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想到一些事,聊聊美與不美好了。
當我們去嚐試一間新的小吃店時,通常是抱著什麼心情,什麼期待呢?
本王的味覺不太好,如果不是很大差異的話,通常分辨不出好還是不好。走進新的小吃店,大概就只是去試試,沒有想要跟記憶比個高下。
本王的五感都不好,評出來的如果能信,x都可以吃了,大概。
我對很多事都沒什麼主見,(OS:夢遊?)大概也是這個特質,讓我的好奇只是純粹的嚐試,沒有優劣,沒有成敗。我會把自己的分析歸類為暫時性的規納,多是從觀察到的東西覺得不太對,另一種方案推論之下好像比較合理。有新事件就有可能改變推論。
我真的認為有絕對的對錯,不用再分析一次就確定答案,也會為這個答案辯駁的事並不多。說謊該死,五月天很卓越,人命不比地球重要,etc.沒幾項,大概不比手指多。很多新聞對我來說都只是寰宇蒐奇。我也沒興趣去贊成還是反對。
「去店裡不評鑑,不好又來一次不就虧了?」 剛好對本王來說也沒什麼叫「吃虧」。既然沒有絕對的好壞,其實也沒有什麼賺到還是虧本。(我這種「都好」的個性,之前可是被人數落了好幾年。)我喜歡常去某處,某間店,不是因為賺到,而是因為喜歡。去那裡會讓我很愉快,比評鑑星級遠遠來得重要。
要說「賺到」,是不是越貶低服務提供者的價值自己就越樂?
如果在別人擠不進去的名店占到機會,真的就比去輕鬆的地方混混地吃還來得樂很多?
一口幾百元的鮪魚真的就讓人回味無窮?
所謂的「快樂」真的需要那麼多附加價值嗎?一個讓人舒適的環境,一口讓人想繼續吃的料理,需要那麼多旁證嗎?
本王很討厭擠。對我來說擠一定沒品質。五月天的秒殺門票確實讓我發火了好一陣子。演唱會很精彩。(所以不要問「下一次」...XD ) 沒錯,有些事也會惹怒我,會讓我打死也不再來。它絕不會是單一事件。不是鹽多了幾克,不是桌腳有蟑螂,不是碗沒洗乾淨,不是服務生永遠找不到,不是椅子剛好斷了。但是它全發生時,絕不是別人說這間是名店,我就能夠容忍。
口碑確實大大避免了這種鳥事的可能,也大大限制了選擇。有些人非得要穩定與保障不可,偏偏本王就喜歡變化。喜歡變化,遭遇不測總是難免,但是那些名店發跡前,不都是有人去嚐試?嚐試的人永遠有地方可以去,那些要保障的只能塞在隊伍裡。
哪裡細節好不好,那是經營者該注意的地方。我從來不是聽話的料,也不會去要求什麼貼心完滿。作為消費者,我只想要總體經驗愉快就好。我不是去考別人,考自己,嚐試只是想讓生活多一筆色彩。
我很喜歡逛花園。對花園稍有研究的大概聽過,英式庭園是自然派,日式庭園竹石則有重要地位。我喜歡的butchard gardans 是非常華麗的花園,(當然也有植樹期什麼花都沒有的時候,我也喜歡這段時期的野花。) 之前去了butchard gardens 後,接著去beacon hill park, 旅遊評論說的英式庭園,同行就很不滿地拉著我走了。說沒多少花,沒規畫,鳥屎味很重等等。(那裡候鳥多,)(但是本王嗅覺不好。)
這次因為天還亮著,就繞進公園中心。它是很活潑的公園。之前被抱怨的是越野車區,(本來就只有石頭跟雜草,)要再遠遠遠的地方才有小湖小橋,很多鴛鴦野鴨。中心還標了老樹的位置,什麼名人什麼事件種植。有兒童遊樂區,有櫻樹道,有花棚徑,etc. 由於天色暗下來,只能走1/3。我直接穿到對面,對面的園外走道是細枝鋪的林蔭道(有葉子的話...XD),有些段有花叢。
回程路過一個小學校。我有個怪癖就是愛逛學校。它有兩個很大的花園,只有一棟學校建築XD。我還太閒在只有樹跟草的公園看到天主教的地藏王(誤!但是.....一座擺路上真的很像日本的地藏啊XD!)
因為要求「好」,所以美都看不到。同行回流台灣前,給我加拿大的總結是:這裡什麼都沒有。
人選擇了自己的世界。
我一直覺得台灣是評鑑太多的世界。對主題不管熟不熟,都可以評論,都可以總結目標的好壞。只聽芭辣歌的人說樂團只出口水歌。只看到樂評說樂團加入舞步,就可以說他們流俗跟風。 他們限制了自己的視野,活在貧乏。而他們的言論在社會渲染著不快樂。
什麼是好?如何能選擇生命中只出現「最好」?是不是烤鴨體制堆出來的小孩,長大後只有分數沒有感受? 沒有不斷地嚐試與體驗,又何能判斷好或不夠好?說穿了,只是「聽話」而已。終其一生,追逐別人的標準,喪失感受能力。
你是嗎?你活在自己的美與不美嗎?去開展,去嚐試,去浪費時間。去看見屬於自己的幸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