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不是職業訓練?
我會說,絕對是職業訓練。只是華人把「職業」看得太窄,「官學」看得太高。學術跟當官一樣是職業,不是「封神」。你不是走了學術,當了官,就不吃人間菸灰,到老死都清高。你不是當官的第一天就是好官。只是古書都不會寫,狀元第一天當官都亂判生死。直到官被判刑了,才在寫官場現形記什麼的。
服從的人,比較想相信職階代表真理。
但是實力都是累積的。你每天只讀四書五經,不會懂聊齋誌異裡的糾結。又怎麼能一上任就當好一個掌管政治法律的官?
再回頭問,「受高等教育是為了什麼?」
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你應該青春期以前就教好了。不然資質有多駑鈍才活到老學到老都在學應對進退?
琴棋書畫修身養性?這不該是用集體資源教的吧。而是你有興趣,就各自朝那個方向發展。不然台灣人普遍可以達到某一水平的音樂鑑定或禪定時間嗎?
辨思批判?這是「人格修養」嗎?不是。學校教的是學術類別的職業訓練。
如果你認為辨思批判是「人人必備技能」,你是說那些讀到中學就讀不下去的都禁治產?你沒受高等教育就學不到思辨批判了?當然都可以啊。因為那些不需要經過正規教育,就可以從生活中學到。你在學術象牙塔反而只會學到難以應用在現實的真空模型。例如,哲學。哲學探討真理,但是清楚人世不是絕對。所以哲學很喜歡思辨兩難局面。為什麼要舉例兩難局面?因為那是「生活」。哲學必需考量現實。
這也是我喜歡寫廢話的原因。我喜歡寫故事,而不是寫純理論。可以在生活印證的邏輯,才有存活的意義。我試圖傳遞的不是「是非」,而是思考方式。
我認為台灣教育非常危險的地方,就是家長,就算小孩到法定公民年紀了,成年了,甚至壯年了,都試圖控制小孩。於是小孩停止人格成長,你要控制多久,小孩就讓你擔心多久,因為在你放手之前,他的人格都長不大。就算他都念完博士後沒學位可拿了。
跟這種媽寶小孩極強烈的對比,是中國的狼性。台灣以前鄉間也是有狼性的,民國四零年代有很多創業家,(當然也很多創業失敗,)但是華人科舉投機性,接下來就是阻止不夠保險的創造,打擊想當老闆的嚐試者,至今就是綿羊們爭先恐後地搶著讓慣老闆壓榨。當你想為追夢盡情奔跑時,他們跟你說的依然不是「敢就去出頭」,而是「你的熱血是廉價勞工」。
狼性很少是家財萬貫的富貴世家出來的。而是鄉間貧苦人家。因為爸媽忙著生計,「放手」讓孩子闖。孩子才會闖出狼性。
美加的高中教育很接近大學教育,學分制。經過九年基礎教育的嚐試,到高中,社會是預期這批新生代已經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或許就此去打工,或者想從事需要更多專職訓練的工作。例如你想當教師,你就看大專教育的教師需要什麼學分什麼活動,高中你就拿那些課程,參加那些活動,就可以了。你想去政黨當機要,就去修政治學系需要的學分。你想研發新藥,就學生物學分。你想研究天文,就選力學物理。
台灣的高中還在配給學生該學什麼。美加的高中已經認為學生該去工作了,想進修,就去搞清楚你需要學什麼。
但是在大溫的華人家長,比較急驚風地努力研究自己的小孩該去拿什麼課,才能上什麼大學科系。跟華人考科舉一樣。不論你用什麼學制,你的觀念沒變,結果都一樣。
這個階段,美加教育才有學力測試。加拿大有 SAT。如果你沒修哪門課,但是 SAT成績很好,也是有學校會採證為你已經修過這門學科。如果想去好學校的家長,由於好學校會同時要求課業成績及 SAT,學生同時會考兩門。
而加拿大也遇過教師罷課的情況,變成學校成績在這一年送不出去。但是那些成績都是修業證明,最多是同一疊資料延到春季班送件,或是明年送件。不會叫你重考一次,像台灣聯考那樣。不承認你已經學過,以考試當天運氣排名為主。(如果你平時不怕考試怕,如果你突然拉肚子,如果你根本是天才反而出題教師語焉不詳,這都是你的運氣。聯考看的不是實力。)
所以比較常看到洋人的小孩,在洋人的教育體制下,取得自己想要需要的能力,以此為基礎發展出進步與超越。但是華人控制下的小孩,比較是取得無關痛癢的「資格」。對未來的生涯也沒什麼夢想,對職階大概有那麼一點想,平庸安穩地領薪水過日子。
我的教授曾經跟我聊過,他看美加的小孩,不是天才,就是蠢才。
其實這也沒錯。只是,我覺得美加的小孩沒什麼「蠢才」,他們只是還沒想到自己想做什麼而已。
我會說,絕對是職業訓練。只是華人把「職業」看得太窄,「官學」看得太高。學術跟當官一樣是職業,不是「封神」。你不是走了學術,當了官,就不吃人間菸灰,到老死都清高。你不是當官的第一天就是好官。只是古書都不會寫,狀元第一天當官都亂判生死。直到官被判刑了,才在寫官場現形記什麼的。
服從的人,比較想相信職階代表真理。
但是實力都是累積的。你每天只讀四書五經,不會懂聊齋誌異裡的糾結。又怎麼能一上任就當好一個掌管政治法律的官?
再回頭問,「受高等教育是為了什麼?」
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你應該青春期以前就教好了。不然資質有多駑鈍才活到老學到老都在學應對進退?
琴棋書畫修身養性?這不該是用集體資源教的吧。而是你有興趣,就各自朝那個方向發展。不然台灣人普遍可以達到某一水平的音樂鑑定或禪定時間嗎?
辨思批判?這是「人格修養」嗎?不是。學校教的是學術類別的職業訓練。
如果你認為辨思批判是「人人必備技能」,你是說那些讀到中學就讀不下去的都禁治產?你沒受高等教育就學不到思辨批判了?當然都可以啊。因為那些不需要經過正規教育,就可以從生活中學到。你在學術象牙塔反而只會學到難以應用在現實的真空模型。例如,哲學。哲學探討真理,但是清楚人世不是絕對。所以哲學很喜歡思辨兩難局面。為什麼要舉例兩難局面?因為那是「生活」。哲學必需考量現實。
這也是我喜歡寫廢話的原因。我喜歡寫故事,而不是寫純理論。可以在生活印證的邏輯,才有存活的意義。我試圖傳遞的不是「是非」,而是思考方式。
我認為台灣教育非常危險的地方,就是家長,就算小孩到法定公民年紀了,成年了,甚至壯年了,都試圖控制小孩。於是小孩停止人格成長,你要控制多久,小孩就讓你擔心多久,因為在你放手之前,他的人格都長不大。就算他都念完博士後沒學位可拿了。
跟這種媽寶小孩極強烈的對比,是中國的狼性。台灣以前鄉間也是有狼性的,民國四零年代有很多創業家,(當然也很多創業失敗,)但是華人科舉投機性,接下來就是阻止不夠保險的創造,打擊想當老闆的嚐試者,至今就是綿羊們爭先恐後地搶著讓慣老闆壓榨。當你想為追夢盡情奔跑時,他們跟你說的依然不是「敢就去出頭」,而是「你的熱血是廉價勞工」。
狼性很少是家財萬貫的富貴世家出來的。而是鄉間貧苦人家。因為爸媽忙著生計,「放手」讓孩子闖。孩子才會闖出狼性。
美加的高中教育很接近大學教育,學分制。經過九年基礎教育的嚐試,到高中,社會是預期這批新生代已經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或許就此去打工,或者想從事需要更多專職訓練的工作。例如你想當教師,你就看大專教育的教師需要什麼學分什麼活動,高中你就拿那些課程,參加那些活動,就可以了。你想去政黨當機要,就去修政治學系需要的學分。你想研發新藥,就學生物學分。你想研究天文,就選力學物理。
台灣的高中還在配給學生該學什麼。美加的高中已經認為學生該去工作了,想進修,就去搞清楚你需要學什麼。
但是在大溫的華人家長,比較急驚風地努力研究自己的小孩該去拿什麼課,才能上什麼大學科系。跟華人考科舉一樣。不論你用什麼學制,你的觀念沒變,結果都一樣。
這個階段,美加教育才有學力測試。加拿大有 SAT。如果你沒修哪門課,但是 SAT成績很好,也是有學校會採證為你已經修過這門學科。如果想去好學校的家長,由於好學校會同時要求課業成績及 SAT,學生同時會考兩門。
而加拿大也遇過教師罷課的情況,變成學校成績在這一年送不出去。但是那些成績都是修業證明,最多是同一疊資料延到春季班送件,或是明年送件。不會叫你重考一次,像台灣聯考那樣。不承認你已經學過,以考試當天運氣排名為主。(如果你平時不怕考試怕,如果你突然拉肚子,如果你根本是天才反而出題教師語焉不詳,這都是你的運氣。聯考看的不是實力。)
所以比較常看到洋人的小孩,在洋人的教育體制下,取得自己想要需要的能力,以此為基礎發展出進步與超越。但是華人控制下的小孩,比較是取得無關痛癢的「資格」。對未來的生涯也沒什麼夢想,對職階大概有那麼一點想,平庸安穩地領薪水過日子。
我的教授曾經跟我聊過,他看美加的小孩,不是天才,就是蠢才。
其實這也沒錯。只是,我覺得美加的小孩沒什麼「蠢才」,他們只是還沒想到自己想做什麼而已。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