝小七吧。(也因此我在台灣很不想去星巴克,寧願去麥當當。比起漂在雲端,我喜歡符合生活水平。)
其實相鄰的商圈並不會距離很遠。例如Burnaby 的 Metrotown 跟 Richmond 的 Richmond center 距離不到一小時捷運;距離 Granville Island 大概捷運半小時。但是三個商圈各有自己的特色。
回台灣就變得不是那麼喜歡逛街了。但是我還是常會出門看人。待我姊家時,他們不曉得我為什麼每天都會出去坐家樂福或小七;待高雄我就很常去夢時代跟麥當當。高雄夢時代是我較能接受的「空間」。其他商場的走道都太小了,加上華人的個人距離超級近,趕投胎似的會推擠他人,#$$%T@$....。好吧,要抱怨有很多可以抱怨,回台灣我比較不喜歡逛商圈,還不如聊一下我比較願意去的地方,做得好的是怎麼樣。(當然還是會加料一些我的抱怨啦~。)
我喜歡的空間有高雄夢時代,及台北101。商品價位上 101 高出很多,單店裝潢也是 101 漂亮很多。盪素偶在101看不到什麼東東...。台北信義區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走超高級路線,價位很有特色。就醬.....拍洩......。我在加拿大才發現我很愛看衣服。Zara 也是我在大溫喜歡逛的品牌,不只設計的分系有特色,材質上也蠻有挑戰性。但是台灣選的貨就........,材質也......,而且他們明明有一系列是泰式風格,台灣完全沒有。逛了三間,都很像阿尚啊.....。算是很失望...。最近 H&M 在台灣也要開店了,也是我在加拿大很喜歡的店,不只是設計多元前衛,在材質上也很敢用。每過一陣子都可以看到蠻有特色的布質所設計出來的衣服。開到台灣喔...... 不太抱希望啦....。不用排隊時再順道看一下吧。雖然我平日穿得頗爛,但是台灣的審美眼光真的.......很.......正常。嗯。
不小心就抱怨很多。這兩間百貨的空間感很好,走道寬,左右兩側的店都可以自成小包廂,成包廂就可以做好自己的特色設計。(有心想營造)商家品牌特色就能夠做得好。當然,無心做店內設計的在夢時代也不少,我覺得是浪費租金,真的。店家租在這麼好的空間,就該讓客人進了店就能感受到品牌風格,這樣顧客才會覺得品牌有質感,出了這間 mall,有興趣的話也會去找別間。如果就只是夜市的樣子搬到包廂,客人也不會知道這間店跟別間店有什麼不同。要讓店家能做成包廂空間,走道寬是很必要的。挑高低,走道窄,又一堆牆,客人會覺得像走在防空洞。逛起來很不爽。
另外空間很好的地方是義大。我只去過一次。而義大的店家多元性也是.......。義大讓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不容易回家.......。我那次去程蠻順利的,很快就搭到車了。但是回程搭第三班車,光是等車就一個半小時。雖然覺得場地好,而且第一次去時沒有好好逛一下它的店家類型,目前提不太起去第二次的勇氣......。也許不想收沒錢開車的客人......。
第二項空間的好處是:休息。
如果經營一個百貨公司,認為客人不是來買東西就滾出去的話,客人沒事就不會太想來了。你裡面的店家出新品還是跳樓大拍賣,你就要丟很多廣告試試看有沒有一丁點效益。夢時代及 101 是我想出門還想不到目的地時會想去的地方。因為那裡的空間「留客人」。台北其它很多地方我都覺得是「趕客人」。的確,開在精華地段寸土寸金,商場想迫使客人如果想休息,也一定要去花個幾百元喝咖啡吃點心什麼的。例如台北中山站。我蠻喜歡去那裡是因為一間紙藝店跟文具店。現在文具店倒了。一開始對那個地方不熟時,我先去地標顯著的新光三越找可以坐的地方,覺得的用餐區好貴又好擠。有一次閒晃,走到後面巷弄看到丹堤,八方雲集這類店家,後來我就很少進新光了,我常逛周圍的小店。
顧客又不是游民。如果真的是游民,你可以請警衛帶他去收容所還是警局哪裡。禁止客人在店內打地鋪, 有維安上的理由。顧客不會沒事到你的百貨公司睡覺。留些休息的地方,讓顧客日後會喜歡來,才是做生意的方法吧。花那麼多錢開冷氣,佈置裝潢,經營上那麼短視有屁用啊?
hmm.... 看來還是要分段發牢騷了。(OS: 你是有那麼多不滿嗎.....。)沒錯,我是要聊那顆蛋的商轉。我牢騷發完,就會知道為什麼空地是黃金了。下次聊~。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