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3

代工的困境

個人並不是產業專家,只是所處的產業還看得到一點點驅勢。當台灣在膨風資訊人才薪水有多好,有多欠時,美加資訊業才剛經歷一次裁員及泡沫化。不是2001年,是2011年。很近,真的。連大學都併系。 身為資訊人,覺得這樣的進展是很不合理的。不可能全代工,如果連設計都只能外包,美加資訊業不過是空殼而已。而這裡的生活品質所需要的東西,不見得是低價代工區域想像得到的。或許正是這層擔憂,資訊業鉅頭們才開始宣揚早期的coding 教育。 代工在台灣要走多久?走多遠?不可否認的,製程也是一種專業,並不是走向品牌都是對的。但是製程的改變在工廠中要耗時多久?通常是一個產品在開始生產後才有效能觀察數據,才會促成新製程的誕生。另一方面需要考量的是, 現今的3c產品可以活多久? 台灣當然可以繼續代工,很明顯的,「低工資」台灣是遠遠比不上其它發展中國家,我們大概最好是不要去比低工資,22k 夠低了。 代工廠的最大效益就量化,量夠,製程研發的投資才有回收。越是精良的代工廠越是注重產能,越是需要大量訂單維持高產能,勢必無可避免地要依附大廠訂單。雖然是贏者全拿,當拿不到大量訂單時,屈居小訂單不見得是可行方案,光是空出來的廠房就剝皮了。大量接小訂單,不同區域轉成不同製程,也不見得划得來。 製程品質控管最佳方案就是減少人為造成的品質差異。也就是再沒技術或專業的操作員都可以完成製程所設定的工作。 這樣的工程性質,註定了 1) 往低工資低技術地區外移 2) 沒有產品主導力 3) 承擔失敗設計的風險 為什麼製程會承擔設計風險?不應該是設計廠風險最大嗎? 資工由於它的高度傳遞性及可複製性,大概是時間流速最快的產業。別類產品一次週期,資訊產品可能輪迴不知道幾世代了。資工另一方面深受客製化影響,多元分支及快速汰換是必需要的。 它極為符合人性:獨特。而這個特質迥異於代工的本質:量產。 對於設計廠,他可以多設計幾種以支援實驗期產品; 它也可能汰換掉幾種核心組件,它原本預期的產量擴大與縮小,都不是代工廠可以置喙。如果是大廠設計,大廠代工會放棄小訂單,造成不合作失去大訂單的風險嗎?商業永遠有人要承擔代價。而設計廠是比較容易把代價分出去的角色,就像公開招標包工程,大包分小包,賺最多的總是頭。 設計是不是也可以外包?的確可以,但是當設計主力都不在掌控下時,品牌就會獨留空殼。這是個人對美國的觀察。美國許多品

疾風知勁草

hmm..... 被洗版。這個版本的MV 一出來就被洗版。 政治是專業,在我的評價中,卻是最不該成為專業的專業。而這個期待終究是現世的海市蜃樓。誰規定遙不可及的夢想就是妄想,就不該被期待?也許世上就會難得出現幾個人,在什麼時候,讓夢想成真。 這樣璀璨耀眼曇花,值得用上一生去期待。

自棄的公民

非常不能諒解這樣的結果。 五月天為台中招2.4億觀光財

真實虛幻

有則舊新聞,形象藝人在慶功宴 醉倒 。 並不想說這樣的情境是對或不對,反倒有一點同情。個人認為,行為間反差越大的人,在真實生活中的身不由己越是嚴重。如果是平常就很讓人習慣的小善小惡,則是與工作環境融合較好的藝人,在他的公眾工作領域也可以活得比較久。例如五月天主唱的食物紀念日期地點,(分我!)及只記得AV女優的團長,(我們這裡的AV 是audio/video.)(OS: 都懂,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