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灣社會最有趣的怪象,就是政府、企業前仆後繼以「辦創業比賽」,作為「幫助青年人創業」的方法。 但事實是,創業比賽與創業,根本是兩種不同的活動。 創業比賽跟做「不同題目」的人競爭,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裁判用筆打分數;創業跟做「類似題目」的...
由 Mr.Jamie 貼上了 2017年3月13日
(我真想貼 G+,可惜 FB的嵌入做得比較好.....。但 FB的排序讓我很想死.....)
對於自己的專業常常會太認真。回想起來,我希望有兩件事我過去並不是那麼認真。
以前跟一個朋友蠻好。那時的她跟男友分隔兩地,平時就是等男友,一旦男友從外地回來就陪他出門。這也真不是件壞事,人之常情嘛。不過我覺得她這樣過日子太無聊了。我很難跟她找得到話題。
有一天她重拾過去的興趣,畫漫畫人物。我蠻高興,在一旁出主意。很快她就放棄了。因為我挑剔太多........。我也畫漫畫,我想我能提點她,她覺得很挫折。過幾年後我才明白,審美觀不同。
讀研一時,很照顧我的指導教授幫我找了助教的工作,c語言課程的助教。第一次當助教,我太認真,實習課都另外想課題教。(幾年後跟學長閒聊才知道,其實實習課只是寫作業....。)而我覺得分數A是高手才拿得到的分數,所以我看到程試作業讓我覺得精闢的才會結A。這當然後來引起學生反彈.......。因為我去讀書前就當了六年的程設。而我本身一直是不太在乎成績。(最近學妹重回學校工科轉醫科,第一學期常跟我說她想拿平均 A+,她是工讀。我說,都博士班了,會畢業就好,不用太用功。她說我教壞小孩子大小..... (≧∀≦) )(我研究所的成績真的是教授幫很多忙,都夠去申請博士了。但是我對念學歷是真的沒興趣。我覺得科技這方面,學術慘輸產業。我只是想文科轉工科,才好找工作。)
現在的我,覺得那時自己都閉嘴多好,凡是有寫字就給滿分,他們以後不會覺得這件事很挫折沒興趣。我自己也越來越不喜歡擔任教導者的工作。也經過一些事後,我不相信愛之深,責之切。苛責,一定會消失什麼。何時才看到而已。
培養創業一定是很專業的工作。指導方必需很清楚市場現況,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投資準備,爭取到創投資金。
但是創業比賽真的不需要這樣。這只是比賽。打造成品跟練習永遠相隔十萬八千里。但是沒試過跟打造成品相隔千萬里。有機會,能引起動機去發起創業籌畫,都是件好事。practice makes perfect.會學到該注意什麼,甚至可以學到評鑑者所知道的市場觀點。多看過幾個評鑑者,對市場現況更明瞭。有很多事真的沒管道就不知道。我現在也很想知道德國受歡迎的科技科學漫畫童書讀物是什麼。句子都寫不出來也沒得查。對德國人來說根本是直覺。台灣看科學雜誌就是科學人嘛。
跟時代競賽,很需要具備對時代的觀察力。但是這要學。多看才能學。創業可能是跑不完的賽跑,環境也同時在跑。
常常一件事不是第一次做就能要求完美。現實生活並不是考試,能夠寫出標準答案。這也是我反對考試為主的篩選方式的原因之一。例如寫程式可以有很絕對的優劣判別方式。程式寫的短,或者是符合編譯器性能最後機器碼很有效率,或者符合適合移交的語法通例,或者符合效率要求,或者符合完全安全的驗證保障。但是現實不是這麼回事。限時要求符合所有的條件。例如完全驗證跟效率就是相斥的特質,簡潔跟通例也是相斥的特質。人類就連應用0與1的二元世界都可以搞得非常複雜,在相斥特質中微調了個半死。就真的不要妄想創業或找伴侶可以一試定生死。你不是公司掛了招牌,就可以安享晚年。也不是簽了結婚證書,就從今以後幸福快樂。人生就是一場無盡的任務。不過自己自己能作主的事情總是比較自由,面對挑戰也心甘情願。
甚至有些事情你即使做過,也搞不清楚狀況......。最常見的就是聽從安排。有些時候機構變大變複雜,工作傾向專業分工時,裡面的螺絲釘就會越來越搞不清楚自己在結構中的功效。企業再以六標準差,部門競爭和其他各種績效評估,評鑑一項不知道與實際產品還有沒有關係的工作,個角色為了證明自己有進步及價值,從一致對外導向解散成單位強化各自為政。就跟程式每個訴求都各自做得好,最後卻搭不起來一樣,變成見樹不見林的問題。而後任務導向的scrum會議模式再度將合作與目標拉上焦點。
下一篇聊聊演藝圈分工傳統的創業。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