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聞媒體

蠻不錯的報導。雖然我能打的不少,但是至少寫了很多現況。
美國媒體的五大病灶
個人覺得,資訊科技只是打破舊規律而已,而舊規律因為沿襲太久而造成的腐化,可以在訊科技的誕生之下剔除,真正的價值依然可以留下來,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再次洗牌後,個人認為,媒體產業仍會留存,他們必須更粹煉出自己的專業。先就該文筆者提出的項目研究一下。



項目一:速度會讓報紙關門歇業。

先想一下,二十四小時的新聞有沒有讓報紙歇業?網路媒體有沒有讓二十四小時新聞輪播歇業?都沒有嘛。原因,我猜(因為我很少看 XD,)平常我也不能電視帶著走,報紙有些東西我在網路上找不到。
這不是很明顯嗎?你產出的東西沒有價值,才會歇業。

以前商人專指通有運無,以眼光鑑定貨物的價值及另一區域的需求,然後把東西運到他方獲利。現在你要買什麼,上網訂就好了,但是商人消失了嗎?沒有。就算上網,使用者依然是跟商人對話,並不是跟生產者對話。商人的「貨運」差價被交通便捷化所取代,但是他們的專業本來就是鑑定貨品跟區域需求的「眼光」。沒有眼光的商人,即使在以前用馬車扛貨的時代,也會虧本。

報紙及新聞媒體,他們的專業絕對不是「賣紙」還是「爪耙子」,而是對於事件的「分析」。不是每個人都會分析,普通人時間就不夠用了,哪有空去鑽研夠多的事件然後自行進行分析?沒有分析能力的新聞媒體,不過是長期依附於這個產業的蛀蟲。為了有水準的分析,願意花錢的人還是不在少數。不念書的人本來就不會為了任何資訊花錢。念書的人會願意。例如華爾街日報賣的不是報紙,是研究。我就算不是經營者,我對HBR依然很有興趣,訂月刊。我光是看本地或遠方產業的起落,不可能得到HBR整理出來的概念,他們是專業研究者,花錢,等一個月,還是等年度專刊,都可以接受。

項目二:低價產垃圾

容我舉個例子,創作者是不是都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少來。
畫家說畫得比達利好,就會比達利紅?笑話。達利除了是努力的藝術家,還是努力的商人。
看垃圾的人,是多數。但是不貶抑專業出版的價值。

多數就有商機嗎?騙誰?就算日子過得渾噩,看東看西殺時間的人,也知道自己看的是垃圾,絕少可能花錢在上面。靠大數不會賺到錢。大數最大的好處只有曝光率而已。點擊率高,只代表你夾在點擊率中的資訊能被比較多人接觸到。你夾在裡面的魔法,被催的人就多。你夾在裡面的是大便,不會讓吃屎的人變多。真的!

容許自己產垃圾的編輯台,本來就該被時代淘汰。世界不是你占了位子就有你的飯可以吃。

項目三:折損公信力

這一項寫的只是這個新聞媒體已經不是以真象做目標。淪為財團的包裝公司。個人覺得,請大牌不是那麼重要。上次 hmv 裁員情境被員工放上網,老闆還不是跪著找媒體澄清?

項目四:老闆/薪水萬萬歲

不是只有新聞媒體這樣。每個產業都這樣。不是每個產業都因為屈就及資訊化而面臨消失的危機。

項目五:非理性繁榮

本王覺得社會經濟問題好像不是新聞媒體的責任。媒體本來就有立場,跟政黨都有立場一樣。立場不導致媒體毀滅。它又不是神。過去有哪個媒體取得過獨佔性權威嗎?

結論:

想做的人會想到辦法,不想做的人會想到一堆理由。
報紙產業的衰落,是他們棄守分析專業很久了,誤以為量可以保住生命線。開那麼多線薄弱內容的文字垃圾生產線,倒掉大部份是應該的。
下一篇狂想曲會聊聊我覺得資訊化的新聞媒體產業可以是什麼樣子。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