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擁有幾個好朋友是人生中幸運的事。好朋友能蒸發掉你的腦漿(?),然後對事情的看法更清晰透澈。其實有點考慮是不是要現在寫,因為今天加昨天的活動量是蠻累的。不過,至少該堅持對夢想的承諾,是吧。不負上天把天賦交托給我。
印象中,幾年前我回頭看台灣社會時,我的確也抨擊過「小確幸」。而那時候的小確幸描述起來的確也蠻狹礙的。如果鎮日委曲挫折受壓迫,偷得一日片刻一些隔絕塵世的小舒心,就有力氣繼續接下來循環的身心虐待......。我那時是覺得,死好!這是我當時對「小確幸」的理解。而之後台北市選戰的條件月領四萬才撐得起的小確幸宣傳,也印證了我當時認知的好像沒錯。就是,
死好!
你人生沒其他能改善生活的事可以追求了,你這一生就死在這些沒建設性的小確幸好了!
所以,當時我是很反對小確幸這種事。
而後,春上村樹也把這個詞說得比較清楚了,所謂的小確幸,是在繁鎖的日常及社會的侷限下,看到自己一點點微小的進步,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實踐,都值得慶幸。
這個定義,我是同意的。因為,尤其是華人文化,穩定性來自於專制而非思辨,被一堆教條壓制,真的是既辛苦又痛苦的事。如果有什麼心願,很難馬上就如願以償。願望越大,進度越困難。當你看到一點點朝向願望前進時,就算只是雞毛蒜皮,都給人極大的動力繼續走下去。
然而,小確幸這個詞,在台灣就被好大喜功的,自認為領頭羊的人們擴大解釋。凡是他們看不起的方向,都冠上小確幸這個詞,翻譯起來是「不長進」。
我一向認為,你換了文言文罵人,假借風雅詞句罵人,都不改本意輕蔑的心。只是讓我感到鄙夷而已。最近聽過一種說法,「我不是以貌取人,只是這個人每天看的話會覺得噁心」。我不會去想像這個人長怎麼樣,畢竟美醜觀點是一種面緣。但是我會覺得講這種話的人不夠資格當對方的朋友。你明明看不起對方,還要說「大家都是朋友」,我覺得很虛偽。
台灣的主流代工電機業最喜歡說別人是小確幸了。當他們矛頭指向文創產業,其實我也譙過。不是官大學問大,你不懂的事不要隨便批評。的確,華人就是覺得官大學問大,然後就看不起那些正在產業內學習成長的人們,然後大家都去看外國人的影劇,去相信日韓的小確信,(啊金權們就說台灣的小確幸不能信...;)去崇拜共產威權推動的民族主義及權威正義。(喵的宮廷到底是有多重要?一天到晚想窺視權威者的私生活,而不是感受庶民是怎麼面對生活,腦袋是什麼問題啊?)很多文創上重複不斷出現的絕境只是因為還沒找到出路,摸索都需要學習。也是有發展得很好的,擅用科技業的。這些都看不起,也不知道你的科技業是要做給誰用的了。祝你滯銷愉快?
TechOrange>>全球快要沒有台灣的位置了,是什麼阻擋台灣網路創業發展?
這次他們倒是聊到台灣島國短視的創業小確幸了......。
怎麼說.....,的確,與會觀點有些是很不錯的。研討展示會幾天好幾場,都講不出個屁來當然不可能。所有事業有成的人,都有不錯的內蘊,這些是在各種研討會值得好好學習的。但是對於批評創業界的小確幸,我依然是不以為然。
我一直認為,網路世代開始之後的這一波創業,特指的是開創出至今未出現過,或是未被重視,或是重塑價值的產業。並不單單是有錢灑就出來當老闆。創投公司也很積極找尋能開啟新時代的產業模式,因為目前的大企業已經在物資過剩的消費環境下,逐步失去吸引力與競爭力。本來的,你沒飯吃時,別人有的你都要有。你吃太飽時,別人有的你都不想要。而這種開創型的創業,我認為基本環境是自由與進步。專制與服從的環境,大概脫不了代工的份;因為「獨創性」受到社會環境很大的限制。
TechOrange>>靠著賣「公廁」年賺 10 億,這家企業打敗 Benz 成為德國最有創意公司
之前我也蠻訝異 balance scooter 的行銷手法真的很進得了消費力較高的西方社會。它的原型是中國所研發。昨天我去找樂高死星模型,專賣店店員說斷貨了,就算現在訂,新年之前也收不到。它其實是樂高產品的高價品,目前一座 CAN$500。跟朋友聊起這樣貴鬆鬆居然也會賣光,她說這裡聖誕節禮物 500不算什麼錢。就連她的朋友要送一座西洋棋,都要買座近百元的才爽快。(其實我那時建議她去 Butchard Gardens 搬......。)
balance scooter 在成功的行銷之後,其實是蠻受歡迎的產品。但是近日被航空公司禁運。因為它的爆炸事件太多了。其實我覺得,這也是社會發展標準不同,以致於在使用安全方面低於西方國家的預期。這裡的幼兒園也很多禁用中國玩具,理由是安全性低。日前中國玩具也曾因為易碎,掉漆,塗料有毒這類安全因素被回收及退貨。真的不是歧視,而是安全性的標準不同。有些人覺得自己國人的命只值那樣的保障。例如飼料油.....。(萬流歸宗.....)
話說iWatch也會炸......
台灣以為台灣的創業基礎跟西方是接近的,(先不說環境,從那些資深產業分析看來,環境是近乎聾啞盲的差斃了。)其實我看起來是有差距的。而這個差距被當成理所當然的話,台灣的創業會落到跟賭博差不多的境地。對於投創者來說也是不利的。台灣雖然有(近乎)自由的環境,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專制的體制,用來訓練服從(的奴才......)。
服從的人最適合做代工,缺乏獨創型的前瞻性。對於環境感受力奇低。因為服從訓練主要就是由上位者幫你決定,你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不可以懷疑自己接受的。這樣的人只會跟風,也就是目前出現在文創的一些流弊,以為文創就是扒著神主牌做週邊,或是擺地攤。科技業一堆代工,何嚐不也是一種跟風?出現一堆太陽能板,倒到沒剩半間。出現一堆 LED,現在也面臨不斷被收購。除了掛名叫科技,我覺得跟葡式蛋塔沒有太大差別。台灣這樣的教育是不是依然繼續著?這樣的奴性跟風就不會勢微。
然而台灣近年來也因為(我覺得是音樂界帶起來的)文創的發展,開始有真正的基於感受力的自由創造。也正如與會大老所說的,範圍會多侷限在本土需求,而缺乏全球定位。其實可以試想一下,身為科技產業大老,覺得考古學要怎麼挖才有全球觀點?認為礦產要怎麼探測才有全球觀點?覺得森林植被要怎麼平衡本土外來才算全球觀點?
你當然不會知道。因為你對這些產業沒有感受力。
而你們批評那些嚐試者的小確幸,就是你完全沒注意到自己的優勢,對他們來說有多困難。而你只知道罵他們不長進而已。
他們是草創,對世界的認知不足是難免的。如果你覺得你對世界的認知很厲害,你去創業新世代產業啊。你沒這麼做,而是等別人創造出來再去審核投資,不也就是因為你做不來?其實我覺得那些創業者可以嘲笑你們啊。你取笑他們視野不廣,而你連視野不廣的也做不出一個會讓自己滿意的。
當然撐著沒睡寫這篇不是為了挑起立場衝突。而是說明一下,台灣的創業者的確有環境限制下的困難。台灣的新生代很難像 Zuckerberg 那樣 19歲就創業。 19歲要能創業,至少15歲以前就得累積對環境的觀察,對社會的感受。但據我所知,台灣的小朋友從小三開始(9歲),就有背不完的書跟寫不完的考卷。他們還能體會什麼?而服從教育下缺少老闆,大家為了競爭慣老闆給的雞肋,越來越多人讀到碩士,也就是24歲以前都是近腦死狀態。新生代創業大概在30歲吧?他們靠自己培養感受力,理解社會運作,瞭解產業動態,學習商業規模也大概五年而已。要說什麼國際定位......。大概要高中17歲就出來組樂團的五月天,在30歲才會進展到世界觀吧...。所以搞不好目前做音樂的還比較符合你們要的眼界。但是他們要做音樂,才不要做科技業。
然而,「從本土觀到世界觀」之間的差距,其實是比從「沒有感受力到選一個主題去賭博」的差距來得好解決。因為後者是完全沒基礎,也不在乎根本就沒基礎,執意去送死。而本身就具有感受力及觀察力的人,你只需要提供他漸次寬廣的觀點,他們會比較容易想像出基於那些觀點的感受,以及看見缺乏處並發展成利基。這是創業培育單位比較容易著力的點。(至於主要著力於割稻尾(大誤)的創投,不會太在乎創業者有沒有成長。)
改變專制訓練奴才的教育觀點,才會是產業界的根本解決之道。那條路還遠,台灣創業者跟西洋創業者的差距還真不只是資源及資訊的問題,有更深一層的人格條件需要補足。這不是理所當然具備的特質。
在科舉教育下世代的遺憾。不過,能補救總是件好事。
有關烏鎮峰會,我比較贊同這一篇的觀點。
獨立評論@天下>>【投書】徐子涵:烏鎮鋒會 如何看待
烏鎮峰會一開始就頗具爭議。因為網路巨頭都被關在門外。中國讓人覺得能夠制定規則,因為他們境內只需要自己的規則。這不是廢話嗎?他們有網路長城。但是台灣如果只著眼在中國的規則,不只會被中國的一窩峰資源(果然是相同教育出現相同結果)所擠壓,對國際也沒有競爭力。很多事都不能做的空間,科技發展很難贏過什麼都能做的地方。
你要進中國市場,就去理解他們在烏鎮峰會提出的限制,照規則走。但是我不認為中國在處處封鎖的情況下能夠強盛多久。當中國境內產業退守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當然會先宰掉外來競爭者。商業看市場,但是發展要看的不只是市場,而是世界進展。這樣的世界政治操控的經濟,西方產品一樣會被中國市場當作神來拜。因為它比較會出現實質上的進步與差距。
你要走砍斷手腳的截徑,還是墜入五里霧的無限競爭?
你看自己的格局有多大?
印象中,幾年前我回頭看台灣社會時,我的確也抨擊過「小確幸」。而那時候的小確幸描述起來的確也蠻狹礙的。如果鎮日委曲挫折受壓迫,偷得一日片刻一些隔絕塵世的小舒心,就有力氣繼續接下來循環的身心虐待......。我那時是覺得,死好!這是我當時對「小確幸」的理解。而之後台北市選戰的條件月領四萬才撐得起的小確幸宣傳,也印證了我當時認知的好像沒錯。就是,
死好!
你人生沒其他能改善生活的事可以追求了,你這一生就死在這些沒建設性的小確幸好了!
所以,當時我是很反對小確幸這種事。
而後,春上村樹也把這個詞說得比較清楚了,所謂的小確幸,是在繁鎖的日常及社會的侷限下,看到自己一點點微小的進步,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實踐,都值得慶幸。
這個定義,我是同意的。因為,尤其是華人文化,穩定性來自於專制而非思辨,被一堆教條壓制,真的是既辛苦又痛苦的事。如果有什麼心願,很難馬上就如願以償。願望越大,進度越困難。當你看到一點點朝向願望前進時,就算只是雞毛蒜皮,都給人極大的動力繼續走下去。
然而,小確幸這個詞,在台灣就被好大喜功的,自認為領頭羊的人們擴大解釋。凡是他們看不起的方向,都冠上小確幸這個詞,翻譯起來是「不長進」。
我一向認為,你換了文言文罵人,假借風雅詞句罵人,都不改本意輕蔑的心。只是讓我感到鄙夷而已。最近聽過一種說法,「我不是以貌取人,只是這個人每天看的話會覺得噁心」。我不會去想像這個人長怎麼樣,畢竟美醜觀點是一種面緣。但是我會覺得講這種話的人不夠資格當對方的朋友。你明明看不起對方,還要說「大家都是朋友」,我覺得很虛偽。
台灣的主流代工電機業最喜歡說別人是小確幸了。當他們矛頭指向文創產業,其實我也譙過。不是官大學問大,你不懂的事不要隨便批評。的確,華人就是覺得官大學問大,然後就看不起那些正在產業內學習成長的人們,然後大家都去看外國人的影劇,去相信日韓的小確信,(啊金權們就說台灣的小確幸不能信...;)去崇拜共產威權推動的民族主義及權威正義。(喵的宮廷到底是有多重要?一天到晚想窺視權威者的私生活,而不是感受庶民是怎麼面對生活,腦袋是什麼問題啊?)很多文創上重複不斷出現的絕境只是因為還沒找到出路,摸索都需要學習。也是有發展得很好的,擅用科技業的。這些都看不起,也不知道你的科技業是要做給誰用的了。祝你滯銷愉快?
TechOrange>>全球快要沒有台灣的位置了,是什麼阻擋台灣網路創業發展?
這次他們倒是聊到台灣島國短視的創業小確幸了......。
怎麼說.....,的確,與會觀點有些是很不錯的。研討展示會幾天好幾場,都講不出個屁來當然不可能。所有事業有成的人,都有不錯的內蘊,這些是在各種研討會值得好好學習的。但是對於批評創業界的小確幸,我依然是不以為然。
我一直認為,網路世代開始之後的這一波創業,特指的是開創出至今未出現過,或是未被重視,或是重塑價值的產業。並不單單是有錢灑就出來當老闆。創投公司也很積極找尋能開啟新時代的產業模式,因為目前的大企業已經在物資過剩的消費環境下,逐步失去吸引力與競爭力。本來的,你沒飯吃時,別人有的你都要有。你吃太飽時,別人有的你都不想要。而這種開創型的創業,我認為基本環境是自由與進步。專制與服從的環境,大概脫不了代工的份;因為「獨創性」受到社會環境很大的限制。
TechOrange>>靠著賣「公廁」年賺 10 億,這家企業打敗 Benz 成為德國最有創意公司
之前我也蠻訝異 balance scooter 的行銷手法真的很進得了消費力較高的西方社會。它的原型是中國所研發。昨天我去找樂高死星模型,專賣店店員說斷貨了,就算現在訂,新年之前也收不到。它其實是樂高產品的高價品,目前一座 CAN$500。跟朋友聊起這樣貴鬆鬆居然也會賣光,她說這裡聖誕節禮物 500不算什麼錢。就連她的朋友要送一座西洋棋,都要買座近百元的才爽快。(其實我那時建議她去 Butchard Gardens 搬......。)
balance scooter 在成功的行銷之後,其實是蠻受歡迎的產品。但是近日被航空公司禁運。因為它的爆炸事件太多了。其實我覺得,這也是社會發展標準不同,以致於在使用安全方面低於西方國家的預期。這裡的幼兒園也很多禁用中國玩具,理由是安全性低。日前中國玩具也曾因為易碎,掉漆,塗料有毒這類安全因素被回收及退貨。真的不是歧視,而是安全性的標準不同。有些人覺得自己國人的命只值那樣的保障。例如飼料油.....。(萬流歸宗.....)
話說iWatch也會炸......
http://selfbalancingscooterreviews.com/ |
台灣以為台灣的創業基礎跟西方是接近的,(先不說環境,從那些資深產業分析看來,環境是近乎聾啞盲的差斃了。)其實我看起來是有差距的。而這個差距被當成理所當然的話,台灣的創業會落到跟賭博差不多的境地。對於投創者來說也是不利的。台灣雖然有(近乎)自由的環境,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專制的體制,用來訓練服從(的奴才......)。
服從的人最適合做代工,缺乏獨創型的前瞻性。對於環境感受力奇低。因為服從訓練主要就是由上位者幫你決定,你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不可以懷疑自己接受的。這樣的人只會跟風,也就是目前出現在文創的一些流弊,以為文創就是扒著神主牌做週邊,或是擺地攤。科技業一堆代工,何嚐不也是一種跟風?出現一堆太陽能板,倒到沒剩半間。出現一堆 LED,現在也面臨不斷被收購。除了掛名叫科技,我覺得跟葡式蛋塔沒有太大差別。台灣這樣的教育是不是依然繼續著?這樣的奴性跟風就不會勢微。
然而台灣近年來也因為(我覺得是音樂界帶起來的)文創的發展,開始有真正的基於感受力的自由創造。也正如與會大老所說的,範圍會多侷限在本土需求,而缺乏全球定位。其實可以試想一下,身為科技產業大老,覺得考古學要怎麼挖才有全球觀點?認為礦產要怎麼探測才有全球觀點?覺得森林植被要怎麼平衡本土外來才算全球觀點?
你當然不會知道。因為你對這些產業沒有感受力。
而你們批評那些嚐試者的小確幸,就是你完全沒注意到自己的優勢,對他們來說有多困難。而你只知道罵他們不長進而已。
冰的啦 |
他們是草創,對世界的認知不足是難免的。如果你覺得你對世界的認知很厲害,你去創業新世代產業啊。你沒這麼做,而是等別人創造出來再去審核投資,不也就是因為你做不來?其實我覺得那些創業者可以嘲笑你們啊。你取笑他們視野不廣,而你連視野不廣的也做不出一個會讓自己滿意的。
當然撐著沒睡寫這篇不是為了挑起立場衝突。而是說明一下,台灣的創業者的確有環境限制下的困難。台灣的新生代很難像 Zuckerberg 那樣 19歲就創業。 19歲要能創業,至少15歲以前就得累積對環境的觀察,對社會的感受。但據我所知,台灣的小朋友從小三開始(9歲),就有背不完的書跟寫不完的考卷。他們還能體會什麼?而服從教育下缺少老闆,大家為了競爭慣老闆給的雞肋,越來越多人讀到碩士,也就是24歲以前都是近腦死狀態。新生代創業大概在30歲吧?他們靠自己培養感受力,理解社會運作,瞭解產業動態,學習商業規模也大概五年而已。要說什麼國際定位......。大概要高中17歲就出來組樂團的五月天,在30歲才會進展到世界觀吧...。所以搞不好目前做音樂的還比較符合你們要的眼界。但是他們要做音樂,才不要做科技業。
然而,「從本土觀到世界觀」之間的差距,其實是比從「沒有感受力到選一個主題去賭博」的差距來得好解決。因為後者是完全沒基礎,也不在乎根本就沒基礎,執意去送死。而本身就具有感受力及觀察力的人,你只需要提供他漸次寬廣的觀點,他們會比較容易想像出基於那些觀點的感受,以及看見缺乏處並發展成利基。這是創業培育單位比較容易著力的點。(至於主要著力於割稻尾(大誤)的創投,不會太在乎創業者有沒有成長。)
改變專制訓練奴才的教育觀點,才會是產業界的根本解決之道。那條路還遠,台灣創業者跟西洋創業者的差距還真不只是資源及資訊的問題,有更深一層的人格條件需要補足。這不是理所當然具備的特質。
在科舉教育下世代的遺憾。不過,能補救總是件好事。
有關烏鎮峰會,我比較贊同這一篇的觀點。
獨立評論@天下>>【投書】徐子涵:烏鎮鋒會 如何看待
烏鎮峰會一開始就頗具爭議。因為網路巨頭都被關在門外。中國讓人覺得能夠制定規則,因為他們境內只需要自己的規則。這不是廢話嗎?他們有網路長城。但是台灣如果只著眼在中國的規則,不只會被中國的一窩峰資源(果然是相同教育出現相同結果)所擠壓,對國際也沒有競爭力。很多事都不能做的空間,科技發展很難贏過什麼都能做的地方。
你要進中國市場,就去理解他們在烏鎮峰會提出的限制,照規則走。但是我不認為中國在處處封鎖的情況下能夠強盛多久。當中國境內產業退守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當然會先宰掉外來競爭者。商業看市場,但是發展要看的不只是市場,而是世界進展。這樣的世界政治操控的經濟,西方產品一樣會被中國市場當作神來拜。因為它比較會出現實質上的進步與差距。
你要走砍斷手腳的截徑,還是墜入五里霧的無限競爭?
你看自己的格局有多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