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氣場我比較適應的,應該就是部長吧。其實從他談到的過去(我也沒有常聽啦.....),他是面對過職場顛跛的人,的確處事比較圓或或事故,但不失真誠。他算成員裡變化最多,嚐試最多的人。說話主持方式明顯有調整過風格,也很能東找西找其他商業可能性,似乎也是團體內擔任協調者及分配的角色。應該是成立綜合頻道之後,在這類工作學得最多的一位。開頻道不見得會有這樣的機會,覺得他很會把握。部長也經歷過換跑道後的自我懷疑。我也很難判斷什麼選擇到底值不值得。就像前面提到的 Matrix ,「醒來」到底值不值得?這真的很難說。但是回想一開始做選擇時的初衷,多多少少是有用的。你是真的認為讓人決定自己應得比較好?還是只是對於當下的停滯感到挫敗?如果你承認挫敗,拒絕接受自己能力不足也無法成長,就是想辦法多方面突破困境。包括「不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對我來說的 trade-off,我做所有麻煩事都是為了讓我喜歡的事可以繼續下去。無可避免,有時甚到越俎代刨。但是更常出現的是,如果你不守護你的夢想,可能就算願意屈居寄在他人麾下,你也無法執行你的夢想。因為他人沒有義務完成你的夢想。「搞不好那樣會比較輕鬆」,沒這回事啦,都難。沒有夢想比較輕鬆(咦?)
終於回到超粒方。最近有傳言說他要退出影評了。近幾次看影片留言,酸民也是不少。超粒方也想出特殊風格製作,但是酸民還是不買帳。不久前部長在頻道聊到,他們在吉拿棒創立初期,也有勸過超立方保留原有頻道。我在創吉拿棒初期就有推動統合頻道了,因為我認為如果youtube 永遠是一個人看鏡頭一百年,它是沒有前途的平台。一個人能變出什麼花樣呢?吉拿棒的創立我當時也蠻興奮,第一個實驗嘛!終於可以看看我推論的後續了。也對於超粒方停止維護自己的頻道的破釜沉舟有些驚訝。
hmm…. 而現況讓我聯想回去,算是不太好的猜測....。或許那時候超粒方也面臨酸民初起?我得說,以前也是有酸民,但是垃圾進入網路世界比例低。手機普及化之後,加上煽動風氣,垃圾比例大幅提高。具體舉例,六年前可能訂閱數 200萬人會開始出現酸民蹤跡,現在可能訂閱 5萬人就酸民在留言區吵得要死了。草創的過程是美好的,多數沐浴在有緣人的鼓勵中。但是能見度在某程度以上之後,就閃避不了「必須做喜歡以外的事」了。其中最讓頻道唯護者產生心理疾病的,應該就是酸民了。
以我的猜測,超粒方可能在合創吉拿棒時就已經知名度召到酸民了。而吉拿棒成長過程,網路慢慢步入酸民濃度升高的社會風氣。以訂閱數為基準,早更多遇上酸民。他越來越難單純表達自己對影片的感想,想轉回自己原來的頻道,也不再是以前想像單純平靜的同好同溫層了。
感到備受限制之下,他想轉向桌遊頻道。
其實這也是我想提出來的,你是不是進了無窮迴圈?雖然時程拉長,但是目標相同(增加訂閱數),環境不變(酸民多,或惡化),如果無法自己調整出面對這些難處的方案,逃到哪裡,結果都一樣。
維護一個頻道,如果想靠平台酬勞維生的話,越來越需要公司營運的概念。創作者不只是做興趣或剪片。(當然你如果真的只做興趣,不在乎有沒有人看到,就只做自己想做的部份就好;)需要更費心在客戶關係,營運數值分析或業外媒合等各方面。其中,當觀看數越大,影響力越大,需要花在客戶關係及形象的心力也就越大。越做越覺得時間花在不是創頻道的初衷上,是難免的事。我所學到的,所謂的「藝術」,就是能說服觀賞者的創造。像一或像鬼,奇幻科幻還是恐怖畫面,只要有人買帳,就活得下來。創意就需要在獨特化及普及化之間取得原創者覺得舒服的位置。有些藝術家覺得餓死可以,那就餓死吧。真的不要把別人的不認同怪在對方頭上。創意就是因為不同才叫創意嘛,你做的是路邊不小心都會踩到的,不也就沒有獨特性?追求獨特又追求共嗚是蠻精神分裂的事。能夠橋接這兩個相反特質的,八成就是三寸不爛之舌了。的確有人能做什麼都特出,有些人為了票房頻頻跟風。歌手訪談也是訪大紅明星能衝高點閱率,訪歌手冷門就看主持人的吸引力。還有很多很多事會讓原創者越來越感到失去初衷。你想要從一呼百應到威震江山,你有一望無際的山頭要跨越,不只是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超粒方反而是進入綜合頻道後比較沒什麼不同的人。並不是說他在影評及前輯上沒有進步。而是.....比較.....看不到除了這些還有什麼。他也比較保留少年文青氣息。明顯特徵出在好像有點難應付酸民,也不容易改變形象,好像比較少彈性(或是沒人看得出來有.....)的確,自我對抗流俗的過程總是感到很受傷。但是對抗之下,也讓人否決了其他方案。在少見的環境,沒有抓住機會學到特有的功能。
對我來說的 trade-off,我做所有麻煩事都是為了讓我喜歡的事可以繼續下去。無可避免,有時甚到越俎代刨。但是更常出現的是,如果你不守護你的夢想,可能就算願意屈居寄在他人麾下,你也無法執行你的夢想。因為他人沒有義務完成你的夢想。「搞不好那樣會比較輕鬆」,沒這回事啦,都難。沒有夢想比較輕鬆(咦?)
終於回到超粒方。最近有傳言說他要退出影評了。近幾次看影片留言,酸民也是不少。超粒方也想出特殊風格製作,但是酸民還是不買帳。不久前部長在頻道聊到,他們在吉拿棒創立初期,也有勸過超立方保留原有頻道。我在創吉拿棒初期就有推動統合頻道了,因為我認為如果youtube 永遠是一個人看鏡頭一百年,它是沒有前途的平台。一個人能變出什麼花樣呢?吉拿棒的創立我當時也蠻興奮,第一個實驗嘛!終於可以看看我推論的後續了。也對於超粒方停止維護自己的頻道的破釜沉舟有些驚訝。
hmm…. 而現況讓我聯想回去,算是不太好的猜測....。或許那時候超粒方也面臨酸民初起?我得說,以前也是有酸民,但是垃圾進入網路世界比例低。手機普及化之後,加上煽動風氣,垃圾比例大幅提高。具體舉例,六年前可能訂閱數 200萬人會開始出現酸民蹤跡,現在可能訂閱 5萬人就酸民在留言區吵得要死了。草創的過程是美好的,多數沐浴在有緣人的鼓勵中。但是能見度在某程度以上之後,就閃避不了「必須做喜歡以外的事」了。其中最讓頻道唯護者產生心理疾病的,應該就是酸民了。
以我的猜測,超粒方可能在合創吉拿棒時就已經知名度召到酸民了。而吉拿棒成長過程,網路慢慢步入酸民濃度升高的社會風氣。以訂閱數為基準,早更多遇上酸民。他越來越難單純表達自己對影片的感想,想轉回自己原來的頻道,也不再是以前想像單純平靜的同好同溫層了。
感到備受限制之下,他想轉向桌遊頻道。
其實這也是我想提出來的,你是不是進了無窮迴圈?雖然時程拉長,但是目標相同(增加訂閱數),環境不變(酸民多,或惡化),如果無法自己調整出面對這些難處的方案,逃到哪裡,結果都一樣。
維護一個頻道,如果想靠平台酬勞維生的話,越來越需要公司營運的概念。創作者不只是做興趣或剪片。(當然你如果真的只做興趣,不在乎有沒有人看到,就只做自己想做的部份就好;)需要更費心在客戶關係,營運數值分析或業外媒合等各方面。其中,當觀看數越大,影響力越大,需要花在客戶關係及形象的心力也就越大。越做越覺得時間花在不是創頻道的初衷上,是難免的事。我所學到的,所謂的「藝術」,就是能說服觀賞者的創造。像一或像鬼,奇幻科幻還是恐怖畫面,只要有人買帳,就活得下來。創意就需要在獨特化及普及化之間取得原創者覺得舒服的位置。有些藝術家覺得餓死可以,那就餓死吧。真的不要把別人的不認同怪在對方頭上。創意就是因為不同才叫創意嘛,你做的是路邊不小心都會踩到的,不也就沒有獨特性?追求獨特又追求共嗚是蠻精神分裂的事。能夠橋接這兩個相反特質的,八成就是三寸不爛之舌了。的確有人能做什麼都特出,有些人為了票房頻頻跟風。歌手訪談也是訪大紅明星能衝高點閱率,訪歌手冷門就看主持人的吸引力。還有很多很多事會讓原創者越來越感到失去初衷。你想要從一呼百應到威震江山,你有一望無際的山頭要跨越,不只是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超粒方反而是進入綜合頻道後比較沒什麼不同的人。並不是說他在影評及前輯上沒有進步。而是.....比較.....看不到除了這些還有什麼。他也比較保留少年文青氣息。明顯特徵出在好像有點難應付酸民,也不容易改變形象,好像比較少彈性(或是沒人看得出來有.....)的確,自我對抗流俗的過程總是感到很受傷。但是對抗之下,也讓人否決了其他方案。在少見的環境,沒有抓住機會學到特有的功能。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