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寫到最後一篇,真是恭喜我了...。最後要談的是,機動性。
長期讀者應該不足一次看我寫過,我媽說大溫很鄉下,一點也沒有先進國家的感覺。其實我也這麼覺得...。蠻多台灣人回流的原因是大溫太無聊了。我是很標準的都市人,很難忍受一成不變。不過我的反傳統,要我回流台灣很難的,除非能替我打開更廣闊的視野,那就真的是致命的吸引力。
在大溫我一天到晚走路坐公車,走路走路走路,走路推行李,走路走路,(OS:你是走多少路啦.....)這種生活能說得上多先進,也蠻難的。細究「先進」的定義,對大部份華人來說也許是「精緻文化」吧。對我這種比較洋派的人來說,可能會比較著重在應用性。真的在大溫生活跟環境有接觸,(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我覺得是蠻先進的。對大溫初見的印象可能是東西細看蠻粗糙的啊,雖然組合起來乍看也是很華麗。號碼牌怎麼還用紙捲啊,台灣不是電子印號嗎?辦會員卡不打折,街道不炫又沒有自動門.....。
但是如果你需要打服務電話,你會遇到自動QA迷宮。與其排隊個把小時等客服,搞不好在自動語音多晃幾下問題就解決了。雖然台灣韓國的數位化在全球是前段班,加拿大應該是排比較後面,你要辦理政府服根本是很難找到人,不得不靠數位化。服務怎麼辦理,準備及條件怎麼判斷,程序及時程預估等都在網路說明或客服電話可以找到。你的資料只能靠網路上傳還是郵寄,才沒有實體窗口這回事。
大學生交作業?網路上傳啦。去圖書館找論文找參考文獻?文獻都建檔了,關鍵字查到標題後,再經由校際合作下載電子版來讀。大眾圖書館也提供數位版的借閱。銀行服務及設定變更?銀行行員會帶你從網站上設定,你下次不要再來了。人力超貴,能數位化的就進行數位化。
這些電子化服務,很多在台灣還做不到。不是技術問題,單純是跟其它很多產業相同,對於庶民化沒有興趣。或許是佔有資訊壁壘有優勢,例如立法院死也不進行直播,法院常常阻止民眾旁聽。或許是對庶民的不信任,例如超懂法條的恐龍法官,與財團牽手的專家。
在大溫的生活,如果細看的話,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技術應用其實都是以防呆為考量,人民可以非常笨,但是技術就是為了提高那些最不懂最困難的人所設置的。例如我很愛提的,公共區域的電梯很少像台灣標名1F, 2F, B1 。而是寫 Street floor, Lobby, Corridor, train floor, Ground floor .要去走廊按走廊,要去搭車按搭車。像我搞不清楚地面跟大廳哪裡走得出去,就亂按....。
公共建築的電梯主要是給行動不便的人用的,常常只跑兩三樓。停穩開門超慢,感應到有夾人的危險就一直卡著不關門。通常活動正常的人會想自己去走樓梯還是手扶梯。
有了洋人如何把技術應用在生活中的概念之後,聊他們「不精緻」與「不先進」就比較簡單了。
不論是在Prince George, Great Vancouver, Great Victoria, Montreal, Toffino, Kelowna, Los Angeles, Fort St. John 這些大城小城,都遠比台灣容易看到工具店,素材店及半成品店。這些需要後續自行加工的商店類型,並不限定於發展較慢商業及服務不太好的鄉鎮。基本上洋人對於自己要用的東西比較挑剔,寧願自己蓋,也比將就還是等待既有規格的商品來得方便快速很多。不必擔心規格不合用,風格不搭配。既然花心思在製作上了,也一定不想要它沒用多久就壞掉。如果是商業用途,一定也不想要因為東西不耐用而被告...。
所以建置地塘扶欄,一定不能鄰居一靠就滑下去的。建置季節性藤架,不能是植物爬多了會垮掉,也不能冬天收不進來任其與枯枝一同凝結成冰牆。打造出來的野餐棚架也不能是小孩玩球一撞就倒的。
在工地的應用上,例如施工過程沖洗地面,不會像台灣商家的常見的洗地版,把水掃出家門,在騎樓流淌,反正最後會流進路邊水溝就對了。加拿大工程會用抽水機及水管把水帶走,水管上還會蓋小坡道,讓身障人士及推車好走。施工附近如果需要柵欄,柵欄會立得很穩,(相較於前陣子在台灣走在搖搖晃晃的活動柵欄旁,我害怕得要死....,)柵欄腳架也會做小斜坡,讓行人不會不小心踢到變殘廢。
在商業上的應用,例如商業區的露天雅座可能會遭遇風吹日曬,對此並不是搭鐵架固定好棚子來遮蓋就好。公共區域是屬於公眾使用,連天空也算,收攤時必須全部收進來。(相較於台灣人直接把騎樓用鐵門跟鄰居分家.....。)店家有自己風格的各種做法。有些會在餐桌附小陽傘,有些是活動式拉棚可以在雨天延展出去,看過比較特別的是關店用的拉門,往上推之後,可以往前延伸,用來遮雨。店面拉門比較普遍的設計是拉開後可以藏到兩旁的樑柱中,有些拉開後可以成為店內背景裝飾的一部份。
餐飲店的戶外桌椅是可移動式,(因為公共區域只能借用,一定不能佔用,)不論是套組式還是分離式,不論是一體成型還是可拆解組裝,都很牢靠安全。(相較於有一次我在台灣商店坐連桌椅,材質過輕,因為我重心傾斜而整組桌椅翻倒,非常危險!)
偶爾會遇到移動餐車,把整個廚房都裝進車子裡,還可以從車身側邊電動延申出交易櫃台。有些餐車較高,還會在車旁建個階梯小迴廊,給你像走騎樓去買小吃的感覺。當然餐車,迴廊及用餐桌椅都在照上收攤時要全部收走。夏日夜市的牆架桌櫃也是臨時的,架好後蠻堅固,可以懸掛商品放置重物,也不會因為不小心碰撞而傾倒。這些在晚上也是全部拆走,明天再來。
最令我驚豔的是宛如遊牧民族的的馬戲團及遊樂園。台灣常見的劍湖山,小人國遊樂場,對地廣人稀的北美來說,你如果不是像 Disney 有影音產業打江山,定址的遊樂園八成會餓死。會那麼千里迢迢專程坐飛機去遊樂園的人不僅不多,恐怕也不算太正常....。以旅團方式生存是有必要的。他們帶著成車的機具,不停尋訪下一個城市。當那些機具組合起來,小怒神,海盜船,旋轉木馬,雲宵飛車,摩天輪等個個不缺,還有看過恐龍考古主題的移動遊樂園。也在有名的觀光區 Granvill Island 看過三樓高的親水樂園機組。全都拆得走。
大溫夏季有名的遊樂園區 PNE及 Rogers Arena,佔地廣大,季節過了也是搬走。尤其 Rogers Arena 是曲棍球比賽場地,休賽時移作他用而已。那些設備有些不得不說是危險的,但是他們的工程設計與組合是專業而可靠的,每次組好都像一座新的設備。也正因為常態性拆組,很快能發現並汰換有問題零件。住了幾年也沒讀過移動樂園出意外的新聞。
聊這麼多,重複出現的概念是「牢固可靠」與「移動性」。這些都需要工程專業,都僅用在民生而非專屬大型建設的權利,需要的技術能力搞不好跟建築及交通工程不相上下,例如組裝型雲宵飛車。
城市商區舉辦活動時,如果能有工程的輔助,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質感,也能改善臨時設備的品質。例如目前比較常見的演唱會場的架設。場地都需要事先設計,極短時間內要進行組裝,安全性確認以及測試。演出結束後又要很快速地拆解搬走。那些機器品質要夠好,不會出意外狀況,要能重複使用。
工程應用到民生對社會來說是有益的。例如城市空地租借給攤商時,也可以選項提供經過工程改良的移動攤架,桌椅等。經由工程設計讓設備有延展性,移動性,收納性及穩固不易被破壞。便於城市倉儲保管,也易於攤商使用。由城市保證物品的牢靠性,承擔器材的零件受損維修工作。攤商可以在承租期間內改變物品的裝飾及風格,也就是維護新穎性。相當於遊客所使用的物品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不是商家臨時買來僅算堪用,而後只能變成垃圾的劣質品。一些固定資產由城市收納調配,商家清空場地只需帶走自己的謀生器具,能在關店時段還給城市舒適的空地。
除了攤販之外,應該也有很多商業及民生活動也都很值得投入工程研究。藉由避免使用劣質品,而是能藉由人工不斷維修,被工程改良過的設備,降低資源的棄置,提高循環利用,也在每次的改良中創造出更好用的民生設備。環境也會因為設備棄置率低,轉手率高,商家也會漸漸願意增加對環境的投資。工程單位的擴展,也可以成為工程系及設計系學子的出路。展場及演出場地的設計在歐美也是一種專業。
對於空間不足的城市,活動可以刺激城市活力,而機動性可以提高活動的品質,降低城市的固定成本。
其實我最在意的,在於台灣的商業模式能不能進步,把公共空間,公共的天空,還給大家。
台北大巨蛋場外的空間並不是一種浪費。在多數人都是離鄉到大城市工作的現代,台灣商業的短視還是搶走了太多人們相聚的空間,離鄉的人們少有可以待久一點的地方,凝聚情誼,認同城市。台北一定裝不下所有前來台北尋夢的人,但是城市應該要避免拆散離鄉人在偶遇緣份中的歸屬感。增加公共廣場空間,善用活動與機動性,開闢給離鄉的人們相聚的地方。也許大巨蛋的空間,或是其它較大的廣場空間,可以成為空間分配合理化,讓人心凝聚,甚至是商業模式改革的新契機。
長期讀者應該不足一次看我寫過,我媽說大溫很鄉下,一點也沒有先進國家的感覺。其實我也這麼覺得...。蠻多台灣人回流的原因是大溫太無聊了。我是很標準的都市人,很難忍受一成不變。不過我的反傳統,要我回流台灣很難的,除非能替我打開更廣闊的視野,那就真的是致命的吸引力。
在大溫我一天到晚走路坐公車,走路走路走路,走路推行李,走路走路,(OS:你是走多少路啦.....)這種生活能說得上多先進,也蠻難的。細究「先進」的定義,對大部份華人來說也許是「精緻文化」吧。對我這種比較洋派的人來說,可能會比較著重在應用性。真的在大溫生活跟環境有接觸,(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我覺得是蠻先進的。對大溫初見的印象可能是東西細看蠻粗糙的啊,雖然組合起來乍看也是很華麗。號碼牌怎麼還用紙捲啊,台灣不是電子印號嗎?辦會員卡不打折,街道不炫又沒有自動門.....。
但是如果你需要打服務電話,你會遇到自動QA迷宮。與其排隊個把小時等客服,搞不好在自動語音多晃幾下問題就解決了。雖然台灣韓國的數位化在全球是前段班,加拿大應該是排比較後面,你要辦理政府服根本是很難找到人,不得不靠數位化。服務怎麼辦理,準備及條件怎麼判斷,程序及時程預估等都在網路說明或客服電話可以找到。你的資料只能靠網路上傳還是郵寄,才沒有實體窗口這回事。
大學生交作業?網路上傳啦。去圖書館找論文找參考文獻?文獻都建檔了,關鍵字查到標題後,再經由校際合作下載電子版來讀。大眾圖書館也提供數位版的借閱。銀行服務及設定變更?銀行行員會帶你從網站上設定,你下次不要再來了。人力超貴,能數位化的就進行數位化。
這些電子化服務,很多在台灣還做不到。不是技術問題,單純是跟其它很多產業相同,對於庶民化沒有興趣。或許是佔有資訊壁壘有優勢,例如立法院死也不進行直播,法院常常阻止民眾旁聽。或許是對庶民的不信任,例如超懂法條的恐龍法官,與財團牽手的專家。
在大溫的生活,如果細看的話,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技術應用其實都是以防呆為考量,人民可以非常笨,但是技術就是為了提高那些最不懂最困難的人所設置的。例如我很愛提的,公共區域的電梯很少像台灣標名1F, 2F, B1 。而是寫 Street floor, Lobby, Corridor, train floor, Ground floor .要去走廊按走廊,要去搭車按搭車。像我搞不清楚地面跟大廳哪裡走得出去,就亂按....。
公共建築的電梯主要是給行動不便的人用的,常常只跑兩三樓。停穩開門超慢,感應到有夾人的危險就一直卡著不關門。通常活動正常的人會想自己去走樓梯還是手扶梯。
有了洋人如何把技術應用在生活中的概念之後,聊他們「不精緻」與「不先進」就比較簡單了。
不論是在Prince George, Great Vancouver, Great Victoria, Montreal, Toffino, Kelowna, Los Angeles, Fort St. John 這些大城小城,都遠比台灣容易看到工具店,素材店及半成品店。這些需要後續自行加工的商店類型,並不限定於發展較慢商業及服務不太好的鄉鎮。基本上洋人對於自己要用的東西比較挑剔,寧願自己蓋,也比將就還是等待既有規格的商品來得方便快速很多。不必擔心規格不合用,風格不搭配。既然花心思在製作上了,也一定不想要它沒用多久就壞掉。如果是商業用途,一定也不想要因為東西不耐用而被告...。
所以建置地塘扶欄,一定不能鄰居一靠就滑下去的。建置季節性藤架,不能是植物爬多了會垮掉,也不能冬天收不進來任其與枯枝一同凝結成冰牆。打造出來的野餐棚架也不能是小孩玩球一撞就倒的。
在工地的應用上,例如施工過程沖洗地面,不會像台灣商家的常見的洗地版,把水掃出家門,在騎樓流淌,反正最後會流進路邊水溝就對了。加拿大工程會用抽水機及水管把水帶走,水管上還會蓋小坡道,讓身障人士及推車好走。施工附近如果需要柵欄,柵欄會立得很穩,(相較於前陣子在台灣走在搖搖晃晃的活動柵欄旁,我害怕得要死....,)柵欄腳架也會做小斜坡,讓行人不會不小心踢到變殘廢。
在商業上的應用,例如商業區的露天雅座可能會遭遇風吹日曬,對此並不是搭鐵架固定好棚子來遮蓋就好。公共區域是屬於公眾使用,連天空也算,收攤時必須全部收進來。(相較於台灣人直接把騎樓用鐵門跟鄰居分家.....。)店家有自己風格的各種做法。有些會在餐桌附小陽傘,有些是活動式拉棚可以在雨天延展出去,看過比較特別的是關店用的拉門,往上推之後,可以往前延伸,用來遮雨。店面拉門比較普遍的設計是拉開後可以藏到兩旁的樑柱中,有些拉開後可以成為店內背景裝飾的一部份。
餐飲店的戶外桌椅是可移動式,(因為公共區域只能借用,一定不能佔用,)不論是套組式還是分離式,不論是一體成型還是可拆解組裝,都很牢靠安全。(相較於有一次我在台灣商店坐連桌椅,材質過輕,因為我重心傾斜而整組桌椅翻倒,非常危險!)
偶爾會遇到移動餐車,把整個廚房都裝進車子裡,還可以從車身側邊電動延申出交易櫃台。有些餐車較高,還會在車旁建個階梯小迴廊,給你像走騎樓去買小吃的感覺。當然餐車,迴廊及用餐桌椅都在照上收攤時要全部收走。夏日夜市的牆架桌櫃也是臨時的,架好後蠻堅固,可以懸掛商品放置重物,也不會因為不小心碰撞而傾倒。這些在晚上也是全部拆走,明天再來。
最令我驚豔的是宛如遊牧民族的的馬戲團及遊樂園。台灣常見的劍湖山,小人國遊樂場,對地廣人稀的北美來說,你如果不是像 Disney 有影音產業打江山,定址的遊樂園八成會餓死。會那麼千里迢迢專程坐飛機去遊樂園的人不僅不多,恐怕也不算太正常....。以旅團方式生存是有必要的。他們帶著成車的機具,不停尋訪下一個城市。當那些機具組合起來,小怒神,海盜船,旋轉木馬,雲宵飛車,摩天輪等個個不缺,還有看過恐龍考古主題的移動遊樂園。也在有名的觀光區 Granvill Island 看過三樓高的親水樂園機組。全都拆得走。
大溫夏季有名的遊樂園區 PNE及 Rogers Arena,佔地廣大,季節過了也是搬走。尤其 Rogers Arena 是曲棍球比賽場地,休賽時移作他用而已。那些設備有些不得不說是危險的,但是他們的工程設計與組合是專業而可靠的,每次組好都像一座新的設備。也正因為常態性拆組,很快能發現並汰換有問題零件。住了幾年也沒讀過移動樂園出意外的新聞。
聊這麼多,重複出現的概念是「牢固可靠」與「移動性」。這些都需要工程專業,都僅用在民生而非專屬大型建設的權利,需要的技術能力搞不好跟建築及交通工程不相上下,例如組裝型雲宵飛車。
城市商區舉辦活動時,如果能有工程的輔助,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質感,也能改善臨時設備的品質。例如目前比較常見的演唱會場的架設。場地都需要事先設計,極短時間內要進行組裝,安全性確認以及測試。演出結束後又要很快速地拆解搬走。那些機器品質要夠好,不會出意外狀況,要能重複使用。
工程應用到民生對社會來說是有益的。例如城市空地租借給攤商時,也可以選項提供經過工程改良的移動攤架,桌椅等。經由工程設計讓設備有延展性,移動性,收納性及穩固不易被破壞。便於城市倉儲保管,也易於攤商使用。由城市保證物品的牢靠性,承擔器材的零件受損維修工作。攤商可以在承租期間內改變物品的裝飾及風格,也就是維護新穎性。相當於遊客所使用的物品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不是商家臨時買來僅算堪用,而後只能變成垃圾的劣質品。一些固定資產由城市收納調配,商家清空場地只需帶走自己的謀生器具,能在關店時段還給城市舒適的空地。
除了攤販之外,應該也有很多商業及民生活動也都很值得投入工程研究。藉由避免使用劣質品,而是能藉由人工不斷維修,被工程改良過的設備,降低資源的棄置,提高循環利用,也在每次的改良中創造出更好用的民生設備。環境也會因為設備棄置率低,轉手率高,商家也會漸漸願意增加對環境的投資。工程單位的擴展,也可以成為工程系及設計系學子的出路。展場及演出場地的設計在歐美也是一種專業。
對於空間不足的城市,活動可以刺激城市活力,而機動性可以提高活動的品質,降低城市的固定成本。
其實我最在意的,在於台灣的商業模式能不能進步,把公共空間,公共的天空,還給大家。
台北大巨蛋場外的空間並不是一種浪費。在多數人都是離鄉到大城市工作的現代,台灣商業的短視還是搶走了太多人們相聚的空間,離鄉的人們少有可以待久一點的地方,凝聚情誼,認同城市。台北一定裝不下所有前來台北尋夢的人,但是城市應該要避免拆散離鄉人在偶遇緣份中的歸屬感。增加公共廣場空間,善用活動與機動性,開闢給離鄉的人們相聚的地方。也許大巨蛋的空間,或是其它較大的廣場空間,可以成為空間分配合理化,讓人心凝聚,甚至是商業模式改革的新契機。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