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舉教育最萬惡的,就是「排名」。
你可以只篩選一個人當總統。你不能只篩選一個人,然後其他人都活不下去。華人的帝王傳,菁英主義,都是教你把眾生當魚肉,掌權人為刀俎。我高高在上策管你們怎麼活,你們活不活得下去?不干我的事。我是被選出來的,你們可以死。
在皇帝時代,多數人都相信。在現在的台灣,還很多人要相信。真是件怪事。既得利益是一種共犯結構。要破解共犯結構需要多想辦法多努力。一來人民一出生接觸社會就被圈養了。二來被圈養規訓的聰明人都被攏絡進統制階層,不夠合規格的也拿到高等社會地位去掌管學術天龍國加強權力統治。夠聰明但不受控制的人會自營生態系,政權就把他們貼上最下等地位標籤,叫商人。(夠聰明不會自營生態系的,自然就會「清高」地餓死光光。一點也沒問題。)
不要離題太遠...。最後稍微聊一下,加拿大高等教育是如何「救人」。
你要讓大部份人活得下去,就是依大部份人設定制度。不是依最高階級或天生殘疾作為制度設定基礎。世界就是先天不平等,你要做到齊頭式平等本來就不公平。當你界定好中間範圍,做資源最有效投資,社會會早一點獲得需要的糧彈。然後才有餘裕關注標準以下的部份。投注在那一部份的,或許投報率會低很多,甚至沒有回收。由於投給弱勢資源的是中階穩定後剩下多餘的,這些消耗對社會整體來說是承受得住的。
至於高階範圍,他們至少擁有中階範圍的投資,他們也是有自由可以去爭取最高效報酬的投資,不必再以政策加強他們的優勢。這個部份,在「爭榜首」的華人文明,是聽不太懂的。科舉概念的「要求絕對公平」搶的只有這一部份。當政府把資源投在這一部份,就是相對剝奪中等以下的生存權。
「很會讀書」,的確不是被歧視的理由。但是為什麼得資源都給你,才叫做你沒有「被歧視」?你家有錢支援你讀書就好,你也最擅長此項,你就去小圈圈奪標,而不是硬要社會把小圈圈畫大,其他才能的人都餓死,考試機器無限大。
進高等教育需要基礎能力。加拿大採用的就不是「某種特定情境才能達成」的標準,而是「總有一天能達到」的標準。相對於台灣的「排名制」,加拿大用的是「低標」。也就是,進高等教育科系需要的學科,你像台灣駕照那樣,考過就可以了。SAT似乎也是一年考一次,你不用每年全部都考,基本上一年全考你也考不完。例如有些是擋修學分,你要先考過基礎數學才能考工程數學。你還是得第二年才考工程數學。但是你覺得基礎數學只考60成績不夠好,第二年考工程數學時再考基礎數學,可以的。你申請大學時報你想要的成績。這跟台灣聯考及學測有什麼不同?台灣學測是累積分。你基礎數學是60分就是60分了。就算你工程數學考 100分,申請大學時,你的基礎數學還是 60分。加拿大的學科制,你可以重修。重修就有新的分數。SAT你也可以3歲就去考,如果你寫得出來。但是成績保留是有時限的,(可能是5年?)你不用一年拼完一輩子,但是學校也不想在你53歲申請就讀時,拿到你13歲的 SAT成績.....。
高等教育,不是只有四年制大學。還有一年,兩年,三年制。你因為家境,沒辦法支援你一次讀四年,拼一點你可以讀三年。學位有研究型及專案型。研究型通常得花四年,一定得交論文。專案型可以三年畢業;但是你要申請研究所的話,你需要補上研究能力的說服力。如果你在畢業後工作上有報告有研究,還是可以說服研究所老師收你。
如果你家境負擔更重,或者是你也不一定需要那麼好的學歷,就是工作上要提升一點資格。你可以申請一年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想要大學同等資格,或都你有閒了想多讀點專業相關研究,或者是培養自己的研究能力,再申請兩年制。然後你會有大學同等學歷,打算繼續進修的話,也是可以依此申請研究所。
這幾種制度,對於有心走研究路線的學生來說,哪一條比較快?四年制。四年制你有可能論文早點寫完,學分早點修完,早點畢業申請研究所。其它學制都需要你有實務經驗補足研究能力的證明。
如果你不要上大學,你也沒時間讀一年技職,你可以參加建教合作方案。目前是移民學歷不被社會承認的學生比較會走這條進入技師專業。全學程會跟你說,兩年。你能兩年讀完嗎?不可能.......。你會先讀兩學期(一年),給你第一階段技師資格,出去工作累積工時。幾百小時累積到了,你才能繼續報下一段課程,一學期,給你第二段技師資格,出去累積工時。幾百小時後,回來讀第三段。畢業會給你大學同等學歷。
這是在學術上及產業上非常實用,而且畢業生工作能力很紮實的高等教育路線。
美加這樣的高等教育入學門檻,頂尖大學都是名流子弟一路考上來的嗎?當然不是。他們不會只有考慮年齡及成績。不是只有考卷成績好的應屆畢業生才申請得到頂尖學府。你申請大學時報上去的課程低標,(課有拿了,成績也不難看,不是一百年前的就好,)課外活動也是重要考量。除了社團,比賽,還有一項也很具說服力的,就是相關工作。你說歐巴馬申請耶魯大學政治系會不會過?為什麼不過?國會組織課及政黨課老師直接在台下聽啊。還沒畢業,學校就註定會出一個總統了耶!何樂而不為?申請瑜珈系還不敢說。(如果有那一系的話。)(Justin Trudeau 應該可以...)(咦?)不然「榮譽學位」是怎麼來的?根本就肯定了當事人的能力,請當事人來幫學校鍍金。你還在乎他的以前學校成績是幼稚園考的?
對產業界來說,工作要求依職責深淺而定。知道高等教育出來的至少是具備什麼能力。不是找證照一百張,實作全不會的人。簡單的工作,國中畢業就可以做了。專職的工作,相關學歷或相關工作資歷。有些人沒有學歷,但是過去工作有升職到工作資歷。研究型的工作就比較會要求相關科系文憑。也沒有一定要四年制文憑,同等學力就可以。
這樣產學互相肯定的社會體系,產業比較不會收到騙子,學校也能肯定學生的經歷,加速學生取得專業需要的能力。學生也不必擠輸送帶,早早就放棄人生。
跟台灣的教育天龍國比,美加教育鬆開了多少死結?救了多少人?
學力檢定並不是萬惡不赦。而是華人科舉把「可能性」全都搯死。教育變成及早捏死幼苗,而不是大家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步調去改善生活。
終於寫完了~~ 奏樂~~~
如何使用生命 就叫「使命」是嗎?
狂!!!ψ(`∇´)ψ
你可以只篩選一個人當總統。你不能只篩選一個人,然後其他人都活不下去。華人的帝王傳,菁英主義,都是教你把眾生當魚肉,掌權人為刀俎。我高高在上策管你們怎麼活,你們活不活得下去?不干我的事。我是被選出來的,你們可以死。
在皇帝時代,多數人都相信。在現在的台灣,還很多人要相信。真是件怪事。既得利益是一種共犯結構。要破解共犯結構需要多想辦法多努力。一來人民一出生接觸社會就被圈養了。二來被圈養規訓的聰明人都被攏絡進統制階層,不夠合規格的也拿到高等社會地位去掌管學術天龍國加強權力統治。夠聰明但不受控制的人會自營生態系,政權就把他們貼上最下等地位標籤,叫商人。(夠聰明不會自營生態系的,自然就會「清高」地餓死光光。一點也沒問題。)
不要離題太遠...。最後稍微聊一下,加拿大高等教育是如何「救人」。
你要讓大部份人活得下去,就是依大部份人設定制度。不是依最高階級或天生殘疾作為制度設定基礎。世界就是先天不平等,你要做到齊頭式平等本來就不公平。當你界定好中間範圍,做資源最有效投資,社會會早一點獲得需要的糧彈。然後才有餘裕關注標準以下的部份。投注在那一部份的,或許投報率會低很多,甚至沒有回收。由於投給弱勢資源的是中階穩定後剩下多餘的,這些消耗對社會整體來說是承受得住的。
至於高階範圍,他們至少擁有中階範圍的投資,他們也是有自由可以去爭取最高效報酬的投資,不必再以政策加強他們的優勢。這個部份,在「爭榜首」的華人文明,是聽不太懂的。科舉概念的「要求絕對公平」搶的只有這一部份。當政府把資源投在這一部份,就是相對剝奪中等以下的生存權。
「很會讀書」,的確不是被歧視的理由。但是為什麼得資源都給你,才叫做你沒有「被歧視」?你家有錢支援你讀書就好,你也最擅長此項,你就去小圈圈奪標,而不是硬要社會把小圈圈畫大,其他才能的人都餓死,考試機器無限大。
進高等教育需要基礎能力。加拿大採用的就不是「某種特定情境才能達成」的標準,而是「總有一天能達到」的標準。相對於台灣的「排名制」,加拿大用的是「低標」。也就是,進高等教育科系需要的學科,你像台灣駕照那樣,考過就可以了。SAT似乎也是一年考一次,你不用每年全部都考,基本上一年全考你也考不完。例如有些是擋修學分,你要先考過基礎數學才能考工程數學。你還是得第二年才考工程數學。但是你覺得基礎數學只考60成績不夠好,第二年考工程數學時再考基礎數學,可以的。你申請大學時報你想要的成績。這跟台灣聯考及學測有什麼不同?台灣學測是累積分。你基礎數學是60分就是60分了。就算你工程數學考 100分,申請大學時,你的基礎數學還是 60分。加拿大的學科制,你可以重修。重修就有新的分數。SAT你也可以3歲就去考,如果你寫得出來。但是成績保留是有時限的,(可能是5年?)你不用一年拼完一輩子,但是學校也不想在你53歲申請就讀時,拿到你13歲的 SAT成績.....。
高等教育,不是只有四年制大學。還有一年,兩年,三年制。你因為家境,沒辦法支援你一次讀四年,拼一點你可以讀三年。學位有研究型及專案型。研究型通常得花四年,一定得交論文。專案型可以三年畢業;但是你要申請研究所的話,你需要補上研究能力的說服力。如果你在畢業後工作上有報告有研究,還是可以說服研究所老師收你。
如果你家境負擔更重,或者是你也不一定需要那麼好的學歷,就是工作上要提升一點資格。你可以申請一年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想要大學同等資格,或都你有閒了想多讀點專業相關研究,或者是培養自己的研究能力,再申請兩年制。然後你會有大學同等學歷,打算繼續進修的話,也是可以依此申請研究所。
這幾種制度,對於有心走研究路線的學生來說,哪一條比較快?四年制。四年制你有可能論文早點寫完,學分早點修完,早點畢業申請研究所。其它學制都需要你有實務經驗補足研究能力的證明。
如果你不要上大學,你也沒時間讀一年技職,你可以參加建教合作方案。目前是移民學歷不被社會承認的學生比較會走這條進入技師專業。全學程會跟你說,兩年。你能兩年讀完嗎?不可能.......。你會先讀兩學期(一年),給你第一階段技師資格,出去工作累積工時。幾百小時累積到了,你才能繼續報下一段課程,一學期,給你第二段技師資格,出去累積工時。幾百小時後,回來讀第三段。畢業會給你大學同等學歷。
這是在學術上及產業上非常實用,而且畢業生工作能力很紮實的高等教育路線。
美加這樣的高等教育入學門檻,頂尖大學都是名流子弟一路考上來的嗎?當然不是。他們不會只有考慮年齡及成績。不是只有考卷成績好的應屆畢業生才申請得到頂尖學府。你申請大學時報上去的課程低標,(課有拿了,成績也不難看,不是一百年前的就好,)課外活動也是重要考量。除了社團,比賽,還有一項也很具說服力的,就是相關工作。你說歐巴馬申請耶魯大學政治系會不會過?為什麼不過?國會組織課及政黨課老師直接在台下聽啊。還沒畢業,學校就註定會出一個總統了耶!何樂而不為?申請瑜珈系還不敢說。(如果有那一系的話。)(Justin Trudeau 應該可以...)(咦?)不然「榮譽學位」是怎麼來的?根本就肯定了當事人的能力,請當事人來幫學校鍍金。你還在乎他的以前學校成績是幼稚園考的?
對產業界來說,工作要求依職責深淺而定。知道高等教育出來的至少是具備什麼能力。不是找證照一百張,實作全不會的人。簡單的工作,國中畢業就可以做了。專職的工作,相關學歷或相關工作資歷。有些人沒有學歷,但是過去工作有升職到工作資歷。研究型的工作就比較會要求相關科系文憑。也沒有一定要四年制文憑,同等學力就可以。
這樣產學互相肯定的社會體系,產業比較不會收到騙子,學校也能肯定學生的經歷,加速學生取得專業需要的能力。學生也不必擠輸送帶,早早就放棄人生。
跟台灣的教育天龍國比,美加教育鬆開了多少死結?救了多少人?
學力檢定並不是萬惡不赦。而是華人科舉把「可能性」全都搯死。教育變成及早捏死幼苗,而不是大家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步調去改善生活。
終於寫完了~~ 奏樂~~~
如何使用生命 就叫「使命」是嗎?
狂!!!ψ(`∇´)ψ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