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也是這兩天的新聞我吐的血比較少了。又是週末了渥耶~。雖然美國失去了獨立選務單位,大概跟之前想殺掉廉政委員會一樣的效果。接下來是週末了,不會有更爛的新聞了~。聊一下標題吧~。<--同為標題黨
【數位機器是孩子的「毒品」嗎?】 在診療室遇見的三個假成熟孩子的共通點,他們的過去或現在,都被數位機器所占領。 為了擺脫情緒上的不安感而掉進數位機器的瞬間,從模範生淪落為問題兒童的孩子...............
由天下雜誌貼上了 2017年2月10日
由於機器伴我走過年少歲月,我實在很不喜歡人們因為老早就存在的問題,把它冠上醜化的名字。它是我的朋友。沒有網路以前,也是有離群的孩子。而那些孩子如果在看書,大人們不會把課外讀物稱作「毒品」。
就很像小時候大人們把不會讀書的小孩冠上「壞孩子」一樣。現在把看起來不笨,但是行為模式跟一般人不同的小孩稱作「染上名為科技的毒癮」。我不認為我小時候的離群是好的,所以我現在會注意小朋友的社交關係。我不認同「家人才可靠」這種傳統金科玉律。你再會生,生出兩組棒球隊,也不會組成一個 google 或 fb。這些對社會很有義務感的企業,顯然是以共同理念的伙伴組成,不是血親。注重小朋友的社交關係是重要的。
而小朋友們的社交關係,不該以大人「看得到」為評斷考量。就像以前如果朋友有刺青,小朋友也不想跟大人說,大人會阻止他們相處,也就是「以貌取人」。這不只發生在生活情況差異比較大的小朋友之間。有些大人打腫臉充胖子,硬要把小孩擠進貴族學校也是其中一種。當小孩在貴族學校的朋友間適應不良,喜歡跟校外普通學校的孩子打鬧時,看那些「高貴的」家長的嘴臉.........,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小朋友越來越不相信家長的判斷。
因為太多家長...... 以貌取人。看條件而不看本質。
如果一斷網,小朋友就發脾氣,有問題的一定是家長,而不是小朋友。
表示家長夠不關心小朋友,小朋友藉由情緒暴力壓制家長。
以前當(此生僅此一次)家教時,也有遇過這種家長。小孩子對學習沒有信心,暑假去教他時,慢慢把他的分數概念補強了。就快開學了,我有提醒家長,他不會一百分,但是他漸漸在理解,不要要求他太多,也跟老師說,讓他恢復信心,可以克服對數學的害怕。
開學後一週,家長就指責我, 小朋友又變成什麼都不會了,要求我把小朋友的數學拉高到學校要求的程度。
我就問家長,他依照我教他的方法是能夠寫完作業的,每天寫就會熟悉了。為什麼他有抄不完的課文?
家長說,因為他作業沒寫完,老師就罰他抄課文。課文還抄不完就發脾氣了。
我說,先寫作業再抄課文啊。
家長說,小孩她管不動。
..........
幹得好啊.............。那是你的小孩。被你生出來算他很衰。
當個家長挑簡單的事做,可憐他就好了,他就會覺得媽媽是舉世最偉大。門外全部都是惡魔。
要聊有病的家長,我應該在台灣出門看幾小時就有一脫拉庫可以講。很多時候並不只是小孩的問題。
聊一下最近常玩的手機遊戲比較營養, lonely guy
它是很呆的 game (≧∀≦) ,基本上就是把身旁無辜第三者全趕走 ... (≧∀≦)
除了趕走旁人,擴大活動範圍,還有 event 可以看。對我來說 soooooooooo~~~熟悉 (≧∀≦)
例如,當老師說自由分組時,大家看 lonely guy 很像很可憐的樣子.....。下課時間因為沒打算跟同學聊天,所以裝睡,裝讀書。自己一個人玩多人遊戲,訓練第二技能。去餐廳,店員很慢才來,還問要不要等到朋友到再點菜。跟在團體後面,別人以為是跟蹤狂...。etc.
就是沒話講。想不出那麼多廢話講。可不可以就讓我一個人?身處不熟悉的人之中,特疲勞。我總有種自己在上綜藝節目的感覺。如果又是下課後,下班後。.......x...我可不可以回家就好?
真的很能理解有些人是高商低社交。我應該不算高智商,很明確是低社交。因為我有興趣的太偏門,對大部份人來說是腦力激盪。(沒錯,世界局勢是腦力激盪。文化藝術都以科學方法研究特徵也是腦力激盪。別人有嘴上喬丹,我是嘴上電玩狂人,也是腦力激盪.........基本上不會玩不敢看.......。)(我最常遇到我一說電動,別人說什麼都不懂。另一種是,我說電動,別人說要怎樣全破神裝任務成就全拿,我覺得命沒那麼長不用花太多時間.......。)簡單說就是難搞不對盤......。低社交是理所當然。就讓我繼續低社交吧。
至於懶懶怎麼忍受我聊得不著邊際又好像有個範圍界於夢幻與現實間...。我也不曉得。他很神,我也常叫他神。
假成熟與逃避,假群聚與逃避,有時真實很難描述,只能從現象一個個去探討。但是避免把現象貼上道德指控標籤。引文作者立場是合理的,他認為假成熟可能是一種逃避,需要另加探討。但是引用平台的標題是錯的,用了標籤把某類行為模式標示成罪刑。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