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自憐

延續上一個話題。
本以為我的分析都會直接加在上一篇末端,不過蠻意外看到這篇有提到平衡觀點的文章,讓文中的人文觀點突顯意義。所以另外寫一篇。

我確實覺得,沒有去看清對方試論而寫出來的評論,不具分析價值。因此有些名家言論,就算提到不同觀點,我也未必覺得值得參考。這麼說好了,如果你不去懂別人的語意就可以批評,我又何必花時間去分析你的想法,確認你我的差異在哪?

確認差異,並不代表我會覺得概念上有優劣,僅僅是我的想法不同,以及為什麼不同。對於你所打開的另一扇窗,不見得會改變我的概念,但是擴展了我的思想。就算最後我還是不認同,我也不會否定你;我會試著猜出你的想法的源頭,也許你會看見更多的自己。



本王寫的任何事,除了特定會保護我的人之外,都不歡迎轉出。
我是寫給自己及重要的人看。路過的人,有興趣就偶爾回來看就好,個人無意「傳教」,不喜歡龐大追蹤者,感到有威脅就搬家。我覺得被我抓來分析不見得是件好事,如果不是大眾媒體的話,我有時就不寫源頭了。既然我不會引用,不寫起源應該無傷大雅。

自憐,並不是指源post 的觀點。而是源po 讓我看到的台灣社會。

我覺得,戴勝益先生會多補三年,多補能力說,是被這些僅抓記者標題就可以批判的輿論給嚇到了。

先聊一下戴勝益與吳念真的差別吧。
戴勝益,是實業家,一直都是。感謝源po提供的資料,個人真的鬼混範圍太大,沒有多找,僅靠這些資料及之前印象做推論。我猜,戴勝益並不是讀書的料。也許你會說「台大耶!多少人擠破頭想進去」。我們也該同時想到,科舉制度靠的是寫考卷的技巧,這個技能靠補習確實拉得上來。戴先生重考過,選的卻是中文系。依戴先生目前的說話模式,他對中文文學大概沒興趣。他讀台大是家裡逼出來的。這種成長模式,7年級及年紀更長的人們一定不陌生。
家族重金狂補習,把他逼出了台大中文系文憑,當要踏入社會時,被家族遺棄。由於本身就是經營世家,大概自己也覺得中文系卻不文謅謅不曉得能靠什麼吃,所以依家族風氣,走向創業。我其實不認為,家族會面臨奪產是一朝一夕的事,當學生能花多少錢?出了社會真需要錢時,我覺得家族內訌的情況不會給他錢。他接二連三的失敗,扛著龐大債物,顯然他家族是不管他的死活了,直到經營王品牛排才靠自己還清。
演講時提到向老家伸手,八成就笑話,九成九是笑話。一個被家族踢出去的人,自己都拿不到錢了,當笑話講講不算罪過吧。

吳念真,是文化人。思考本來就比較細緻,表達會比較委婉。藝文在台灣一直是弱勢,大家忙著勒緊褲帶存錢去,願意去顧及這些文化人死活的比例真的太少。所以從事文藝作的人深知世界不是愛拼才會贏,要去深入人心,安撫他們成長的傷與挫折,找到共嗚,才能及引他們參與文化,達到共生。

這兩種類型的思考方式絕對是不同的。
戴勝益比較直率,他喜歡跟人往來,因為他認為與人真實的交流能得到正確的回饋。就算一時講錯話,對方可以依他的態度正確解讀,或者是再提疑問。我覺得向家伸手那個笑話無傷大雅,而他被逼出來多補的三年內證明能力......,才是真的說錯話。更可以證明他是說話不夠細緻的人。他在不同場合一而再,再而三地講述拓展視野的重要性,我猜,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太會講話,不見得能打動人,所以多說幾次讓大家看到他的真誠,也許就會進到聽者心裡。

吳念真是比較細緻的人,他可能只擁有一次別人願意聽的機會,他的專業不是像戴勝益那樣,賣一顆粽子賺多少,一客牛排賺多少。吳念真傳遞出去的是概念,是文化。不收到不會餓死,收到了也不會飽。所以他的發言立場格外艱鉅。

而身為聽者的台灣人,為什麼只能接受吳念真類型的小心翼翼?
重申一次,我從戴勝益口中聽到的「花錢出門」,不是買朋友。
不是買朋友。
會想到買朋友的人,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對待朋友是不是採行功利傾向。在這一場演講,戴勝益也說清楚了,不要因為不花錢,讓自己的生活只剩電腦跟電腦桌。他說的話很實際,只要出門,就會花到錢,除非不出門。

如果都到大學畢業生的年紀了,看到真的一個實業家在眼前展現出對未來的熱誠,還對「自己的誤解」照單全收,不敢對自己的疑惑進行直接公開或私底下求證,無法正反思考咀嚼再三,我不覺得是講者的問題,而是我們的下一代是不是完了?沒有思考能力?這樣的文憑到底有什麼屁用?

大學生活放蕩......。真的不要狂挑一個講話直接的人的用字遣辭。讀不想讀的科系,本來就會是混畢業就好。我說自己是異形,就真的是異形嗎?吳念真是會計系畢,卻成了文化蘊底深厚的人,能說不是混很大嗎?林懷民是新聞系畢業,卻足以率領雲門舞集,不是大學念書不專心嗎?

識人,難道不是訓練來的?很多人會說,人際關係不是花了錢就有,戴勝益很幸運。如果真的幸運,他應該靠朋友來吃肉粽就夠活了,何必非得撐到王品?他能夠識人,不是因為好運,是因為看得多,學到了。因為他被家族拋棄了,所以更能警惕自己區辨換帖朋友或酒肉朋友。他如果不出門,當一個愛借錢才會贏的創業家,他會學到識人能力嗎?而那些會交酒肉朋友的人們,是否正是少了這一層警惕?

然後台灣社會那麼怕錢花了沒學到經驗,所以不要去學了,不要花錢,不要出門,統統存起來。

源po 後段聊到的「見見世面」,其實是很值得看的人生經驗。
他大概沒有注意到,他所聊的「見見世面」,其實就是戴勝益所聊的「走出電腦螢幕」。

戴先生依然是實際的人,他認為離開自閉,走出去就會認識人,從朋友的視野看到別的世界,就可能建立人脈。而那些花不起錢的人,比戴先生更功利,認為只要花到錢,就叫做買朋友。而本王是,只開視野,人脈什麼東東的不干我的事。如果要說脫離現實,必然是我這一類;本王是走出了門依然自閉,但是我培養出蠻不錯的觀察力,在各方面。源po也提到自己的壯遊在一生中很值得。

每一次的開拓視野,不見得是得到預期的東西,但是你會得到更豐碩的生命意義。
這種獲得,絕對是不敢嚐試的人所欠缺的,也無法從他方彌補的。

源po 相關到此為止。以下是自由發揮。


當我任看到有人口若懸河,不是因為他外向,而是對「真人」練習得夠多次。
當我們看到有人極力擴展見聞,有效運用手上每一分錢,不見得他有富爸爸。我有一個台灣朋友,之前每年出國好幾次,至少有兩次是學得有義務飛過太平洋回去看重要的人,再幾次是跟著朋友出門,「跟著」就只是「跟著」,他的住宿及交通還是自己付,而這兩項的開銷才最恐怖。但是他的薪水不到我的一半,我都懷疑他去賣血了。

有時我都懷疑,台灣人是不是成長環境太多傷,對於有錢人太多恨,所以他們的奮鬥視而不見,非得要被褒獎,被安慰,才稍稍聽一下這個人說的是什麼。例如,有一次MP魔幻力量的主唱廷廷,被開玩笑買東西闊綽,就被群眾譏為闊少爺。真的是闊少爺,需要為樂團的生死關頭那麼拼命嗎?不會回家讓家族養就好嗎?單純只是每個人花錢的方向不同。如果他掉眼鏡的錢拿去賭股市名牌,是不是評價就變成「這個小孩真有理財概念」?

台灣很崇尚悲情,超極需要安慰。保護自己的後代到不需要靠自己區辨反思,對於獨特的思考方式嚴加批判。

超愛吳念真這樣的文化人。能得到安慰,還不用花錢養他所宣揚的文化。

對於戴勝益這樣的實業家,因為他現在有錢,所以地位就降了幾階。他的奮鬥,他的學習,他對新生代的培養與接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一樣。不一樣就該死。

這樣的極力地保守戰後艱苦生活所發展出的價值觀,扼殺所有努力奮鬥出來的差異思考方式,台灣要如何能走向多元創新?實業家本來想法就會跟一般人不同,這才是他們能突破社會限制,走向獨特與成就的原因。而台灣拼了命地去打擊。當他們不再說了,當他們也乾脆外移,去島外指導那些想學的兩岸三地學子,台灣終於可以回到悲情的平靜了。是這樣嗎?
這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我所支持的那群人,航向使命的路途看來是異常遙遠。在一個打擊成就,無力夢想的土地上,希望他們蓋船,蓋戰鑑就可以實現心願。搞到要蓋星艦,蓋時光機........。加油唄,蓋得出來也很威......。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