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文化差異與重生 2

回到旅外人士移居的原因。土耳其總統艾多根公開暗示旅外土耳其人多生幾個,引爆歐陸既已憂慮的難民問題。艾多根的戀棧權力,不惜出賣國土以外所有國人,讓他們變成自己居住地被排擠的對象。艾多根沒看到自己的失敗。正因為沒有把土耳其治理好,那些人才需要旅外找工作。



而他們旅外,小孩子也會接受西方國家的教育,小孩會選擇自己喜歡哪一種文化。這是所有移民都必需承受的結果。
移民就是否定了(或被否定)自己的國家才成為移民。移民如果要責怪新居對小孩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移民,回家。這是很現實的。再多元化的國家,都不會變成專屬於移民原生地的國家。如果他們有 honor kill ,在歐陸及加拿大就是犯罪。抱怨再多也沒用。

小孩是擺脫仇恨的契機。雖然仇恨教育也會影響。但是仇恨教育大概是鎖得住傳遞仇恨的教舊世代。新世代還有自己的明天得挑戰,比較容易會出現務實派,把仇恨所教的先放在一邊。接受西方教育的小孩,就更會從回教教育及西方文化做選擇。艾多根講的那些話,只有殘害海外土耳其人的效果。


然而,就移入國來說,接受移民跟買奴隸來虐待是不同的。國家如果把移民進來的人口當奴隸,他們的人權會倍受歧視,無法在社會成功而被迫掃進社會的黑暗面。例如在法國已經連續很多年的青少年夜間暴動,法國有色人種青少年的失業率接近一半。如果境內有色人種註定不能進入好的產業,以致於無法受國家社會福利保護,他們跟奴隸有什麼不同?CBC 近日製作一段法國境內種族歧視的現況。打從教育分流,就忽視弱勢族群,無視於才能,直接把他們導向低下的工作類型。

社會當然能說文化不同,甚至直接說腔調不對。你的爸媽只要有外族人,你的腔調就不會對。英國近期也在脫歐這段時間,有語言學校的爭議。完全不能溝通當然是有問題,但是不願意善意理解,應該是更嚴重的問題。也就是異地人認真付出努力,想要融入環境,而環境卻想盡辦法歧視他。

A German mayor wants citie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prevent repatriations. Is it the way to go?
DW News 貼上了 2017年3月29日


相對來說加拿大及德國的教材及社會報導很重視多元化。所謂的「重視」並不是把弱勢族群講得比主要族群來的重要,而僅僅是提出弱勢族群不應該承受相對惡劣的對待,例如德國近期起訴把一位難民關在房間裡群起虐待的40名德國人。例如加拿大今年的預算包含幫原住民蓋淨水廠。文明社會都很習慣水龍頭開了就可以喝,但是大部份原住民村落沒有乾淨的水。

Police intervened at a Toronto-area school board meeting on Wednesday evening after members in the audience shouted anti-Muslim rhetoric, tore pages from a Koran and stepped on the religious text.
The Globe and Mail 貼上了 2017年3月23日


加拿大當然在美國近期的影響之下也是有歧視派,例如國會才提出 anti-Islamophobia motion,  歧視派就把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當作言論自由。法國的瑪琳則是以話術偽裝自己提倡的歧視。她偽稱自己反對的是回教基本教義派。基本上宗教領袖不會移民。我相信現任教宗方濟各如果移民伊朗,想當天主教基本教義派也不可能。沒有幾隻貓會理他。而這就是用以矇蔽一般人的判斷,把生活的不滿誤導向不存在的恐懼,乃至美國英國都淪陷的話術。

美國政策走向歧視墨西哥人以及所有中東人之後,有色人種都擠到加拿大來了嗎?並不是。以前我都覺得大溫地區華裔還不少,南邊換總統之後,反而白人也變很多。白人為什麼不乾脆去美國享受特權?我猜大概是因為仇恨歧視漫延的社會,有特權也覺得不舒服。

加拿大總理在農曆新年時,把當下發生的 Montreal 清真寺掃射事件定調為白人發起的恐怖攻擊,其實很決定性的扭轉了西方世界對回教的歧視。因為在那之前西方世界不承認回教徒所受的傷害。在這件事之後,大溫地區的商業變得越來越繁榮。因為中東人開始相信這一個社會會保護他們。

其實在西方社會極右派恐怖主義群魔亂舞至今漸漸消退,大家都很不好過。中東人躲起來不敢出門,白人一直被恐嚇言論籠罩,你會看到很沒有水準的仇恨到處煽動攻擊弱勢,這不像是我們以前認識的社會。加拿大能努力走向團結,這過程讓我有點感慨,也很感動。這才是我四年前熟悉的加拿大社會風氣,多元開放而且勇敢善良。

"I never would have expected that this kind of rhetoric and anger and hatred and ignorance."
CBC News 貼上了 2017年3月29日


學校是教育,社會也是教育。當社會的集體意志走向包容與善良,其實可以把不同文化各自的瑕疵給剔除。會出現比較慷慨的東方文化,比較少歧視的歐美文化,生命重過教義的中東文化。而這些進展,有可能會帶回文化原本的發源地,改善世界。而不是像過去渲染的,因為對文化差異的恐懼,而彼此消滅。

我們值得更好的世界;而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燭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