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一渡週末就十天了...
每次提到〈木曜四超玩〉就寫不下去.....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得算一下他們的八字...(咦?)我一直以為〈木曜〉是邰智源的節目,為求保險起見,查了一下。.....我猜錯了。雖然我覺得應該沒差太遠,但是無可佐證。我認為「某人的節目」,例如〈上班不要看〉,雖然呱吉目前交出製作權,節目活下來的方式仍是呱吉設法架構出來的。節目不算是製作群任一雇員的節目,因為他們領薪水,或許哪天老闆發不出來。但是呱吉負責賠錢。
〈木曜4超玩〉是麥卡貝網路電視出資製作。(Wiki 麥卡貝網路電視)
它的地位就跟一般 youtuber 很不同了。與麥卡貝同類的有 yahoo TV,IGN 及 Extra Credits.youtuber 像出生貧寒,而〈木曜〉像是含金湯匙。〈木曜〉整體來說是綜藝節目。不像傳統電視節目,得把內容塞在固定時數內,就常出現參與錄影的小咖大概除了開場介紹,其他內容都被剪掉了。網路節目的彈性更好。例如〈完全娛樂〉,進入網路節目初期步調過於鬆散,但是後來步調及項目做得比較實,稍微超長,觀眾也會看,也不至於像電視節目壁花參與者的情況。對於有意願製作影片的產業,這是蠻不錯的參考。
有意願製作影片的產業,一下子跳到劇情片太刺激了。談話節目又難有進階。從綜藝節目開始摸索步調,試水溫,比較容易進步。
我主要有興趣的是〈一日〉系列,而該系列的確蠻成功的,近期觀看數似乎都會達百萬。我之前一直誤會它是網紅節目,主要是因為音效。它早期的音效甚至蓋過對話,音效一般而言是後置才處理,很吵,超有問題...。最近的 Microsoft-surface 案,還是有點怪怪的。〈一日〉系列通常是邰智源擔綱,及一位打板人(?)。跟網紅的基本配置接近。
另外稍看了一下兩位美女組成的旅行vlog,屬於有製作群,但是拍攝手法類似網紅模式。
其實會有點覺得....有意模仿紅網風格?我蠻早期聊過一次youtuber租借共用的工作室,以及共用素材倉庫。概念其實是像練團室,可以降低成本。如果大家都耗費在重複成本上,你的夢想長不大。以木曜來說,他們大概製作四大類節目,需要幾組攝影團隊呢?或許有些網紅會覺得,去談專業攝影隊好貴。有沒有可能,從朋友間找到,比較喜歡攝影的人?然後找同行朋友,一起湊出他的薪水?「專業youtuber」的定義是什麼?打雜?越是走向專業,越需要把可以割出去的部份割出去。這也包括時間管理。當你要把工作分出去,就得調整自己「愛什麼時做就什麼時候做」的想法。你是想剪片專家就無所謂剪片全部自己來。你想當攝影達人,就無所謂狂賺錢來補器材費。不然,以我來說,找材料及組織邏輯是很耗時間的。有一陣子寫比較多,我是用語音辨識軟體......。能幫上忙的話,貓爪蹄螃都行....。
不久前看到冏星人轉向短片製作。看來就不會在嗜好類找出贊助以外的方案了....。
終於邁進到狂想曲本體部份.....。恭喜.....
youtuber是一種基準線越來越高的職別。如果現在就很暴肝吃不飽,光靠流量可能越來越爆肝卻越來越吃不飽。不改良做事方式,不斷重複只會溫水煮青蛙而已。自己活得下來,興趣才活得下來。目前比較盛行的方式有業配及贊助訂閱。贊助來自緣份(咦?),業配則需要加強指定能力:業務。
在心中留個概念,每次的改良,多多少少會出現相應的能力要求。
有時候合作者想要的是即時互動,這時需要的就是主持能力。
要能接到業配及主持的話,youtuber自己需要打造自我品牌,也就是把自己當明星。有些網美網帥的確是把自己當明星來表現,but你可能得真的是那項專業,才是靠美(而不是色)來賺取知名度。
(是滴,沒看錯,我沒選錯。)
很多人做youtuber是興趣起家,跟美貌不是很有關係。要怎麼把自己培養成明星,就得想個符合自己的方法。
比較大部份是屬於能力嗜好類,介質類根據依附主題的程度,特質座落於操作及創造兩端的區間光譜。操作比例高的,例如製作模型屋和幾分鐘看電影。
創作比例高的例如邁向無限之戰系列。
這一類的製作容易攀上潮流。但是也因為他依附性的特質,在高操作端,不同人的影片同質性都會很高,時間和稀有程度就變成很決定的因素。在高創作端,避免離題就會成為必要的限制。總不能做個書評,卻大比例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純創作類則座落在延伸創作到自由創作區間光譜。延伸創作通常來自於潮流上的話題。至於自由創作的話,可能比較需要有足以創造潮流的能力。
這只是我目前想得到的一些概略分類。以現在的youtuber相關製作人口來,說應該會有更細緻的分類。根據分類來評判自己需要加強的特質,可以在之後創作的時間分配比例上做調整。有沒有太多是無助於實質內容的例行工作?花在主要才能之外的時間,是否跨足到另外的才能?而那一些部分有沒有加強的價值?當你一開始拍片把分享當樂趣的時候,你不一定知道(或者是你會很清楚)你擅長的是什麼。但是當你的興趣屬於很直接/途徑很短的情況下,或者說你的觀眾已經快到達「看膩了」的臨界點,你採取的所有調整,回過頭去分析那些軌跡,它包含了你的意願和新的才能。
那些才能可能跟你原本的興趣沒有關係,甚至跟作為YouTuber沒有關係。例如你對攝影更很有興趣,你可以改去兼差幫其他的YouTuber做攝影或佈置。例如,為了謀生找業配合奠定了一些人脈基礎,是不是有可能走向聯合其他的youtuber一起長期支援合作愉快的廠商;也就是更朝向電台執行長的方向前進。也許你聽起來會覺得很怪,一般情況下,在公司裡,大位是人人搶著做,哪輪得到你來?但是你在衛星型組織形態會發現,管理職太賽了,才不想當,泡在自己的嗜好裡,多好!但是,不得不說,有些人的嗜好就是跟人博感情,屬於建立組織的人才。你或許想要當個無事一身輕的YouTuber,但是你慢慢會發現,你去統合組織會比較快樂。沒有人欠你管,但是你可以找得到你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所有的轉變都是讓你更認識自己。「初衷」不是某種形式,而該是箇中深植的信念。它也會從幼小,到成熟,到耗盡價值,成為下一個信念的沃土。
一個人活到最後,悖背離初衷,言不由衷,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一個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到進棺材前這段時間,完全都沒有成長.....。我覺得跟「初衷」沒有什麼關係;跟有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本間久雄)」比較有關係。
從YouTuber開始,可以擴散到製片、美感、再創作、組織、編劇、業務、管理等不同層面的才能。一樣是做影片,要怎麼讓它成為賣Google老闆以外,還賣的了錢的東西?
時代的演變很少是沒有前輩。YouTuber的前輩應該算是影視產業。(部落格前輩應該算出版業。)有些YouTuber的出現也是因為他在現行的影視產業看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因為它不夠賺錢,所以電台不做。
成本上YouTuber跟傳統的攝影團隊差距很大,上架的成本相對差距也大,所以在品質上YouTube的平均水準比較低。因此它成一個很好的試驗場。畢竟它也只是試驗場,所以想以影視為謀生工具,眼界要超過這一層天花板。
你的產品是什麼?能賣到哪一層市場?可以賣多少錢?著作權點播制,還是賣斷制?
例如,我覺得〈邁向無限之戰系列〉是整體素質不錯的影片。他已經在YouTube上架了,沒錯。你能不能把他談到friDay影音,netflix,愛奇藝,lineTV,KKTV,中華電信MOD等平台?(雖然YouTube本來就有premiere收費會員。但是影片已經是在YouTube免費了,所以上架premier不是太必要。)上架可能是有上架費,而且你也不一定能從原本就免費的內容換平台收錢。不過還是可能收得到錢,另一重要功能在開拓市場。
之後再製作影片時,可以依此分出心力來,製作專屬收費型的影片。
md還沒完...下集待續...
每次提到〈木曜四超玩〉就寫不下去.....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得算一下他們的八字...(咦?)我一直以為〈木曜〉是邰智源的節目,為求保險起見,查了一下。.....我猜錯了。雖然我覺得應該沒差太遠,但是無可佐證。我認為「某人的節目」,例如〈上班不要看〉,雖然呱吉目前交出製作權,節目活下來的方式仍是呱吉設法架構出來的。節目不算是製作群任一雇員的節目,因為他們領薪水,或許哪天老闆發不出來。但是呱吉負責賠錢。
〈木曜4超玩〉是麥卡貝網路電視出資製作。(Wiki 麥卡貝網路電視)
它的地位就跟一般 youtuber 很不同了。與麥卡貝同類的有 yahoo TV,IGN 及 Extra Credits.youtuber 像出生貧寒,而〈木曜〉像是含金湯匙。〈木曜〉整體來說是綜藝節目。不像傳統電視節目,得把內容塞在固定時數內,就常出現參與錄影的小咖大概除了開場介紹,其他內容都被剪掉了。網路節目的彈性更好。例如〈完全娛樂〉,進入網路節目初期步調過於鬆散,但是後來步調及項目做得比較實,稍微超長,觀眾也會看,也不至於像電視節目壁花參與者的情況。對於有意願製作影片的產業,這是蠻不錯的參考。
有意願製作影片的產業,一下子跳到劇情片太刺激了。談話節目又難有進階。從綜藝節目開始摸索步調,試水溫,比較容易進步。
我主要有興趣的是〈一日〉系列,而該系列的確蠻成功的,近期觀看數似乎都會達百萬。我之前一直誤會它是網紅節目,主要是因為音效。它早期的音效甚至蓋過對話,音效一般而言是後置才處理,很吵,超有問題...。最近的 Microsoft-surface 案,還是有點怪怪的。〈一日〉系列通常是邰智源擔綱,及一位打板人(?)。跟網紅的基本配置接近。
另外稍看了一下兩位美女組成的旅行vlog,屬於有製作群,但是拍攝手法類似網紅模式。
其實會有點覺得....有意模仿紅網風格?我蠻早期聊過一次youtuber租借共用的工作室,以及共用素材倉庫。概念其實是像練團室,可以降低成本。如果大家都耗費在重複成本上,你的夢想長不大。以木曜來說,他們大概製作四大類節目,需要幾組攝影團隊呢?或許有些網紅會覺得,去談專業攝影隊好貴。有沒有可能,從朋友間找到,比較喜歡攝影的人?然後找同行朋友,一起湊出他的薪水?「專業youtuber」的定義是什麼?打雜?越是走向專業,越需要把可以割出去的部份割出去。這也包括時間管理。當你要把工作分出去,就得調整自己「愛什麼時做就什麼時候做」的想法。你是想剪片專家就無所謂剪片全部自己來。你想當攝影達人,就無所謂狂賺錢來補器材費。不然,以我來說,找材料及組織邏輯是很耗時間的。有一陣子寫比較多,我是用語音辨識軟體......。能幫上忙的話,貓爪蹄螃都行....。
不久前看到冏星人轉向短片製作。看來就不會在嗜好類找出贊助以外的方案了....。
終於邁進到狂想曲本體部份.....。恭喜.....
youtuber是一種基準線越來越高的職別。如果現在就很暴肝吃不飽,光靠流量可能越來越爆肝卻越來越吃不飽。不改良做事方式,不斷重複只會溫水煮青蛙而已。自己活得下來,興趣才活得下來。目前比較盛行的方式有業配及贊助訂閱。贊助來自緣份(咦?),業配則需要加強指定能力:業務。
在心中留個概念,每次的改良,多多少少會出現相應的能力要求。
有時候合作者想要的是即時互動,這時需要的就是主持能力。
要能接到業配及主持的話,youtuber自己需要打造自我品牌,也就是把自己當明星。有些網美網帥的確是把自己當明星來表現,but你可能得真的是那項專業,才是靠美(而不是色)來賺取知名度。
(是滴,沒看錯,我沒選錯。)
很多人做youtuber是興趣起家,跟美貌不是很有關係。要怎麼把自己培養成明星,就得想個符合自己的方法。
比較大部份是屬於能力嗜好類,介質類根據依附主題的程度,特質座落於操作及創造兩端的區間光譜。操作比例高的,例如製作模型屋和幾分鐘看電影。
創作比例高的例如邁向無限之戰系列。
這一類的製作容易攀上潮流。但是也因為他依附性的特質,在高操作端,不同人的影片同質性都會很高,時間和稀有程度就變成很決定的因素。在高創作端,避免離題就會成為必要的限制。總不能做個書評,卻大比例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純創作類則座落在延伸創作到自由創作區間光譜。延伸創作通常來自於潮流上的話題。至於自由創作的話,可能比較需要有足以創造潮流的能力。
這只是我目前想得到的一些概略分類。以現在的youtuber相關製作人口來,說應該會有更細緻的分類。根據分類來評判自己需要加強的特質,可以在之後創作的時間分配比例上做調整。有沒有太多是無助於實質內容的例行工作?花在主要才能之外的時間,是否跨足到另外的才能?而那一些部分有沒有加強的價值?當你一開始拍片把分享當樂趣的時候,你不一定知道(或者是你會很清楚)你擅長的是什麼。但是當你的興趣屬於很直接/途徑很短的情況下,或者說你的觀眾已經快到達「看膩了」的臨界點,你採取的所有調整,回過頭去分析那些軌跡,它包含了你的意願和新的才能。
那些才能可能跟你原本的興趣沒有關係,甚至跟作為YouTuber沒有關係。例如你對攝影更很有興趣,你可以改去兼差幫其他的YouTuber做攝影或佈置。例如,為了謀生找業配合奠定了一些人脈基礎,是不是有可能走向聯合其他的youtuber一起長期支援合作愉快的廠商;也就是更朝向電台執行長的方向前進。也許你聽起來會覺得很怪,一般情況下,在公司裡,大位是人人搶著做,哪輪得到你來?但是你在衛星型組織形態會發現,管理職太賽了,才不想當,泡在自己的嗜好裡,多好!但是,不得不說,有些人的嗜好就是跟人博感情,屬於建立組織的人才。你或許想要當個無事一身輕的YouTuber,但是你慢慢會發現,你去統合組織會比較快樂。沒有人欠你管,但是你可以找得到你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所有的轉變都是讓你更認識自己。「初衷」不是某種形式,而該是箇中深植的信念。它也會從幼小,到成熟,到耗盡價值,成為下一個信念的沃土。
一個人活到最後,悖背離初衷,言不由衷,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一個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到進棺材前這段時間,完全都沒有成長.....。我覺得跟「初衷」沒有什麼關係;跟有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本間久雄)」比較有關係。
從YouTuber開始,可以擴散到製片、美感、再創作、組織、編劇、業務、管理等不同層面的才能。一樣是做影片,要怎麼讓它成為賣Google老闆以外,還賣的了錢的東西?
「還好有些風景留不住
不然太舒服
還為眼前籠牢慶祝」--〈脫胎換骨〉
時代的演變很少是沒有前輩。YouTuber的前輩應該算是影視產業。(部落格前輩應該算出版業。)有些YouTuber的出現也是因為他在現行的影視產業看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因為它不夠賺錢,所以電台不做。
成本上YouTuber跟傳統的攝影團隊差距很大,上架的成本相對差距也大,所以在品質上YouTube的平均水準比較低。因此它成一個很好的試驗場。畢竟它也只是試驗場,所以想以影視為謀生工具,眼界要超過這一層天花板。
你的產品是什麼?能賣到哪一層市場?可以賣多少錢?著作權點播制,還是賣斷制?
例如,我覺得〈邁向無限之戰系列〉是整體素質不錯的影片。他已經在YouTube上架了,沒錯。你能不能把他談到friDay影音,netflix,愛奇藝,lineTV,KKTV,中華電信MOD等平台?(雖然YouTube本來就有premiere收費會員。但是影片已經是在YouTube免費了,所以上架premier不是太必要。)上架可能是有上架費,而且你也不一定能從原本就免費的內容換平台收錢。不過還是可能收得到錢,另一重要功能在開拓市場。
之後再製作影片時,可以依此分出心力來,製作專屬收費型的影片。
md還沒完...下集待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