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共生 vs. 寄生

最近看一些 YouTuber 的動向,平台活動以及各自的訪談。我猜,大概是 YouTube 推出了什麼獎勵措施,讓各頻道主的動向更積極。

我蠻喜歡 Google (現在正確名稱是 Alphabet Inc. )及 FB 。不過,我畢竟不是為他們工作。我認為,新世代創意把自己限定在平台上,是一種損失。話說最近 Google 除了已經在歐盟網站放置非獨佔廣告版型,近日也要開始幫忙媒體增加點閱率。稍早前的德法大選,Google 及 FB 也盡力協助打擊假新聞。早期 Google 找過媒體幫忙,媒體一開始不幫忙,直到意識到讀者喜歡去網路看新聞後,指控 Google 偷內容,不給 Google 內容,Google 蒐出來的就會是很喜歡給 Google 內容的假新聞了。很多事不要只看單面。

這裡來談談冏星人聊到阿滴英文。
(其實只有很小一段....我就不找了.....出處是 Yahoo TV 阿苗帶風向。)

冏星人提到,阿滴英文人數破百萬後,把團隊馬上擴張到十人。要發十個人的薪水,是壓力很大的事。

其實我也有注意到,(雖然我有點懶得看..... 阿滴英文是真的很實用沒錯......,)(反而冏星人的影片,我從說書募資活動後才訂閱,幾乎都有看。都挑到我很有興趣的話題。我喜歡非文學類;)阿滴英文突然有比較多活動,很明顯是跟比較多網紅合作,也做卡通版,也出版雜誌。

冏星人提到,光靠 press pay 似乎不務正業。畢竟那筆錢,出資者幾乎是不在乎對價關係地支持。以正常能持續的商業架構來說,業配、訪談、出版等這些有對價關係的商業模式,似乎比較是長遠之道。
雖然會羨慕一些網紅用一些容易炒的主題能很快增加訂閱數,但還是在考慮,能做喜歡做的題目,而不是盡做些口水節目,是值得珍惜的情況。

我其實覺得部長這部爆雷影評在 8:23 之後聊的很有意思。創作人會面對到虛榮的誘惑。

有時是蜂擁而至,有時是方向的把持。我倒不是認為「潔身自愛」有多了不起,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會知道這件事做得「好不好」。你如果對這件事沒有好壞的判別,而只是看他人的反應,慢慢的你就會失去做這件事的感覺,變得像驚弓之鳥,不知道觀眾哪天落枕了,不知道為什麼動輒得咎。

其實做自己清楚的事,也不會少被罵。但是你不會有走頭無路的感覺,比較是: x這就是本王貫徹的「道」!
但是當你失去了方向,就會掉入迷惑之中。因為沒有一件事是你能掌握的,連自己也失控。

另一個方向是,有些人本來就是空包彈。

就像是賺錢。真正是創業經營致富的人,比較不會亂花錢。但是中彩券及富二代常常會亂花錢。因為後者的錢來得太容易。讓持有者認為是與生俱來,與其花時間精力去琢磨才能,還不如去挑撿那些飛撲而來的錦上添花。

最近跟懶懶聊到一個老話題,蕭敬騰和楊宗緯。一開始我是先聽到獅子合唱團的新歌《我們的愛》。蕭敬騰的唱法有明顯改變。這對美聲派來說是很難做的決定。



因為美聲派的賣點在音質。當你決定改變唱法,相當於你會變成另一個人。當然會有不同的評價,也會有人來來去去。所以很多美聲派如果是用錯誤的方法唱歌(大部份是這個類型)就會在演出及開刀手術之間輪迴,例如 Adele 的醫生就是建議她改唱法,不然就是不要唱了。人不是機器,不是進場維修就好,還會再回來的。
蕭敬騰是為了獅子而改唱法。去查了一下他的聲帶史,原來他改唱法很多次了。看來他這次也是會成功。屬於唱功很厲害的人,因為更多人是變了唱法就不受歡迎了。

蕭敬騰很早以前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唱歌,而且他是有功力的。雖然他是閱讀障礙,曾是不良學生,被貴人師長以音樂救回正軌,他比想像中的聰明。這讓我想起楊宗緯。
楊宗緯長期處在抱怨懷才不遇的情況,但是實際合作的公司又覺得楊不怎麼合作。楊總是能憑藉輿指控公司哪裡不好,哪裡壓迫,就連跟李宗盛大哥合作,一代宗師也落得一個強迫才子變成自己的指控。星光大道畢業後,楊要不就是別人對他不好,要不就是緋聞。而蕭敬騰很快得到跟張惠妹的合作,改變了省話一哥的能力限制,成為綜合演出的壓軸,站上歌王,而今他想創建自己的樂團。

這也是我想說的,來得容易的,走得也快速。面對眾人追捧,楊走向自認為天生麗質,該被眾星拱月,挑撿製作,挑撿機會,挑撿辣妹。他或許不知道什麼叫做職涯?演藝生命並不決定於天生麗質。更多是決定於專業綜合能力。

而蕭面對眾人追捧,他沒有忘記自己對音樂的期待及信心。蕭在音樂生涯上並不是一直不變。而且他第一次上電視時,很多人就覺得他夠好了,甚至擂台賽打輸,還是拿得到張惠妹的邀約。而蕭一直知道或找尋自己想做什麼。
外界只是參考,自己才是目標。

這樣的差異,在運勢湧來與流走(或不會流走),決定了有些人能攀向高峰。

所以,要不要去做容易吸引訂戶的主題?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目標需要什麼條件,這些判斷相對來說會容易一些。(不是執行會容易......執行都有它相應的難處,例如時間。)

另一主題,(終於回到開頭的題目了.....,)追求 YouTube 的等級獎勵還是像阿滴英文那樣逼死自己(咦?)?

我認為,阿滴英文的走向才是所有網紅該追求的目標。

的確,百萬訂戶口碑很響,而且出片率一降,名氣很快就會掉下來。以前藝人是有經紀公司拉抬名氣,所以賣身契也越簽越重,然後唱片業越來越難撐。一些素人歌手好像也沒比重金打造的藝人做得差。
真的把錢投進製作音樂的,素人歌手的設備是比不上的。我很有印象,有一次 MP魔幻力量參加金曲獎評鑑時,一個評審說,一聽就知道有些樂團的音樂很貴,似乎不該因此頒獎給他們。那時我就很火大,要不然就規定歌曲製作就只能用鐵罐敲啊!對音樂認真投資的不能得獎,難道要看不起音樂的才能得獎?明明賺錢可以投資器材了,不能買太好的器材,不然會被評審會接刷掉?x這種只要三腳貓的獎不要去參加了 (/‵Д′)/~ ╧╧

身為頻道主,如果你不是做直播賣臉討賞的,你的製作要品質越好,創意越好,就會花越多錢。賣臉也是藝人,賣藝也是藝人,這是選擇。我就不談賣臉的,因為我做不到。(應該不是臉.......大概是恭喜老爺賀喜娘娘那種討打賞。當你賣內容,有時會用這些方法吸引人。被虐狂才會被一臉訐譙貌吸引。但是有人是專賣討打賞,不是內容。)

如果你花很多錢投資製作內容,難道不覺得 YouTube (或其他媒體平台)給的薪水太低嗎?當你離開慣老闆的壓榨,打算在新媒體平台創業時,你期待的是另一種低薪嗎?還是永遠不能成長的製作水平?

(所以我才說,我不是幫 google 工作......)新媒體平台,只是平台。不要把它當作自己創意的天花板。我覺得它給的薪水才不夠養真正的人才。它確實有很強的宣傳作用。一間公司靠廣告活而不是靠品質活,遲早是會倒的。新媒體平台是很好的傳播工具。如果行有餘力,投資自己的實體產業。實體產業的回收率才不會多被剝一層皮。新媒體平台終究不會成為才能的依歸。你該發展出自己的訂價能力,而這不可能來自一個決定發你多少薪水的共用平台。

YouTube 也有發覺到這個趨勢。所以他願意花更多獎金鼓勵頻道主製作更多影片。當你專心追求他的目標,你就會遺失自己的目標。如果你沒有目標,這不是什麼壞事。去做更多普通成本的影片,花更多時間,反正也沒有特別想做什麼,就去成為新媒體平台的員工

媒體平台也有賣電影的服務。如果你不像阿滴英文那種類型,有辦法找出實體出版品的出路。做為內容製作者,多留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當你不做領薪水的員工,轉進新媒體創業時。請時時記得,「創業」要找尋的是「自訂價」的能力。你花更多時間,做更多影片,做的是夢想,還是跟領薪水的員工一樣,不同想像的勞力活。

它是機會,也可能是框架。別掉入人性的窠臼。(「人性」,而不是誰陷害了你。)
新前鋒加油囉~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