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作」是未來主流】 新一代御宅族不是宅在家,而是樂在家!「小家大作」催生的戀家經濟,已引爆各式商機。如果你的家也變成以下境界,你正在這波新經濟浪潮中: #私廚:只要剪開包裝、快速烹調,再搭配個性廚具,回家吃飯最療癒 #電影院:...
Posted by 天下雜誌 on Wednesday, March 13, 2019
但是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個人會是擔心商街蕭條還是公車沒人坐而出門。所以,要把人推向戶外,以台灣這個地區來說,需要商業上的改革。
台灣基本上還是算捧場。例如,屏東燈會,五月天演唱會,如果有一個活動具有號召力,還是會有人願意去跑個兩三趟。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會看到,傳統夜市的蕭條,或是東區租金太貴把整個區域的店家都趕走的情況。
然而新的區域例如台北市政府附近的新光三越區、誠品西南、三創,又顯得欣欣向榮,並不像生意很難做的樣子。
我對商業模式和產業趨勢一直都蠻有興趣。過去就寫過商業會從消費轉變成體驗。誠品跟三創其實就蠻走體驗型。松菸也常常辦活動。舊的商業區跟新成立的商區有一個明顯的差別,新商區會保留公眾空間。台灣傳統的商業就會把空間都擠滿貨架,甚至沒有椅子可休息,你如果不要花錢,就趕快滾出去。那也就當然,當你沒欠什麼,也不會想進去。現在台灣宅急便那麼方便的情況下,也真的很少會欠什麼東西了。要出門,大概就是散心散步。如果一個地方既沒看頭,也沒有得休息,自然就會沒落了。
新上區除了有空間適合辦活動之外,台灣場拿去打國際廣告的夜市,近年來也進入急凍狀態。在我們哀悼時代的眼淚之外,或許我們也該注意看一下,當人們越來越傾向科技型銷費,會不會覺得那樣子的攤販落後上一截?既然我們也沒有一定要去哪裡吃。我們也可以從網購宅配回來帝王蟹、滷豬腳、名產甜品等東西。
這並不是對於老時代的輕視。沒有人會為了懷念傳統而常態消費。現代人消費降級的情況下,其實也沒真的缺什麼。出門不夠舒服怎麼不宅在家裡。夜市那樣的商業模式不具備舒適休閒的特質。
這並不意味著 shopping mall 將會統一所有的零售業。因為西方國家的 shopping mall 也是倒得很嚴重。但是大公園的兒童遊樂區還是可以吸引家長們日曬雨淋....。(大家辛苦了。)
空間,而不是商品,對人潮將更有影響力。傳統型態的夜市就只有攤販,沒有活動區的規劃。每個店家都要賣門面,造成空間非常昂貴。在現代化的消費風格下就很難再復活。
最近我聽說過重蕭條中復活的有新竹巨城和桃園台茂。他們跟三創有類似的地方:寬敞透明。所謂的「透明」不只是建築的牆面透明,他們內部的隔間也採取視線可以輕鬆穿過的類型。
這跟我們以前看的百貨公司有什麼不一樣呢?百貨公司比較早期的型態就是一整層大空間,沒有隔間,但是每一個店家都用自己的衣櫃隔出自己的區塊。然後盡量塞滿,只留下小小的通道。這種情況下「開放空間」不叫做開放空間。你只要走進去,就有被服務員監視的感覺。也不只是道路小、商品不容易看的問題而已。
這不太是臉皮薄的問題。而是身為台灣人太熟悉,吃力不討好之後,對於付出對象的鄙視。不太是服務員態度怎麼樣。或許服務員也真的比較西化,他們的老闆比較開放。但是作為顧客呢?他自己本身的個性就是關係對價,他對別人好就一定要對方付出他滿意的回應。這樣,他去接受服務員的幫助,之後不買,自己就會認為別人鄙視他。這是文化現象。除非台灣能更徹底的把關係對價、關係勒索這些問題根治,不然「臉皮薄」這種心理狀態是很難治好的。
「臉皮薄」成為台灣商業區更需要開放空間的原因。你要用什麼方法,讓顧客路過你家,不覺得會被你勒索。
其實回頭看我們各種商業類型,拍賣場空間,反而能夠達到消費者安心逛街的心理狀態。消費者會看到來整理衣服的服務員,但是不會覺得被威脅。
當真很在乎潮流的人就不會介意服務員一直來找他。因為這種人很怕買錯,恨不得自己就坐在沙發上叫服務員拿型錄來,讓他點,讓他試穿,再恭送大爺打包。
但是真的每間店都想賺得這麼 hard core 嗎?沒這麼妄想吧。一般的店家應該都是:如果顧客不小心滑進來,不小心提了幾件,又不小心手滑刷了結帳,這一天就很萬幸了。並不是沒有志氣服務尊榮顧客,只是沒有尊榮顧客的時候還是得活得下去;而且機會比例佔90%以上。鎮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台中現場快報🍿️ 你有玩#扭轉命運扭蛋機 了嗎 扭到什麼快來跟我們分享 有歌迷100元就扭到一組公仔了🧸 還有隨機的歷年珍貴T桖 #人生無限公司周邊好好玩 #五月天 #人生無限公司
Posted by 好小宗 on Saturday, December 22, 2018
要怎麼讓顧客不小心踩進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開放空間的學問就大了。盡量讓顧客來去沒壓力。也不需要商品翻來翻去,搞得服務員很想死。有問題的時候也知道是找哪一家店,如果擺設的界線真的很模糊的話。還要讓顧客不會不小心免費外帶(?)。
遊客出門,一般來講,都是為了散心,不是為了來給你錢的。我對台灣的商店不太講究環境設計也是覺得蠻疑惑的.....
如果不是 shopping mall ,而是傳統的小吃街巷,要怎麼做到開放式的環境?我覺得是街道兩側房子都打進去。顧客的行徑路線除了靠馬路的一側,還要視店內深度,三個衣桿長就一條穿行道。讓顧客不會認為自己走進這家店就是被服務員鎖定的目標,而是有一點點很像路過。路過有看到喜歡的,當然就留下來。如果沒有的話,就不要麻煩了,他也不用回頭走出去,一副像走錯的樣子。這種路徑,我在一些比較舊的店家也有看過。但是穿流道不至於在他們的店裡面。大概就在騎樓前後。跟旁邊店家都可以互通,但是騎樓之間的空間實在太窄,我大概就看了騎樓的東西,也真的不會進到店裡。商家要推薦的東西有可能會擺在騎樓,但是高貴的東西還是只會擺在店裡,因為店家不希望高級貨不見嘛。川流道會增加偷竊問題,川流道越多,店家付出的監控成本就會更大。解決的方式,或許只有「人和」。當建物都打進去合組開放空間,屋主跟隔壁的兩間是屬於建築內互通。如果附近幾間都能夠彼此信任的話,可以三四家合做一組進出防竊監控。有防盜器感測的店家,合出錢給他們請保全,才不會邊緣的店家老是要得罪客戶。
下集待續....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