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強迫外向好?還是內向的力量好?憂鬱症是賣乖?還是無知最偉大?
其實,你不需要「好」。
不影響到他方的情況下,想要多壞都沒問題。
別人說你不好。 ──告訴他,甘你屁事?我傷害到誰了嗎?
不論是抓狂或頹廢,沒有去打人,沒有上網當酸民潑思想毒,沒有虐打小動物,沒有遷怒任何人事物。你還是可以在某種情境下當敗類發洩情緒,然後脫力後你會開始康復。人是真的不需要到殘弱之後,才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哪裡脫離現實。但是對自己放縱的人,大概都得走上眾叛親離的一步,才思考自己還能做什麼。就算對過去來說已經來不及了,所有的成長都是為了以後。都有用。
其實說到底,就是「距離」。對於會導致自己失常的事,要拉遠距離。而不是沈溺在想像中,自己把自己趕上精神失控的問題。有些人想逃都逃不太出來,有些人就像吸K他命那樣愉悅,留給後來的自己後悔末及。
如果是至親逼得你失常?就是認清楚這個人不是至親。不要相信世俗說什麼天下無不是父母,什麼一夜夫妻百世恩,什麼殺人犯很孝順,etc. 你是「個案」,不是統計學。發生在你身上的只有 0% 和 100%,沒有3%可能出生成犄型。 沒有人 3%犄型的。
善意的語言,還是會引來惡意的解釋。這不表示世界就不需要善意的語言。畢竟迷茫中的普通人還是佔大多數。想替自己找藉口的從來也不缺就是了。示範一個案例。
【#蟹蟹你在我身編 #唸給你聽】#63:讓你失去自信的,不叫愛情 親密愛情是把雙面刃,當你有全心信任的伴侶時,會帶給你無比強悍的療癒力量; 但當你們彼此只是找個伴,帶來的將是一次次的遍體鱗傷。 找回你最原初的愛,以及關係中缺少的一環 >> http://bit.ly/2mqCFZ9 #愛情研究室 #Chloe
由女人迷 womany 貼上了 2017年3月11日
範例一:正常情況,被害者
自從社會不是走向賣女兒,而是自由戀愛之後,失戀是很普遍的人生經驗,容易引起共嗚。也有人因此在心中留下難癒合的傷口。所以,通常人們喜歡坐進被害者的位置。
「是的,我曾經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捥回。我放不下這樣的遺憾。」「我像是被挑掉的,我付出再多,還是搆不到合格標準。我身心俱疲。」
「原來,會遍體鱗傷的不是愛。」「原來這不是我失格,而是沒有愛,什麼都失格。」
「終於,我可以不指責自己的失敗了。」
大概是這樣的心理過程。
範例二:否認狀態,加害者
有些人秉持「愛拼才會贏」,舉凡投資到某人事物身上,就一定要栓住那隻跌進陷阱的羊。結果羊還是逃了!!!
「沒錯!我付出那麼多,我還沒有拿到我該有的!還我!」「就是因為他不夠好,我才會操縱,會逼迫。是他不夠好,造成我心裡哪裡卡了魚刺!」「不要說我對他屈打成招,我是為他好!他就該回應我的付出!還我!」
「我那麼愛你,付出那麼多!留下來一輩子伺候我!我付出的你還不起了!用你下半輩子來還!」
心理學故事讀多了,會知道,明知是問題還放不下的,常常是箇中有詐。例如,很適心的權力控制關係。而受虐者打破了平衡。加害者就自我解釋成被害者。
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時看人寫問答蠻有意思。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