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17

終於被承認

我覺得這是歷史性的一篇啊....... 好像之前還沒看過? The Economist >> The markets have second thoughts on Donald Trump 西方媒體把中俄現在的發展,跟過去的鐵幕時期分開來。(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寫共產主義,他們現在依然是共產黨.....。)(但是現在跟過去真的不一樣。一直以鐵幕時期看待他們是不公平的。) 如果大家調整得好的話,也許真的 25年後人人感謝美國金正恩, 我川威武 ! Make all the others great again!!

放棄自由

今天另外有看到一件比較介意的事。 The Guargian 報導,法國的瑪琳洛潘聲稱德國極右派聚會,會讓歐盟會像骨牌將一個個倒下。 於是我就到 DW 看一下,對這個聚會的標題有印象。原來會已經開過了,骨牌這句話是瑪琳在會上的聲稱。沒有前因也沒有後果。我跟懶懶稍微聊了一下。種族主義是不是因為遺傳的關係比較蠢?近親繁殖已經有科學證實,比較容易出現遺傳病,例如那些歐洲貴族的人像畫,一個長得比一個怪。

從社媒下班

讀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FB確實造成很多人的壓力,過去也不少戒斷症候群的案例報導。黃哲斌寫的專文常常包含很多東西,雖然我跟他之間有很明顯的文化人及科技人的差異。他的文常讓我另外讀到我本身範圍不太會找得到的面向,不過也由於觀念差異,看待事情的方法會不同。 並不是好壞的差別,只是不同。拿別人的文來了聊,總是會讓我有點精神緊繃。他介紹的 medium ,倒是我這陣子有點想知道的新東西~。 獨立評論@天下》 黃哲斌:慢車離開臉書的理由

當「狡詐」混淆「概論」

看到這篇新聞,突然讓我懷疑起「民粹」跟「愚民」難道有這麼接近嗎?但是,「專制」,跟「愚民」其實也很接近。 所以,美國金正恩掀起的風潮,真的是「民粹」?還是根本只是利用人民,依然是獨裁者最愛的「愚民政策」?就像「奸商永遠是執政黨」。依波拉病毒並不是只有寄宿在壞人身上才會害死別人,寄宿在好人身上也會。你可能不是花時間去辨識這帶病源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是去辨識那是什麼病毒? "In the past few months alone, posters, flyers and other paraphernalia promoting hard right slogans have been found on campuses across the country": OPINION 由 CBC News 貼上了  2017年1月16日

學德文

大概過一陣子我就會長某種骨刺。例如這次是學德文。(咦?) 學習外語的最重要的兩個 Tips :  你打從心裡,好喜歡這件事  給自己一個目標,像是去遊學或是工作需要,動機更強! #一起學學學 #大家還有什麼訣竅一起來分享 由 女人迷 womany 貼上了  2017年1月13日

新聞媒體及數位

雖然也知道認真的新聞媒體在網路世代的辛苦,不過我比較傾向傳媒盡量向數媒溝通。因為數位平台以前是有跟傳媒求救過的。三不管地帶,就容易變成藏污納垢,這也是數位平台一開始常連向傳媒內容的原因。不必然是因為侵佔,(因為也調整到只剩標題和簡介,)而是實業家跟宵小本來就不一樣,企業家在乎帶給社會正向的影響力,才能永續發展。而不是騙到就自己的,那是騙子。 Media leaders want better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changes to tax laws to encourage more Canadian journalism. 由 CBC News 貼上了  2017年1月11日

離開的理由

因為朋友遇到悲傷的事。我成長的台灣社會其實對我這樣的人施與很大的壓力。我不太找得到跟我一樣選擇離開,卻不帶罪惡感的人。所以只好聊聊我的想法。 我第一次想到「離開」這件事,大概是在加拿大工作後,第一次買機票自己回台灣。之前總是有些事壓在心上,會這麼閒(?)想到「離開」的,大概這是第一次。但是我爸媽大概想到過很多次了。我從大學他們就擔心我出事。那次買機票,我認真地想,保險受益人要寫誰。大概是以前一窮二白,也不會剩什麼,有工作之後是有剩什麼了.......

讓結束能安息

我蠻喜歡西方文化對死亡的表達: R.I.P.  rest in peace 相較之下,我很不喜歡華人的五子哭墓,尤其到要花錢請哭男孝女來跟在出葬之後。例如金正日過逝時,朝鮮是哭幾天啊?看到靈車還要去追趕,去跪,對逝者才有感念,才有面子。 誰的面子?人都躺在裡面了。你愛面子愛到連屍體都得幫你演戲。 你如果說逝者的靈魂還要看他在世的成果。你不覺得你該在第一天就叫他快點去天堂嗎? 如果已經被地獄抓去也不用催了。如果天堂的門開了,逝者還要留下來看自己在世上的功名會被仰慕多久,就是跟天堂沒有緣份,不是嗎?在世的人還要演屁啊,請他快去睡啊。 正子接著抱住婆婆,一邊哭一邊繼續說: 「……嬸嬸太可憐了……富雄也許有機會活久一點……這麼年輕就死了,好遺憾啊,太讓人遺憾了……」 聽到這裡,婆婆隨即以雙手掩面,號啕大哭。婆婆那時八十六歲了。大伯和一些長輩也都垂著頭,開始全身顫抖。 ... 由 閱讀 貼上了  2017年1月5日

只會對的不一定會成功

新年第一篇,就是回顧展......... 很好..... 我以前很努力。只是它跟台灣還沒有緣..... (因為英語國家有看到成功的了...。)不過第一篇就是狂想曲很好  ╰(〞︶〝)╯ 這十年來,台灣的綜藝要不就是純外景、棚內規格也大多是發來賓聊天的「談話型」節目。(要稱談話型節目也太勉強,因為除了娛樂八卦,便是家庭雞毛蒜皮小事,毫無深度可言。) 就算是紅極一時的《超級星光大道》,也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做出一點影響力,但看過《American Idol》或是《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就可知道舞台規模、樂隊編曲、音響設備、美術燈光、混音成音的天壤之別。 由 女人迷 womany 貼上了  2017年1月3日 所以第一次讀到標題,覺得寫過了......。消失是大問題,但是固守傳統角色的想法,就不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