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蔘吶~

前篇<自我肯定>的後段在此。

有一則故事寫到,兩個同學相遇,其中已婚的同學已經完全變成居家型了,並且很語重心長地告訴他,結婚之後才知道需要的這麼少。等你到了相同的階段就會明白了。

另外有一篇日經新聞,日本中高薪階級因為工作變成生命中只剩工作,陪不了家人,跟女兒的出遊承諾毀約。太太即使想節省也不好省下美容瑜珈等服務費用,入不敷出了也不敢去打工,深怕被鄰居看不起。案主感慨就算薪水好,依然負擔不起開銷。



我想很多人在求學期間想過,活著要做什麼。(更小的時候,大概不少人也問過,自己是不是撿來的。)本王沒事蠻常回溯哪些概念是怎麼形成的,就算記性不好,某些成長階段還是能體會。好處大概是我還蠻猜得出來(比我年幼的)不同年齡階層想的是什麼事。因此對我女兒不會強求她做我在她的年紀不喜歡,而且在我長大過程中完全無三小碌用的事。

歷練

如果不是在受虐家庭長大,剛進社會時大概會很想在社會上闖一闖。不少會聽信長輩的標準,幾歲就該賺多少錢,就該找人結婚,就該有小孩,就該有自己的房子,行頭該怎麼樣別人才看得起。

有些人真的沒想過這套對自己適不適用。於是在什麼都有的時候出現中年危機,發現人生過了大半還沒真為自己活過。

有些人(女性多)逃避社會的挑戰,出社會第一要務就是找到長期飯票。(這個本王真的無法想像,接不下去。)

有些人(男生多)不確定自己能否承擔家庭而直奔職場,對於交往對象懼於承諾。之後在工作上看見發展的階梯,於是心中萌生不少階段一步步去達成,不小心就忘了家庭這項生命中重要的因素。

參考前面第一個故事,有一天結婚了,就像生命頓悟了一樣,發現世間繁華總是空,成就名利成雲煙,轉而變成在家好男人。以過來人身份自居,笑看仍在職場上看不破的愚人。

家庭就是唯一價值,工作就是愚痴嗎?真的是這樣嗎?本王一點都不相信。
本王比較相信,會遁入家庭的人,是職場失敗者。
如果真的看破紅塵,就出家去了。要說別人愚痴,只是還沒看到自己愚痴的地方不太一樣而已。

ps.
當人能看透世事達某種程度,出世真的不難,(就算下一秒死亡也不牽掛;)選擇入世也不難,(不著相,不必出家也不會被世事所逼迫。兵來將擋嘛,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對於該負的責任不逃避。)本王可以掛保證。

故事中的居家男,認為之前在職場上的衝刺是被社會洗腦。我覺得這個世上,被洗腦的大概只有他而已。過著不知不覺的生活,然後在跳脫麻木後突然醒悟。
年輕時在社會闖蕩是必然的,因為進社會前還無法自立,對自己的能力與極限都還不瞭解,要如何承諾照顧自己以外的人一輩子?
ps.
女生比較沒這個考量。若是急著嫁,其實有一大部份跟找工作一樣。找到一個人,對方養自己一輩子,不離不棄。如果換成自己要養對方一輩子,我覺得參與者就不會那麼踴躍了。

有些人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一併也忘掉了當初追求的意義。中年得到的安適絕對不是一無所有的青少年可以比擬的。就算青少年時期繼承了龐大家產,如果不是靠自己謀生,也很難肯定自己可以繼續維持多久。青少年時期的徬徨是,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前進。
但是中年有時自認為歷盡人間冷暖,就忘記了經歷所累積出來的成就已經讓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前方可能是什麼。生命過程得到的穩定感,用一句「社會的洗腦」來定義它,實在太看不起歷史了。(還拿自己的迷失去指導別人,應該是合格下地獄吧。)

走過的路沒有白費的。

取捨

成就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份。家庭不會讓一個人與世無爭,反而會在追求成就上更有動力。這種動力也可以分兩類,一種是篇首第二個故事,被逼的。另一種,是與人生伴侶共享生命的喜悅。

第二個故事,生活那麼多無奈,本王的想法只有兩個字,死好。
聖經故事所言,富人上不了天堂,在現世大概就是這個模樣。雙手抓滿了名利欲望,然後哀嘆日子過得不夠好。他如果可以放棄一點點貴族生活,不只是這裡省點那裡縫補,而是搬出貴族生活圈,就不必付那個要命的房貸,不必看別人的眼光花錢,贏回生命的自主權。
看不見生命的輕重,拿歲月、安全感、親情等去換取別人仰慕的生活水準。明明就感受到壓迫卻執迷不悔。這不是家庭這個價值逼迫自己,不是成就價值逼迫自己。白痴而已。

如果家庭是一種生命的共享,就不會要求對方或自願放棄自己的夢想。除非你生命的目的就是奴役自己的家人,不然家庭不會是成就的來源,而是對外追求成就的心靈依靠。在人生的順境逆境都能協調,不會去強求生活應該達到什麼標的才叫「家」,而是可以協助或接受境遇,最重要的是對方過得好。


最後一項,變化
跟西方文化比起來,華人對變化的接受度非常低,解釋也很狹礙。

成長必然伴隨著變化。與其祝福與欣賞,台灣還蠻愛詛咒現象的變化。例如,facebook 的改版台灣是幹得要死,信誓旦旦它死定了,不過上週它又賺了 $5b (Zuckerberg's $5 billion week)。例如,Google 換經理,就喊著實驗與分享精神已死,而後出現的地圖改版,帳號統整及各項服務連結,還是走在實驗性及分享的路上。Google出現的網上文件編輯器,才是比手機平台更有可能打擊 Microsoft 的產品。例如音樂人擴充領域,就說成背叛。例如使用 LED 燈水耕高價蔬果,就說會缺乏什麼營養素。etc.

人生是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不是一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以一語帶過。變化是必然的。

例如電腦 CPU 60MHz,到120 MHz,到 400MHz,到1.3GHz,到3.2 GHz ,然後賣不太動了。反而比較低效的手機 processor 比較好賣。為什麼呢?因為專注研發到某個程度之後就夠用了。再更新的機型使用者也感受不出來,自然就沒興趣花更多錢去追求。

材料學也是,會掉色的印染,進步到豔度持久的印染,進步到細緻印染,然後更高級的貴金屬印染,防水印染,立體印染,太空布印染什麼的,就賣不太動了。因為超過民生需求。

專業堅持到一個程度會脫離生活。轉向其實是必要的。

藝術創作者在自己的專業上不斷學習,不斷精進,不斷雕琢,然後到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地步。然後他就必需轉向。例如達利,他進入知名藝術學校,而後唾棄看不懂他的新藝術的學校。然後自己去跟社會交涉,自己宣傳,自己成為了不起的商人。然後在他有生之年,他畫什麼鬼都得到社會的愛戴。因為他不自限於藝術,進入社會,改變社會對於「欣賞」的觀感,然後成就了自己的藝術地位。
ps. 我很喜歡達利,也覺得他畫什麼鬼都有趣....

五月天跟周杰倫的風格不同。周杰倫是把創作當標的。五月天的創作是輔助不是標的,他們的標的是和平。所以五月天的彈性相當大,承擔力也很強悍。高度成長性與自由度。

本王很工程師性格,很不願意強加意願在別人身上。我總是希望能技術職做到老死,不要去做管理職。而今性格遇到瓶頸,如果我的技術上很菜,只會按表操課寫出需求規格,也許我這個夢想有可能實現。偏偏我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成長,常因為系統分析能力改寫了別人的系統。如果我不走向管理交涉,我可能就走不到我喜歡的系統分析工作類型。如果我走向管理了,有權力規畫系統,八成就不太有自由能任性地窩在IT專業領域,我喜歡的寫程式可能就得規格定好後交給比較初階的工程師去做。

有時候,正因為看見了過去的侷限,改變才是讓夢想能繼續下去的方法。就算有些改變實質上必需犧牲在夢想還小時的模樣。


看了一些故事,想聊聊人生。生命的每一段過程,都很值得珍惜。不像故事寫的那樣,要怎麼樣的人生才對,怎麼樣的狀態才值得。

從誕生下來到長大成人的過程,我們最需要先能肯定自己。然後才能正確地檢視世間價值對自己的意義,然後我們能肯定,不論成敗,擁有或流逝,變或不變;生命經歷的一切,都值得。

不必悔恨,不必後悔。過去的一切成就了現在的自己。除了一生是傷,一定還得到了什麼。去看見自己的成長,相信自己的堅強。在接下來的選擇,就會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不會因為失落的感受而任意抓住路經身邊的浮木,把一個人的遺憾變成一群人的痛苦。

人生有限,不會經歷太多,不需要太多。
在這麼短的日子,值得我們冒險做自己。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