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了就要做到....。原本決定要編寫過程範例作為感謝,3~5 例才能看出一些端倪,這個量也不是很大...... ;不過隨後一直生出來的項目,就變成為什麼要寫這麼多了.......。
慘兮兮是這系列還有英文版....... 幸好標準化那篇不在英文版的範圍...。
這次的範例是這個:
原本只是因為它很接近英式格紋,拿來研究一下歷久彌新的傳統。後來覺得運氣蠻好的。開悟了一些。從《編織手環 - #1》來看,我編製的流程大概只能說是從「橫向不斷換線」,改成「斜向單線固定」。在這個範例,單線固定還是常常需要算格子。記性不好正是我的特長(?)。如果要跟機器比記憶力及重複性的話,這種流程應該算是失敗的。
為了實驗接線,特意把它織成200cm 的腰帶。而這個特別的決定意外讓我領悟了複雜度的必要性。於是最後重製流程圖。
正因為它只有兩色,更能突顯人腦跟電腦的不同需求。
人腦會因為「意義」,讓「複雜」成為最佳方案。
這個範例讓製作者比較好記的特徵是,餘下來的線是以區塊的方式移動。通常可以預期,同色線是要到同色處,不是異色雜處。
Step 1.
Step 2.
慘兮兮是這系列還有英文版....... 幸好標準化那篇不在英文版的範圍...。
這次的範例是這個:
原本只是因為它很接近英式格紋,拿來研究一下歷久彌新的傳統。後來覺得運氣蠻好的。開悟了一些。從《編織手環 - #1》來看,我編製的流程大概只能說是從「橫向不斷換線」,改成「斜向單線固定」。在這個範例,單線固定還是常常需要算格子。記性不好正是我的特長(?)。如果要跟機器比記憶力及重複性的話,這種流程應該算是失敗的。
為了實驗接線,特意把它織成200cm 的腰帶。而這個特別的決定意外讓我領悟了複雜度的必要性。於是最後重製流程圖。
正因為它只有兩色,更能突顯人腦跟電腦的不同需求。
人腦會因為「意義」,讓「複雜」成為最佳方案。
這個範例讓製作者比較好記的特徵是,餘下來的線是以區塊的方式移動。通常可以預期,同色線是要到同色處,不是異色雜處。
Step 1.
Step 2.
Step 16.
Step 17.
完成這個步驟,佈線就跟 Step 4. 完全相同了。
由於沒有東西可拍照,就沒有成品示範啦~完成這個步驟,佈線就跟 Step 4. 完全相同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