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有些感觸:
The News Lens: 先來看羅大佑和高希均如何「走鐘」,再來討論「只想靠政府」和「被寵壞」的是誰
先從輕微的聊起吧。行文就是越後面越重要嘛~
關於創作人定居中國,個人認為是很不智的決定。製造業可以過去,那裡人工便宜。(台灣快要更便宜了,真是糟透了!)藝人可以過去,還真捨不得回來,那裡的收入超高,對藝人的尊重也遠比台港還好。但是,創作人,你為什麼會覺得「有思想控制」的領土「對你很好」?
在這裡並不是想指責文中提到的特定人。其實,看著一些到中國定居的創作人,後來的創作越來越不具說服力。他們的收入可能比以前多很多,可能他們出版的作品還是很多人買帳,甚至在接連兩三部作品都沒有震憾人心,沒新梗的傳言甚囂塵上,還是被定位為「大咖」。這些都是他們在台灣累積的名望。
這些創作人過去後,反而折服於中國的菁英,自己沒有創造出好作品卻認為是前浪該退。回頭指責台灣的不夠聽話。
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沒落,就是因為「聽話」。
The News Lens: 中國音樂人「唱自己的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華語搖滾
中國的思想控制目前還影響著自己的創作人,(雖然個人覺得主政者的考量有他的理由。極權的下一步,絕對不是「立即自由」。那只會變成「立即暴動」而已。需要有漸進步伐。)當地人民所體悟到的宿命不可違,絕不是在台灣渡過光輝年代的創作人進入中國就體會得到的。他們適應自己的成長環境,試探邊界的熟練,也不是一個外來的「台灣知名創作人」能輕易入手的。然後,創作靈魂就被錢給馴化了。
你又如何能體會得到當今台灣年輕人的掙扎?
打從心底從台灣離土了,又種不進對岸的心房。跟過去人稱的香蕉人ABC有什麼兩樣?
第二個想聊的是陳文茜小姐。
我一直很欣賞她,雖然沒有長到親見那個北港什麼的荒謬笑話是怎麼回事。我想很多人是以「政黨」來判定一個人有沒有變,就算是政黨變了,也非要說成不聽話靠自己腦袋活著人變了不可。忠誠,我覺得是民主時代接手到的愚蠢遺產。我認為陳文茜小姐在理念上一直沒變,她不相信「絕對」,有自己的理想性。她在社論界的遭遇,至今還是勇敢面對。在一些台灣嚴重激化分裂的事件上,她並沒有因為沒順著風向被攻訐而躲起來。她相信她的信念是對的。她也不斷學習,修正自己的概念。是少數在鎂光燈下依然「真實」的人。
所謂「理念上」沒變,是因為真的有些部份不同了。也許是長年播報世界週報的關係,或是一些真實在世界其它角落被驗證,卻在台灣被扭曲的理念,變得比較心軟。另一個可能的影響是年紀。五十而知天命,有心理學因素。是不是真的看透命運不得而知,但是人到了五十歲,很多看不過去的都看得過去了。很多過去感到痛苦的五十就認了。很多年輕時被另一半劈腿虐待的,現在他沒人要了,撿回來還會感到幸福。這就是懸疑的「知天命」心理變化。
現在很多年紀大的人非常難以接受學運,其實跟長成於專制有點關係。他們不必然在專制時代吃香喝辣,但是知了天命後,專制時期的聽話他們接受了,也最令他們安心。
政局以外的訪談,文茜姐有個越來越明顯的跡象,可能是想讓受訪者暢所欲言的關係,會順著對方的話走。其實我覺得這是不妥的。因為這是訪談,不是心理輔導。主持人應該注意到對話的走向有沒有逆行節目本意。在「青年論壇」讓老人罵年輕人,是很奇怪的走向。身為主持人當然不好馬上板起臉來糾正來賓,但是順著種拒絕瞭解的心理脈絡走下去,就相當於持人認同了這樣的立場。其實在另一個音樂訪談,我明明看到受訪者的迷惘,主持人還是同意了他的迷惘,也是件奇怪的事。沒能提出局勢差異讓受訪者當場為自己解釋,或是擴大思考,訪談會失去深度,主持人會失去在場的意義。
另,我覺得天下文化是很蠻好的出版社。
其實,我最介意的,是「誰該被淘汰」的論點。
我一直很不喜歡互相否定的論點。認為這是當初「割喉割到斷」所遺留下來最慘痛的社會傷痕。台灣一直到現在還在承受這個後果。在這之前,我知道的台灣是溫柔敦厚。現在,你不要談到立場,才有包容,(這也不需要什麼包容,「包容」在「對立」情境才有用。)一旦渉及立場,親友也撕破臉。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為那些自己分不到好處的政客名嘴的嘴臉,捨棄真正善待過自己的人。
「淘汰誰」的論點,意味著行文者這位青年(姑且相信他說是青年)從他的社會觀察中,繼承了「撕裂」。也意味著這樣的撕裂,在台灣會繼續下去。
這裡也有個居高位的爛例子:江宜樺做了最壞的示範
他在進行肅清切割。
一個會舉辦「青年論壇」的人,就算理念偶爾有些時代性的差異,都比一直邀請青年對話,卻從不聽進半句話的人,對新生代來說有幫助多多了。
一個會投入公益,會討伐不公義,會盡量打開不同面向視野的出版社,比那些地方勾結炒地皮的人好得太多多了。
你為什麼要淘汰這些願意幫忙只是臨時不對盤的援手?
全部都變成黑手,在台面上佔有發言權的人,沒有人願意再幫新生代發聲,會是更好的結果嗎?
好人一點錯,罪不可恕。
壞人一點悟,千金不換。
這是很莫名其妙的想法吧?
身為被壓迫世代,是要延續前人施加的痛苦,還是教導他們認同我們美麗的理想?
如果都是為了讓台灣更好,沒有誰該被淘汰,只是大家都要學習更好的方法,對方也能接受的方法,齊心幫助自己的故鄉往前走。
=====<< 工商時間 >>====
嗯,放在最後的最重要~
本王的電子書終於上傳了~
糖糖看世界:
其中,如果你只想看第五篇,在Google 可以看到全文..........它要大放送,我也沒辦法....
兩站訂價都是換算2元美金,Google 站晚一點才會上架。(我也很擔心它到底收不收錢啊.....) 歡迎留(好)評論,聽說這樣才會有比較多人看到。 (不好就不用留了......... 到粉絲頁留心酸給我就可以了....)
The News Lens: 先來看羅大佑和高希均如何「走鐘」,再來討論「只想靠政府」和「被寵壞」的是誰
先從輕微的聊起吧。行文就是越後面越重要嘛~
關於創作人定居中國,個人認為是很不智的決定。製造業可以過去,那裡人工便宜。(台灣快要更便宜了,真是糟透了!)藝人可以過去,還真捨不得回來,那裡的收入超高,對藝人的尊重也遠比台港還好。但是,創作人,你為什麼會覺得「有思想控制」的領土「對你很好」?
在這裡並不是想指責文中提到的特定人。其實,看著一些到中國定居的創作人,後來的創作越來越不具說服力。他們的收入可能比以前多很多,可能他們出版的作品還是很多人買帳,甚至在接連兩三部作品都沒有震憾人心,沒新梗的傳言甚囂塵上,還是被定位為「大咖」。這些都是他們在台灣累積的名望。
這些創作人過去後,反而折服於中國的菁英,自己沒有創造出好作品卻認為是前浪該退。回頭指責台灣的不夠聽話。
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沒落,就是因為「聽話」。
The News Lens: 中國音樂人「唱自己的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華語搖滾
中國的思想控制目前還影響著自己的創作人,(雖然個人覺得主政者的考量有他的理由。極權的下一步,絕對不是「立即自由」。那只會變成「立即暴動」而已。需要有漸進步伐。)當地人民所體悟到的宿命不可違,絕不是在台灣渡過光輝年代的創作人進入中國就體會得到的。他們適應自己的成長環境,試探邊界的熟練,也不是一個外來的「台灣知名創作人」能輕易入手的。然後,創作靈魂就被錢給馴化了。
你又如何能體會得到當今台灣年輕人的掙扎?
打從心底從台灣離土了,又種不進對岸的心房。跟過去人稱的香蕉人ABC有什麼兩樣?
這樣的香蕉太可愛了.... |
我一直很欣賞她,雖然沒有長到親見那個北港什麼的荒謬笑話是怎麼回事。我想很多人是以「政黨」來判定一個人有沒有變,就算是政黨變了,也非要說成不聽話靠自己腦袋活著人變了不可。忠誠,我覺得是民主時代接手到的愚蠢遺產。我認為陳文茜小姐在理念上一直沒變,她不相信「絕對」,有自己的理想性。她在社論界的遭遇,至今還是勇敢面對。在一些台灣嚴重激化分裂的事件上,她並沒有因為沒順著風向被攻訐而躲起來。她相信她的信念是對的。她也不斷學習,修正自己的概念。是少數在鎂光燈下依然「真實」的人。
所謂「理念上」沒變,是因為真的有些部份不同了。也許是長年播報世界週報的關係,或是一些真實在世界其它角落被驗證,卻在台灣被扭曲的理念,變得比較心軟。另一個可能的影響是年紀。五十而知天命,有心理學因素。是不是真的看透命運不得而知,但是人到了五十歲,很多看不過去的都看得過去了。很多過去感到痛苦的五十就認了。很多年輕時被另一半劈腿虐待的,現在他沒人要了,撿回來還會感到幸福。這就是懸疑的「知天命」心理變化。
現在很多年紀大的人非常難以接受學運,其實跟長成於專制有點關係。他們不必然在專制時代吃香喝辣,但是知了天命後,專制時期的聽話他們接受了,也最令他們安心。
政局以外的訪談,文茜姐有個越來越明顯的跡象,可能是想讓受訪者暢所欲言的關係,會順著對方的話走。其實我覺得這是不妥的。因為這是訪談,不是心理輔導。主持人應該注意到對話的走向有沒有逆行節目本意。在「青年論壇」讓老人罵年輕人,是很奇怪的走向。身為主持人當然不好馬上板起臉來糾正來賓,但是順著種拒絕瞭解的心理脈絡走下去,就相當於持人認同了這樣的立場。其實在另一個音樂訪談,我明明看到受訪者的迷惘,主持人還是同意了他的迷惘,也是件奇怪的事。沒能提出局勢差異讓受訪者當場為自己解釋,或是擴大思考,訪談會失去深度,主持人會失去在場的意義。
另,我覺得天下文化是很蠻好的出版社。
其實,我最介意的,是「誰該被淘汰」的論點。
我一直很不喜歡互相否定的論點。認為這是當初「割喉割到斷」所遺留下來最慘痛的社會傷痕。台灣一直到現在還在承受這個後果。在這之前,我知道的台灣是溫柔敦厚。現在,你不要談到立場,才有包容,(這也不需要什麼包容,「包容」在「對立」情境才有用。)一旦渉及立場,親友也撕破臉。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為那些自己分不到好處的政客名嘴的嘴臉,捨棄真正善待過自己的人。
「淘汰誰」的論點,意味著行文者這位青年(姑且相信他說是青年)從他的社會觀察中,繼承了「撕裂」。也意味著這樣的撕裂,在台灣會繼續下去。
這裡也有個居高位的爛例子:江宜樺做了最壞的示範
他在進行肅清切割。
一個會舉辦「青年論壇」的人,就算理念偶爾有些時代性的差異,都比一直邀請青年對話,卻從不聽進半句話的人,對新生代來說有幫助多多了。
一個會投入公益,會討伐不公義,會盡量打開不同面向視野的出版社,比那些地方勾結炒地皮的人好得太多多了。
你為什麼要淘汰這些願意幫忙只是臨時不對盤的援手?
全部都變成黑手,在台面上佔有發言權的人,沒有人願意再幫新生代發聲,會是更好的結果嗎?
好人一點錯,罪不可恕。
壞人一點悟,千金不換。
這是很莫名其妙的想法吧?
身為被壓迫世代,是要延續前人施加的痛苦,還是教導他們認同我們美麗的理想?
如果都是為了讓台灣更好,沒有誰該被淘汰,只是大家都要學習更好的方法,對方也能接受的方法,齊心幫助自己的故鄉往前走。
=====<< 工商時間 >>====
嗯,放在最後的最重要~
本王的電子書終於上傳了~
糖糖看世界:
- Kindle 網址(加拿大)
- Google 網址 (***目前帳戶還開不起來.....等待中)
其中,如果你只想看第五篇,在Google 可以看到全文..........它要大放送,我也沒辦法....
兩站訂價都是換算2元美金,Google 站晚一點才會上架。(我也很擔心它到底收不收錢啊.....) 歡迎留(好)評論,聽說這樣才會有比較多人看到。 (不好就不用留了......... 到粉絲頁留心酸給我就可以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