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幾天有些聊到電玩主題是這個啊~
恭喜台灣隊晉級前八強~
我想我學歷不算知名,也不算低,而且還是熱門。但是,如果不是從事研究,發表論文的話,我當真覺得學歷不重要。幾個問題就好。
所以你學會認字寫文章,算數用電腦之後,揹學貸繼續浪費生命在學校考試出了校門後用不到的東西,跟賭博比起來,投資報酬率真的比較大嗎?
這部份我還是別寫太多,難產中的 ebook 不要越來越瘦了。我真覺得該把所有頻道的文都貼進去,應該就夠達成對自己的承諾了...。
電競賽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台灣已經有培育機構專門從事選手培訓工作。以前台灣沒有培訓機構,有幾個電競冠軍成年後只能遺憾當年勇,真的很可惜。現在有這樣的機構,實在太好了。而且,電競選手可以申請工作簽證進美國工作。雖然我不認為這一定是吃得到的餅,如果真有意願前往美國工作。因為電競常常是團隊合作的工作。溝通上比球類競賽多得多。如果語言文化上的融合度不夠,不太容易組成賽隊。
電競算是新興產業。許多電玩大廠其實也看見這塊餅了。電競跟同類遊戲算是可以構成良性循環,電玩大廠會考慮設計出可以成為電競規則的產品分支,增加玩家忠誠度。因此也不吝於支持電競賽事。
這也可以算是一種獨角獸產業。它不是只有拉起更多消費者群,更是帶動了培訓機構,相關展演,實境直播,賽事獎勵等等一連串的產業鍊。就算華人文化還是堅持要有大頭主導的讀書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這種旁支會在政治、國際、商業等集權類型崩解的過程中,漸漸更多元化地興盛起來。我認為 GDP 已經是不可靠的經濟數據,貌似限制傳產的制度,漸漸成為政府施政考量的主要標準,也變向地保護了舊時代的產業。要不然,有沒有可以算出電競產業,體育賽事,展演慶典的 GDP 規則呢?如果它們只是浪費錢, FIFA 高層收的賄款又是哪裡來?
個人認為,電競選手面對的會是跟體育選手一樣的麻煩處境,而且險惡得多。但這並不表示它不是個好職業。與其在學校被老師及考卷放棄,電競絕對是優上好幾倍。少小就變別人口中的魯蛇,跟短暫會快速結速的職業生涯而後可能變成別人口中的魯蛇,相較之下,後者比前者有更多時間及資源可以找到重新出發的起跑線。
電競選手是新的事業生涯路線。很需要提早對自己的生涯做安排。這個部份,培訓機構能幫很多忙。相信每個輔助者都希望自己的學生不要未來毀在自己的手上。不論是電競、籃球、攝影學徒還是樂團。並不是每個人在這樣重度自我承擔的職涯都能成功。也是有成功不了的。如果走不下去,該怎麼讓他們的人生繼續下去。音樂人可以走向幕後製作,攝影可以去做後製。體壇我是真的不知道能做什麼...。電競應該還是有其它可新開發的選項。
電競選手最大的兩項風險,一是反應力,二是產品淘汰。它會比體壇的職涯更短上許多。電競選手退休後,最直覺的選擇是當指導教練吧。另外我覺得還可以做策略指導,電競直播節目的主播。這些類型都屬於同類生涯的延續。
培訓單位應該要從電競選手參加時就提醒他們,這一行的壽命一定很短,而且走不了回頭路。最有利的生涯方案一定不是從頭開始,而是承認自己的專業,從這裡找出社會願意付你錢的工作。所以,如果有幸拿到獎金,不要拿去慶祝花光,也不要拿去存起來生利息。用這個錢去找到管道,讓你不打電玩還能靠電玩賺錢。例如擴大接觸的電玩類型,去電玩平台(ie. 巴哈姆特,電玩快打,電腦玩家)爭取工作。例如,出攻略書,寫產業分析。例如,自己蓋電玩資訊網站打出知名度,繼而接洽代理商或開發商找合作機會。例如,根據市場飽和度及市場轉移,建立新的培訓機構或是新遊戲的訓練課程。
跨出選手之路,需要很多學習。這跟很多體制內的畢業生一樣,畢業後也是得重新學習。而根據自己職涯學習,還有錢的餘裕之下,退休電競人其實有機會選擇產業,而不是被對你完全陌生的產業選擇。
電競人一定要有自覺,反應力的生理影響遠大於經驗上的推理影響。這是目前 FPS 類電競遊戲設計的原理。選手必然感覺得出來自己反應力的顛峰及退化。如果走向退化就及早抽身,不要盲目地投入時間及金錢,以為愛拼就會贏。抓好時機,可以對自己不遺憾,又擁有最多資源幫助自己進入事業下一階段。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有些很有名的歌手這輩子只想要唱歌,但是聲線受損後,別無選擇。
電競生涯不會是一生的遺憾。現在的企業很難活得比一個人久,跟你早期依興趣選擇生涯差不多。如果能同時多渉及不同領域,也許可以走向遊戲企畫,也有直播頻道主變成百萬富翁的例子,也許能去各地展場擔任宣導者,演講者。也許能憑愛玩遊戲的熱誠進入軟體工程師的領域。如果你一生曾在某領域成功過,電競獲勝當然也是一種成功,你對於下一個挑戰會更有毅力,更有耐心,更相信總有走到成功的一天。而這需要資本及時間。必需在還沒被生活逼迫之前就早早開始。
多一些規畫,提早準備。就算改變成多種不同型式,興趣可以走一輩子的。
ps. 桌遊在手機遊戲興起後反而走強。它是策略型遠大於反應型的競賽。如果能跟圍棋一樣紅上數百年,的確是個可以活到老賽到老的競賽類別。
恭喜台灣隊晉級前八強~
我想我學歷不算知名,也不算低,而且還是熱門。但是,如果不是從事研究,發表論文的話,我當真覺得學歷不重要。幾個問題就好。
- 如果確定有老闆要雇用你,你要馬上去工作,工作上有需要再去進修,還是不要工作,畢業再試運氣?
- 如果你準備當老闆,你在乎自己哪個名校畢業,有沒有拿到博士後學歷嗎?
- 你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就一定進得了波克夏操盤嗎?
所以你學會認字寫文章,算數用電腦之後,揹學貸繼續浪費生命在學校考試出了校門後用不到的東西,跟賭博比起來,投資報酬率真的比較大嗎?
這部份我還是別寫太多,難產中的 ebook 不要越來越瘦了。我真覺得該把所有頻道的文都貼進去,應該就夠達成對自己的承諾了...。
電競賽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台灣已經有培育機構專門從事選手培訓工作。以前台灣沒有培訓機構,有幾個電競冠軍成年後只能遺憾當年勇,真的很可惜。現在有這樣的機構,實在太好了。而且,電競選手可以申請工作簽證進美國工作。雖然我不認為這一定是吃得到的餅,如果真有意願前往美國工作。因為電競常常是團隊合作的工作。溝通上比球類競賽多得多。如果語言文化上的融合度不夠,不太容易組成賽隊。
電競算是新興產業。許多電玩大廠其實也看見這塊餅了。電競跟同類遊戲算是可以構成良性循環,電玩大廠會考慮設計出可以成為電競規則的產品分支,增加玩家忠誠度。因此也不吝於支持電競賽事。
這也可以算是一種獨角獸產業。它不是只有拉起更多消費者群,更是帶動了培訓機構,相關展演,實境直播,賽事獎勵等等一連串的產業鍊。就算華人文化還是堅持要有大頭主導的讀書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這種旁支會在政治、國際、商業等集權類型崩解的過程中,漸漸更多元化地興盛起來。我認為 GDP 已經是不可靠的經濟數據,貌似限制傳產的制度,漸漸成為政府施政考量的主要標準,也變向地保護了舊時代的產業。要不然,有沒有可以算出電競產業,體育賽事,展演慶典的 GDP 規則呢?如果它們只是浪費錢, FIFA 高層收的賄款又是哪裡來?
個人認為,電競選手面對的會是跟體育選手一樣的麻煩處境,而且險惡得多。但這並不表示它不是個好職業。與其在學校被老師及考卷放棄,電競絕對是優上好幾倍。少小就變別人口中的魯蛇,跟短暫會快速結速的職業生涯而後可能變成別人口中的魯蛇,相較之下,後者比前者有更多時間及資源可以找到重新出發的起跑線。
電競選手是新的事業生涯路線。很需要提早對自己的生涯做安排。這個部份,培訓機構能幫很多忙。相信每個輔助者都希望自己的學生不要未來毀在自己的手上。不論是電競、籃球、攝影學徒還是樂團。並不是每個人在這樣重度自我承擔的職涯都能成功。也是有成功不了的。如果走不下去,該怎麼讓他們的人生繼續下去。音樂人可以走向幕後製作,攝影可以去做後製。體壇我是真的不知道能做什麼...。電競應該還是有其它可新開發的選項。
電競選手最大的兩項風險,一是反應力,二是產品淘汰。它會比體壇的職涯更短上許多。電競選手退休後,最直覺的選擇是當指導教練吧。另外我覺得還可以做策略指導,電競直播節目的主播。這些類型都屬於同類生涯的延續。
培訓單位應該要從電競選手參加時就提醒他們,這一行的壽命一定很短,而且走不了回頭路。最有利的生涯方案一定不是從頭開始,而是承認自己的專業,從這裡找出社會願意付你錢的工作。所以,如果有幸拿到獎金,不要拿去慶祝花光,也不要拿去存起來生利息。用這個錢去找到管道,讓你不打電玩還能靠電玩賺錢。例如擴大接觸的電玩類型,去電玩平台(ie. 巴哈姆特,電玩快打,電腦玩家)爭取工作。例如,出攻略書,寫產業分析。例如,自己蓋電玩資訊網站打出知名度,繼而接洽代理商或開發商找合作機會。例如,根據市場飽和度及市場轉移,建立新的培訓機構或是新遊戲的訓練課程。
跨出選手之路,需要很多學習。這跟很多體制內的畢業生一樣,畢業後也是得重新學習。而根據自己職涯學習,還有錢的餘裕之下,退休電競人其實有機會選擇產業,而不是被對你完全陌生的產業選擇。
電競人一定要有自覺,反應力的生理影響遠大於經驗上的推理影響。這是目前 FPS 類電競遊戲設計的原理。選手必然感覺得出來自己反應力的顛峰及退化。如果走向退化就及早抽身,不要盲目地投入時間及金錢,以為愛拼就會贏。抓好時機,可以對自己不遺憾,又擁有最多資源幫助自己進入事業下一階段。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有些很有名的歌手這輩子只想要唱歌,但是聲線受損後,別無選擇。
電競生涯不會是一生的遺憾。現在的企業很難活得比一個人久,跟你早期依興趣選擇生涯差不多。如果能同時多渉及不同領域,也許可以走向遊戲企畫,也有直播頻道主變成百萬富翁的例子,也許能去各地展場擔任宣導者,演講者。也許能憑愛玩遊戲的熱誠進入軟體工程師的領域。如果你一生曾在某領域成功過,電競獲勝當然也是一種成功,你對於下一個挑戰會更有毅力,更有耐心,更相信總有走到成功的一天。而這需要資本及時間。必需在還沒被生活逼迫之前就早早開始。
多一些規畫,提早準備。就算改變成多種不同型式,興趣可以走一輩子的。
ps. 桌遊在手機遊戲興起後反而走強。它是策略型遠大於反應型的競賽。如果能跟圍棋一樣紅上數百年,的確是個可以活到老賽到老的競賽類別。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