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對「完美」的要求

 距離上次在這裡寫,好像很久了。想宣傳自己的作品得去不少地方。但這似乎也是好事。畢竟同溫層效應(雖然我也沒什麼層,單純是自己選什麼書讀)挺乏味的。最近忙這些事,也看到(或經歷到)不少舊事或新事。 例如,「完美」,以前我寫過相關論述。 如果有興趣應該在這個 飛翔 blog 蒐集得到那篇文章。(我有站是禁蒐的,只是不知道哪兒去了,哈哈~) 這個問題的問答太長了。還是來自己家寫文章。雖然我還得到幾個自己宣傳不夠力的地方寫宣傳...,也想打電動....。 不會太講究完美。反而會因為趕時間,常常做得自己也認為差強人意。完成很常常是因為我做不下去了。(←懶惰) 因為我認為同一件事磨太久不會有成長。不認為自知的做極限就是完美。常常回頭看就覺得不夠好。但什麼叫回頭看呢?就是看了其他的東西,之後發現自己缺了什麼。有些是補得進去的,有些是補不進去的。但是一直增補,就是好嗎?什麼時候東西才要出來? 做完,沒錯,就好了。 再去做新的。 這是我現在的觀點。也許是因為我常追求極限。寫程式時也是。某任務適合某框架,但是要生出新的框架,需要新的任務。我的極限在哪裡?不淘空怎麼知道?倒也不是我學識淵博都沒遇過極限,我就是喜歡打斷框架。限制就是用來打斷的。但不是變成罪大惡極那種打斷,那叫沒水準。 「為了達到別人的目標,不惜傷害他人」,在我定義是沒水準。 「為達目標,把原本的逆,變成萬人蔟擁的利」,這才叫高段。做得不夠好時,頂多是孤芳財賞,種到什麼時候,別人也發現這其實是寶。 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永垂不朽?我不太相信這種東西。我知道有個很像的叫傳統,跟反骨有些抵觸。
Recent posts

雜誌 ravel + leisure 2202 Feb

 編輯的話 現在解封將近,終於可以呈現自己的樣子,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那些沒看過的,或到經典之地發掘新的事物。 Arizona 旅程,從渡假村看黑天沙漠景像,參加spa 療程,訪覽歷史遺產動私人冬季小屋,室外玻璃雕塑特展。在紐約去了名人級餐廳,提供現代化印度料理,去第五街看燈光秀,下午吃盤嘉年華便餐。晚上到墨西哥瑪雅風格旅館,地板呈現美麗的藍白黃,房內有大片水景。晚餐到旅館內新的日本餐廳開始華麗的 2022  a feast foe the eyes 藝術建築與潮流內裝,從左岸進旅館,可見聖母院及賽納河在兩側,走上鵝卵石道。這是最新旅館,卻如週遭歷史暗藏眾多古跡。建築門面的玻璃也是1928年的古物。2005年決定奉新翻修,至今才開幕。 這項任務挑戰者隸屬 LVMH設計師。接下第一件事是在房門看展示及城市受人深愛的精神。主軸定調為明亮木質質及大理石,與其他城堡作區別。左右的艾非爾鐵塔壁畫由巴西設計師致敬 1920 藝術家。沙發像徵過往法國英雄。大小套房如雙聲道奢華。頂樓兩間是最高級套房,四房,健身房,兩泳池及佈滿高級家飾家具。這不是記者需要知道的房價。 一個可頌的價格,可以給你河畔景觀。早餐廳比較沒房內早餐華麗,只是有太多人拍照。1300的2倍數起跳。 outside the lines  藝術應該呈現世界所有顏色,但室內裝潢常只落在少數人手上。 kaleidoscope project 提供採用全色平台藝術家。主導人決定做出改變。之前同名專案用4個月改裝裝28間房,為19紀古建物。接著要替學生創立色彩裝潢學獎學金。之後再宣告三項計畫及實境節目。 -三項相關設計: ydhuma brar, 多彩及機會平等的創作展示, rteriorstudio.com  doreen chambers: 銀色,法製片家風格 doreenchambers.com everick brown: 日式個人風格,一期一會, everickbrown.com deep in the heart of taxas : Deep Ellum 在畜奴後,奴隸背景人士建立起的藝術娛樂聖地。至今仍是音樂巡演必到地。 看點: *街頭藝術團體做彩繪及互動燈效,對應風及光。一座歷史建築的旅店 *旅店:1916年騎士廟改建,舊時代的文化中心。雖以現在工業風重建,仍可看到 Beaux 藝術風。 *餐廳,以傳統爐火

雜誌筆記:Wired 2022 Feb

 其實也有看 Edge 2022 Mar 。遊戲算是我情有獨鐘,但還真寫不太出什麼收獲的內容。畢竟記者得介紹遊戲玩法,沒玩的人不在乎玩法。談通識型的企畫,創業,劇情這類的文章並不多。Edge 這一期的就不寫了。而 wired 依然精彩。 my theory of stuffness , paul ford  朋友說不幫東西買東西。警世語 很多東西引東西。例如房子,電腦。他買了鼓組混音套件。從專屬電子混音開始,擴充專屬硬體,專屬作品版本,沒天份還是沒天份。但是不是浪費?至少學到了。值不值得?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大逃殺空降,想買到才能。 Red Alert  無人機需要規範 Where the auction is  原本賣 VR 機器的公司,認為疫情會讓人戴全罩開會。但大部份只想用瀏覽器開會。後來發表大會推的不是開會產品,而是 ntf  one for all  試圖開發可因應全變種的疫苗。變種 sars 有 80% 是同質,可研發全能疫苗。流感只有50%,不可能有全能疫苗。cov 正要試看看 pleasure principles  電子產品一般有安全規範,大致上符合大廠。但是加上通訊功能後,安全性就改變了遊戲規則。例如性玩具,如果震動或上鎖被駭客入侵,有可能造成真實傷害。但目前還沒人在意這一塊。 these notification are killing me  有人為了給自己動力去看大限網站,網站說他五年後要s了。他一開始覺得時間要把握,但後來看著秒數越來越怕。 回答:世界有很多大限,我們也不見得在意。那個大限網站只是統計學,不是你就會發生。如還擔心,去參加網路互助會。 the sentinal  一個紐西蘭人維護加州火警通訊。他年幼時跟父親在消防局。爸母離異後,他學年輟學以電動賣同學的所得,買了以前在消防局玩過的火警通訊器,有時可以聽到父親。後來回大學學解碼,之後找到網路上加州火警通報是最大宗。之後在那裡交了些朋友,也是災難時最安全的訊息維護者。 日本報導: 漫畫網路試讀後有比較好賣嗎? 在網路看到貼文的,「繼續看」不論收不收錢,點閱率只有 10%, 而真買書的,只有3%。 心得:本來看漫畫就屬小眾群,所以被稱為宅族。在廣告擴大接觸量,也不見得會變比較多人看。 It's happened again.. 澳洲一位媽媽因為小孩出生後都活不過18個月肺

雜誌筆記:InStyle 2022 Feb

好一陣子沒得好好看雜誌,決定做些筆記,確定一下到底之前執意訂雜誌是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聽了有沒有收獲?有哪些不用花時間讀,翻圖就好了。後來覺得,的確是內容蠻有啟發性的。  high performance 一位從小就嚮往表演的女孩,人生中不斷試鏡,朋友建議他往喜劇發展,數位化也讓試鏡過程不再那麼充滿羞辱。到近五十的年紀,他終於如願得到演出工作,從餐廳侍者離職。如果他沒那麼瘋狂遠從他州搬到紐約,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badass women, the watchdog & the whistleblower  監管網路生態,遊說資源發動對科技業的限制。 double take  同卵雙生的女孩,一位創作型,一位邏輯型。關係非常好,一直生活在一起。必得各自追夢時,一個去念法學院,一個去影視圈。分離讓他們生病了。影視圈努力要把律師界的拉來,自己做上導演,手足拉來當製作人。一起生活下來絕配。 give'em Helen  一位決定以終生不婚來發展演藝事業的女藝人。他知道自己想做一輩子,但也意外地可以做到銀齡年紀。每次表演都挑戰稍不舒服的新視野。得過 sag終生成就獎,被人肯定,不表示達到自己的各種期望。還在自我成kot.的路上。 gigi hadid 非常有名的超模。日前因離婚事件多有紛擾,日前28歲為單親媽媽。比起前夫,gigi 是個性更成熟可靠的個性。自小就常因母親的名氣被另眼看待,盡可能不出現在家中工作環境。當時網路算是溫和,正值好環境時,成為網上溫暖鼓勵的指標人物,與自己的名模事業相輔相成。常為事業飛往各國家。對於身份各角色盡力,而不受限。也理解大部份被身份受限的媽媽,鼓勵他們也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gigi 認為媽媽的建議對他終生有助,就是「比你新穎年輕的人會持續衝進這個領域,你要對人好,才有長期價值」。gigi 謹守這樣的建言,也常幫助後進。 ava duvernay  世界級導演,最自豪自己可以塑造眾人眼前藝人的樣子。他不太喜歡別人說他工作狂。因為喜歡的事不該被冠上負面的意思,所以他會好好照顧自己,他的事業是美好的生活方式。他很難說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什麼,但他有一次拍導演訪談集時,看到他們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成為真實的自我的那種光芒。深受感動。人是該成為自己的。 他見過最美的女人是自己的媽媽。在18歲就懷了她,之後走在演藝事業。他跟媽媽不同,他在嚴

分享之月

算總帳的日子又到了!(大誤) 十二月是很美好的日子,始於宗教,也可以無關宗教。能成為普行概念的,多是已淡化為普世價值的人性美好,不僅限於有時空變遷的宗教。在西方人的大力推廣之下,十二月成了博愛分享的月份。雖然在日本前幾十年的西風闡釋下,所有西方節日都是花錢的理由。我認為,真把十二月的博愛合理詮釋的非西方國家,正是台灣啊~~~ 那不就是我嗎  東方說我們也有布施啊。但是流行不起來,對吧。道德勒索他人布施的更多,祈拜多是為了交換眼下的好處。還真不是宗教東西方有什麼差異,算是信徒東西方有差異吧...。如果東方的布施就得餓死自己,不食人間煙灰(?)的話,想推廣是有違人性的。而西方的家族相聚也不需要比子女比家產,市場麵粉乾果糖粉大特賣,(今年可慘了.....不只海運卡死,連產地都受災....,麵粉得斟酌使用....。)做得又量大又多種。做這麼好吃怎麼能不拿出去做人體實驗呢?(誤~) 要不要一起做零食啊 既然我和懶懶的生日月份是這麼溫馨美好的紅色分享之月,也來回首今年做了些什麼吧~(這哪有溫馨....不是期末考核嗎~~~~?!)。最近啊,忙得蠻開心的;如果是富忙(忙了之後有錢)就更好了,不巧是窮忙(忙了還花錢....)。我很喜歡生活類的閒雜活動,(一旦變「例行」就不喜歡了....)好好好幾年前就想做了,但一直有各種理由做不了。例如很喜歡做紙模型,不久前才去買俯拍架,自己拍影片素才來推廣元宇宙(現在要用這個詞才炫,對吧。我長期都是虛實合併的數位生活愛好者。)白話文是推廣模型.....。為了紙模型學 3D建模,但是離做出好看的紙模型還蠻遠的....。還沒有好理由可以痛快組紙模型。目前倒是想到好理由了~~哈哈 ✧*。٩(ˋᗜˊ*)و✧*。 !也撐著不睡錄好片段了,怎麼還沒開始編影片啊.....。 那些作品是跟我說的話嗎 另一件讓我很開心的,是開始做甜點 ✧*。٩(ˋᗜˊ*)و✧*。 。一個附成品是開始吃生酮。今年六月之後,環境及飲食改變,似乎意外衝破自身的緩衝防線,變成莫名其妙的胰島素過多的常態。除了體重飛漲,只入不出外,似乎沒其他問題(這就很嚴重的問題了!!)。比起甲狀腺亢奮,胸腺病變(有點)那類嚴重副作用,吃完後昏睡,又缺營養找東西吃的惡性循環好像很難說是什麼問題,頂多是貪吃。可是不吃也不會降級,反而引起危機狀態,代謝更差,後天毒素引起的過敏更被積在深層,代謝不

表我真我

 Hush 是蠻有意思的創作人。 老實說我比較屬於電玩動漫領域,音樂方面認識的大概都是相互介紹而認識的。恰巧我又是五月天相音的扇子(?)嘛,超強交際花,他們推播有一大堆~~~。然後常聽到/長年聽到的就會有印象。電玩也是,我是專門不破關(?)。如果能聊出長長歷史特色,都是聽來的(嚇人吧~)。 從更早的宣傳就注意到了,有三件人型衣。我也把它畫在睡衣那張圖  https://medibang.com/picture/9x2111100544045750004546683/ 一來是我現在也是做模型嘛,都會注意一下圖的真實性。二來我之前做一串小精靈在家的動畫(睡衣那張圖用的是就他家...),因為我也喜歡畫衣服(這也是改畫風的原因),那麼一小團哪來的衣服?就是人型機嘛~~~(高科技),要換什麼身材,什麼臉,什麼髮型,都有! 不過......... 太大的無收入專案......總是實驗多..... 對 Hush 的理解,大概多在風格,而不是音樂吧。因為他的特殊性,他的言行常被加了層濾鏡。他表達的印象中並不那麼著重在自己的特殊性。環境對他來說就有點困擾。就像一個女性導演比較希望被叫作「導演」,而不是「女導演」。為什麼作品不能被相提並論呢?難道只因為她是女的,做成了點事,而不是因為她做的事很成功?要說起來,其實社會這麼提也可能是另一層不承認的意義:女性作品多不被承認,打破這層「女」輩樊籬就是個成就。 不過《衣櫃歌手》算是特別想標示出自己處境的作品。這首歌詞並不太會聯想到性別議題,但歌名會。Hush 在說明時有特別提到這一點。再返回想,歌詞沒有,對吧。Hush 並不是以「我很特別」來創作,而是「跟大家一樣」。這樣的話,他人是否更能懂自己一點? Hush 給我一直是這樣的感覺。因為他真的不一樣,也沒辦法和別人一樣。也不想放棄自己。所以過好自己的日子,並評估好通往現實的門敞開的程度。 依這樣的想法做出這段動畫。我原本....有可能找死真的做人形動畫....。但是畫簡筆框架時....就想保命放棄了。畫細圖時(跟原本簡圖差很多.....)還常漏畫東西...。真是幸好那時選擇定格動畫...... Be mundane to fit the environment.  Be fabulous to be yourself. 不論世界要求你該是什麼樣,自己一定要過得豐盛。 人末必能逆衝環境,有機會還

更多回鍋與回顧

 冷飯香不香? 我其實該用上面那句作標題來沖刷標題族的。(我也常是標題族...嘿嘿....。)但是,對於重視事,捨不得讓它被誤解。 我覺得相音近期在兩類事件上做得蠻多。一是提拔長年地伏靈(大誤),一是重啟過去作品及音樂人。 這些做法跟傳統音樂出版公司很不同。過去的音樂出版公司比較傾向賭一把,再給予獲選者新生,一種有點像牢獄的新生。例如韓國現在還存在的明星訓練營,以及動輒十年以上的契約。產業毀約的代價小,但藝人破壞合約的影響極大。台灣過去也有不少「藝人被冷凍」的消息。因為你的命是它給的,它要你餓死,你也別無選擇。以前的媒體是特權階級,沒有其他管道可以擴大閱聽眾。而今背著嚴重罵名的 YT 及 FB 這數媒,以及一些願意財力上支援創作人的風氣,才讓素人能自己累積支持者。傳統音樂出版的控制力遂步被削弱。 就算控制力被削弱,傳統音樂出版公司依然傾向打新人牌。 有種說法是,已見的失敗與未見的成功,願意賭上哪個? 這在遊戲或電影產業也很有。如果以我比較熟悉的遊戲產業來說,我認為,不敢賭新 IP 的發行商,是因為本身評鑑能力出了問題。另一層面,拿 Disney 作品為例,Disney 堅持干渉作品,因為集團越大,遇到風險越是不可被原諒。主客觀條件下,大企業的框架越來越牢固窄化。 相音找尋的比較是「還沒放棄的人」。五月天也是一直走在樂團生涯,看過很多時運不好的,打混的,或輸在資源的。這類人才不會有超極新星那樣的驚豔,廣告打得好就可以嚇死很多人。反而他們有很長的「不夠成功」的履歷。然而音樂創作要走得久,比當明星更難。明星要活得久,需要配合度高,也就是「內容由他方提供」。當創作人,除了配合度,創作能量燒不燒得久就是很大的問題。相音還需評估市場性。簽了約不賺錢其實是雙輸,不是資源方愛不愛錢的問題。創作人認清再大的投資也無法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能懂,沒有人欠你改變世界,比起待在自己的小角落不用看賠多少錢,還難堪。 另一方面是活化過去名作。在電玩界,重製話題已經燒很久了,還分有 remake 和 remaster,劇本重修或導演版什麼的。玩家很買帳,也砍殺很厲害,很容易被炎上。複製過去其實也與現在的步調脫節,進行現代化改重又會被骨灰玩家翻桌。就很像遊戲的小眾歧視那樣。頗複雜的玩家心理學,及出版商精神分裂(咦?) 舊不見得就該被淘汰。有很多往日的美好,在時代的沖刷下被遺忘。最近我外食發現蠻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