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小孩長大時會什麼呢?我們也知道「與其給魚,還不如教他釣魚」,但是忙著賺錢把小孩丟給電視電玩補習班的家長多如牛毛,拼棟房子給小孩娶媳婦,逼張文憑讓他進社會時有個證明。小孩學了什麼?如果就讀的不是醫科師大這種帶有技職實習的科系,不是相當於沒有一技之長?不知道他讀出來能做什麼,卻沒在乎過他是否俱備了出社會需要的人格特質;不也相當於給他魚卻沒教他釣魚?
有時想想,文憑貶值也是件好事,它可以讓人造的階級消失,也可以讓人重新檢視教育的意義。(希望啦!)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真正的教室在學校外 |
本王恐怕是天生的反骨,雖然一點都不叛逆,(最後還是落得驚世駭俗...,)不過對於別人教我的事總有些不信邪。一般來說,別人都說好的我第一印象就是不好。(大概心裡長根了一個聲音「憑什麼我要聽你的」云云...。)這種情況下還能得到我的認同的話,就真的很優秀。因為已不是單純情緒的好惡,而是真的分析出值得崇拜的價值。
可參考↓ (▔∀▔) (OS:歪心!歪心啊!)
飛翔的羽翼: 踢到鑽石──五月天 -1
幸好我爸媽一點也不傳統,不權威。當他們教我什麼東西時,都會講前因後果,實際例子。例如,有時爸爸回家會說同事糟踏別人的好心。他帶電磁爈去給同事方便,他們常開了不關火燒掉好幾台。爸爸還是帶去,只是越帶越是便宜貨。
爸媽不會隱藏世界的惡,以為小孩子不懂,讓我們覺得世界多美好。爸媽常會說他們遇到的事,他們的想法及讓我們看到未來的處理方法。
所以我知道,當有什麼東西我不必付出就能使用時,應該要珍惜,因為代價在別人身上。當我們付出常被虧待時,我們可以打折,但是盡量不要跟別人不同。就算骨子裡完全不同。
(ex.我就是要用電磁爐,總不好我都藏起來偷偷摸摸使用。就算使用時我用的是我的,他們是借用我的不是自己的。別人會看不順眼,日後可能疑心病就多。)
高中時也遇到一個很棒的歷史老師,她先生是外交官,她上歷史課有一半都講逸史。她不是說二戰中國多努力,最後以德服人什麼的,而是當時政權只是為了拼國際承認而放棄索討代價,不是什麼有骨氣退出合國,某個朝代的海寇其實就是鄭家等等。非常有趣。
大概這位老師更奠定我在事件中,找尋人性的不和諧,找出事件的斷層,把中間的支幹調整好,空白填一填,然後拼湊出大概的事實,再驗證,再打磨。
小孩離長大還很遠,已經長大的也不是我們現在來得及補救的了。如果小時候爸媽就沒教我們釣魚,長大了肚子餓怎麼辦?
不管小時候有沒有從大人身上學到,長大後不夠的地方還是得靠自己學。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有不同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欠缺填補鍛鍊好,跌倒了要怎麼爬起來。
也許我這個人本來就不受教,我不像別人很喜歡讀靜思語,也不喜歡政治上喜歡用的標籤化。我覺得簡化太多東西了,如果我一向推理跟常人不同,憑什麼我要相信你的結論。我替自己找了很多麻煩,但是在思辯的過程中,我很確定我粹取出來的是什麼。我的決定很常跟別人不同,堅持其實有壓力,但是對於已下的決定並不彷徨。
簡單講一個,小孩在國內,自己孤身在國外工作。壓力非常大。別人有意無意會問到,小孩很想念,怎麼不乾脆回去,怎麼不接過來等等。一個人,真的辦不到。品質與俗規,我選擇了品質。讓女兒在外公外婆家過有品質的生活,比來我這裡被社工帶走來得好。
然而很多成人,我發現,非常喜歡去找標語來看。我也曾被一個標語達人勸得咬牙切齒。
在不安的時代,以前就習慣聽話的人,會更想找尋簡單的答案。抱著一堆標語取暖,卻沒有付出實踐。
知道人需要寬恕有雅量。然後呢?要別人對自己有雅量?
知道機會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然後呢?有為了機會做準備嗎?
知道感情是一種扶持而不是交換。然後呢?連接送都做不得的少奶奶?
從小就聽別人指導聽習慣了,長大就連情境模糊的標語都可以奉為圭臬。並不是我反對勵志小語。而是我們更需要用心體會生命及環境要我們學的是什麼。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都只有文字外才學得到。對自己的無奈扛起擔子,別再把勵志小語當嗎啡打。
生命不是靠指導,而是實踐。
不只是小孩,就連成人,也需要用心學習生活。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