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寂寞的雞毛撣子

無意間看到一篇月經文。仔細看了一下它的日期,去年的。蠻好~


既然它還是出現了,本王也秉持享樂主義再來一篇愛玩勸世文吧。暗暗地祝福台灣不必再繼續以道德訴求否決多元價值。(os: 明明就是明目張膽.....。)繼續以飢寒交迫的眼光看待物資豐盈的世界,映照出來的更多是心靈貧乏。很多事都不需彼此毀滅。能做到多元共生,世界不是很美妙嗎?

政府贊助西曆跨年演出,個人認為是必要的。

為什麼是西曆?為什麼幾乎整個十二月?崇洋嗎?整個事件聊起來可能是有點久遠了。

我在加拿大過了幾個年,才真的瞭解一些傳統節慶的意義,當時台灣商人仿效的表相未及其生活中的精神。其中一個我喜歡的是萬聖節,它讓成人延續了童心,而這是華人文化所揚棄的,以致於成人世界大家都戴著世俗的面具。萬聖節也被台灣道學派罵了好幾年,直到今年,比較看得到大人小孩都一起快快樂樂。成長,不必然要失去童心。很樂見台灣日漸願意讓成人也保留孩童的想像力。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聖誕節。代表著「博愛」的節日。整個十二月,除了幫自己家人準備溫馨的節慶假期,也慷慨地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他們在這樣的節慶能有幸福的可能。很多人在這個月捐非常多金錢與物資給窮苦人家,(然後受助家庭/個人可能過了豐富的十二月之後,到三月最窮困.....因為大部份捐助人覺得十二月瘋狂奉獻之後,會窮個一陣子......。)博愛,是中華文化沒有的節日。
今年,台灣的十二月也充滿許多分享的氣氛,有點感動~。

新年,是整個奉獻之月的止息點。

台灣所保留下來的三個傳統節日,新年,端午節及中秋節,個人是認為需要發展出「家族」以外的意義,才比較能夠在現代化社會結構中復興。

台灣的灑錢跨年夜,印象中沒錯的話,肇始於政治。反對黨為了證明自己接近年輕人,把當時代表年輕世代的地下音樂扛出台面,讓那些曾經被釘下「壞孩子」標籤的年輕人們,至少有一個證明自己的舞台。(既然連這個都回憶起來了,我就再多原諒某人一點吧.....。)

而後各縣市政府也爭相仿效,以爭取中青輩的人氣。越來越多縣市辦跨年晚會,但是政府並不是很瞭解流行文化,因此逐漸淪為費用的競爭。煙火多少錢,藝人多大牌,雕像多昂貴。然後一夜之後,都變成煙幕與垃圾。尤其巨型成品最難處理。台灣收入停滯之後,各地狂燒卻難以區辨的煙火看似格外礙眼,請不起大牌藝人,也讓跨年狂歡的價值更受質疑。

所幸,在道德指控跨年晚會的「清流」漸趨以月經文的頻率呈現之前,台灣的跨年文化已在數年累積下逐漸成形。

我覺得單一價值方危險就在這裡。當音樂不被社會價值承認時,那些音樂人在人生中承受著多大的壓力,努力生活,卻永遠被叫做不務正業。直到他們得到舞台,又因為政府經營不善,又被貶低為浪費錢,再次踐踏演藝人員的職業尊嚴。

政府出經費辦跨年當然主因不是為了養活演藝人員,這點後面說明。而辦理跨年晚會,規畫得好的話,它可以促成區域型經濟,而這也是政府原本想達到的目的。卻由於經營重點錯誤,沒有能力合理估算效益,變成「耗資」成了活動的主角,麻木地擴張活動費用。

晚會的效益是有限的,第一個考量是場地。場地決定活動經濟體的大小。把眾人聚集到一個場地,他們必然會產生連帶消費,這些消費不該是由順道來佔位的路邊攤佔去全部的便宜。妥善規畫臨時商區,不僅可以對人流有妥善的安排及預測,也可以合理估算經濟效益,藉由場地及活動規畫增加政府收入。為了活動事先安排的交通輸運及疏散規畫,不僅可以保障旅客舒適安全,還可以適當地推銷當地展演會場以外的商區與景點觀光。這些效益也是估得出來的。
場地不夠好,就不要浪費太多錢,召太多人來,反而會破壞自己的市政評價。政府有健全的活動規畫及預估,就比較好衡量一個晚會活動要花多少錢。跳出「比價」思維,進而專注在「差異」的規畫。政府可以任用明瞭地方風格的文化工作者去規畫具有吸引力的主題。把「一時」的跨年晚會安排成「一日」或數日的文化體驗,並在跨年活動前數小時,充份揭露預估在場尚可容納的人數,讓尚未抵達的人可以妥善選擇自己的目的地,在場群眾也可以享受良好的出遊品質。
有良好的規畫及預測,在活之後比較交得出這次晚會活動的成績單。絕對不會只是「浪費錢」三個字。

政府擁有商業模式的活動辦理經驗之後,對於都市規畫會有更好的藍圖。場地不夠好的,該如何改善。動線不夠好的,可以如何安排。商區連動的效能好不好?在地文化是否有強項可以增進?正確看待活動,活動可以協助區域經濟體的提升。
小結前面,是不是做好地方文化特色,類似跨年這種花錢請藝人的活動就可以省下來了?
可惜省不下來。
因為文化特色會漸漸地演變成常態旅遊資源,而活動依然是向大眾介紹或回味在地方風格的觸媒。由活動主導的觀光淡旺季效益是比商圈來得好。鬧區常常變成暴發戶型的地價飆漲,具有資源獨佔性,而且可能會造成居民與商業的衝突,例如台北市迪化街及師大商圈就發生過數次商家與居民對立。
城市規畫不該像天災一樣,要哪條街發就發,哪條街死就死。活動可以讓商區活力做出調整與轉移。旺季時熱鬧繁忙,淡季時休養生息,錢分一點給別人賺,也不必吵死共生的鄰居。

演藝人員則是階段性開場的強心劑。他們平日經營的演藝事業聲望,可以藉由活動分享給會場附近的商家。擁有演出場地的商圈比較容易藉由活動獲利。對於演藝人員,不要只是敵對地認為他們僅僅在節慶時海撈一筆,他們的人氣都會藉由出席的活動分享給整個區域的商業運作。演藝人員從活動中能拿到多少錢,甚至有自掏腰包出席的反向關係,都具有符合其經濟價值的貢獻在。

富裕的縣市當然可以聘請到大牌到場出席跨年晚會。較為貧窮的縣市,也許可以簽個小有名氣的代言人至少可以成為重要活動出席保證。跨年這種特別搶人的時節,一些自認為擠不進去大型會場的旅客,會考慮去較小型會場。沒有會場就完全沒機會。而交通上願意灑大錢也是重要的配套。

政府、商業與展演充份結合,對活絡地方經濟有其效益,而「必要性」又在哪呢?

可以先來個多此一舉的範例,本王對「雙十一」非常不以為然。特別是它同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戰紀念日」。「雙十一」在淘寶推動下向世界展示了龐大的消費量,(以及後面小小標題的龐大退貨潮,)它並沒有其它意義。單純是為了消費生出來的特殊日。人生有太多時候值得慶賀。很多人忘記家人的重要紀念日,死黨的生日,自己的里程碑等,只要多愛自己一點,多一點努力,感謝自己的努力,自己有很多機會去慶賀。「因為你值得」,是時時刻刻,不必商人提醒你什麼時候值得,才想起自己好像欠一個花錢機會。就像一個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及時的關懷。善待自己及他人,重要的一定是時機,不是一窩蜂,也不是花大錢。
活著應該要有感覺。

不論是洋人文化的博愛的十二月,還是華人的農曆年,都面臨了集體性的「邊際」:
社會結構改變了。

以前的大家庭,大家都聚在一起,除了三姑六婆比來比去之外,那些小孩子跟耳朵癢的大人還是有伴可以一起聊天一起玩。現在的家庭小了,家族散了。
有候在外地,回老家真的難。例如台加機票淡季$CAD 900,年節期間兩倍!把回家時間前挪後挪,都比擠旺季來得合理!有些家族已經是小家庭了,一家團聚大人五個,能有多少話可以聊....?在家對看不如出去看活動好了...。在學平日住家裡的青少年,出去參加跨年遠比在家天天看爸媽來得有吸引力多了!

社會上有在溫馨節慶出去感受年節氣氛的人們,有努力助人主動與人心建立連結的人們,有在困頓狀態受到幫助心生感動的人們。一定還有一群人,經濟能力不上不下,活力體力不好不壞,人際關係不怎麼樣,在整個應該要感到幸福的節日卻依然孤獨的人們。

商業氣氛營造得再怎麼幸福美滿,對他們來說是仰望不可及的奢侈。煙火不必去迪士尼,平日旅遊場所也有常態性煙火,他們也沒財力體力去旅行。演唱會辦得多麼鎮攝人心,讓人陶醉,他們也不曾買得起門票。外界的歡愉,更映照出他們被命運排除在幸福之外的孤寂。

而我認為,政府資助的跨年活動,正是給予這些困厄的心靈一道暖流。

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個聖誕節就是這麼過的。當時第一次經歷這麼巨大的環境變動,身邊的爭執控訴與失落現在回想起來非常痛苦,(當時面對困境已經耗盡心力,沒有「感受」的餘地,)學校及師長們都狂拉我們這些留學生去參加耶誕節活動,第一年我去的就是市府辦的活動。
本來安排共同參與,在臨行之前我又被環境遺棄了。我獨自前去。
市府辦的餐會,大家都是外地人,(我的入場券是學校付的錢,)聊著各自的故鄉,外地人專屬的團聚方式:與世界相會。我不知道要交換禮物,活動人員趕忙拿他們準備的禮物讓我墊。我抽到學生們的整人禮物,不過那群人還自製音樂CD,以及他們的哄堂大笑,那一坨看起來很恐怖的巧克力餅乾似乎也沒什麼好介意的了。
餐會之後,樓下是聖誕節飾品義賣展售會。佈置的大大小小聖誕樹,聖誕禮品及聖誕花圈,壁飾等,有些在一旁標有藝術家的名字,有些已經售出繼績放著讓人觀賞。有造景,也有耶誕小火車,整個金碧輝煌。
事後依然能感受到分享的溫暖。就算當時沒有親人相伴,這樣也很夠了。就算那是我這輩子都不會有的華麗,我感受到它的豐慶了。

世事也許不能盡如人意,經歷了整年的疲憊,在團聚的日子依舊飄零。卻能確實感受到,世界與我同在,不孤獨。

而這是跨年活動與電視轉播帶給我的感受。
在加拿大我常過著兩個新年。一個是西洋式溫馨的新年,一個是可以看見我熟悉的故鄉的新年。我想,這也是那些沒有兒子能回家團聚的老人家的新年。

社會結構改變,群體規模變小,能照顧那些所有管道都觸及不了的人們,我想,不是商人的責任,親屬辦不到,社福也辦不到,只有政府能做得到了。

每個人都該在團圓的日子被愛包圍。

新年快樂~
祝福你有個好政府,可以為你辦個暖心趴,讓你知道世界與你同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