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嘴 (咦?)

讀到一篇蠻有意思~


天下雜誌》為何我們要貼文? 自戀、威脅隱私,還是讓人不思考?

在這篇之前,另一個頻道也聊到貼文是為了討拍云云。

我覺得能持續「貼文」,應該是分享意味比較重。至於留一兩句,留照片的,應該是交朋友的意圖比較多。(<--習慣先寫結論)

對於「討拍」一詞,hmm....... 其實我覺得不同觀點有些複雜.....。大概讀者也很習慣我散彈式寫法(os: 欸 ...... 習慣跟想讀是兩回事.....),我就跟著思路寫了。根據研究,腦袋常用(?)的人,比較有精神分裂症及燥鬱症傾向。這我有點相信喔.....。如果是還在思考的事,腦袋中常常是一景多辯愛吐槽。如果該看醫生,大概不是冷笑話類,哈哈~


天下雜誌》狂講冷笑話是一種病?

我有時候也會覺得留言者是討拍。討拍,情境應該就是聊什麼不如意的事,希望得到他人支持,是吧。如果是很得意的事要他人注意,好像稱作炫耀。

大概是因為我讀心理學,我比較支持有心事說出來。有些人沒辦法跟熟人說,(我大概是這一類,)想在網路上聊,最好得保護好彼此的隱私,而不是為了報復像花褲啿那樣指名道姓揭人隱私,這種情況如果被告上法庭是...... 求仁得仁?

什麼叫做「保護好」喔?大概就是人事時地物全都不準確。讀的人只知道事件,就算追蹤也可以輕易否認掉。
也許那些想藉網路洩憤的人會說,「這樣就不能給對方好看了!」給對方好看本來就是要代價的.....。沒有人跟心理醫生聊天之後,心理醫生去代理殺人,沒錯吧?匿名發言,其實跟找心理醫生是差不多的。心理醫生的保密條款本來就是用來保護個案不至於因為降低戒心口誤而付出代價,而心理醫生很需要盡可能取得蛛絲馬跡,才能幫助個案看到自己的盲點。

既然是自說自話,為什麼還要公開發言喔?我覺得解決自己心中的結,不能只是非理性觀點。如果採公開留言,會留意理性的限度,(例如保持隱私,)自己也知道無腦叫囂最後是自己丟臉。能注意平衡觀點的話,比較能從第三者方角度看清事情的變化,以及未來的可能方向。
from

另一觀點,華人社會是否接受感受到傷害的人表達自己的心境?這點我覺得華人社會是蠻殘忍的,普遍觀點好像是「受害者是丟臉的」。

當你毆打一隻狗,你會不准牠叫嗎?我知道會打狗的人裡面,很少是打不到哭嚎不住手的。他們說, 不哭叫就是不服從。我是屬於什麼都會爬到我頭頂的類別。不是我沒打過,而是我的多種人格曾在過程中看到過幾次,我動手傷害的程度超過事件的嚴重性,歷史不該加諸於本次,但是憤怒會抱著「跟你說過幾次了」,而加乘上過多的傷害。是非模糊了界限,而我成了惡鬼。
我一直都不喜歡任何理由降低自己的格調。「不下流」就是不做下流的事,不是偶爾忍不住會摸兩把。我由衷信仰非暴力。的確,被暴力傷害時比較容易處於被害者。但是如果暴力才能解決困境,其實就是信仰暴力了,不是嗎?說到,就要做到。

然而,在台灣出門閒晃時,偶爾會看到兩岸三地的遊客,打小孩,還逼著小孩不准哭,不然打到不哭為止。那句話沒嚇到小孩,倒是嚇到我了,害我一直責備自己的道德勇氣,是否應該打電話報警.....。因為我真的看過聽過,把自己的氣出在小孩身上的家長。並不是因為小孩真的有多錯,而是那些家長越打越覺得小孩該打,力道失控。那些力量不見得成人能夠承受,卻恣意施打在小孩身上。然後不斷重複著:
叫你不要哭還哭!

我覺得傷害對方卻禁止表達,不只違反人性,也很違反生物性的要求。

看了比較多的施暴情境,我深深覺得,施暴常常不是為了對方,舉凡規矩,禮貌,得體什麼的任何理由,而是施暴者想取得自己內心的平衡。不是打到對方夠痛,基本上已經感受不出對方受到的傷害,而是打到自己夠爽。
在大街小巷毆打哭泣的小孩意圖制止哭泣,常常只是家長怕自己丟臉。
from

這種情況,直到成人社會,表達悲傷被看作是丟臉的事。例如曾讀過一篇日本相關報導,指出美國人受到委屈找人哭訴是丟臉的行為,身為日本太太就很堅忍。

我知道的北美文化,在公事的場合情緒崩潰確實也是不好的事,第三者也傾向理解當事人的委曲,但是......... 以後有重要的事最好不要找他.......,他很脆弱啊.........。
我想這才是北美事務場合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的理由,包括大怒,大哭,大鬧。不是因為丟臉。人總有承受不住的時候。但是一旦潰堤,表示這個人不太可靠啊........。(這當然不包括主導悲傷的場合,例如 Celine Dion 如果在追悼前夫的演唱會落淚,還要期望她堅忍高雅,就太沒人性了,不像是來看藝術表演的人.......。)
當然,英文也用 embarrassment, 時機上我比較覺得是認為對方「行徑」幼稚。幼稚的範圍並不是悲傷或憤怒,而是行止低於社會一般訴求。你不會因為悲傷而令人覺得幼稚;如果一不順心就哭得死去活來要他人補償,就年齡白長了。你不會因為憤怒而令人覺得幼稚;如果別人不小心撞到你,你就跳到桌上變雷公,看起來就蠻低能。
感受不是錯的,表達也不是錯的。程度比較令人介意。

相形之下,華人要求三拳打不出一聲悶屁,我是覺得蠻殘忍。

例如,家醜不可外揚。並不是我認為家裡有事要到處說,而是說的人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所有提到家裡的不是,都打擊了被指責人的形象。身為諮商專業,當然很反對這種價值觀。因為弱者才會受害。弱者求救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個文化禁止弱者求救,即使暴行出現在家裡,難道是支持強者可以凌虐弱者嗎?
當弱者選擇跟族外說,而非族內說,有一定程度的考量是環境不會認同他的委曲。這在西方世界也會有,所以第三方傾聽人是行之有年的歷史。從早期的向神父懺悔,到心理醫師,都是給不被環境所容許的被壓迫者能有心靈的舒緩休息。前來聊的個案不見得對事情的認知都是對的。但是在一個早有既定框架的人際結構中,受害者也會因為環境對他的刻板印象而放棄思考。不論是放棄求救,還是放棄調整自己不適社群的觀點。
David Frazer ‘HUG’ 2011 wood engraving

另外,人是活在形象,還是活在真實?做人何必那麼虛偽?要做一個不是自己的樣子,不准別人說自己不同的話,要浪費生命活一個虛象給別人看,這個選擇所該承受的膽戰心驚,是自找的。不必怪罪別人的口。的確,對於公眾人物來說,免不了被造謠。但是別人要說什麼謊其實自己真的很難阻止得了什麼。盡量如實呈現,即使在不得已的環境中也盡量重視自己所重視的,牽好讓自己掛心的。那些都會成為真實的力量,陪伴自己渡過難以預測的風雨。
活出自己的真實,不需跟蓄意曲解糾纏不清。這不表示完全不辯駁。而是避免自己被拖入他人戰場。尤其是愛打爛仗的人,你的僵持辯駁都會變成他的光環。例如台灣不幸生出宦官。開開玩笑也就算了。

所以,一個真實的受害者要多保護加害者的形象?
我有一個朋友抱怨被性騷擾。另一個個性比較強硬的朋友(崇拜貌~~)建議直接大聲打回去。受害者朋友說,「這樣會害他丟臉。」強硬派說,「他自己都不要臉性騷擾你了,你還幫他留面子做什麼?」
沒錯。形象是靠行為建立!容忍加害者,加害者會覺得自己很對,受害者欲拒還迎爽在心裡。受害者會更沒有立場保護自己!
from

第三個觀察向度。之前讀過一篇兩性關係,故事是女方時不時抱怨前男友帶來的傷害,現任男友感到被比較,是不是女方念念不忘,好像戴著隱形綠帽。
其實我蠻不認同這種要求閉嘴的主張。難不成,現任男友覺得女方過去全都消失,自己重蹈覆轍才有被容忍的空間?傷痛總是會過,她感到受傷時,你不想陪她,讓她的傷在心底化膿,日後只要看到稍稍會聯想到的,就整個串起來一起掛上負心漢,這樣有比較好嗎?
懶懶也許比較倒楣,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而後他也注意到,有些傷害他還真是做不到。後來越來越轉向給予支持,讓我安心,不會再發生了。現在很多悲傷我也想不起來了。依然能記得事件,我的錯與沒錯。雖然有時我聊到身邊太多人身上發生的壞事,他也會提醒我,他不是這樣。能夠遇上有人願意陪著自己渡過,釋懷,超越,成長,非常感謝上天的恩賜 (▔∀▔)。
對於對方的過去,我的態度是,你可以跟我說她的壞,我會好好保護你,不再讓你受同樣的傷害。你可以跟我說她的好,我會知道什麼事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有些我就是做不到,這也也沒辦法。你可以說你捨不得她,那你就回去,我很捨得你 (▔∀▔)。怎麼說......... 人該去追求對自己最重要的人事物。如果你很愛卻沒有膽去追求,我不就是個「將就」?我再愛也不要一個踐踏我真心的人。我不是雞肋。過去現在沒什麼好衝突的。
那麼,我有沒有「後來別人對我比較好」這回事喔?愛情只有 0 與 1,沒有小數點。每次選擇都得承擔一切好與壞,不然就不叫愛。不要那麼閒為了一些不存在的事,傷害最愛的人。工作和嗜好搞不好是比較嚴重的對手........。

愛自己,如果兩人沒有比較好,自己照顧自己最好。我認為這是愛情第一課。
from

再一個向度,如果之前沒有太陽花學運,台灣會有如今的新生代參與政治經濟轉型嗎?

歷史總是一代罵過一代,草莓族,水蜜桃族,豆腐族。但是你問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不是爸媽都口口聲說,「你只要念書就好了,什麼都不要管」。直至突然被踢出學校,變成「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別人都有小孩了」,etc. 學校沒有打算保證他教你的你用得上,長輩也從不願意你學生小孩(?!),是吧。(ps: 真的在學不要學生小孩。學會真心相處,不被虛榮及費洛蒙蒙蔽比較重要。新生命是重大的責任,不只是想不想要。沒有能力,就不要兒戲註定了不能幸福的新生命。)長輩們一直打斷他們的手腳,卻又責怪他們怎麼爬不起來,擠不進模板,拒絕把權力交給他們。
宣稱他們只值22k。

你是新世代,你要繼續閉嘴嗎?你已經閉嘴一二十年,照著他們的要的模樣虛擲生命了。
你當然要為自己發聲,取得自己的社會生存權。
這不是聽話就好。聽話,別人會以自己的生存權為優先,拿那些乖乖閉嘴好利用的人們墊腳。但是明明世代已經轉型了,舊機制只能靠壓榨他人取得微薄利潤。新的變革才是重生的契機。為什麼要閉嘴?

你要用你在新世代認知的方法,闖出自己的天下。不要沿續老舊的式,去搶一台老車,壓榨僅剩的一兩滴油。你看到別的生活圈的人搭的是飛機,你就創造出自己的太空船。只有創造出你的價值,你才會被承認。不要「不敢」。去做!



當然「討拍」也是一種現象。明顯的特徵是即時性。例如,有一個人說,兩年前我在這個樓梯摔傷擦破皮。你還要拍拍嗎?他又沒有殘。他只是描述一件事而已。你沒有非得反應什麼不可。

有些明顯就是透露自己現況需要別人站在自己身邊的。例如,「散散心,讓悲傷過去」,然後個把月了都過不去。有些人你跟他聊天,他永遠有說不完的委曲。這種討拍人生讓人厭煩。但你也真不需要非得反應什麼。

有時第三方會把自己感受到的無能為力,加害在表達出脆弱的人身上。(飛翔的羽翼》假病人) 你可以陪伴,你可以閃避。但不要為了填補自己的不自在,而錯誤攻擊了真正救助的人。(如果討拍明顯是用在攻擊他人,不論個案是不是受害者,制止是不會錯的。)

弄權不是強者專門,還有一種能力不夠也能弄權的,我稱作弱勢暴力。這類會把自己呈現得很可憐,然後操弄給予同情的人,去完成自己想要卻很難做的事。例如報復與造謠。

如果每次寫文都是像我這樣落落長的論文,顯然就不是在討拍。討得也太辛苦了。人家只要兩三句,整型圖就可以了。長文討拍是智能不足的做法。(咦?)
from

一剛開始我為什麼要寫啊....。單純就是分享。我相信世上有不計代價的善意。至少我愛寫又不維護讀者算是一個。我覺得有些事很特別,也覺得我的想法怎沒人提出來?像我這樣想,日子不是會好過很多嗎?有些事很早就有徵兆,不必演變至此。etc.

於是,我有事沒事寫一寫。並不是我的想法一定對,我看到的一定重要。但是世上有一種想法是這麼走的。而且是「過程中」,並不是後見之明。如果我猜中的越來越多,是不是多一點人也能採用這種思考方式,在他們不同的環境,也許能推演出更好的結果,讓社會進程走得更輕鬆,更寬容一點?

我聊的既不是「是非」,也不是「標準」,而是「方法」。例如這篇聊到「表達」,我列出我想到的各種觀點。也許工科的人都有這麼點強迫症........。結論因人而異,但現象變因有很多種,在每個人心所佔的比重不同。

我的文還有另一種形式就是我在分析自己的事。
有些人是沈靜思考者,像吸血鬼躺進棺材可以解決一切事。有些人是語言思考者。你坐在旁邊他說個不停,後來會解開他自己的問題。我則是屬於文字思考者。因為......我的記憶體容量太小...........。
我太容易忘記,(或者說像我這種列舉式分析統合,要記住解構過哪個細節實在沒腦漿可用,)面對真正困難的事,我如果忘記過程,就變成重來一次,也就會一直沈淪在表層。沒辦法觸及核心,就無法解決問題。
腦漿不夠的情況下,不只會忘記進程,還會忘記剛剛做過什麼。寫在紙上,紙張不見。寫在檔案,檔案找不到。真的找到了,十幾份寫同一件事,重複想的部份一定很多,還要整理哪些是那次思考的新分支,(當然不可能每次想都一樣,)整理完紙又不見。所以,我變成寫在網路上。
寫在網路上設定為何不是個人,而是公開?因為我認為我會走得過。而這些過程,也許有人也有需要類似的判別來解決自己的事。

我如果需要安慰,我會找我的家人,他們都很疼我。但是我需要自己能夠理解事件的脈絡。就算我大錯,我家人還是愛我。但是我不愛會重蹈覆轍的我自己。所以我一定要搞清楚,從哪裡開始偏誤,當時可以補救的是什麼,我有沒有採取行動。如果我逃避,就不能算是環境不允許,所以我該繼續努力。如果我拒絕努力了,就不必有遺憾。我選擇了,結果必然是如此。etc.
其實寫下這些,對日後的我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對當時的我而言,就是,我不必再想了,這些想過了,就是辦不到。跳到下一題吧。慢慢地,我能走出自己的困境。對於事過境遷的我來說,讀回去會更明白,原來是那些造就了現在的我啊~。我是不是更喜歡我現在的樣子了?我當初的決定造成了我現在的麻煩,是不是該調整了?當初有什麼是沒預期到的?原本那個期望現在還能走嗎?

沒有不變,只有越來越喜歡。對人生沒什麼要求的我,不枉此生需要長期的努力。(▔ω▔)
fro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