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大概可以看到,是「聚會」而非「血緣」,成為洋人一生在人際關係上的訴求。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熟而不黏,大概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也因為沒有一大家子的利益要扛,對人會比較慷慨,少侵佔,願意伸出援手。
以台灣人比較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慷慨」:台灣人最講求「勤儉」。如果自己要花什麼娛樂奢侈消費,多是傾向節制。但是說到買禮物給爸媽叔伯姨嫂,錢包像破了洞一樣。感情好的花錢不心疼,感情不太好的花錢攏絡。當你要買房子,買投資,你很少會說「我一個人要住在皇宮裡」,而是說「以後長輩可以來住,手足要來,朋友要來」。但是那個房子大多就是你睡。沒錯吧。血統多了那麼多花錢的理由,你再看到流民,再看到兒童醫院要捐錢。就算你目前擁有多出來的財產,你也會以血親當理由,沒有多出來的錢可以慷慨。
因此,洋人老人獨立的安全感(我認為)是比華人老人獨立來得高,有比較多社會支援。大家都會老,都不指望有個媳婦來跪安,平時關懷一下社區內的老人是不麻煩的好風氣。洋人的老人家,在鄉下這樣人煙稀少的地方,很習慣安安靜靜渡過一天,感受大自然的節奏。
需不需要晚輩一天到晚打電話?不用。
需不需要 Siri? 應該也不用。
我認為 Siri 在原本的社會風氣下是多出來的。而為了要推廣 Siri,老人的孤獨感是製造出來的。習慣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其實不需要太多外在的干擾。然而,視寧靜為寂寞的人,通常是沒有寧靜習慣的都市人,而且是與他人有高度連結習慣的團體中心人物。
這兩個角色有高度落差。是由超高度連節的人,去揣測隱居者。
然而,超高度連結的人,是有意識要自己走向這個角色,但是隱居者有時只是習慣活動力較弱,並不是(像我這樣)刻意避開人群。對於沒有想過的選擇,心中穩定性有可能被挑動。本來不覺得寂寞,看了宣傳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寂寞。本來覺得機器人對話很煩,突然覺得有機器人閒聊也不錯。
從軟體自動化功能來說,以量取勝卻減少人力是行之有年的手段。英文常稱作 bot。最初應該是出現在電玩。知道遊戲中哪裡有程式漏動,就不斷重複觸發漏動的條件,原本的稀世珍寶就變成滿地砂土。(畢竟人手一把寶劍,那把就是美工刀了......。)
(寫程式也常用到,製造大量隨機資料進行臨界點測試。但這不是日常事件,不列入先後排名。)
bot 進入日常事務最有感的就是垃圾郵件氾濫。迫使網路郵箱提供廠商不得不放大訣,從擋人,擋網址,擋 ISP到擋路由器樣樣都來......。從電話的自動轉接,到自動語音,到自動詐騙.....。bot 的氾濫,也是造成 Tweeter 變僵屍社交媒體的主因。發一堆消息,轉發一堆消息,其實不太知道收到的到底是不是「活人」。大概是一堆 bots 在搞社交。科技發展到這個地步,也超出人類的理解了......。所以股價一直跌......。
笑話歸笑話。Tweeter 還是有龐大使用者,而這次川普的選舉其實就很廣用 tweeter 的 bot 機器人。它以草根連結個人的方式,從做宣傳,到散發不實資訊,到阻止支持者去接觸真實資訊。這部份在<Wired> 有提出來討論過,網路傳播的影響有必要列入未來選舉的參考。
網路是突破時空的開放空間,卻也是最閉鎖的空間。它不像實體空間那樣,會強迫你接觸隨機跟你毫無關係的資訊。當你活在現實,你就不會跟環境概念差距太遠。但是網路空間很容易走向閉鎖,就連無意閉鎖的人,也會因為網路 AI 的自動篩選把你陷在已知的框架中。這是我這種自閉人依然支持「出門走走」的主要原因。能旅行就旅行。不能旅行至少得每隔一段時間強迫自己出門。
是不是一定要跟環境和諧融合並不重要,至少要有意識到自己的偏差值,才有可能正確理解自己遭遇的事有何意義。我遇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解釋際遇的心態卻很多恨。有些迫害週圍人問心無愧的人,被公開時卻惱羞成怒,因為明知道這是不對的,卻有機會就欺善怕惡。有些人明明是遇上好人了卻百般挑剔,搞得他人耐心盡失卻又說自己犯小人。有些人明明付出很多了,面對不公平待遇還是認為自己錯。有些人明明在光環之外極其努力,卻仍因自己偏離主流對自己的貢獻有疑惑。有些人面對「消費完你,還要你道歉」,「甚至誤會你誣賴你,只想引起你的注意」,卻不得不被迫回應。
當你能辨識自己與環境的差距,能看見不同環境文化有各自的差異,對於自己的定位及應對,不論是進是退,都比較能保護好自己的意願。
這是在網路社會得很注意的事。也許你從網路世界能看清現實世界的框架;你以為你在虛擬空間就很自主,其實只是另一種型態的操控。所謂的「自主」,能讓你同時應對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你不會都沒遇到壞事,但是「自主」會讓你清楚自己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也就沒有所謂的壓迫。順境逆境也不過是緣。而這個能力,需要你對於自己的偏好與他方環境(不論虛實)都能有所認知,並且理解其間的差異。
活在當下。
科技的存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節省人力。從搬磚頭扛木頭,到恆溫控制及機器人旅館。
草根》世界第一家由機器人營運的旅館在日本
有些人對「假人」會心生恐懼。例如我就是。我很喜歡電腦,但是我覺得做成人形的機器很恐怖。機器就是長機器樣,我比較安心。(「誠實」是一種信仰?)小時候玩祕境探險遊戲,劇情是主角落入人都消失的空間,所有地方都像人剛離開。遊戲內的環境,在當時算得上製作優美,但是我嚇個半死.....(<--超膽小)。已經定義是個無人環境了,出現一個娃娃,當時對話又沒有現在說計的這麼自然,我覺得像看到鬼娃恰吉一樣......。後來玩不下去,主要原因應該是膽小........。
一直到現在,我看過的服務機器人,我都覺得像看到鬼一樣........。跟製作得是否自然好看,好像沒什麼關係。我寧願由暴龍提供服務諮詢.....。
我覺得「人」該有「人的氣息」。
感謝這幾天 Tech News 陸續貼出來的互動型 AI 發展。可以讓我修正我所猜測的驅勢~
TechNews》機器取代審問人力?讓受審者相信背後有人控制才有用
TechNews》美國教授用機器人回覆學生傳來的問題,沒有學生發現跟自己對話的不是人類
TechNews》嫌 Siri 只會聊天?Siri 創始團隊發表「行動派」語音助手 Viv
從這個驅勢來看,科技業不會走向 AI 取代人性的方向。而是比較偏向事務助理的方向。這個驅勢頗合理。(但是不新喔~) 我能想到的有以下事件:
1.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曾經警告,AI會毀滅人類。
雖然我也是不信邪的類別,毀滅人類的一定是人類。不用 AI用榔頭都可以被人類拿來自相殘殺。高級 AI 如果毀滅人類,只是證明人類再聰明都有寫錯字的時候......。不見得是 AI 真的比人類聰明.....。既然人類不保證自己克服盲點,偏向事務輔助自動化是合理的選擇。
我認為機器不可能自發性出現道德判斷毀滅人類,主要是機器沒有「需求」。沒有真正所謂的「死亡」。就算機器斷電暫存記憶體會消失,人類每天忘東忘西也不覺得自己是「死亡」。
2. 再笨的人類都比科學家想像的聰明。
範例是機器人不能取代人力審問。
3. 人類對人性其實很挑剔。
電話語音比 Siri 早更多年出現。使用越久,設計人越明白對話串流的設計好像比語音能解答多少問題更重要。可以語音塞了一堆問題,但是沒人按得到。就像網頁也都有 Q&A,就算列在常問題目內了,還是有一堆人會問出一樣的問題。有時不是沒去看,只是太急眼睛脫窗。
研發人決定,轉到印度 call center 就可以明確問出來電者的問題了!結果來電者因為腔音不對常對客服人員亂發脾氣。我相信,如果客服員說,「您是某某先生嗎?我就住在您對街,您好像跟住您隔壁的鄰居跟我描述的不太一樣.....」,瘋狗就會穿回人形的衣服了......。
最近廣告也常常出現,客戶電話打出去,居然沒有「轉客服」選項!原來是真人接電話!太感動了!
或是另一種橋段,一位老太太到銀行櫃台,她有很大疑問,電話內的自動語音好像很樂意為她服務的樣子。櫃台小姐說,我們不用語音喔,都是真人服務,我們真的很樂意!
人類,只喜歡跟人類互動,甚至挑剔到要求文化相近的人類。
就算都市人多事,製造出新的寂寞與互動需求,人類還是更有可能選擇不要機器人。
4. 詐騙
犯罪也會走在時代的尖端。有電話就有電話詐騙,有 bot 就會有 bot 詐騙。日前讀到與機器人相關的詐騙案例。一位女士泣訴自己母親的故事。
老太太罹患失智症之後,對於生活產生很多不安。郵件信箱的垃圾郵件中,有一封是自稱靈媒的消息。以很通例地方式詢問對方過得不如意,她很能體會,不如回信與她談談?
老太太就此跌入陷阱。又因為失智症的不安,她更相信主動來信的郵件,彷彿是她唯一記得的事。老太太花了很多錢買靈媒的東西。女兒發現時,養老金已經所剩不多了。女兒緊急幫她換到養老院,好有人看照。靈媒郵件轉而挑撥親子感情。老太太背地裡繼續與靈媒郵件聯繫(老人院還是自己一間啊),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女兒是要對她謀財害命。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清醒時,知道自己破產了,選擇了自殺。
事件發生後,女兒請警方追查老太太的電郵,想要抓出靈媒郵件的肇事者,阻止他再加害其他既已身處弱勢的人們。警方最後卻只能追到一台匿名的 bot. 每天轉發成千上百封靈媒郵件。出貨追不到,匯款追不到,騙局還在繼續。
當科技擬人,也只是掉進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態。如果人類面對的單純只是「機器人」,心智強建的人還蠻有可能選擇虐待機器,(我也不能說我不會....... 機械的極限不試一下有點可惜,是吧......。)(不過我不是愛改機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正常使用。)(不「一般」的比例也是有點高就是了...。)心智孱弱的人,你給他石頭,他都相信有石神。當這樣的人處在心靈危機時,不是去找人類幫忙,而是依賴機器人/神諭,對這個人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基本上,我認為聊天機器人是有道德瑕疵的。就像複製人有沒有道德瑕疵?或者單單只是科技的里程碑?我覺得要看複製出來的,你是把他當「人」,還是「次等人」。海雲和尚也曾經聊過。不管是子宮內,子宮外,受精卵還是細胞增生,只要長成有意識的生命,就是生命的誕生。不是科學賦與生命。這樣的生命,應該被當成「人」看。
我也曾經提過一部特別的漫畫,清水玲子的《輝夜姬》,談的就是複製人。他們被當成孤兒養大,而那些富豪子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備用義肢及內臟。
當你把「人」當成「不是人」來看,就是道德瑕疵。我覺得瑕疵並不在於這個人是怎麼誕生出來。(而且我不太喜歡人類....人類太多了....)
當你把「非生命」當成「人」,其實更容易陷入自我欺騙的死胡同。諸如 Siri 或神壇都不是為此而生,更常是為了對人的善意而生,當追隨者走偏時,這些非生物都無法把人拉回正軌。
先寫到這裡。下一篇聊不同公司在互動型 AI 的發展。
以台灣人比較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慷慨」:台灣人最講求「勤儉」。如果自己要花什麼娛樂奢侈消費,多是傾向節制。但是說到買禮物給爸媽叔伯姨嫂,錢包像破了洞一樣。感情好的花錢不心疼,感情不太好的花錢攏絡。當你要買房子,買投資,你很少會說「我一個人要住在皇宮裡」,而是說「以後長輩可以來住,手足要來,朋友要來」。但是那個房子大多就是你睡。沒錯吧。血統多了那麼多花錢的理由,你再看到流民,再看到兒童醫院要捐錢。就算你目前擁有多出來的財產,你也會以血親當理由,沒有多出來的錢可以慷慨。
因此,洋人老人獨立的安全感(我認為)是比華人老人獨立來得高,有比較多社會支援。大家都會老,都不指望有個媳婦來跪安,平時關懷一下社區內的老人是不麻煩的好風氣。洋人的老人家,在鄉下這樣人煙稀少的地方,很習慣安安靜靜渡過一天,感受大自然的節奏。
需不需要晚輩一天到晚打電話?不用。
需不需要 Siri? 應該也不用。
我認為 Siri 在原本的社會風氣下是多出來的。而為了要推廣 Siri,老人的孤獨感是製造出來的。習慣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其實不需要太多外在的干擾。然而,視寧靜為寂寞的人,通常是沒有寧靜習慣的都市人,而且是與他人有高度連結習慣的團體中心人物。
這兩個角色有高度落差。是由超高度連節的人,去揣測隱居者。
然而,超高度連結的人,是有意識要自己走向這個角色,但是隱居者有時只是習慣活動力較弱,並不是(像我這樣)刻意避開人群。對於沒有想過的選擇,心中穩定性有可能被挑動。本來不覺得寂寞,看了宣傳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寂寞。本來覺得機器人對話很煩,突然覺得有機器人閒聊也不錯。
從軟體自動化功能來說,以量取勝卻減少人力是行之有年的手段。英文常稱作 bot。最初應該是出現在電玩。知道遊戲中哪裡有程式漏動,就不斷重複觸發漏動的條件,原本的稀世珍寶就變成滿地砂土。(畢竟人手一把寶劍,那把就是美工刀了......。)
(寫程式也常用到,製造大量隨機資料進行臨界點測試。但這不是日常事件,不列入先後排名。)
bot 進入日常事務最有感的就是垃圾郵件氾濫。迫使網路郵箱提供廠商不得不放大訣,從擋人,擋網址,擋 ISP到擋路由器樣樣都來......。從電話的自動轉接,到自動語音,到自動詐騙.....。bot 的氾濫,也是造成 Tweeter 變僵屍社交媒體的主因。發一堆消息,轉發一堆消息,其實不太知道收到的到底是不是「活人」。大概是一堆 bots 在搞社交。科技發展到這個地步,也超出人類的理解了......。所以股價一直跌......。
笑話歸笑話。Tweeter 還是有龐大使用者,而這次川普的選舉其實就很廣用 tweeter 的 bot 機器人。它以草根連結個人的方式,從做宣傳,到散發不實資訊,到阻止支持者去接觸真實資訊。這部份在<Wired> 有提出來討論過,網路傳播的影響有必要列入未來選舉的參考。
網路是突破時空的開放空間,卻也是最閉鎖的空間。它不像實體空間那樣,會強迫你接觸隨機跟你毫無關係的資訊。當你活在現實,你就不會跟環境概念差距太遠。但是網路空間很容易走向閉鎖,就連無意閉鎖的人,也會因為網路 AI 的自動篩選把你陷在已知的框架中。這是我這種自閉人依然支持「出門走走」的主要原因。能旅行就旅行。不能旅行至少得每隔一段時間強迫自己出門。
是不是一定要跟環境和諧融合並不重要,至少要有意識到自己的偏差值,才有可能正確理解自己遭遇的事有何意義。我遇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解釋際遇的心態卻很多恨。有些迫害週圍人問心無愧的人,被公開時卻惱羞成怒,因為明知道這是不對的,卻有機會就欺善怕惡。有些人明明是遇上好人了卻百般挑剔,搞得他人耐心盡失卻又說自己犯小人。有些人明明付出很多了,面對不公平待遇還是認為自己錯。有些人明明在光環之外極其努力,卻仍因自己偏離主流對自己的貢獻有疑惑。有些人面對「消費完你,還要你道歉」,「甚至誤會你誣賴你,只想引起你的注意」,卻不得不被迫回應。
當你能辨識自己與環境的差距,能看見不同環境文化有各自的差異,對於自己的定位及應對,不論是進是退,都比較能保護好自己的意願。
這是在網路社會得很注意的事。也許你從網路世界能看清現實世界的框架;你以為你在虛擬空間就很自主,其實只是另一種型態的操控。所謂的「自主」,能讓你同時應對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你不會都沒遇到壞事,但是「自主」會讓你清楚自己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也就沒有所謂的壓迫。順境逆境也不過是緣。而這個能力,需要你對於自己的偏好與他方環境(不論虛實)都能有所認知,並且理解其間的差異。
活在當下。
科技的存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節省人力。從搬磚頭扛木頭,到恆溫控制及機器人旅館。
草根》世界第一家由機器人營運的旅館在日本
有些人對「假人」會心生恐懼。例如我就是。我很喜歡電腦,但是我覺得做成人形的機器很恐怖。機器就是長機器樣,我比較安心。(「誠實」是一種信仰?)小時候玩祕境探險遊戲,劇情是主角落入人都消失的空間,所有地方都像人剛離開。遊戲內的環境,在當時算得上製作優美,但是我嚇個半死.....(<--超膽小)。已經定義是個無人環境了,出現一個娃娃,當時對話又沒有現在說計的這麼自然,我覺得像看到鬼娃恰吉一樣......。後來玩不下去,主要原因應該是膽小........。
一直到現在,我看過的服務機器人,我都覺得像看到鬼一樣........。跟製作得是否自然好看,好像沒什麼關係。我寧願由暴龍提供服務諮詢.....。
我覺得「人」該有「人的氣息」。
感謝這幾天 Tech News 陸續貼出來的互動型 AI 發展。可以讓我修正我所猜測的驅勢~
TechNews》機器取代審問人力?讓受審者相信背後有人控制才有用
TechNews》美國教授用機器人回覆學生傳來的問題,沒有學生發現跟自己對話的不是人類
TechNews》嫌 Siri 只會聊天?Siri 創始團隊發表「行動派」語音助手 Viv
從這個驅勢來看,科技業不會走向 AI 取代人性的方向。而是比較偏向事務助理的方向。這個驅勢頗合理。(但是不新喔~) 我能想到的有以下事件:
1.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曾經警告,AI會毀滅人類。
雖然我也是不信邪的類別,毀滅人類的一定是人類。不用 AI用榔頭都可以被人類拿來自相殘殺。高級 AI 如果毀滅人類,只是證明人類再聰明都有寫錯字的時候......。不見得是 AI 真的比人類聰明.....。既然人類不保證自己克服盲點,偏向事務輔助自動化是合理的選擇。
我認為機器不可能自發性出現道德判斷毀滅人類,主要是機器沒有「需求」。沒有真正所謂的「死亡」。就算機器斷電暫存記憶體會消失,人類每天忘東忘西也不覺得自己是「死亡」。
2. 再笨的人類都比科學家想像的聰明。
範例是機器人不能取代人力審問。
3. 人類對人性其實很挑剔。
電話語音比 Siri 早更多年出現。使用越久,設計人越明白對話串流的設計好像比語音能解答多少問題更重要。可以語音塞了一堆問題,但是沒人按得到。就像網頁也都有 Q&A,就算列在常問題目內了,還是有一堆人會問出一樣的問題。有時不是沒去看,只是太急眼睛脫窗。
研發人決定,轉到印度 call center 就可以明確問出來電者的問題了!結果來電者因為腔音不對常對客服人員亂發脾氣。我相信,如果客服員說,「您是某某先生嗎?我就住在您對街,您好像跟住您隔壁的鄰居跟我描述的不太一樣.....」,瘋狗就會穿回人形的衣服了......。
最近廣告也常常出現,客戶電話打出去,居然沒有「轉客服」選項!原來是真人接電話!太感動了!
或是另一種橋段,一位老太太到銀行櫃台,她有很大疑問,電話內的自動語音好像很樂意為她服務的樣子。櫃台小姐說,我們不用語音喔,都是真人服務,我們真的很樂意!
人類,只喜歡跟人類互動,甚至挑剔到要求文化相近的人類。
就算都市人多事,製造出新的寂寞與互動需求,人類還是更有可能選擇不要機器人。
4. 詐騙
犯罪也會走在時代的尖端。有電話就有電話詐騙,有 bot 就會有 bot 詐騙。日前讀到與機器人相關的詐騙案例。一位女士泣訴自己母親的故事。
老太太罹患失智症之後,對於生活產生很多不安。郵件信箱的垃圾郵件中,有一封是自稱靈媒的消息。以很通例地方式詢問對方過得不如意,她很能體會,不如回信與她談談?
老太太就此跌入陷阱。又因為失智症的不安,她更相信主動來信的郵件,彷彿是她唯一記得的事。老太太花了很多錢買靈媒的東西。女兒發現時,養老金已經所剩不多了。女兒緊急幫她換到養老院,好有人看照。靈媒郵件轉而挑撥親子感情。老太太背地裡繼續與靈媒郵件聯繫(老人院還是自己一間啊),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女兒是要對她謀財害命。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清醒時,知道自己破產了,選擇了自殺。
事件發生後,女兒請警方追查老太太的電郵,想要抓出靈媒郵件的肇事者,阻止他再加害其他既已身處弱勢的人們。警方最後卻只能追到一台匿名的 bot. 每天轉發成千上百封靈媒郵件。出貨追不到,匯款追不到,騙局還在繼續。
當科技擬人,也只是掉進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態。如果人類面對的單純只是「機器人」,心智強建的人還蠻有可能選擇虐待機器,(我也不能說我不會....... 機械的極限不試一下有點可惜,是吧......。)(不過我不是愛改機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正常使用。)(不「一般」的比例也是有點高就是了...。)心智孱弱的人,你給他石頭,他都相信有石神。當這樣的人處在心靈危機時,不是去找人類幫忙,而是依賴機器人/神諭,對這個人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基本上,我認為聊天機器人是有道德瑕疵的。就像複製人有沒有道德瑕疵?或者單單只是科技的里程碑?我覺得要看複製出來的,你是把他當「人」,還是「次等人」。海雲和尚也曾經聊過。不管是子宮內,子宮外,受精卵還是細胞增生,只要長成有意識的生命,就是生命的誕生。不是科學賦與生命。這樣的生命,應該被當成「人」看。
我也曾經提過一部特別的漫畫,清水玲子的《輝夜姬》,談的就是複製人。他們被當成孤兒養大,而那些富豪子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備用義肢及內臟。
當你把「人」當成「不是人」來看,就是道德瑕疵。我覺得瑕疵並不在於這個人是怎麼誕生出來。(而且我不太喜歡人類....人類太多了....)
當你把「非生命」當成「人」,其實更容易陷入自我欺騙的死胡同。諸如 Siri 或神壇都不是為此而生,更常是為了對人的善意而生,當追隨者走偏時,這些非生物都無法把人拉回正軌。
先寫到這裡。下一篇聊不同公司在互動型 AI 的發展。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