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賣書狂想曲

很久不見狂想曲類別了。(先不說離上次寫文好像有些日子了....) 本來是想寫另一篇,不過一則新聞有些介意,就先寫這篇吧。


女人迷》寫在柯文哲拆中山書街前:你願意給一本書多少尊重?

照例,寫意見前先寫前提。我對間諜行為是會感到不恥的。我不會說「我站在你這邊,但是我也覺得這邊是爛邊」。多數情況我是中立派。對於硬是要人選邊站的社會風氣不爽。不是有選項就叫自由。強迫選擇依然是一種專制。

我覺得柯P的決策很有趣,但不是柯P派。如果真的有選邊的話,我是五迷,Trudeau派,Gates派。我會覺得林昶佐蠻有趣,花媽蠻有趣,2.0完全覺得煩,勝丼不要再出來,柱柱姐打算怎麼辦呢?小英我終於換綽號了,etc. 這些人我都寫過或長或短的中性評論。(因為純譙人的寫了我會看不起自己。至少都會寫點建設性的東西。)

至於書,我屬於大量閱讀類別,不過也是(不妨礙自己的)環保傾向,加上本身遊牧傾向,我是有閱讀開銷,但不太買書的讀者。綜合以上前提,可以猜得出來,如果我是台北市民,拆中山書街,我不反對。(由於我不是市民,也沒什麼發言立場啦~。)

去年我逛過幾次中山書街,大概是省車費的關係,走過數個捷運站的距離。(當時印象最深的該算是從大安公園站走到師大夜市,走到古亭站,乾脆走回台北火車站.........。)(雖然那個「乾脆」好像下得有點草率......。)(10km以內的散步對我來說OK....)
要說我會不會特別去中山書街?不會。
喜不喜歡那個環境?不喜歡,看起來有點破舊。
逛不逛書店?很喜歡逛書店。就是不喜歡那條街。
我會特地去誠品很多分店,101的 chapter one 關店前,我路過也會去走走。在大溫我至少一個月會去大書店一兩次,就是去翻書。Metrotown mall 這間書店從 Chapters 換老闆成 Indigo 了,我沒什麼貢獻,但還是很愛來。去年年底終於買了一本連連看。(<--心智屬幼稚園程度)

中山書街再往前一點,雙連站附近,店家賣服飾包包雜貨,或者近台北火車站有文具禮品,那些地方我算是蠻喜歡去的。也是 Window shopping.
但是這幾區的食品店我有沒有興趣呢?沒有。原因,除了台北火車站,這些地下街道賣零食以外的外食的話,例如我吃過餛飩麵,我覺得還蠻陰濕的。還不如去火車站樓上的微風廣場,或者是京站威秀。
並不是那間麵店衛生沒有維護好,而是它的空間就是不空易讓人覺得清爽。微風廣場及京站的挑高都很舒服,加上維護好,比較容易與周邊環境並存。舉例來說,地下街有很多服飾店,隔壁炒蚵仔煎,開在旁邊的服飾店能活多久?衣服掛個兩天就臭掉了吧。

拆掉書街是不是要開餐廳食品?台灣只剩吃的文化是蠻倒楣的。但是要因為油煙文化,連同流行文化也破壞掉,真的就要看資產擁有者的想法了。物以類聚。你讓環境來越髒,高階消費更會逃走,聚來的會是越髒亂省錢的產業,接下來大概就離黑道暗盤不遠了。人們都喜歡好的環境,避開壞的環境。會靠向壞的環境的人們也是有特定類別。

環境不是靠警察衛生單位維護。
而是靠方針將整體帶出提升區域生活素質的路,還是走向淪落。

這麼說來中山書街繼續這樣賣書,不是一種提升嗎?

這要聊到我前年回台灣譙個半死,又不知從何說起的環境問題了。
如果中山書街的環境不是賣書,而是賣五金。你會覺得那裡環境好嗎?

我回去之前,對台灣是蠻嚮往的。很久沒回去住了。媽媽也說大溫是鄉下。台灣來的東西都比這裡買的科技水平高了一點。加拿大的東西有點粗糙。而且五月天宣傳的台灣看起來也很光鮮亮麗的樣子。沒錯!生活不只是錢!台灣有浮華之外的文化!

回台灣住了幾天後,就覺得..........我好像懂加拿大去過台灣的華人朋友說,台北不像城市像養老,是什麼意思了.......。
台灣除了特標高級的百貨商場之外,看起來很破舊。這不是歷史感的問題,是沒有公德心及沒有環境意識的問題.......。這趟回台灣並沒有達成我原本的目的,倒是看清了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以為回去前我多懂了台灣,我就像台灣人了。但回去之後,很快感受到,跟以前以樣,我是台灣不要的人.......。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 不過這是個人問題。
環境問題,舉例來說,我看到社區小店的門口掛紅布條當招牌,再掛幾瓶礦泉水瓶。喵的!這很危險啊!如果風大,那些瓶子不是敲來敲去嗎?!掉下來要打誰?!
例如,我從桃園的龍岡國中走到中壢火車站,(請別問我為什麼做這種傻事....地圖上看起來很近.......)途中一些林區的鐵架護欄被風吹得搖來搖去,嘎吱作響,我嚇得要死,很怕它倒下來我受傷,但是又沒有明顯的人行道可以走。

例如,我去淡水河邊一處招商區的座位區喝飲料寫字,(本王那時很閒,用沾水筆,)身子一傾,整組桌椅翻倒,墨汁噴到我寶貴的背包,最喜歡的外衣,潑了一腳。我趕緊跟旁邊的承租店家求救借水及拖把。我的墨汁是水溶性的,地板馬上擦可以擦得乾淨。(布料是沒救了。)那時遇到的問題是,1) 那組桌椅根本就不該作為公共區的桌椅。它材質太輕,穩定性有問題。這當然是環境問題。消費區環境惡劣。不要說是客人連坐椅子的技術都不好。我只是一杯冰咖啡,如果是熱湯不是很嚴重嗎?2) 由於水費的關係,店家拒絕借水給我。我真壓根兒不明白,一灘墨在地上,他們會生意比較好嗎?連店家都沒有環境意識,笨蛋才要進去當消費者。3)最後,一間中午要收攤的老先生指給我清潔人員用的拖把。而且願意把自己的流理台借我用。我才能把那個地方清乾淨。不過,之後我再也不去那裡了。

例如,一次跟家人前往新竹旅遊。飯店內不用高級,至少明亮乾淨。一出去,老舊失修......。這情況不只在新竹,台北市也是。我不明白,把牆或大門或鐵門重新上個漆到底是有多難?都是需要特殊顏料的考古漆嗎?喜歡美國希臘明亮的房屋,因為他們每年都上漆啊!他們是木造房,不每年上漆房子會爛掉。才不像台灣蓋好要用一百年不維護......。
例如,去小吃店吃。由於我傾向環保,會用店家洗的筷子叉匙。老闆...... 桌邊脫皮不是用膠帶貼好就好。你的椅子會搖,有點危險。你的盛盤剝一層皮了,百年老店沒那麼窮吧。筷子有破洞.....湯匙歪了啊!你什麼都捨不得,到底有沒有用洗碗精洗碗啊!!?

猜猜看,最後我出門休息會去哪?

小七。
真的不要說統一財大勢大就黑心。至少環境很安全又乾淨!

這其實也是我對中山書街的感想。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台北人滿足於書是在那樣的環境販賣。這樣就算是給書一點點尊重了嗎?誠品重商沒錯,轉多元化沒錯,我覺得自己失心瘋買了本書的話,住在誠品的書比較幸福。

「先求有,再求好」,沒錯,有這種說法。有沒有「求好」呢?如果沒有,賴活真比不上好死?一樣買得到書,我不用到我不欣賞的環境看。到底是網路購書打折太好,還是書街根本問題是沒人去,而不完全是回家買?

這得重回到「書」的意義。篇名為「賣書」,而不是「書店」,因為,我認為「書」只是資訊傳遞的一種媒介,而不是意義。尤其對我這種游牧民族來說,一次我重要的珍藏書遭逢大火,我除非必要是不買書了。送圖書館都比燒掉好。
什麼對我來說是「必要」呢?成色。書也是得砍樹的。膠也是一種合成物。如果不是一定要以這種方式保存的文物,又何必去砍了樹,不看了之後變成土地的污染呢?印過數位照片的人應該都曉得,相當大的解析度不過能印出小小一張相紙。印在紙上的圖是比螢幕細緻很多的。你相機不論拍出多大的圖,在螢幕上縮小的效果只是混色,而不是細緻。這就是科技。
人工點與天然點本來就不同。

主要目的跟成色無關的資訊傳遞,我都贊成數位方式。這也是我常態書費的最大宗,電子書。去 Indigo 看編輯推薦,有時實體書比電子書便宜,不過這也說服不了我把書變成以後要搬家的重量.......。

然而,書的展示區是必要的。
這裡把書店跟展示區分開。因為書店並不是唯一取得書籍的來源,如今可能是替代率高。然而書店在社區中有長期性的角色,應該就是展示功能了吧。

把流通的管道跟目的分開之後,出版社要面對的其實是「宣傳」,而不只是「店面」問題。例如小針美容及餐廳廣告,通常還是走實體刊物版面及定點發放。主要原因應該是區域限制。除非是國際名醫還是天下名廚,很少人會在網路上看到廣告,然後千里迢迢跑大半個台灣。大概這種小事小成本,住家附近看得到的就可以了。

出版社的廣告不是區域問題,而是資訊量的問題。應該很少出版社一年只靠幾本書在活,也很少讀者看書名就買書。出版業很難寄望灑下網路廣告的錢,網路書訊廣告就會遠高於補習班廣告,手機廣告,服飾化妝品廣告等等。賣電器產品可以廣告品牌或店家名號。賣書廣告書店出版商應該是完全無效.....。以出版業的營運特質來說,書店會是效益最好的展示區。而以前的時代,書店兼有通路功能作為維持營運的資金。

出版業,要不就救援書店,要不就改變宣傳方式。很不幸地,現今的數位及報章廣告都不適用。沒有發展出新的展售方式之前,出版業恐怕是跟書店共存亡。

這篇狂想曲的提案(廢話一堆後終於出來了)是排除書店。
沒錯,我沒打算救書店,如果過時了就宣告死亡。就像黑膠唱片店。也是有人要開,開這種店的人是因為對產品有一定的執著。書店還是會有人開,但是它將以特色書店的方式存活下來,而不是像自動販賣機那樣,還能靠著僅剩不多的價值大量地存在各個角落。

可以參考小七寄賣模式。過去在網遊產業工作,安裝包在小七上架是要錢的,也就是寄賣模式。我相信在小七看到的書報雜誌也屬於寄賣,而不是便利商店買斷。小七能放的刊物類型不多,也不可能多。確實如此。因為小七是雜貨店,不是客人會停留很久的店。

書商角色可以從「開書店」轉成仲介。到可能地點洽談空間借用。例如在咖啡店放展示書架,既可以協助店家裝潢,又可以展示書籍。展示的書籍是樣書,就像網路書店這樣,全文開放一兩個章節。原書完全膠封,旁邊就夾一本/數本樣書。就算樣書之後放亂了,讀書看到書架上的書名,也可能去找樣書來讀讀看。這樣的書架除了放樣書,也放古早的出版宣傳手冊。有興趣看書的人也會有興趣去翻一下出版了什麼書。書架上順便標示書商網站,可以上網訂書,搞不好有打折。如果有電子版,也許當下就買了電子版來讀。

可以放書架的地點不限於飲茶咖啡廰,只要性質類似的就可以。例如電影院等候區,例如百貨公司女裝部的老公男友存放室(os:有這種東西?!)例如兒童遊戲區的家長等候櫃台,etc. 不必一定要開個伊紀國書屋,大書店有它特有的展示價值,而這種傳銷式的小書櫃應該很適用於成本不是太高的書籍販售及展示。市場調查做得好的話,這種推廣式書架可以集中客層。例如辦公大樓下的咖啡店,可能商學及勵志書放多一點。夜市公園旁的餐飲店,可能小說散文放多一點。親子遊樂區附近的就會是健康及親職的書類多一點。學校補習班附近就參考書多囉。

閱讀文化是可以推廣的,就像以前傳媒幾乎被財團勢力壟斷時,台灣也疾呼媒體將死。然而網媒找出自己的營運方式,現今有不少立論獨特,值得一讀的網媒辦得有聲有色,傳媒也不得不加緊腳步踏進這個領域。就算傳媒也新領域,至少這塊區域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限制他人的發展,是個無法壟斷的環境。科技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書店,書街,是否一定要以那樣灰暗悲情的方式存在?
請加把勁努力,給人類的智慧傳承能有相應的尊嚴。

關於寄賣推廣,有些店家(雖然可能是一脈傳承....)可參考:
StayReal Cafe 敦南店,推廣相關所有類型作品

離線咖啡,不算是賣產品,推廣藝文風氣,都可以拿來讀讀看。(音樂能否請店員播放就不曉得了...。)

input 音鋪,樂器行兼營咖啡店,推廣音樂。

有練,咖啡店推廣音樂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