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這個很有趣的節目 (▔∀▔)
公視播出的音樂創世紀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YouTube 找「映畫製作」,他們提供了不少片段。
有別於其它類的選秀節目,這個節目專注於創作藝人的選秀。以前我多多少少會去看華人新光大道,我覺得主持人陶子的主持功力真的很強,很用心對待參賽者。其他選秀節目就很少看了。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都是唱別人的歌。
如果有出一個像林宥嘉那樣,選的歌來自於比較不常見但是很有特色的藝人,就還比較值得看,表示這個選手有自己的音樂風格及見解。但是大部份都不是。只是那些超流行的歌重複重複地唱。美聲選秀比賽,一週看一集就可以了。
音樂創世紀的參賽者都得拿自己的創作出來比賽。第一輯看到謝震廷其實感動的。意料之外的動盪確實改變了他的人格,他的氣質與第一次參加歌手選秀時已經非常不同了。而他的創作及言談中其實都可以看到一股想掙脫命運東山再起的渴望。
看這個節目比其他音樂選秀節目有趣多了。從創作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境遇,創作者想呈現作品的方式,他們對音樂這個夢想的態度等等。而評分方式也很特別,有專家與民眾共同參與。
其實我不會太重視評審。就算評審歪心,也只能說這個參賽者大概命帶衰運,不適合走音樂這條路。在走上舞台這條路上,我不是很相信成續好就有出頭天。觀眾緣很重要,評審的公平與否,專業細微,都不保證參賽者出了比賽規則就能創作大賣。我覺得評審在這裡能做出最好的貢獻是對作品提建議,以及稍微把參賽者會面臨的社會評價帶到棚內。
如果還沒有觀眾緣就要有超強的前線策略與打死不退的耐心。想做就會成功,只要不放棄,總是會找到方法。
不過,看到目前有兩場擂台賽的評鑑我不太喜歡。不是專業上的,專業我不懂;而是評審的觀點。
在改詞挑戰賽中,有三場打對台都是 情歌vs.非情歌。
第一場是愛情 vs. 親情。當時評審評鑑是親情不若愛情那麼糾結。
這我有很大的意見。親情通常是很純粹的感動與感謝,哪來會有什麼糾結?評審這句話相當於變向地抬高情歌的價值高於親情。
事實上不是這樣吧!我們生命的長河會遇到愛情只是非常小的片段。就算永浴愛河好了,該上班時還是上班,會拉肚子時還是自己去拉肚子,剩下來屬於愛情的時間真的不算多。難怪我們要唱感謝的歌時,大概得去找基督教聖歌,或是去找五月天的歌。(OS:有嗎?)
第二場是情歌vs.時勢。評審給的意見是,fb 能活多久?它的時效情沒有愛情雋永。
這個我的意見就更多了...。主持人一開頭說的話很有意義,我也覺得創作的意義在此。「用創作寫歷史,用音樂創世紀」。沒錯,創作應該是用來刻畫時代的。不然古人寫史書做什麼?直接寫情書就好了嘛!我們看梁祝,看到的是當時女性沒有受教權,連婚姻都被家族左右的時代史吧。如果沒有那樣的時代,會有那樣的糾結嗎?當我們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看到的是當時的封建氏族造成的社會切割吧,看到他們還有陽台,可以爬上陽台送花卻不能直接從陽台落跑(誤)。如果把這些社會背景都剝除,那些情愛糾葛哪有多震撼人心?「哪個亂世沒有離別」?
創作該是記錄時代。確實以前把AOL, ICQ, MSN 寫進歌裡,可能幾年後人們都不記得它是什麼了。但是聽者如果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就會去查。不然我們戲劇何必去做文化考證?因為作品想重現那個時代,自然就會有興趣去考證生活方式。當創作意不在此,不是為了跟時代做聯結,標準就該落在歷代文豪吧?要比他們還纏綿悱惻,這些參賽者不用比都可以回家了。
閱讀: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
有不少讀者反對,說這不是愛情,我就搞不太清楚他們所謂的愛情了,是以下這樣嗎?
我覺得愛情會包含親情與友情。不是家人,又不是朋友,就只剩枕頭了,不是嗎?本王不太想為枕頭糾結太久,頂多是賴床爬不起來。跟我一樣不太讀文學類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就算讀文學書,我讀的也是亞森羅蘋,福爾摩斯這一類。以前不太聽音樂,也有一個原因是我不太聽情歌。情歌都刪掉,就沒多少可以聽了。在歌詞多元性方面,英文歌好很多。只要曲風合,很多詞是我覺得有意思的。
以上兩段評論,都讓我覺得方向是「情歌好寫,買帳的多,所以困難的主題先跳過」。也許這是我的誤解,但是我接收到的就是這樣。
補:最近本王其實也有開始聽情歌。(OS: 沒有人在乎你聽不聽情歌。)我依然是喜歡情感比較直接的歌曲。
公視播出的音樂創世紀
有別於其它類的選秀節目,這個節目專注於創作藝人的選秀。以前我多多少少會去看華人新光大道,我覺得主持人陶子的主持功力真的很強,很用心對待參賽者。其他選秀節目就很少看了。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都是唱別人的歌。
如果有出一個像林宥嘉那樣,選的歌來自於比較不常見但是很有特色的藝人,就還比較值得看,表示這個選手有自己的音樂風格及見解。但是大部份都不是。只是那些超流行的歌重複重複地唱。美聲選秀比賽,一週看一集就可以了。
音樂創世紀的參賽者都得拿自己的創作出來比賽。第一輯看到謝震廷其實感動的。意料之外的動盪確實改變了他的人格,他的氣質與第一次參加歌手選秀時已經非常不同了。而他的創作及言談中其實都可以看到一股想掙脫命運東山再起的渴望。
其實我不會太重視評審。就算評審歪心,也只能說這個參賽者大概命帶衰運,不適合走音樂這條路。在走上舞台這條路上,我不是很相信成續好就有出頭天。觀眾緣很重要,評審的公平與否,專業細微,都不保證參賽者出了比賽規則就能創作大賣。我覺得評審在這裡能做出最好的貢獻是對作品提建議,以及稍微把參賽者會面臨的社會評價帶到棚內。
如果還沒有觀眾緣就要有超強的前線策略與打死不退的耐心。想做就會成功,只要不放棄,總是會找到方法。
在改詞挑戰賽中,有三場打對台都是 情歌vs.非情歌。
第一場是愛情 vs. 親情。當時評審評鑑是親情不若愛情那麼糾結。
這我有很大的意見。親情通常是很純粹的感動與感謝,哪來會有什麼糾結?評審這句話相當於變向地抬高情歌的價值高於親情。
事實上不是這樣吧!我們生命的長河會遇到愛情只是非常小的片段。就算永浴愛河好了,該上班時還是上班,會拉肚子時還是自己去拉肚子,剩下來屬於愛情的時間真的不算多。難怪我們要唱感謝的歌時,大概得去找基督教聖歌,或是去找五月天的歌。(OS:有嗎?)
第二場是情歌vs.時勢。評審給的意見是,fb 能活多久?它的時效情沒有愛情雋永。
這個我的意見就更多了...。主持人一開頭說的話很有意義,我也覺得創作的意義在此。「用創作寫歷史,用音樂創世紀」。沒錯,創作應該是用來刻畫時代的。不然古人寫史書做什麼?直接寫情書就好了嘛!我們看梁祝,看到的是當時女性沒有受教權,連婚姻都被家族左右的時代史吧。如果沒有那樣的時代,會有那樣的糾結嗎?當我們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看到的是當時的封建氏族造成的社會切割吧,看到他們還有陽台,可以爬上陽台送花卻不能直接從陽台落跑(誤)。如果把這些社會背景都剝除,那些情愛糾葛哪有多震撼人心?「哪個亂世沒有離別」?
創作該是記錄時代。確實以前把AOL, ICQ, MSN 寫進歌裡,可能幾年後人們都不記得它是什麼了。但是聽者如果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就會去查。不然我們戲劇何必去做文化考證?因為作品想重現那個時代,自然就會有興趣去考證生活方式。當創作意不在此,不是為了跟時代做聯結,標準就該落在歷代文豪吧?要比他們還纏綿悱惻,這些參賽者不用比都可以回家了。
原來時代概念五月天瑪莎也聊過~
剛剛提過,愛情不過是佔生命的一小部份。有一篇文章聊到「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閱讀: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
有不少讀者反對,說這不是愛情,我就搞不太清楚他們所謂的愛情了,是以下這樣嗎?
朱德庸FUN幽默 我們都想追求柏拉圖式的愛情,結果我們都追求了荷爾蒙式的愛情。 |
我覺得這樣的引導是直接排除了像我這一類的聽眾。市場也許比他們想像中的大,不過他們的視野就在愛情裡。
來參加的選手有很多都在音樂這個夢想中走得很岐嶇,他們的創作及表現很多都帶著夢想的驕傲與力量。蠻喜歡聽他們訴說生活鎖事及對事物的不同觀察角度。評鑑方式我覺得很不適合由評審去指揮別個方向比較賣座,而是評審能夠以他們的創作觀點來看,怎麼樣才能寫得更好。我們需要把創造的多元性留下來,而不是像科舉考試那樣,把大家打成同一個模子。這才是專業評審的價值,不是嗎?
評審看過那麼多,寫過那麼多,應該要能夠從他人的作品看出屬於他的價值。就像我是身為工程師,我不會把後進的程式碼全改掉,那還不乾脆我來寫累死自己好了。我只改必需改的部份,讓後進們還是可以依自己的設計架構看懂新程式。自己做主把別人都打零分,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我們需要培養幫手,就該用潛力者會懂/能夠成長的方法。
評鑑總是有殺傷力,而沒有一個夢想不需要自我療傷。我很喜歡這個節目,希望他們帶給挑戰者的是他們可以成長的方向,而不是又是一場塑模儀式。
補:最近本王其實也有開始聽情歌。(OS: 沒有人在乎你聽不聽情歌。)我依然是喜歡情感比較直接的歌曲。
這首歌的直接情感是歡喜
這首歌直接情感是力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