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注意音樂界以來,《Bark 音痴路》是第二個新創且撐不到一年的雜誌。但是,台灣的音樂界目前是被正視的,從「不會讀書的人才去」的戲子類別,轉成它應歸屬的「專業」領域。
老話一句,當然是要歸功於天團五月天啦~。他們是(我看到)第一個把他們的專業抬到商業雜誌的音樂人。
天下雜誌>>五月天:我們的成功,是失敗的累積
商業周刊>>十六人團隊 讓五月天歌迷黏著著
專案經理雜誌--五月天特刊
我最有印象的第一篇是這本:Gigs 搖滾誌>>下有人世間,上有五月天 (不見了,只剩備份站)
嘿!本王以前也有寫! 飛翔的羽翼>>踢到鑽石──五月天 -1
華文化的文人相輕,看不起商業,一直是令我蠻垢病的迂腐。台灣的經濟起飛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哪一個跟商業無關?商品是外國人前來亞洲「請駕」回去的嗎?開什麼玩笑?當然是商業模式正確,亞洲主動運出去的。都已經吃在嘴裡了,還在嫌棄,略顯「虛偽」。本王確實是重商,因為我認為「商」有比「錢」更重要的意義,對「權」更嚴重的威脅。
飛翔的羽翼>>順位士農工商?有沒有搞錯!?
嗯,轉回來。狂想曲要寫的絕對不是什麼嚴肅的事。Bark 後來被新團隊接手,我一直很想知道接手的是哪一類團隊。因為,我很希望是音樂工作者相關的資金接手。不見得是唱片公司,而是真正的音樂工作者協會類別。因為好的音樂雜誌能跟音樂界共生。而不是像八卦雜誌那樣剝削辛苦打出名望的公眾人物。
接下來就是作夢時間了~
我希望的流行音樂雜誌:
最好是少一點音樂理論。我覺得流行音樂太考古很無聊。並不是不能考古。講出一堆都火化了,我也沒機會看到聽到的,是浪費我的時間,還讓我對這篇降低興趣。要嘛就用筆者「淵博」的知識,找出網路上免費聽得到的相近範例替代那個(第一天接觸音樂的人死也找不到的)經典。
如果寫出一句話不是用來讓讀者會懂的,就是廢話。
如果堅持讀者也要有百年音樂內涵,就不是寫流行音樂雜誌報導,請去寫音樂系研究論文。
最好有一區聊近期的音樂活動,訪谈參與者。例如這次 MP魔幻力量首次去日本的 Summer Sonic,還蠻有興趣知道他們的想法與計畫。潘瑋柏參加日本的 A Nation。雖然台灣人不見得去得了,但是那些音樂祭今年的主題,參與的「卡司」,整體風格等,對我來說都是蠻有趣的話題。也許日後我會找演出者的歷年創作來聽。
再來一些音樂人生活分享。相音藝人在這部份就做得很不錯。(另一個不同領域我也覺得很不錯的是黃子佼。)音樂人的個性,不要由專門醜化的八卦雜誌主導。每個人都有生活態度,分享生活態度可以讓音樂人的個性更立體。例如,亂彈阿翔喜歡做工木,叮噹近半年持續健身,MP跟完全娛樂很玩得來等等。
再來是一些文筆好的音樂人的人生及社會觀點。例如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在籌備演出的過程,看待弱勢,與常態觀點的差異,有什麼覺得重要卻沒人在意的。我覺得創作人應該都是很優秀的哲學家,聽達人開課是很享受的事。
音樂界與實事界接軌也是重要的事。不需要有立場,但是音樂人「活在」同一個世界。
再來一些新舊創作的說明,意涵與成長。
然後是樂迷的分享,什麼音樂,什麼故事,什麼生命階段。看演出的感想。對音樂界的迷惑與期望。每期一個音樂人站台回答等等。
希望音樂雜誌是讓人覺得音樂界很有意思,連對音樂沒興趣的人都有興趣看,從而喜歡音樂。樂迷的爸媽看了至少不是覺得小孩碰的不「古典」,就會造反/腦袋被炸掉什麼的。
希望會有這麼一本幫音樂人說話的長期刊物誕生 (▔∀▔)
老話一句,當然是要歸功於天團五月天啦~。他們是(我看到)第一個把他們的專業抬到商業雜誌的音樂人。
天下雜誌>>五月天:我們的成功,是失敗的累積
商業周刊>>十六人團隊 讓五月天歌迷黏著著
專案經理雜誌--五月天特刊
我最有印象的第一篇是這本:Gigs 搖滾誌>>下有人世間,上有五月天 (不見了,只剩備份站)
嘿!本王以前也有寫! 飛翔的羽翼>>踢到鑽石──五月天 -1
華文化的文人相輕,看不起商業,一直是令我蠻垢病的迂腐。台灣的經濟起飛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哪一個跟商業無關?商品是外國人前來亞洲「請駕」回去的嗎?開什麼玩笑?當然是商業模式正確,亞洲主動運出去的。都已經吃在嘴裡了,還在嫌棄,略顯「虛偽」。本王確實是重商,因為我認為「商」有比「錢」更重要的意義,對「權」更嚴重的威脅。
飛翔的羽翼>>順位士農工商?有沒有搞錯!?
嗯,轉回來。狂想曲要寫的絕對不是什麼嚴肅的事。Bark 後來被新團隊接手,我一直很想知道接手的是哪一類團隊。因為,我很希望是音樂工作者相關的資金接手。不見得是唱片公司,而是真正的音樂工作者協會類別。因為好的音樂雜誌能跟音樂界共生。而不是像八卦雜誌那樣剝削辛苦打出名望的公眾人物。
接下來就是作夢時間了~
我希望的流行音樂雜誌:
最好是少一點音樂理論。我覺得流行音樂太考古很無聊。並不是不能考古。講出一堆都火化了,我也沒機會看到聽到的,是浪費我的時間,還讓我對這篇降低興趣。要嘛就用筆者「淵博」的知識,找出網路上免費聽得到的相近範例替代那個(第一天接觸音樂的人死也找不到的)經典。
如果寫出一句話不是用來讓讀者會懂的,就是廢話。
如果堅持讀者也要有百年音樂內涵,就不是寫流行音樂雜誌報導,請去寫音樂系研究論文。
最好有一區聊近期的音樂活動,訪谈參與者。例如這次 MP魔幻力量首次去日本的 Summer Sonic,還蠻有興趣知道他們的想法與計畫。潘瑋柏參加日本的 A Nation。雖然台灣人不見得去得了,但是那些音樂祭今年的主題,參與的「卡司」,整體風格等,對我來說都是蠻有趣的話題。也許日後我會找演出者的歷年創作來聽。
再來一些音樂人生活分享。相音藝人在這部份就做得很不錯。(另一個不同領域我也覺得很不錯的是黃子佼。)音樂人的個性,不要由專門醜化的八卦雜誌主導。每個人都有生活態度,分享生活態度可以讓音樂人的個性更立體。例如,亂彈阿翔喜歡做工木,叮噹近半年持續健身,MP跟完全娛樂很玩得來等等。
再來是一些文筆好的音樂人的人生及社會觀點。例如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在籌備演出的過程,看待弱勢,與常態觀點的差異,有什麼覺得重要卻沒人在意的。我覺得創作人應該都是很優秀的哲學家,聽達人開課是很享受的事。
音樂界與實事界接軌也是重要的事。不需要有立場,但是音樂人「活在」同一個世界。
再來一些新舊創作的說明,意涵與成長。
然後是樂迷的分享,什麼音樂,什麼故事,什麼生命階段。看演出的感想。對音樂界的迷惑與期望。每期一個音樂人站台回答等等。
希望音樂雜誌是讓人覺得音樂界很有意思,連對音樂沒興趣的人都有興趣看,從而喜歡音樂。樂迷的爸媽看了至少不是覺得小孩碰的不「古典」,就會造反/腦袋被炸掉什麼的。
希望會有這麼一本幫音樂人說話的長期刊物誕生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