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學生那句避禍心態,如鯁在喉。
【投書】徐明慧:誰該為學生扮演納粹事件負責? 一篇〈學生只學到「爭議話題少碰為妙」〉的報導,刊登了一名該校學生的回應:「現在我們也學習到了對於這種爭議性主題還是少碰為妙。」當我看到學生如此的回應,我只有感到更加心痛。 如果教育的成效只是讓更多的人變得更加冷漠,這不就和不願提起當年傷痛的前一代一樣可惜?恐懼只會讓人、讓社會,甚至是讓國家更加退步。 獨立評論在天下
由天下雜誌貼上了 2016年12月31日
更早以前,讀過幾個學生版本。
學生認為,不知道總會犯錯,不該被整個社會指責。
學生認為,自己的錯不該由校長承擔,想護航學校。
至今,學生認為,不做不錯。
我想起另一個版本。輔大性侵案。
老師要學生不要報案。
老師要受害人參加批鬥大會。
老師認為,要學生對自己的受害閉嘴是「輔導」。校醜不可外揚。
這兩件事的共通點是什麼?
學校拒絕承認自己的過失。讓事件越燒越大,擴大傷害各層面,包括學生無知的自責,受害者的自尊。
當校譽高過教育,我覺得這個學校沒有存在的價值。它就是學歷補習班而已。為什麼補習班的地位一直不比學校?就算有些補習班也煞有其事地頒發條業證明。
因為補習班不保證能力。
你為時數付了錢,考到成績,沒有能力,沒關係。成績就夠交代補習該有的業績了。而現在台灣的學校,也很避禍。家長要成績,給成績就好。家長要數字的鑑別度,教育部把教學內容塞得更滿,再滿,一定不能大家都考得過,會沒有鑑別度。讀書有沒有人格提升?那不是成績的重點。
有一次讀到換日線有人投稿德國的建教制度。他們的高等教育碩博士類,畢業是準備好發表研究產品或創業。他們學習是為了「要用」,不是為了學歷很好看,所以他們出來會獨當一面,而不是去當別人的手下。
本篇主要是想跟小朋友說,你們犯了嚴重的錯誤,你們很自責,但是你們師長的責任,社會的責任,不該全由你們承擔。因為他們是你們的教育者。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決定自己想接受,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不知道目前受教育的內容是有缺陷的。你們無法負起全責。
別把師長的遭遇都攬在自己身上,以致於對社會退縮。這對你們來說太沈重,對社會來說也不好。也許專制體制下,就是要人少做少錯,才能把每個意志都馴化成順民。但是你看那些成人酸民,也是把無知在私底下潑酸發洩,表面上都是順民,不做不錯。
不就是你們討厭的大人嗎?
不要那麼早就投降去當你討厭的大人。
去追尋你想知道的,你才會在以後的抉擇做出合理的判斷。追尋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把責任清理一下就好。人難免會犯錯,不表示別人的損失是應該的。有時不幸犯了大錯,恐怕是命運的問題,例如這次的化妝遊行連師長都覺得不是大事。被分配到這樣的師長,也是命運......。如果你不跟人爭論為什麼自己有爸媽不是住孤兒院,命運的事,也就只能補償了。如果你更有智慧,就不會掉入演納粹這樣的命運。是的。(雖然更有智慧也不會幫孤兒院的小孩生出爸媽,你不能改變過去;但是可以避開孤兒就低成就的統計數據,可以改變未來。)
智慧能讓你掙脫命運。
雖然不是像古代科舉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翻身,至少可以避開很多命運的陷阱。這是學習的價值。如果你的教育沒有帶給你學習的價值,你只好盡量自己學。這也是命運。
社會對非蓄意的犯錯者是有寬容的,這樣的寬容,並不是免除代價。而是在你重新站起來時,會給予更多的祝福。例如以前發生過幾次的,選票些微落敗,之後會高票當選。些微落敗的候選人,不會因為大家都覺得可惜,而換他當選。這是一定的。但是你如果只看著挫敗,而不再重新建構重起爐灶,你就敗給命運了。下一次,你得要更有智慧,而不是跌進上次那樣的內涵所會摔進去的命運陷阱。
學習是比考試人生所想像的,更實用,且應該持續一輩子的事。它並不是追逐一個沒有盡頭的目標,學海無涯。學習是讓你選擇你想要的人生的最好方案。無知會犯錯,會被操弄。真的不是山裡種田目不識丁就很幸福。你去山裡種田,空氣污染一樣會下酸雨,蜜蜂死光一樣會結不出果實。無知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例如脫歐了英國卻不敢執行。眼看川普要接任了,越來越恐懼暴民。
不要那麼早就投降去當你討厭的大人。去追尋你想知道的。
智慧能讓你掙脫命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