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之前聽聞一樂團將要解散,長期支持者感到十分惋惜。
剛得知時,我誤會成另一個我知道的得獎團體。幸好當時沒有太衝動寫踖。不過事後覺得那個假設依然是合理的。所以這裡換另一個方式寫。
喜歡五月天之前,我蠻喜歡蘇打綠。(我的樂齡真的很短。2010年中開始聽,《第二人生》從2011年底開始宣傳。)《第二人生──乾杯》的迴響非常大,(雖然不是 YouTube 該專輯第一高點播次數,)我第一次看到五月天參加的頒獎典禮轉播,台下很多是為了他們而來,那次卻沒有得獎,我也是楞了一下。
隨後我反查近幾年得獎風格,以及我早就不爽的台灣得獎電影風格,給我的總結是,這樣的評審跟時代脫節,被他們欣賞不是值得光榮的事!(素滴,偶就素狂妄的B型!)什麼叫做藝術曲高和寡?到底是一般人「看不懂」還是一般人「看不起」?付錢的是我,本王還要被你笑水準不夠?那你餓死好了,普羅大眾不需要你。
傳言要解散的樂團,反查發現,其實跟我之前想的樂團很類似,其實是得過不少獎項的樂團。被專業人士那麼多次肯定,最後還是撐不太下去,太可惜了。市場是劣幣趨逐良幣。
是這樣嗎?
音樂這條路在華人圈太特殊。華人圈的單一標準最後把公務員奉為圭臬,每個人都是同一人。而走上音樂的人,需要有夠堅強的意志,走上不同的路。
但是,還是很多走上了老路。
例如,在這條路上被主流排擠與歧視,很多自稱地下樂團的,也是用同樣的態度排擠同行不同類;差別只在這制定規則的是自己。自己可以像以前遇到的大勢,用相同的態度,讓別人不好過。──權力移情。
當一個人走上音樂創作這條路,應該是對音樂的極愛。(畢竟對伙伴的極愛也可以用合資創業,定時聚餐這種方式呈現。)希望有知音喜歡自己的音樂,而不只是在家玩爽的。走獨立音樂這條路是孤獨的。不像偶像製造大師採用強力宣傳,為演出人準備了特多粉絲。沒有雄厚的宣傳成本,獨立音樂慢慢在各個演出撿拾知音。
為什麼演出這麼久了,還沒辦法支撐生活呢?
那麼訂個目標吧,有大獎肯定,我們的作品就值得了。大家都會知道我們音樂的價值。
撐著撐著,得了一個獎,兩個獎,很多獎,卻依然沒有脫離無法靠音樂才能自立的情境。然後呢?名聲被肯定了,顯然沒有因此被市場肯定。
一定是資本主義搞的鬼......
我想說的是,人生是沒有捷徑的。
不只在音樂界,在就學期間。「考上台大就前程光明了!」然後也是財力雄厚的子女們接續出國留學,家境貧寒還是得面對官商結盟的22k. (聽說現在 32k了?)
「結婚接下來就幸福快樂了!」苦求硬求,之前是劈腿,之後是偷吃。
「進大公司就風光了!」大公司太過僵化,低層沒有關係可以靠,聽到親友的贊揚也會感到心虛。
「生小孩就完成人生大事了!」完成屁啦!強暴犯也很會生啊!
「撐到領退休金就解脫了!」還沒領到就從人世解脫怎麼辦.....?
凡此種種。
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單一個點,例如得獎,往往會在目標發生之後,什麼都沒變。艱難的依舊艱難,痛苦的依舊痛苦。多發生個幾次就會明白,這條路看不到盡頭。如果沒有正視既存的問題,例如,聽免費的有聽眾,要掏錢就沒有聽眾。如果你為難的是生計,更該讓夢想能被現實所接納。
也許你會看不起豬哥亮參與的電影,說劇情太俗濫。換個人去俗濫,不見得有票房。為什麼不誠心地承認,豬哥亮跟某些輩份的人有數十年的感情連結。遠超過你對音樂的研究年限。更何況,豬哥亮在綜藝界是很注重觀眾的,所以建立得了感情。當你拋棄普邏大眾,要「專家」效應,期待人們不是打從心底喜歡你,卻會呆呆地聽評審的話支持你。成效當然不比「庸俗」藝人。
並不是他「夠俗」,而是你「夠不在乎」。
這篇不是用來罵次文化的,(os:你還是罵了....。)只是想聊聊,「並不是別件事就比較不辛苦」。只要活著,就會面對不斷生出來的問題。但是真實人生並不是填鴨式教育,考一百分,排個名次,就從 nobody 變 somebody. 在學校的排行榜之外,ㄊ出了社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事要忙,沒空看榜單。就算有看,也只是跟風花個一兩小時,然後一切又重歸位到原來的模樣。如果你寄望某個臨時性的結果能徹底扭轉你不想面對的困難,就是試圖在人生這條路抄捷徑。成功從來都是水到渠成。
做任何事,外在目標都不是最重要考量。例如,做音樂如果不快樂了,曾經得過多少獎都沒有意義了。內在目標,例如,選擇的這條路上,每一步都很愉快。例如,從單獨贏得掌聲,到為了讓你能繼續而出錢出力。例如,原本不懂的,在你的影響下大家都懂了。etc.
人生不是考試,不需要等待哪個主子來認可你,幫你背書。做自己的主人。就算不爽繼續了,價值觀變了,曾經陪伴一起作夢的日子,也都值得了。人生不是靜態。有些事有時候會失去溫度。就算再愛,之前說得再怎麼信誓旦旦,長期陷在不知所措的迷罔,卻死要面子拒絕脫手,反而是讓曾經的最愛毀掉自己的未來,就跟當初不看好的人所說的一樣。離開不見得是失敗。夢想從你走上的那一刻就成功了。從它失去溫度那一刻就結束了。死纏爛打不是美德。(大概是要面子不要裡子?)
這並不意味著追求草根性,不在乎專業審核。
我覺得大眾都不接受,但是很合評審的味口,只叫做「很會考試」,不叫做「音樂很好」。
我所認為的「成功」,就像開頭聊到的那樣。評審不想把獎給你會被公幹。當初堅持要出來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為了要感動「他人」?當你看見你的成果有那麼大一票人要為你而戰,他們給你的寶座,遠勝於專家給的獎杯。你去爭取獎項,更像是為了那些支持你的群眾。「你們的支持給了我這份榮耀,我被群眾驗證也被專家肯定的才華,證明你們的狂熱是眼光獨到。」
競賽其實是有趣且令人感動的。不只是拼個輸贏。
最後附上一個頗有意思的訪談。我也蠻喜歡這個樂團~
吹音樂》想法超齡的長髮大男孩 ── 麋先生主唱聖皓
剛得知時,我誤會成另一個我知道的得獎團體。幸好當時沒有太衝動寫踖。不過事後覺得那個假設依然是合理的。所以這裡換另一個方式寫。
喜歡五月天之前,我蠻喜歡蘇打綠。(我的樂齡真的很短。2010年中開始聽,《第二人生》從2011年底開始宣傳。)《第二人生──乾杯》的迴響非常大,(雖然不是 YouTube 該專輯第一高點播次數,)我第一次看到五月天參加的頒獎典禮轉播,台下很多是為了他們而來,那次卻沒有得獎,我也是楞了一下。
隨後我反查近幾年得獎風格,以及我早就不爽的台灣得獎電影風格,給我的總結是,這樣的評審跟時代脫節,被他們欣賞不是值得光榮的事!(素滴,偶就素狂妄的B型!)什麼叫做藝術曲高和寡?到底是一般人「看不懂」還是一般人「看不起」?付錢的是我,本王還要被你笑水準不夠?那你餓死好了,普羅大眾不需要你。
傳言要解散的樂團,反查發現,其實跟我之前想的樂團很類似,其實是得過不少獎項的樂團。被專業人士那麼多次肯定,最後還是撐不太下去,太可惜了。市場是劣幣趨逐良幣。
是這樣嗎?
音樂這條路在華人圈太特殊。華人圈的單一標準最後把公務員奉為圭臬,每個人都是同一人。而走上音樂的人,需要有夠堅強的意志,走上不同的路。
但是,還是很多走上了老路。
例如,在這條路上被主流排擠與歧視,很多自稱地下樂團的,也是用同樣的態度排擠同行不同類;差別只在這制定規則的是自己。自己可以像以前遇到的大勢,用相同的態度,讓別人不好過。──權力移情。
當一個人走上音樂創作這條路,應該是對音樂的極愛。(畢竟對伙伴的極愛也可以用合資創業,定時聚餐這種方式呈現。)希望有知音喜歡自己的音樂,而不只是在家玩爽的。走獨立音樂這條路是孤獨的。不像偶像製造大師採用強力宣傳,為演出人準備了特多粉絲。沒有雄厚的宣傳成本,獨立音樂慢慢在各個演出撿拾知音。
為什麼演出這麼久了,還沒辦法支撐生活呢?
那麼訂個目標吧,有大獎肯定,我們的作品就值得了。大家都會知道我們音樂的價值。
撐著撐著,得了一個獎,兩個獎,很多獎,卻依然沒有脫離無法靠音樂才能自立的情境。然後呢?名聲被肯定了,顯然沒有因此被市場肯定。
一定是資本主義搞的鬼......
我想說的是,人生是沒有捷徑的。
不只在音樂界,在就學期間。「考上台大就前程光明了!」然後也是財力雄厚的子女們接續出國留學,家境貧寒還是得面對官商結盟的22k. (聽說現在 32k了?)
「結婚接下來就幸福快樂了!」苦求硬求,之前是劈腿,之後是偷吃。
「進大公司就風光了!」大公司太過僵化,低層沒有關係可以靠,聽到親友的贊揚也會感到心虛。
「生小孩就完成人生大事了!」完成屁啦!強暴犯也很會生啊!
「撐到領退休金就解脫了!」還沒領到就從人世解脫怎麼辦.....?
凡此種種。
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單一個點,例如得獎,往往會在目標發生之後,什麼都沒變。艱難的依舊艱難,痛苦的依舊痛苦。多發生個幾次就會明白,這條路看不到盡頭。如果沒有正視既存的問題,例如,聽免費的有聽眾,要掏錢就沒有聽眾。如果你為難的是生計,更該讓夢想能被現實所接納。
也許你會看不起豬哥亮參與的電影,說劇情太俗濫。換個人去俗濫,不見得有票房。為什麼不誠心地承認,豬哥亮跟某些輩份的人有數十年的感情連結。遠超過你對音樂的研究年限。更何況,豬哥亮在綜藝界是很注重觀眾的,所以建立得了感情。當你拋棄普邏大眾,要「專家」效應,期待人們不是打從心底喜歡你,卻會呆呆地聽評審的話支持你。成效當然不比「庸俗」藝人。
並不是他「夠俗」,而是你「夠不在乎」。
這篇不是用來罵次文化的,(os:你還是罵了....。)只是想聊聊,「並不是別件事就比較不辛苦」。只要活著,就會面對不斷生出來的問題。但是真實人生並不是填鴨式教育,考一百分,排個名次,就從 nobody 變 somebody. 在學校的排行榜之外,ㄊ出了社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事要忙,沒空看榜單。就算有看,也只是跟風花個一兩小時,然後一切又重歸位到原來的模樣。如果你寄望某個臨時性的結果能徹底扭轉你不想面對的困難,就是試圖在人生這條路抄捷徑。成功從來都是水到渠成。
做任何事,外在目標都不是最重要考量。例如,做音樂如果不快樂了,曾經得過多少獎都沒有意義了。內在目標,例如,選擇的這條路上,每一步都很愉快。例如,從單獨贏得掌聲,到為了讓你能繼續而出錢出力。例如,原本不懂的,在你的影響下大家都懂了。etc.
人生不是考試,不需要等待哪個主子來認可你,幫你背書。做自己的主人。就算不爽繼續了,價值觀變了,曾經陪伴一起作夢的日子,也都值得了。人生不是靜態。有些事有時候會失去溫度。就算再愛,之前說得再怎麼信誓旦旦,長期陷在不知所措的迷罔,卻死要面子拒絕脫手,反而是讓曾經的最愛毀掉自己的未來,就跟當初不看好的人所說的一樣。離開不見得是失敗。夢想從你走上的那一刻就成功了。從它失去溫度那一刻就結束了。死纏爛打不是美德。(大概是要面子不要裡子?)
這並不意味著追求草根性,不在乎專業審核。
我覺得大眾都不接受,但是很合評審的味口,只叫做「很會考試」,不叫做「音樂很好」。
我所認為的「成功」,就像開頭聊到的那樣。評審不想把獎給你會被公幹。當初堅持要出來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為了要感動「他人」?當你看見你的成果有那麼大一票人要為你而戰,他們給你的寶座,遠勝於專家給的獎杯。你去爭取獎項,更像是為了那些支持你的群眾。「你們的支持給了我這份榮耀,我被群眾驗證也被專家肯定的才華,證明你們的狂熱是眼光獨到。」
競賽其實是有趣且令人感動的。不只是拼個輸贏。
最後附上一個頗有意思的訪談。我也蠻喜歡這個樂團~
吹音樂》想法超齡的長髮大男孩 ── 麋先生主唱聖皓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