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標準化與火候

之前花了很多時間試驗 Friendship Bracelets 的設計。
不曉得第一時間看到設計圖的時候,你會不會猶豫這該怎麼做?

source 

如果你看到的是過程圖解或YouTube,就很清楚該怎麼做。
source
是不是 Friendship Bracelets 網站缺少了什麼?
沒缺什麼,設計圖就夠清楚了。它的流程就是要你兩條線為一組,各組打結完一排,再移換下一排。

我第一個成品就是情人節手環,所以第一次實驗設計圖小波紋時,其實蠻困擾的。我真的一排一排,從左到右依序打節。打結完第一輪設計時,就覺得把人生看透了,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 (大誤!) 但是又很捨不得那個網站的設計資源超豐富!

一開始我以為這兩種是不同的工作流程。努力想找出差異。畢竟兩條兩條線綁真是太無聊了,讓我想到織布機啊!而中文網站看到的,不僅是沒有清楚的設計圖,有時候結打出來的形狀會不同.....。洋人式的一排一排依續打結,的確是不會錯。讓我想到地毯製作....

從 YouTube 找,似乎中東旅行團都會排上這一段。雖然動作看起來很俐落,確實跟我小時候玩的毛毯抱枕是一樣的,跟著花紋一格一格編。
我找不到中文名字,但是英文名叫 Latch Hook.



》量化/自動化

拜科技所賜,跟著 YouTube 研究了一些地毯的生產流程。(本王看到有趣的事就容易掉進坑裡.....。)因為我有點疑惑,在加拿大很常見的地毯,看價位好似還沒進到自動化(或說高度自動化)的程度,價位還是偏貴。

話說,地毯製作並不是中東的專門。從這段影片可以看出來,近似的工作流程,在北歐也曾是傳統工藝。

但是它真的太費工了。在寒帶這樣的地方會很喜歡地毯。因為天冷,如果不是像韓國傳統那種炕型建築,(歷史課本教過,中國山西也有,)地表寒氣是非常重的。地毯有保暖的功效。它也可以降低噪音。軟性質感又可以給家裡帶來柔和的感覺。這種溫度濕氣低,蟲及霉都不太好生存,維護地毯不是件難事。傳統上洋人喜歡用地毯。

直到華人大批進到加拿大,加拿大改採日式木質地板的比例才逐漸增加,地毯業者也明顯感受到銷售下滑的壓力。

對於大量需求的東西,產製點當然會開始規畫量產流程。這部片是中東如何量產地毯。

看這部片時,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那麼點性別歧視.....。看到成批的大男人主義努力編地毯花紋,閒瑕喝水聊個天時,突然.......覺得是不是沒別的重要的事做了......。好吧,這種既定印象是我的錯。女人不是天生來做手工藝的,而地毯也是一門專業.....。

之前中東手工製作地毯的展示片,布紋印花都不明顯。這個織毯工廠影片明確展示了它有設計圖,(怎麼映照到地毯紡線上倒是看不清楚。但是至少不是靠記憶的就是了。不然我以前都覺得織毯人是超人啊!)

以下這部片是西方社會的地毯量化製作:

很明顯可以看到差異,1)洋人的量化把人工幾乎完全排除。2) 不只排除人工,連花紋也排除了........

這大概就是江湖傳言「有一好,沒兩好」.........

由於地毯是長毛結構,機械又不容易預測色線位置,(它是「一條線」捲好疊好直接理平頭,才做出平坦的表面,要預測線段要在哪裡換色是很不可能的....。) 所以採用的是成品染色,也就是只有單色的可能。
我猜,如果要加工的話,應該是事後裁切縫補吧。不可能做到中東那種手工地毯的細緻。一分錢一分貨啊!

機械化可以解決實用性問題,手工技藝則晉升到藝術層次。它本就不是機械要取代的。而人也沒有被機械決定自己的品味。所以在這裡好看的東西還是貴的。好看的東西是量產,就不容易貴到哪去....缺乏鑑別度。

也許這麼講會更精確,你畫了設計圖,你手工做出來很麻煩,東西本來就會貴。你的設計圖拿去3D列印製作也很麻煩,價格就降不下來。例如手工地毯就是這類成品。

試著進一步推論。當你的設計圖是容易被製作出來的,設計很值錢,卻也很容易跌價。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精工品。精工品用起來也不太爽,(我就是這一類....。)讓設計能夠保值的方法是品牌。如果品牌夠有名,品牌之下的設計師就比較容易回收設計的付出。如果能買正品,人不會那麼愛買仿品。

生活素質會決定很多事,包括尊重他人智產乃至於財產。這是需要宣導的。非物質也是一種資產。比較窮的人也是會買劣質品。華人跟北美人我看到的差異是,北美人窮的話比較會買類似的粗糙製品,華人比較會買仿品。北美基礎教育是誠實,雖然不見得人人都誠實。華人基本教育是孝順,雖然不是人人都聽話。



回到編織手環。

編織手環演變出 Friendship Bracelets 的設計圖,應該類似簡化/機械化的成果。對於一個只有手工能完成的事,有什麼機械化的必要呢?

我猜,是為了要「保證基礎工成功」。

以教育這方面來說,洋人其實很在乎「成功」,而不是「贏」。
看起來很像?
其實不太一樣喔。這種觀念落實到一般工作/生活上。例如,執行面的工作,洋人會有勾選清單,一板一眼地執行。例如快餐店大賣場掃廁所。(相較於華人,比較會事情都做完,靠印象一起勾選。這不是記憶力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化零為整」的問題。小事都是「概說」,統合起來的力量就成了「不可靠」。)
那些事項會有明確判斷標準,(相對於台灣法律奉送法官裁量權。裁量權應該是在立法時沒管到的地方....。立法採罪刑法定主義,是最窄定義。而不該是泛型定義,大家都會犯罪,然後再送上一大把可以背後操弄的裁量權。立法沒想到,事後再補就好了。灑網捕魚,很難看得出來原法立意及方向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你讀過 ISO 規格書,你會無聊到睡著。跟著做,成果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就我所理解的西方教育精神。

洋人不是要教一個神出來。而且個個清楚身為人的平凡,不求當聖人,至少要當好一個凡人。華人來北美都覺得基礎教育是教笨蛋用的。
但是高等教育,這裡的大學可以人才輩出,而華人的大學人才「背書」。台灣甚至有一段時期認為大學出來重學是對的。(或許現在依然如此?)受教育慣例年限越長,人才斷層越嚴重。因為教育自立王朝,覺得不需要跟社會接軌。教育要求教出一堆聖人,但是出來的是連凡人也當得不太好.....。(我承認我超愛做研究,生活不知道被擠到哪去....。)(麻煩的是,我也看到很多人不做研究,生活也不知道被擠到哪去......究竟他們平時在做啿呢.......???)

如果你按照 Friendship Bracelets 網站的設計圖來製作,你一定會成功。方法是不是太笨,一點都不重要。也許你會覺得這真是讓人類罔生了顆腦袋,但是只要設計圖畫得出來的,一定做得出來。(工具真的做得很好!)

反觀非標準化的華人流程圖,其實光從不同的教學範例就可以看到,不同設計人,做出來的手法可能不一樣。各有各的藝術,也各讓學徒記不住。看多了會搞混,因為手法不同,少人學的就會失傳。
換到 Friendship Bracelets 網站設計圖又是什麼情況呢?瀏覽一下很容易發見,有些設計就是不討喜。但是它不可能失傳。只要有人還用這個方法做,這個設計就做得出來。
這也是標準化的好處之一。


若說標準化是教笨蛋的,華人技藝的燉火候才是真金不怕火煉。
那我們來看看對於「低標以上」的教育方法。

以廚藝作例子好了。
一樣是食譜,華人寫的食譜我比較做不出來。英文食譜我偶爾會拿來做做。
差異在哪呢?華人食譜有很多「鹽-- 少許」,「醋-- 少許」。
這是什麼東西啊 (╯‵□′)╯︵┴─┴ !我看食譜做也是被人笑啊(╯‵□′)╯︵┴─┴ !還有人甚至會生氣啊 (╯‵□′)╯︵┴─┴!
我就是沒吃過(沒味覺)才要靠食譜,寫那樣做不好是應該的啊!

有些東西就是用量少。難不成洋人都吃鹽長大的嗎?
對於少量調料的問題,洋人是這麼做的。食譜一次寫八人份。
沒錯啊!味道要正確,當然就是這樣做!要有度量衡的,讀者才不會覺得是食譜作者有問題。而不是看著莫名其妙的食譜,覺得下廚的人有問題。

華人的食譜會寫「炒到軟」,「呈現金黃色」。洋人通常會標「大概花幾分鐘」。
就是有我這種生肉熟肉吃不出來的.....。而且你有可能知道自家火爐功效有沒有退,不見得知道多黃才是金黃,多硬才是硬,沒錯吧!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話說我整理菜也有兩三年了,六包菜的處理時間,還沒短過4小時......。(雖然朋友說我在虐待菜.......。)我覺得一生沒有多少日子,讓我去研究電動玩具還比較有效率......。(os: 你餓死好了...)

華人在食譜上的標準化,從蠻低的程度就沒有參考價值。而要時時提醒「火候」這件事。學徒修練得夠不夠。而什麼叫「夠」呢?師父說的算。

也就是說,在比較高級的教育,華人的師徒制,目的是仿製師父的獨門祕技。

洋人的教育呢?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看看實境節目,戈登的《地獄廚房》。他的確一開始是賤嘴起家,但是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風氣變了,近年來他讓我覺得蠻和善的....。地獄廚房不只是競賽,競賽的目的是挑選學徒,所以它本身也有教育。一季下來賽事不下十場。基本工(包括團隊)是很要求的。參賽者為了留在名單內,也都使盡過去所學的渾身解術。
注意,是「過去」喔。
十幾場,你就算是名廚手下出生,你不可能十幾場還可以拿過去學到的出來獲勝。你一定要生出自己的東西。戈登在競賽中跟潛在學徒們說「好」,還是「不好」,但是沒有說「戈登做出來的味道」。這就是洋人高等教育的精神。

洋人的教育會支持你發展獨特的潛能。

師傅的獨門是遲早會學到的,但是學徒的潛能不是師傅生得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要整體的進步,你要寄望青出於藍。而不是先從師傅的玄妙標準把你的才能全都砍掉,再塑造成師傅的複製人。地獄廚房要的是創造者。不是複製者。

對洋人的教育來說,不太算是「火候」。他們要求最低標準,然後學生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園。
相較於華人的教育,因於訂不出「最低標準」,技藝變成不可捉摸的複製。你要一直做一直做,做到有一天師父說,「你得到真傳了!」而「你」在哪裡?你誕生於世上,屬於「你」的東西,永遠不見了。
你要華人師傅承認「自己的才藝總有一天別人會學會」,又是那麼困難。例如流傳已久的俗話,師傅留一手,留到最後沒半手。由於師父不會肯定學徒「出師」,學徒本身的天份也被師傅否定完了。(或者師傅就是很衰,永遠找不到能傳承自己技藝的人,而自己的能力又書寫不下來,只好跟著自己的生命從世上消失了。)

華人的才藝看起來是日漸減少消失的。而洋人的才藝看起來是日漸增生的。
就像科技取代的洋人的判斷,沒有取代洋人的品味。而科技卻取代了華人的決定。

其實我覺得,問題不在於藏私,不在於貧富。

問題在於「順從/單一標準」。

這裡沒有要提出什麼見解,僅僅是描述觀察到的事項。編織手環讓我看到蠻多事,非常感謝 (▔∀▔) ~

ps. 我覺得日本文化是蠻特別的。在西化方面非常注重標準化。又結合了本身華人文化的單一標準,也許說是截取兩方優點,也成了極度吹毛求玼。我覺實認為,單一標準之後的創造,已經失去多元性。比較像是「進擊的巨人」,傳承家族都想改變,接棒之後都無法改變。歷史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看不見前景,又拒絕流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