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主題是太介意,所以不太願意接觸。例如教育是一項。
長期以來,我也很羨慕歐美教育,他們的教育永遠不放棄教育的可能,就像他們的大兵電影,no man left behind. 而中華文化的科舉,主要目的就是踩過他人的頭,就像所有後宮傳,帝王傳,只能有一個頭。
身為移民,我會選擇把小孩在加拿大受教育嗎?
七成不會。雖然是很怪的結論。中西教育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以我自小從中式教育成長,我比較有可能補足中式教育的缺陷,而非西方教育的缺點。
加拿大教育,跟之前讀過的德美荷等基礎教育似乎一樣,九年教育只有教綱,沒有課本。
這本該是非常適性而自由的規定。台灣的森林小學教養出來的小孩多好!師生合作,小孩生活多元又充實。
台灣用台灣森林小學的觀點看西方教育,是有偏誤的。因為台灣把小孩送到森林小學的家庭,通常是教育水準高過一般家庭,學生本來的居住環境就有現代化的文化刺激,而且出生環境不可能讓學生落得目不識丁。培養文盲的森林小學,在台灣絕對活不下去。
言下之意,難道西方有培養文盲的學校嗎?推測是有的。有些宗教團體所組成的社區,只讓小孩讀聖經,甚至只有男孩受教育。這些只要跟政府申請課綱的文化性就可以了。例如美國南部有些學校不必教英文。因為美國沒有官方語言,所以老師就用拉丁文教。在該區的情況是合理的,因為小孩只要有學到就好了。九年以下,沒有學力評估標準。
也許這聽起來依然是天高皇帝遠,身為華人移民,不可能去參加極端宗教團體的教育。
大溫的華人家長最讓中西文化都垢病的,就是幫小孩排一推課後補習,搶校區,你送小孩到溫哥華上課,畢業可能英文還是很爛,中文攀比與奢華搞不好比移民原居地還嚴重。因為來的很多是(不明方法)超級有錢人。想受正常西方教育的華人家庭都不禁感嘆,溫哥華一點也不西方。
有些真的有志小孩教育的家長,就把小孩往鄉下送。鄉下至少英文就有保障了。而且不受華人攀權附貴的影響。
西洋人的鄉下,跟台灣的鄉下差不多的:公共資源稀少。
我有一項怪興趣就是超愛逛大專院校及圖書館。小城的圖書館,沒有什麼書。如果教師不夠現代化,(有教師是排拒現代化的,例如台灣大學也有一定比例限制學生 google/wiki 交報告。)小孩會變得現代化刺激極低。當然,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剝除科技,生活還是有很多可以學,一個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社會評價還是比阿宅鍵盤推手好。
但是,在科技大舉取代人力的時代,這樣的小紳士小淑女,未來要怎麼習慣未來呢?害怕 browser 的使用者,對我來說還是印象深刻。他們跟我的差別只是,還真不習慣科技。
如果住偏鄉的小朋友,遇到非常現代化的老師。或者說,住在類似耶魯校區的九年級以下學生,這樣的環境刺激就夠了吧!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華人移民,你搶到了書香人文貴族區的校區,你的小孩就會跟洋人貴族一樣優雅地成長了嗎?
不會的。
因為洋人的基礎教育教的真的很少。很多是回家教。是不是華人回家請家教就可以補得上了?錯。洋人有他們的社會連結,這社會連結的概念,華人社會沒有。華人政治非常提防「朋黨」。就算你是很會搞宮廷關係的華人,身為移民,要打進洋人社區,尤其是貴族社區,你沒有那個背景。(這不是廢話嗎?)
簡單來說,華人為了小朋友要「像洋人」,而把小孩送到洋人區。小孩依然會因為自己的背景不夠力,(也就是爸媽不夠力,)在洋人教育社會同時削弱學術力及社會力這兩項分屬中西教育的優勢。
難道華人帶小孩去西方教育完全得不太洋人教育體制的好處嗎?
還是有的,但是是華人文化都討厭的一項特質:自由。
而不是英文。(這應該是最失望的結果。)
長期以來,我也很羨慕歐美教育,他們的教育永遠不放棄教育的可能,就像他們的大兵電影,no man left behind. 而中華文化的科舉,主要目的就是踩過他人的頭,就像所有後宮傳,帝王傳,只能有一個頭。
身為移民,我會選擇把小孩在加拿大受教育嗎?
七成不會。雖然是很怪的結論。中西教育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以我自小從中式教育成長,我比較有可能補足中式教育的缺陷,而非西方教育的缺點。
加拿大教育,跟之前讀過的德美荷等基礎教育似乎一樣,九年教育只有教綱,沒有課本。
這本該是非常適性而自由的規定。台灣的森林小學教養出來的小孩多好!師生合作,小孩生活多元又充實。
台灣用台灣森林小學的觀點看西方教育,是有偏誤的。因為台灣把小孩送到森林小學的家庭,通常是教育水準高過一般家庭,學生本來的居住環境就有現代化的文化刺激,而且出生環境不可能讓學生落得目不識丁。培養文盲的森林小學,在台灣絕對活不下去。
言下之意,難道西方有培養文盲的學校嗎?推測是有的。有些宗教團體所組成的社區,只讓小孩讀聖經,甚至只有男孩受教育。這些只要跟政府申請課綱的文化性就可以了。例如美國南部有些學校不必教英文。因為美國沒有官方語言,所以老師就用拉丁文教。在該區的情況是合理的,因為小孩只要有學到就好了。九年以下,沒有學力評估標準。
也許這聽起來依然是天高皇帝遠,身為華人移民,不可能去參加極端宗教團體的教育。
大溫的華人家長最讓中西文化都垢病的,就是幫小孩排一推課後補習,搶校區,你送小孩到溫哥華上課,畢業可能英文還是很爛,中文攀比與奢華搞不好比移民原居地還嚴重。因為來的很多是(不明方法)超級有錢人。想受正常西方教育的華人家庭都不禁感嘆,溫哥華一點也不西方。
有些真的有志小孩教育的家長,就把小孩往鄉下送。鄉下至少英文就有保障了。而且不受華人攀權附貴的影響。
西洋人的鄉下,跟台灣的鄉下差不多的:公共資源稀少。
我有一項怪興趣就是超愛逛大專院校及圖書館。小城的圖書館,沒有什麼書。如果教師不夠現代化,(有教師是排拒現代化的,例如台灣大學也有一定比例限制學生 google/wiki 交報告。)小孩會變得現代化刺激極低。當然,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剝除科技,生活還是有很多可以學,一個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社會評價還是比阿宅鍵盤推手好。
但是,在科技大舉取代人力的時代,這樣的小紳士小淑女,未來要怎麼習慣未來呢?害怕 browser 的使用者,對我來說還是印象深刻。他們跟我的差別只是,還真不習慣科技。
如果住偏鄉的小朋友,遇到非常現代化的老師。或者說,住在類似耶魯校區的九年級以下學生,這樣的環境刺激就夠了吧!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華人移民,你搶到了書香人文貴族區的校區,你的小孩就會跟洋人貴族一樣優雅地成長了嗎?
不會的。
因為洋人的基礎教育教的真的很少。很多是回家教。是不是華人回家請家教就可以補得上了?錯。洋人有他們的社會連結,這社會連結的概念,華人社會沒有。華人政治非常提防「朋黨」。就算你是很會搞宮廷關係的華人,身為移民,要打進洋人社區,尤其是貴族社區,你沒有那個背景。(這不是廢話嗎?)
簡單來說,華人為了小朋友要「像洋人」,而把小孩送到洋人區。小孩依然會因為自己的背景不夠力,(也就是爸媽不夠力,)在洋人教育社會同時削弱學術力及社會力這兩項分屬中西教育的優勢。
難道華人帶小孩去西方教育完全得不太洋人教育體制的好處嗎?
還是有的,但是是華人文化都討厭的一項特質:自由。
而不是英文。(這應該是最失望的結果。)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