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對贊成資訊自由。當有人譙現在的龍頭 google 和 fb 時,我通常是站在他們那邊,因為這兩大企業同時也是保障資訊自由的兩大勢力。這不表示認為他們告不得。通識跟細則多多少少會有差距。例如讀書是不是好事?台灣的烤鴨教育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華人畢業後跟書本結下一輩子仇恨的比例那麼高?理想跟現實總是得有協調,在不摧毀理想的情況下。例如 BC NDP 反對石油管,掌權後繼續蓋石油管。反對原執政黨收遊說捐款,但是他們拒絕通過遊說管理法,掌權後被合作政黨指控收錢。理想都是說給別人做的,這種人是廢物。人民被驚恐驅趕選了廢物,我們也沒辦法。
當人們在吵 google, fb 握有大量資料時,可能同時得看見,因為他們並沒有對這些資訊收費,你只要上得了網,完全打破過去的知識壁壘。過去的人是真的不愛讀書,還是拿不到書?以前達文西說他把世界的書都讀完了,那時似乎是真的,因為那時的知識只有一個壁櫥,而達文西親近的領主也喜歡書櫃(?),到處蒐集書本。當我們爭吵網路讓書本不值錢時,是否也同時注意到,過去的出版把關,扼殺了更多創作人,原因並不是才能不足,而是運氣不好。
當資訊天龍國把知識關在有限人可接觸的範圍,其他人只要買不到那張門票,是沒有權利接觸知識的。也就無法藉由知識改變命運。網路的出現,必然改善大部份使用者的生活。
科技大廠的罰單動輒數億元,要有堅定做出判決的魄力不簡單,來看看上任不到三年的 Vestager 怎麼做到的。
由 Technews 科技新報貼上了 2017年7月7日
然而,盜版是否摧毀產業呢?是的。真的有。
目前勉強維生的狀態,是後續發展而來的。而且並不久,大概就五年。五年之前,那些被破壞的產業是嚴重沒飯吃。
就我比較清楚的產業來說明。電玩遊戲產業。盜版光碟是不是害死遊戲公司。真的是。遊戲公司比較看得到錢的時候,是網路架構穩定之後。遊戲是很多產業的先軀。就像《福爾摩斯》是鑑識科的先軀一樣。以前軟體就靠實體運送。如果玩家買了盜版,會再去繳錢給正版嗎?根本不可能嘛。那些做正版出來的收不到錢怎麼辦?跟現在在串流軟體的新科創作人一樣,當作做善事打名聲.......。最好期望加密可以比較少人破解,破解的人最好住在地獄樓上,要爬出來賣還好長一段時間。
因為沒有網路, buy some time.......
我們電玩業不會說盜版害死我們啦。基本上有電玩就有盜版。殺死資訊業,電玩也活不了。帶著原罪想辦法活下去。
什麼時候才出現一絲曙光呢?網路遊戲。不是 bbs 喔。網路遊戲有明確的帳號認證功能,才保障了電玩業的生命線。接下來強化生命力的是網路遊戲的 patch 檔。讓遊戲變成一種會成長的生命體。軟體產業才真正從盜版活得下來。
網遊的這兩項特性,後來擴散到各種商用軟體及現在流行的手機軟體。
盗版遊戲餓死了很多有才華的遊戲創作團體。不然現在的遊戲類型不會這麼單一。如果問問玩過 8-bit 點陣圖的老玩家,一定會說以前的遊戲類型比現在多太多。
就算現在也是。有些好玩的手機遊戲,還是收不到錢。因為遊戲類型不容易拆成好收錢的模式。難道真的玩 game 的都愛 fps嗎?當然不。
音樂是我後來有興趣的產業。音樂界說音樂被 MP3 害死,也是真的。
雖然現在是想買 iTune 按個鍵就能買了。以前下載了盜版音樂後,真的良心發現了,找誰付錢?你真的想找唱片公司再多買一張?偏偏只想聽主打歌而已。(那時很多只有兩首能聽,A面第一首和B面最後一首.....。這應該也只能怪唱片公司拐錢......。除非己莫為.....)一首歌還有分演唱,作詞,作曲,編曲等,你要投香油錢也找不到香爐....。
在萬般萎靡的時代,台灣的轉折點出現在五月天的《第二人生》居然一年破10白金。顯然是大家都去網路聽了,還是要去買 CD。這是真的很少見的異數。五月天那時並沒有天王天后的票房保證。那時要問是張惠妹紅?還是周杰倫紅?還是蔡依林紅?很少人會想到五月天。但是紅牌很久沒賣到 10白金了。
之後才有比較多演唱會出現。之前歌手都去搶綜藝節目,很少有能力能唱現場。這個轉折點之後,五月天更辦了犀利趴,唱到鳥巢單到紐約麥迪遜廣場,才有更多音樂祭,更多藝人鍛練現場演出能力。他們之前是不是不動腦,沒想過當網紅?不知道自媒體經營?
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是,自媒體出現的歲數大概也只有 5年左右而已。起點是 Amazon 的平民作家計畫。
就算是 Apple 的 iTune, 也是跟唱片公司洽談。真的讓素人崛起的,是「付款給個人」的網路金融架構。早期的 youtube 並沒有廣告,更談不上發廣告費給頻道經營者。
現在的自媒體能想辦法活下來,是因為有那樣的環境。
對於時代,別太多苛責。有機會時,善用一切。
例如台灣第一位世界電玩冠軍。大概跟台灣大部份職業運動員一樣。環境使然,他生在韓國顯然會有不同境遇。
時代是讓人很為難的因素。盡量善用可用的工具,開創新的經濟模式。
最後夾一篇題外話。人民被驚恐驅趕選了xx
The Guardian > Naomi Klein: how power profits from disaster
別人有麥田圈,我們有人很閒。 White Rock, BC, CA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