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分享,其實他說的對,但我不是很同意。不貼源po,只貼觀點:
台灣就醫的方便性,養壞了民眾的態度!BC的醫療問題本王聊過很多次了。
看完了這個官方微電影,我覺得我要花上自己的時間把這個影片推廣出去,糾正社會大眾的觀念!
"急診不是先來先看 我們救最需要的人"
BC很早期是NDP 執政,基本上是工會黨,當時有非常強大的工會。社會現象是什麼呢?如果你是正常上班族,你幾乎進不了商店。你上班,他們上班。你下班,他們下班。
你想店開晚一點?不行。
你想多付逾時薪水?不行。
直到自由黨執政中央及BC,很明確的態度教育人民去認識,去接受新移民,稱讚新移民補足了勞力缺口,然後新移民原生國的文化才慢慢改變了法令。華人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夜市。現在你到大溫,尤其到Richmond,會覺得跟回國差不多。店真的開很晚,雖然不是全部,但總是找得到。
但是醫療體系上做不到這樣的轉變。
BC是省保險,醫生不准多收錢,超時工作,有限定的病患看診數。這一部份已經讓很多當地的家長對子女從醫興趣缺缺。更糟的是公會為了保障員工的權力,(在我們這些不同行業的人眼裡,幾乎是特權,)護士要求更少的工時,拒絕他們看不起的工作,逼迫醫院不得加雇人手,其一些林林總總。護士,如果關係好的話,可以不斷調班回原來的職班比例,卻是領到雙倍的薪水。
換床單,也是醫生在做,不得雇用傭人。就算醫生真的不計較了,什麼都自己來好了,你開診所又不能沒有護士。其實流浪醫生及護士很多,卻不得其門而入。他們工會鞏固下來的特權鎖住了門,市場供需完全失效。
人民呢?我們真的不是大病就不去排隊了,是大病可能會排到死。華人還不錯啦,我覺得我有大病時,我想回台灣看病。付全額也沒關係,比病死來得好。
大概在這種情況下處久了,我無法體會這句話:
"急診不是先來先看 我們救最需要的人"
有一次我女兒連續發燒,我沒辦法把她排進三天內的時程。後來症狀消退時知道我女兒是玫瑰疹。
會不會死?不會。
我們大人是不是很痛苦?
是。
什麼是需要?有誰能評判?
醫生護士要怎麼決定超越命運給的時機,去當個神,去決定誰才是需要?越是思想受禁錮的人,越覺得很多事是可以評判的。覺得人是可以評判優劣,生命可以評評成就,是非是有明確界限,有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把生命用長河來看,不是片段,應該不難理解這件事:
當對方選擇不普通時,如果是自己,在那樣的經歷下,會不會選得比較聰明?
還是,那個已經不是選擇,而是走頭無路?
我們會去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但不必要然去否定什麼。
本王不是適合去帶領社會觀點的人,幾乎沒有是非概念。是非概念在社會上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但決定它們的需要是擁抱理想無限超越的靈魂。不能是在權者,不能是代表任何利益的個體或群體。
但是這樣很難。因為只有利益團體才會強勢去推動什麼,可以為了避免被質疑,明明看見了錯誤還可以睜眼說瞎話,說它是對的。讓其它人誤以為這是個穩定的世界,遵循他們的規則過日子就可以了。腦子不再用於分辨,而是如何玩好規則,競爭取得規則所肯定的價值。
補:
對於醫療資源的先來後到,其實可以想點其它方法來補救。
也許可以訂立一個機制,讓試圖往前移位的當事人或家屬,可以以雙方暱名的方式跟前五位患者溝通,若對方願意跟自己調換位置,醫療院所再協助安排。真的口才好的話,也許調到第一個也沒問題,畢竟對方是自願換位。
醫院不應該當神,去決定病患看診的先後順序。而有需要的人,應該自己去協調爭取,別只想仗著資源掌控者去操控情勢。互相暱名是保護雙方的方法。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