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很喜歡看設計,喜歡花及風景,其實我是很沒有美感的人。如果說五月天幾乎是由愛與感受所捏出的人型,我八成是由邏輯跟掃把捏出來的。我不太懂「完美」是怎麼回事,有時也分不出好與不好。好壞必需有極大對比性,接近「對 vs. 錯」或「常態 vs. 稀有」的程度,我才分辦得出來。能辨識又被我認定為喜歡的話,就會蠻堅持的。畢竟能抓住我的人事物並不多,我也會很珍惜,直到不值得珍惜為止。(這就是為什麼有「掃把」啦...。)對我來說什麼都是動態。一個完全靜態的人事物很容易被我忽略,相同的陌生事件我很少看第二遍;我只對有進展的人事物有興趣。變化就有變化的風險,也有出現奇蹟的機會。對於喜歡,我期盼的不是冷凍狀態的永遠不變,而是永遠會越來越喜歡。稍微前進還是稍微後退都沒有關係,未來越變越好就好了。
簡單地來說,一旦喜歡,眼睛就被蛤肉糊到(大誤)。珍惜的部份耀眼,遠勝過一堆無關痛癢的完美。
from |
引發本篇的是這個主題:世界超模 Lindsey Wixson
以前在故鄉,充斥著巨細靡遺的評鑑。筆觸要如何,彎腰要幾度,微笑要如何嘴角上揚,臉的角度,有沒有黑眼圈,講了A有沒有漏了B,etc. 其實我很討厭,雖然還蠻喜歡以挑剔起家的唱歌及美食節目。他們講的我都聽不懂。如果有明顯失誤就算了,明明整體看起來就很精彩,甚至評鑑者說的不好根本很難看得出來,就把整體的美好抹殺掉了。我很討厭這樣。但是好多人喜歡這樣。好像去雞蛋裡挑骨頭,自己就比較完美感,比較有品味。我很討厭,尤其當我看到我喜歡的人因為這些幾歪評論變得不太像自己,失去自信,失去原來的光彩,甚至在比賽中失敗。我非常討厭。這是集體力量去摧毀一個人對自己的信心。尤其是比賽,比賽可以輸贏,不要在相對能力之外另找理由,否定掉失敗者的存在價值,就為了要支持身為評鑑者自己的觀點。
故鄉很廣泛存有這種過度評鑑的情況。從選秀,演藝圈直到政界。(商界是例外,商品本來就該追求完美。)相反的,應該要謹慎的新聞界卻淪為演戲與造謠。應該追究的政客錯誤及責任卻不斷地東山再起。以前的我就常常會去網路上丟訊息鼓勵被壓迫的靈魂,(有時間的話。)
住在大溫,其實我在心靈上得到很多自由。每個人對差異的接受度都很高。這裡的移民文化很多元,也許真的大家看到文化差異有說不出的不順眼,但是都同意差異存在的權利。也許就這麼一天,他們進了台灣文化節認識了電音三太子,我走進了印度文化節認識了鼻環及紋身,進了同志遊行聽他們的大愛演說,以及各種可能,鬆動了以前以為的不可能。視野,讓生命獲得自由。
from |
只有自己生命的光芒模仿不來。生命不同的軌跡所塑造的的耀眼都不同。名模的牙縫,睡不夠的黑眼圈,心不在焉的出神等等,都是現今生命的一小點,不是全部,而整體的可愛,成熟,堅毅,寬容,大器,大愛等等強勁的特質,才是自己生命存在於這個現世的價值,想要展現的光芒。
請給自己更多的信心,相信自己美善的一面,當你實踐了越多的美與善,那些雞蛋裡的骨頭(真有的話)也會在幾歪人口中變少。看不太到嘛~,比例太低。
請給自己信心,綻放生命中耀眼的部份,遠勝過一堆無關痛癢的完美。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