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另一半是相似好,還是互補好......
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結婚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仔細問下去,很大一部份華人結婚的目的是結婚.......。有些是給個交代,有些是沒有達不到的目標,有些是對方都這麼說了,有些是年紀到了,有些是結婚後凡事都自動解決了等等。
第二個問題是,自己懂自己多少?
有些人是絕不改變自己的完美,有些人是什麼都聽我的,有些人是愛我就要聽我的等等。有人的中心主義就是「看你啊」。當然這類也常被嫌棄的人說沒個性。前一類就嫌他難相處。反正要嫌都有理由。
前面兩個,都有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沒有對方。
找「另一半」,另一半的未來一點都不重要。
這真的很常見。不去看核心差異,應付眼前的喜好。有些人是要對方做好指定的角色職務,例如家政婦。有些人是只要給飯吃就好,例如飯票。(我覺得家政婦跟飯票是絕配!)
最近世界地理頻道播出《世紀天才》愛因斯坦。我一看到他老婆,有點震驚。(顯然我中學讀那本愛因斯坦,我只記得相對論的理論闡釋.....。)(我是一直覺得別人家的事不干我的事.....。)因為那個角色的感覺就是家政婦。我那時想著,再怎麼天才,也容不下另一半是天才.....。
而後讀到一些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浪漫形容,就真的去找了米列娃的相關資料。(終於還是去看人家的八卦了!)因為《世紀天才》第一集有描寫到米列娃的優秀。而且美國審查愛因斯坦是因為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我想,哇靠,這女的是有多威?難道她是納粹罵愛因斯坦是豬?還是加入共產主義被通緝?一查的結果,米列娃根本是個悲劇.......。感謝 Google 大神解惑。
米列娃在數學物理是佼佼者。為了愛因斯坦,放棄了學術之路,持家陪伴她賞識的對象。愛因斯坦發佈了從此步上學術先驅的論文,所以一般說法,是米列娃成就了愛因斯坦。而後,愛因斯坦拋棄了米列娃。不再說話,不斷外遇,逼離婚,奴工條約,最後終於愛因斯坦得償所願,以日後諾貝爾獎金分享,換得了離婚同意書。然後再娶下一個離婚對象。
且慢,我不是要說愛因斯坦使亂終棄,雖然結果的確是。我想說的是,愛因斯坦只適合家政婦,不適合才女。因為他沒心在此。他第二個結婚對象才是才女,才能跟米列娃剛好相反,不在科學,而是社交。這個婚姻愛因斯坦也說是個錯誤。劇中他帶到美國的是很像家政婦的女性,看來是很適合。有人評論愛因斯坦是「學術巨擘,家庭侏儒」。我覺得胡適比較適合這種形容。愛因斯坦單純是無心在此。他要的是學術成就,需要有人照顧,不需要愛。
米列娃拿了諾貝爾獎金後,買了三棟房子,照顧兩個兒子。大兒子人生算是正常,次子還沒前去志向任職就後發精神分裂症。而米列娃的妹妹也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是我會注意到很特殊的類型,它有明顯比例病患是天才。(os: 很臭屁喲...。)以米列娃的學術成績應該也可以列在天才,她可能逼近精神分裂症,卻還沒能診斷出來。愛因斯坦在落魄時期接受米列娃扶持,但是米列娃對生活多所抱怨。如果你是天才,卻只能埋沒,很少人能不抱怨,也有可能會意志逃避到肉體限制之外。精神分裂另一個名字叫多重人格。
我認為愛因斯坦跟米列娃的分離,大概是莫可奈何,兩人各自有........hmm.....問題.....。我認為精神患不應該結婚。這不是歧視。而是真愛就不該讓對方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對方願意照顧到終老,當然也是樁美事。如果精神病患堅持會讓自己好,例如電影《The Beautiful Mind》(我真的很久沒看電影了....)的 Nash, 他願意抵抗幻覺,他老婆才能從 Nash 打造出來的地獄得救。愛,真的不只是考慮對方要不要照顧自己,也考慮一下自己會不會虐待對方..........。
相對於愛因斯坦選另一半的情況。還可以參考的是居禮夫人的先生,兩人一樣是物理學家。圖靈為了讓女學者能繼續做研究,脫口說出假結婚。
選另一半是選相同還是相異?
「對方接下來的生涯」應該是很重要的考慮要素吧。如果你排結對方的是他不要的人生,如果你不能接受他排給你的人生,這根本不叫「真愛」,應該稱作「真的要毀掉對方」。
真正愛對方的人,不會活在只有今天沒有明天。也不活在社會操縱的人生。
「然後呢?」這句是我常問自己的話。如果真有目標,達到目的之後,還能不能走下去?關於另一半該相同或相異,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一點也不難,遇到特例才會難。有很多人真的愛家政婦,真的愛飯票,也很多人天生就是一組分工人生。
如果接受對方的人生,調整自己的人生及期待,相同或互補根本不是問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