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封關之後

真的好久不見。因為缺時間,最多只在專頁囉嗦幾下。一有時間,有東西一直在繁忙的腦中閃來閃去,就是該聊吧....。封城,然後呢?

我支持人流封國,其次是都市封城。至於一些人很害怕地要求BC 以省份封鎖,基本上我是不同意的。封城有很大的傷害,就是有可能連基本需求都會失效。現在看不出來,因為剛初期。而真的危險的地方是都市,鄉村要保持 social distance 是非常簡單的事。而鄉間生活本來交互活動量就少了,例如,有些村落是要坐遠程車才看得了醫生的。一旦全境封鎖,本來就稀少的遠鄉公眾服務,可能從兩小時一次關到一天兩次。人沒有那麼凖時生病的,好嗎.....。原本就得經過兩三小鎮的物流,遠端缺貨,中間處縮短營運時間,可能會造成補及不足的問題。封城的目的本來就是想讓能正常運作的區域不被異常所干擾。而不是全境共享意外帶來的傷害。



現在也有傳聞有關第二波,是否會有第三波?治療多快能出現?誰都不知道。但是以國家為單位,沒有多少國家能承受第二次全境封錯,是吧。所以那些復元中的國家,沒有比剛開始的國家少一點害怕。

就以印度來說,他們的人民非常擔憂居家隔離21天。因為他們可能會餓死。疾病死亡,跟餓死,你比較怕怎麼死?比較現代化的國家,能夠撥出資源保護基本維生服務。一律禁足的國家,人民就真的會斷糧了。

然而,政府提出最多四個月的補助,四個月後會有治療方案嗎?會有疫苗嗎?不會。
一個國家能靠停止運作給出災難救助嗎?不行。公司不賺錢就會倒,國家也是。
我們得搶這四個月,讓四個月後的社會景況不一樣,就算疫情未過,就算來第二波,第三波。

我即使夠快換回自己的專業工作,我依然處在 "essential service",而我的確很想回去,能做什麼都比我現在懶得去賺的工作有效多了。人類不減速破壞大自然,大自然適應人類災害而後演化出來的病疫,我覺得只會變更多更嚴重。在 COVID-19之後,人類必然會有重見天日的時候,但是多久?我覺得很難說...。而人類對此該發展出應對機制。隔離不是日常,但恐怕也回不了過去那樣的無法想像。或許就會像戰後演習那樣,時不時地得回防空洞。那些反全球化的激進派也求仁得仁,全球貿易會時不時斷裂,就看最後那些免費賺到的繁榮,還能不能繼續。當你的集體消費力崩潰,大訂權就會削弱。
你不在乎自己的人民,出口國也不會在乎。

動物森友會,我覺得是出得很及時的遊戲。很高興它沒有延期。只可惜我沒有 switch。 居家隔離對某些人來說,真的不太舒服。而對於某些本來就有助於舒緩人心的產業來說,也有其他不太被商業隔絕的管道,可以繼續提供精神養份。
不少數位平台或網紅,也持續提供自己的內容服務。既然不是用來營利,而是無償地舉辦活動,在困難的時代發出一些微光。

對,我們得居家隔離,但是我們想不想在家無聊死?

IT 的跳躍性提升,就會是很必要的事。我最想去做的就是 IT-Education 領域的範圍。說真的,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像也得看別人要不要雇用我,從我有那個機運在大學推展時,被第一主管提拔,卻被第二主管捏掉。雖然我做的也只到內部運作數位化的範圍。要如何因應課程需求研發或進化遠距教學模式。就因為教育很難做(沒多少人想給錢),所以現在也只有一種看起來都很像的遠端教學風格。如果你家小孩隔一陣子就得遠距上課,你會不會願意多花點錢在上面啊~~~。對啦,「教育」還有一個重點是環境,很多小孩去念遠得要死的大學,就是為了要離家。你說在家念大學應該是打死他也不想要。也有些是要出去渡金的,也是非送小孩遠出不可。數位教學能不能證明洋墨水?這也是疑惑之一。

但是現在也有出現一些教學平台。距我所知,udemy 似乎有頒佈自己的教學證明。Microsoft的話,不只開自己的 learning 站,也有自己的認證考試......一舉數得....。

超過 30 個優質線上學習網站,課程平台資源大全,持續成長靠自學課程

其實自己一直都有在學東西,自己的專業也是出了社會後一直被人說久了就沒用的 IT。學到死不然很快淘汰。我是覺得我這種專業,如果是出自心底的喜歡,不在乎讀一輩子的書,做一輩子的研究。因為本來就是好玩,才選這門專業的,不是嗎?(我知道我那時代就有很多人是因為看起來有薪水而選這個專業,畢業還是不太會寫程式。)(我寫程式都不是在教室學的。)

以我的專業生涯來說,我覺得網路課程是比大學教室更有用的東西。這就看社會觀念能不能轉得過來。我們現在的社會,很難有學一招半式重複到退休的事了。你不需要一進社會就讀好小學到博士的古董論點,但是你得每段時間就去學好需要用的新東西。不需要入學門檻的線上課程,必需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輔助資源之一。

嗯....閒聊到此,好像有點像樣了。

封城非常重要的是 "essential service"必需繼續運作。例如,現在人流中止,但是物流忙得要死。尤其在腦袋抽筋的瘋狂消費的情況下。希望這種笨蛋行為可以降低。不是因為自我隔離的原因,而是因為完全沒必要。現在連政府便民服務員工都拒絕去工作了,叫人民待在家裡就好,就硬要擠到政府機構。他們能做的也不就就是你打電話能完成的資料送件,變成他們把資料輸入好送件。也沒有比較快,為什麼要擠在排隊線把員工嚇死?他們只以接電話工作,有什麼不行?一定要搞到員工不敢去工作了。

在大家最好待在家的時候,生活消費線上訂送到家最好了。你去排隊結帳,也是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線上訂購也是需要各產業的 IT 背後系統做得好。再連結上運輸系統。把服務實體化。在消費上,是否數位化已經討論過了。網路交易造成實體店面的沒落,的確是還沒過得去的歷史,但是也誕生了新模式,在提供網路訂購的超市,也出現在喜歡去現場購物的年輕族群。這就是實體店策略運作得宜。實體店跟虛擬店是可以共生的,而在大隔離時代,虛擬店能撐起商店主體的營運,只是實體店部份會出現裁員。解禁之後,實體店的銷售策略還是能吸引顧客出門消費,虛擬店的需求會下降。不會有改朝換代的影響。

只是這種 on/off 的模式,人力需求高的實體店,雇員會更加不穩定。企業需要有人員轉換到虛擬店作業及運輸計畫。運輸部份應該是更值得商量的一塊。超商縮減營運面積,(或借租其他關店商家的面積,)提供收貨倉儲的功能。由在店人員(或借店失業的人員)再從營業點把適品送貨出去。這樣的話,員工的活動範圍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應該是比較能實行的轉換方案。雖然再怎麼轉換,能轉換的只有一部份人。實體店的人力需求,是虛擬店生意再好都趕不上的。

隔離時期受傷最嚴重的,其實是小商家。很多原本賺街坊鄰居的餐飲業,除了大量裁員放出人力,也未必店面頂得起。就競爭機制來說,的確,在好的地段,可能很快就會換上新店面,原因卻未必是原本店本生意不好。老實說,人們居家隔離,也需要為生活多加變化。訂外賣很重要。小商店約一約左鄰右舍,或者由政府或物流業,資訊業邀請他們自己組織起來,共用一個帳戶,把他們的小型業務推播上線。蒐尋引擎幫忙先列出使用者周邊的商家。運輸如果是鄰近客戶就優惠,太遠的訂戶就依照一般優惠。臨近消費訂單,商家可以雇用自己的(前)員工去外送。如果這樣的營運模式能穩定,至少就能穩定下小區域的貿易機制。

隔離時期,並不是要大家都失業。而是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工作保持安全。很不幸的是,減少最多的就是娛樂。人生沒有娛樂,連時間都嫌多。還是叫他們去工作吧。(咦?)

餐飲業小商家有個特點,工作區非常小。在限制群聚人數的條件下,因應可作業人數的限縮,產量或複雜度必需下降。但是因為運輸時間,可以讓作業時間稍微寬鬆一點。如果小餐廳想留下廚師,其實可以考慮遠端廚房。先對廚師願意讓出來的家用廚房進行檢查,再加裝監視器。向廚師下訂時,只收錄影中呈現的量,並在貨量送達時檢查品質。再加入餐點配送作業。也就是小規模的外包。在疫情過去之後,當然不會以這種費事的方式繼續經營,自己餐飲店的廚房還是比較高效的做法。
設法拆包工作,可以拉住一些雇用關係。有些家庭還是寧可繼續工作,撐不住隔離沒收入。

鄰居蔬果店,其實我覺得可以推出貨架代選菜服務。例如,開一個固定攝影機,連上 fb 或 youtube 直播。消費者先到網路選要看的蔬菜水果,再打電話給商家。商家找到訂單後開直播,把商品拿出來依顧客要求翻看,例如同一品項可以看五個範例,只看一次。看完要買後秤重標價碼裝箱。網路付費就送去。
我覺得生鮮蔬果是網路消費比較難賣的項目。這是一個「時間性」差異可以降低的方案。

鄰居雜貨店...,跟大型網路超市就真的很難比較。因為小店拿到的貨都比較貴...。但是很多風格商店的商品很特別。風格商店的網路形象,我覺得就比較適合以 VR遊戲方式呈現。也就是,你不是一項一項商品排在首頁。而是首頁照片就是店內設計的貨架樣式,消費者看哪個貨架漂亮,再點過去看想看的區域。這其實跟真實消費經驗類似,對逛街的人來說,「快速找到東西」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逛得舒服。偶爾尋寶,也會買下原本不需要的東西,只是因為心情好。所以貨架設計才那麼重要。
一層層點進去之後,總會到一層是可以看清區域內所有單項商品。點商品才彈出商品價目及說明。

如果鄰居店家訂單可以定時一次送,訂單可以併隔壁店家的編號。消費者去餐廳點菜結帳,找併送商家清單,有蔬果店,文具禮品店,奶茶店。在餐廳指定水果店為送貨店,並標註有其他訂單,暫不送貨。水果店選菜結帳,文具店買了角落生物結帳,奶茶店點完結帳。再回到水果店把暫緩送貨標示拿掉,併單店家貨都拿來了就送貨。
這樣可以保持同一區塊商家原本的消費生態,也能保住一定程度的收入。

這只是些天馬行空。
面對疫情,封城並不是最適解藥,而只是爭取時間。封城對經濟一定會造成傷害,區域會有撐不下去的時候。而政府補助的這段期間,就必需分秒必爭建立副屬架構。它在正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取代原本有天空有微風的生活,但是它可以在應急情況下,一定程度鞏固就業及社會穩定性。

我是 IT,本來就會大部份想到 IT 能解決的方案。而且我也認為 IT 是 essential service。緊急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想像力。不要被恐懼打倒,除了不要浪費精神去仇恨,想辦法建立起新的運作模式。讓未來的意外或不確定的延長,都能應對。

我原本轉來寫文章的原因就不是創作,創作只是希望能以同類型的方式足以謀生,繼續寫社會觀察。終於,我有時間回來寫一點點社會觀察了。交一點原本向菩薩承諾的作業。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