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之前的小結。 Siri 對人生絕非必要,也可能引起道德爭議。
近代名人之中,我認為是「才人」,卻不列為「善人」的人, Steve Jobs 就是其一。(還有一位也很有名,哈哈,最新的世界第四富,Jeff Bezos. 我最愛拿來笑他的就是他說過一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選擇 XDDDDD ~~ 。不過我還是很佩服他是個才人。) 我不確定當 Apple 推出 Siri 的老年人廣告時, Jobs 是否明瞭這件事對於心靈被擊敗的老人家來說是有害的。但是他當時的心理狀態似乎就是很衰弱。也許對當時的 Jobs 來說, Siri 真的是一道光。
就商業眼光來看,我還是認為 Microsoft 比 Apple 強很多。就算 Apple 品牌風光了很多年。
然而,我依然認為 Siri 是很成功的專案。 Apple 把它帶進行動裝置提供服務,在研究的層面是很正確的。在 Siri 之前已發展過很多類型的行動助理,例如行事曆,例如自動化家庭設備,例如專案共享管理功能。這些功能對使用者都有一個門檻:學習初始設定。流程規畫者嚐試了很多策略,還是擺脫不了「電腦就是笨」這個既定的命運。而 Siri 分析人類語言,對於自動化功能有突破性的影響。
也許當人們看了 AlphaGO 戰贏棋王時,覺得人類世界快被 AI接管了。但你實際去用用自動化系統看看。簡直是 Almost anything in, Garbage out. 例如加拿大很常用語音辨識系統,但是我一定轉 key pad. 要不然這種情況:
AI: 「你要找什麼?」
我:「封裝食品」
AI:(列出區域)「你要找哪一走道呢?」
我:「最左(left)」
AI:「剩貨(left)特價區在另一區,(列出區域)你要找什麼呢?」
我:「封裝食品,水果罐頭」
AI:「水果乾(preserved fruit) 可以在零食區找到,(列出區域)你要找什麼呢?」
cow! 你滾!(メ ゚皿゚)メ ╧╧
簡直就是托福語音測試啊 (メ ゚皿゚)メ ╧╧!你根本是嫌我發音不標準吧!
如果完全溝通不良,所有輔助都是垃圾啊!如果平常人工可以做得好好的事,變成發音腔調考試,任誰都會抓狂。但是問題卻不見得出現在語音辨識,而是在語意解釋。例如我對英文不是很熟,有時流民跟我說的話我聽不懂。他們直覺地認為我就是不懂英文來花錢的暴發戶,(大概長華人樣就被標上暴發戶吧.......,我也不好說我跟你像....。)其實是我不懂庶民慣用語。詞分開來都懂,組起來不懂。(糟了...難道這就叫做不識字?!)我對聽新聞很有興趣,看喜劇會睡著;我這種本來就很少跟人閒話家常的個性,語言能力在日常還是有點吃不開.....。這方面我又跟 AI 有點像了。語言能力不夠好。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
Siri 算是在人類語言習慣的研究上頗有成效的一項。(另一項可以參考 Google Translate. 它已經請使用者協助調整了,但是給它英文句子辨識中文,你還是得靠中文關鍵字猜正確的語意。而這只是「書面」,語音會更不具備句字的結構。) 如果 AI 能夠正確辨識人類語言,在於「人類學習使用 AI」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AI 才能更幫得到教育及社經地位低很多的族群。因為教育程度高的人,思考比較結構化,學習使用簡單 AI 輕而易舉。但是教育程度低的人,有時會覺得 AI 是一種魔術。別人怎麼講咒語都會實現,自己喊爛了卻動也不能動。例如現在還是有人光是使用 browser 都讓公司內前去救援的 MIS 想哭......。
目前看來, Apple 也打算開發自己版本的行動祕書 viv。有 Siri 的幫忙,Apple 的行動祕書光繼承的血統就很有優勢。AI 不用時時監測使用者平日行程,(這是多數AI常用的方法,但我覺得人生「常態」很少,被常態定型的人生大概生產力不高......。)而是推算近期的行程,分析使用者的命令,夠明確的話就執行;不夠明確的話,能正確判斷句意縮小選擇範圍,再列出兩、三個選項。(超過五個選項我就睡著了.....) 這種方式會很接近真人服務。
就算 Siri 只會聊天, Siri 誕生出來的子孫,就算跟別人一樣是工作狂,也會比別人強。(如果更弱大概是開發團隊的問題...... 你不能保證鑽石不是被當瓶塞用.....。)
原本我應該不太可能談 Siti。 Siri 在 IT 產品內年紀應該是有點大了,(這是 IT 的宿命... IT 都很短命。也許跟流行歌曲有點像?)但是就「語言學」的研究,Siri 的年紀遠遠不夠用來驗證及蒐集研究論點。開發單位在 HBR 聊過他們的心路歷程,沒有誰比他們更懂 Siri 的意義了。而四月份 Microsoft 的成果發表。 MS 要加強 Cortana 在個人行動助理的功能。我才頓悟了Fb 粉絲頁聊天機器人原來是系出同源。他們都注意到Siri 的可能性。
這三種互動型的 AI,Siri 注重在廣泛的語文研究。它會整理出有效的AI 辨識人類語言的規則。而 MS 之前釋出,一天就被教壞的聊天機器人 Tay,應該是試圖補充自己在語言識別上的不足。不過聲勢大,引來的參與者就怪。是吧.....。MS 的目的應該是加強 Cortana 的能力。 Google 也想釋出聊天機器人,但是也想防範極度篇差值對機器人造成的影響。畢竟偏差值對研究來說算是失敗資料。 Google 的目的應該跟 Siri 比較接近,屬於語言學的廣泛研究。Google 通常是比較學者導向,雖然獲利也很重要,好奇心也佔 Google 組識概念的重要角色。
MS 的事務工具導向算是很敏銳。Apple 則是很偏個人導向。創造力是我無法理解的範圍,而 Jobs 主宰了風潮。iOS 的互動能力真的很弱,而 Jobs 認為這樣的風格就夠了。「最適」不需要「最強」。我覺得這也是他厲害的地方。對於人心的敏銳度及說服力都很強。對照他個人生涯在人際上的糾結,........怎麼說.....也許能力就是災難磨出來的......。不過我也不想要他那麼多災難就是了......,沒能力不是太嚴重的事....。
一開始我對 Tim Cook 並不算.....hmm.....不認為他跟 Jobs 是同級的人才。我對他最差的評價是找市場的商人。不過在他對 FBI 一役的確就另眼相看了。他不是天才,但是個地才。難怪成得了 Jobs 的左右手。「可靠」這種特質在遇到衝擊才會顯現。Cook 跟 Jobs 真的很不同。他的思考模式跟工程師比較接近。也因此走上了 Bill Gates 的預言, iPad 需要鍵盤。接下來 Apple 打算發展 Viv,我覺得也是因為他們沒有 Jobs 這種「創造需求」的人。 Jobs 能在 Siri 看到價值,能在 smartphone 看到價值,能用 iPod 引發風潮,這種跨界嗅覺及執行力,非常難得;顯然現在的 Apple 找不到這種人的樣子。這類人才真的不能勉強,誤試太多也只會敗光祖產。對於尋找稀有人才這件事,也許問問 google 的經驗。Google 就算很努力找,也開發出很多重要產品,在創新方面還是賠大錢........。有膽,也要有能力賠......。種出來的大樹非常賺,足以支援追夢計畫,是件好事。
TechNews》YouTube 拿下 2.5 億美元大單,打下網路廣告市場重要一役
MS 則是非常務實的事業體。產品不是非常炫,但是好用。日前一篇新聞,氣象主播報到一半,跳出 Windows 10強制更新的提示。企業集團應該多數都喜歡使用 MS 系統。如果用的是 Apple 系統,部門電腦更新就很想死。MS 在平台(伺服器/個人/遊戲機),版本(win 98/win xp/win10/etc.)及類別(PC/終端機/USB)等各種差異的維護及同步性都很順暢。高級版本降版,頂多是失去格式,(ex. 把 word 轉成 pad。把 .xml 轉成 .csv),還不需要使用者自己亂找程式來解決。(使用者「隨人顧性命」的問題在 Unix/Linux 比較會發生。Apple 是不會管你的死活.....;他就是王。) Windows 發展的 Cortana 主軸就是比較針對性的,個人事務助理。範圍上比 Siri 小,目標明確,投資成效比較容易測量。
FB的粉絲團聊天機器人,從使用者面觀點來說,比 Cortana 的範圍更小,工作更明確。粉絲團通常有特定目的。但是從系統開發者來說.......其實範圍遠比 Siri 更廣.....。因為走進專業的關係,它會比個人行動助理需要更多領域的資料。所謂的「雲端」,就是雲嘛.......... 沒有邊際的天空....。FB 的走向其實跟 MS比較接近,而不是Apple. FB 在開啟社群風氣之後,走向務實,而不是炫麗。除了蒐集使用者,也「善用」使用者。之前是有項惡名,拿使用者做實驗。(才智多多少少想踩一下道德邊界我瞭解......。) 所以 FB 除了聯合不同的開發集團(例如 Google)也聯合了有開發背景的使用者。粉絲團聊天機器人的誕生,必然需要使用者端的協助。找到一人算一人。因為渉及的領域太多元。 FB開發團隊最多只做得到建立通用架構。
使用者端需要的開發概念, TechNews 有一篇有提到。這裡提到「使用者」,其實是「中介使用者」,也就是粉絲團維護人。如果 FB 只維持主架構,表示真正的流程 AI 可能會是由粉絲頁維護者建立的。粉絲頁維護者如果想讓自己的聊天 AI 能幫得上自己的忙,就得自己努力提供有效資料。例如查詢,(「問候」應該 FB 通用功能就會有,)活動推廣,問題回應分類,etc. 上一篇 《Siri 顯靈》有提到教授寫給學生用的自動回覆AI。其實範圍明確的話,這種 AI就不難。鎖碎而已,而且需要「即時」。
BTW,命令式的自動回覆比較好寫。要不然哪個工程師好膽寫個自動回覆工具去回應上級的例行諮詢。活得不耐煩了?
TechNews>>6 條規則讓你掌握開發聊天機器人的方向
但是我認為粉絲團維護人得具備根據使用者留言,預先分析潛藏問題的能力。也就是「一開始不知道,但是情勢可能會這樣發展」。如果是真人維護粉絲團,(不是隨便回一回留言喔,)培養這種觀察力不難,比較麻煩的只是有時小編會誤判,畢竟不同人都有各自的氣質。這種人性的氣質不若機器人穩定,但也會是一種吸引人的特質。就像越來越多人討厭電話的語音機器人,人性,不論好壞,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如果 FB 能發展出「蒐集問題AI」,應該就跟 Siri 一樣成為一種創舉。這種功能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應該是股市分析軟體吧.......。體質完全不一樣,不曉得有沒有參考價值.....。
對於互動 AI 我能猜的範圍大概就到這裡了~。下次換個主題吧!
近代名人之中,我認為是「才人」,卻不列為「善人」的人, Steve Jobs 就是其一。(還有一位也很有名,哈哈,最新的世界第四富,Jeff Bezos. 我最愛拿來笑他的就是他說過一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選擇 XDDDDD ~~ 。不過我還是很佩服他是個才人。) 我不確定當 Apple 推出 Siri 的老年人廣告時, Jobs 是否明瞭這件事對於心靈被擊敗的老人家來說是有害的。但是他當時的心理狀態似乎就是很衰弱。也許對當時的 Jobs 來說, Siri 真的是一道光。
就商業眼光來看,我還是認為 Microsoft 比 Apple 強很多。就算 Apple 品牌風光了很多年。
然而,我依然認為 Siri 是很成功的專案。 Apple 把它帶進行動裝置提供服務,在研究的層面是很正確的。在 Siri 之前已發展過很多類型的行動助理,例如行事曆,例如自動化家庭設備,例如專案共享管理功能。這些功能對使用者都有一個門檻:學習初始設定。流程規畫者嚐試了很多策略,還是擺脫不了「電腦就是笨」這個既定的命運。而 Siri 分析人類語言,對於自動化功能有突破性的影響。
也許當人們看了 AlphaGO 戰贏棋王時,覺得人類世界快被 AI接管了。但你實際去用用自動化系統看看。簡直是 Almost anything in, Garbage out. 例如加拿大很常用語音辨識系統,但是我一定轉 key pad. 要不然這種情況:
AI: 「你要找什麼?」
我:「封裝食品」
AI:(列出區域)「你要找哪一走道呢?」
我:「最左(left)」
AI:「剩貨(left)特價區在另一區,(列出區域)你要找什麼呢?」
我:「封裝食品,水果罐頭」
AI:「水果乾(preserved fruit) 可以在零食區找到,(列出區域)你要找什麼呢?」
cow! 你滾!(メ ゚皿゚)メ ╧╧
簡直就是托福語音測試啊 (メ ゚皿゚)メ ╧╧!你根本是嫌我發音不標準吧!
如果完全溝通不良,所有輔助都是垃圾啊!如果平常人工可以做得好好的事,變成發音腔調考試,任誰都會抓狂。但是問題卻不見得出現在語音辨識,而是在語意解釋。例如我對英文不是很熟,有時流民跟我說的話我聽不懂。他們直覺地認為我就是不懂英文來花錢的暴發戶,(大概長華人樣就被標上暴發戶吧.......,我也不好說我跟你像....。)其實是我不懂庶民慣用語。詞分開來都懂,組起來不懂。(糟了...難道這就叫做不識字?!)我對聽新聞很有興趣,看喜劇會睡著;我這種本來就很少跟人閒話家常的個性,語言能力在日常還是有點吃不開.....。這方面我又跟 AI 有點像了。語言能力不夠好。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
Siri 算是在人類語言習慣的研究上頗有成效的一項。(另一項可以參考 Google Translate. 它已經請使用者協助調整了,但是給它英文句子辨識中文,你還是得靠中文關鍵字猜正確的語意。而這只是「書面」,語音會更不具備句字的結構。) 如果 AI 能夠正確辨識人類語言,在於「人類學習使用 AI」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AI 才能更幫得到教育及社經地位低很多的族群。因為教育程度高的人,思考比較結構化,學習使用簡單 AI 輕而易舉。但是教育程度低的人,有時會覺得 AI 是一種魔術。別人怎麼講咒語都會實現,自己喊爛了卻動也不能動。例如現在還是有人光是使用 browser 都讓公司內前去救援的 MIS 想哭......。
目前看來, Apple 也打算開發自己版本的行動祕書 viv。有 Siri 的幫忙,Apple 的行動祕書光繼承的血統就很有優勢。AI 不用時時監測使用者平日行程,(這是多數AI常用的方法,但我覺得人生「常態」很少,被常態定型的人生大概生產力不高......。)而是推算近期的行程,分析使用者的命令,夠明確的話就執行;不夠明確的話,能正確判斷句意縮小選擇範圍,再列出兩、三個選項。(超過五個選項我就睡著了.....) 這種方式會很接近真人服務。
就算 Siri 只會聊天, Siri 誕生出來的子孫,就算跟別人一樣是工作狂,也會比別人強。(如果更弱大概是開發團隊的問題...... 你不能保證鑽石不是被當瓶塞用.....。)
原本我應該不太可能談 Siti。 Siri 在 IT 產品內年紀應該是有點大了,(這是 IT 的宿命... IT 都很短命。也許跟流行歌曲有點像?)但是就「語言學」的研究,Siri 的年紀遠遠不夠用來驗證及蒐集研究論點。開發單位在 HBR 聊過他們的心路歷程,沒有誰比他們更懂 Siri 的意義了。而四月份 Microsoft 的成果發表。 MS 要加強 Cortana 在個人行動助理的功能。我才頓悟了Fb 粉絲頁聊天機器人原來是系出同源。他們都注意到Siri 的可能性。
這三種互動型的 AI,Siri 注重在廣泛的語文研究。它會整理出有效的AI 辨識人類語言的規則。而 MS 之前釋出,一天就被教壞的聊天機器人 Tay,應該是試圖補充自己在語言識別上的不足。不過聲勢大,引來的參與者就怪。是吧.....。MS 的目的應該是加強 Cortana 的能力。 Google 也想釋出聊天機器人,但是也想防範極度篇差值對機器人造成的影響。畢竟偏差值對研究來說算是失敗資料。 Google 的目的應該跟 Siri 比較接近,屬於語言學的廣泛研究。Google 通常是比較學者導向,雖然獲利也很重要,好奇心也佔 Google 組識概念的重要角色。
MS 的事務工具導向算是很敏銳。Apple 則是很偏個人導向。創造力是我無法理解的範圍,而 Jobs 主宰了風潮。iOS 的互動能力真的很弱,而 Jobs 認為這樣的風格就夠了。「最適」不需要「最強」。我覺得這也是他厲害的地方。對於人心的敏銳度及說服力都很強。對照他個人生涯在人際上的糾結,........怎麼說.....也許能力就是災難磨出來的......。不過我也不想要他那麼多災難就是了......,沒能力不是太嚴重的事....。
一開始我對 Tim Cook 並不算.....hmm.....不認為他跟 Jobs 是同級的人才。我對他最差的評價是找市場的商人。不過在他對 FBI 一役的確就另眼相看了。他不是天才,但是個地才。難怪成得了 Jobs 的左右手。「可靠」這種特質在遇到衝擊才會顯現。Cook 跟 Jobs 真的很不同。他的思考模式跟工程師比較接近。也因此走上了 Bill Gates 的預言, iPad 需要鍵盤。接下來 Apple 打算發展 Viv,我覺得也是因為他們沒有 Jobs 這種「創造需求」的人。 Jobs 能在 Siri 看到價值,能在 smartphone 看到價值,能用 iPod 引發風潮,這種跨界嗅覺及執行力,非常難得;顯然現在的 Apple 找不到這種人的樣子。這類人才真的不能勉強,誤試太多也只會敗光祖產。對於尋找稀有人才這件事,也許問問 google 的經驗。Google 就算很努力找,也開發出很多重要產品,在創新方面還是賠大錢........。有膽,也要有能力賠......。種出來的大樹非常賺,足以支援追夢計畫,是件好事。
MS 則是非常務實的事業體。產品不是非常炫,但是好用。日前一篇新聞,氣象主播報到一半,跳出 Windows 10強制更新的提示。企業集團應該多數都喜歡使用 MS 系統。如果用的是 Apple 系統,部門電腦更新就很想死。MS 在平台(伺服器/個人/遊戲機),版本(win 98/win xp/win10/etc.)及類別(PC/終端機/USB)等各種差異的維護及同步性都很順暢。高級版本降版,頂多是失去格式,(ex. 把 word 轉成 pad。把 .xml 轉成 .csv),還不需要使用者自己亂找程式來解決。(使用者「隨人顧性命」的問題在 Unix/Linux 比較會發生。Apple 是不會管你的死活.....;他就是王。) Windows 發展的 Cortana 主軸就是比較針對性的,個人事務助理。範圍上比 Siri 小,目標明確,投資成效比較容易測量。
FB的粉絲團聊天機器人,從使用者面觀點來說,比 Cortana 的範圍更小,工作更明確。粉絲團通常有特定目的。但是從系統開發者來說.......其實範圍遠比 Siri 更廣.....。因為走進專業的關係,它會比個人行動助理需要更多領域的資料。所謂的「雲端」,就是雲嘛.......... 沒有邊際的天空....。FB 的走向其實跟 MS比較接近,而不是Apple. FB 在開啟社群風氣之後,走向務實,而不是炫麗。除了蒐集使用者,也「善用」使用者。之前是有項惡名,拿使用者做實驗。(才智多多少少想踩一下道德邊界我瞭解......。) 所以 FB 除了聯合不同的開發集團(例如 Google)也聯合了有開發背景的使用者。粉絲團聊天機器人的誕生,必然需要使用者端的協助。找到一人算一人。因為渉及的領域太多元。 FB開發團隊最多只做得到建立通用架構。
使用者端需要的開發概念, TechNews 有一篇有提到。這裡提到「使用者」,其實是「中介使用者」,也就是粉絲團維護人。如果 FB 只維持主架構,表示真正的流程 AI 可能會是由粉絲頁維護者建立的。粉絲頁維護者如果想讓自己的聊天 AI 能幫得上自己的忙,就得自己努力提供有效資料。例如查詢,(「問候」應該 FB 通用功能就會有,)活動推廣,問題回應分類,etc. 上一篇 《Siri 顯靈》有提到教授寫給學生用的自動回覆AI。其實範圍明確的話,這種 AI就不難。鎖碎而已,而且需要「即時」。
BTW,命令式的自動回覆比較好寫。要不然哪個工程師好膽寫個自動回覆工具去回應上級的例行諮詢。活得不耐煩了?
TechNews>>6 條規則讓你掌握開發聊天機器人的方向
但是我認為粉絲團維護人得具備根據使用者留言,預先分析潛藏問題的能力。也就是「一開始不知道,但是情勢可能會這樣發展」。如果是真人維護粉絲團,(不是隨便回一回留言喔,)培養這種觀察力不難,比較麻煩的只是有時小編會誤判,畢竟不同人都有各自的氣質。這種人性的氣質不若機器人穩定,但也會是一種吸引人的特質。就像越來越多人討厭電話的語音機器人,人性,不論好壞,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如果 FB 能發展出「蒐集問題AI」,應該就跟 Siri 一樣成為一種創舉。這種功能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應該是股市分析軟體吧.......。體質完全不一樣,不曉得有沒有參考價值.....。
對於互動 AI 我能猜的範圍大概就到這裡了~。下次換個主題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