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mentor vs. teacher

難得用了英文標題。英文比較能正確描述,兩種其實是不同的。而中文只要出現一個「師」,好像就包山包海了。最近多訂了頻道 The Economics, (其實我在另一個平台有訂,顯然兩平台更新率還是 FB完勝......,)大概這個頻道大大牽動了 FB在我帳號的運算比例,首頁排版整個大亂。在我搞清楚怎麼回事之前,我得常看的頻道一個一個找了....。



先來個題外話。
新訂一個更新率高的頻道, FB會幾乎洗版地首頁全擠進新頻道的東西。可以先切到頻道把它滑過,就比較不會把三天前的也當作新聞擠到你的首頁。但是這個頻道更新率如果高到欠扁,還是會造成洗版,我就會移除該頻道。FB還有另一個功能「興趣」,你可以不追蹤的情況下把頻道加進去。這樣就不會洗到你的首頁了。
我訂的新聞中英文比例幾乎平衡,不太一樣的是中文版更新率沒有英文版高。(例如劉必榮國際新聞評論一週一次,BBC當然是一堆...。)英文台略少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中英文版平衡。不過這次訂了 The Economics, 好像就破壞了運算平衡,目前首頁最大宗是英文,以前FB減掉的 post,現在才知道那個平台原來也很勤勞......。找中文版就變成困難的事......。也許我該把中文英文新聞立成兩組興趣?

回到主題,看到一篇有趣的題目:

TNL》小英「拼經濟的迷思」:教育不是為了經濟服務,但最終會造就經濟

我的看法是:你說啿呢?罐頭教育當然是為經濟服務!

你想得太美了吧?皇帝時代的思想你還要流傳多久?不然先問一句好了,早自私墊,到現在的學校,哪個時代的學生是交錢去學會待人接物,而不是去學考試當官的?

你會嗎?送你的小孩去一所學校,出來聯考零分?不可能啦。正常的家長沒有人能對自己的小孩下這種毒手。

再來。如果是高等教育,你要一個每天能敦促你學習進度,人生態度的老師,還是找個 CEO 當你的老師?

我寧可老師不會教,也要 Elon Musk 或是 Peter Thiel 來當我的老師,好嗎?要怎麼學,我國中就會了,開書目來就好。國中以後,教我該怎麼靠天賦活!

這篇顯然談的是高等教育。不要把高等教育也講得跟幼稚園一樣好嗎?如果把小孩教到國中了,他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東西,只會考試,根本是教育體制的失敗。不要再講什麼「教授獨立思考」。教了9年,你都不准他獨立思考。還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教下去。除了生產罐頭,還生得出什麼東西?

再看看中外大學的教授招聘條件,有要求教法嗎?有要求人生觀?還是要求學術或實業成就?

找一個靠風吹翻課本的老師,(這個笑話有點年紀的應該懂....,)學生會服氣嗎?過了中學,學生至少也要個自己看得起的師長,人再好,當老伯大嬸就可以了,不用來課堂當老師。你怎麼可能去要求受聘者達到你不要求的想像?你就不要把老師看得那麼 cheap, 他才領你多少薪水?

TNL》教師「拒站導護」惹議 葉丙成力挺:別再把老師當OK繃!

「師者傳導,授業,解惑也」,這個叫做情操。裡面有談到「教你找到好工作」?「教你考榜首」?「教你保障安全的生化研究 SOP」?完全沒有,好嗎?現在時代的「老師」必需做的事,是跟這些情操完全不同的事。你是說人格成長不是一種專業?還是傳染病菌實驗室手則不是專業?你很強都能教,你來教,怎麼樣?

聊一個相關話題。
昨天找朋友幫忙拿送修的家電。她聊到目前轉行電工的先生說,加拿大建築工程都嘛房子隨便蓋蓋!
其實我覺得洋人工作散漫是....... 家常便飯。會說他們成品粗糙不是沒有原因的。我說,但是他們成品都能通過安規。

的確,他們東西不好是無法交貨的。據說他們電工組老大已經接獲九張警告,得去安規班重上訓練課程。手下開玩笑說,工頭哪懂什麼東西啊?不過檢驗單位既然找到問題,開罰單找不到肇事者,就是算在老闆頭上。不論是暫停或吊銷執照,上課罰款,或是提高保險公司負擔比例,都要有個頭去扛的。要不你就好好管訓你的員工,要不你就吃下罰則。
至於那些沒過的部份,打掉重來。沒有什麼叫「修理」。它不是原本好的東西「固障」,它本來就是廢物。廢物要重來。

不禁讓我想比對一下台灣的情況。台灣跟日本很講究細工。但是危樓倒塌事件,問題常常是出在高層。也就是台灣很講究底層的人要做得多仔細,小事要一絲不苟。但是官大學問大。站到越鄰近權力的位置,避掉責任越容易。這棟建物可能是電工做得超仔細,稍稍做錯就開除,哪有給你打掉重做的事?但是如果一堆小瑕疵但是建物大致來說還可以運作,(電工也沒什麼危樓問題,)檢核單位買通就過了。成本考量,花上層的錢比較便宜。

對於位高權重的人,下面的人可是既尊敬又避諱。
這是文化使然。
所以重要職位由年資高的人去做。專案管理員不是找管理有專長的人,而是去轉換資工專業有專長的人。我們選了總統還是市長,他講的話像聖旨一樣。不是他說的什麼都執行,就是什麼小事他都要負責。

官大學問大,同樣落在「老師」這個職階上。現在對老師的尊重不比以往。現在家長的教育程度來說,一些鼻孔長天上的家長還會教老師要怎麼教學生。(建議是可以討論的,老師不只教你的小孩,還有別的情境不同的小孩得列入考量。)生第一個小孩的媽媽,你問她跟媬姆誰比較會帶小孩?當然是媬姆啊,廢話!你問生了第五個小孩的媽媽,誰比較會帶小孩?拿回來自己帶就可以了啦。經驗多了,教出來的小孩多乖!

對教師的尊重扔到無足輕重,對教師的責任要求呢?
還是「傳導,授業,解惑」。這到底是有什麼病啊.......?你明明知道這個世代教師專業有其不足之處,你要求他人實現你的幻想, 不是一種虐待嗎?真不要說「教師是良心事業」,「良心」是自己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別人的。你自己做得到的事,再問別人有沒有良心。

高等教育是不是要為經濟服務?當然是。就算你走學術專業,它也是一個產業。
目前以「教育」帶起的補習班與教科書這麼多,它自己就自成一個天龍國產業了。不要說「聯考/徵試/級分」只是一個成績。社會就是把它塑造成一個考試專業。不要因為它沒有發薪水的老闆,(明確說來考生的爸媽就是老闆,)就睜眼說瞎話它不是個產業。(我沒有針對作者的意思。這個論點我還真是聽爛了。)

只是,一個「文憑產業」對社會來說究意有什麼意義?

我絕對贊成高等學府就是職業訓練班。只是它訓練出來的,有些人叫會計師,有些人叫CIO,有些人叫學者,有些人叫政府官員。
學者,從政,也是產業。不要因為多了文化意義,就把他們捧到天上,自成一個不可直視不可監督的脫俗空間。這樣你就無法讓這些範圍的人有幫得上時代,或者僅僅是符合時代的進步。

把學校從中華文化半空中接回地面。它如果是幫助人們更快與產業志業接軌,它還需不需要超高門檻?不要浪費新生代生命了。學校的價值看畢業生的成果。中學畢業生錄取分數沒有最高學府高的學校,可以多錄取社會回鍋學生。他們的社會經驗可以在畢業後有更符合職涯的發展,再拿他們作為自己學校的招牌就好。我真不覺得考試好的就一定贏過經驗老到的。

產業取向的發展不就會像日本一樣,消滅文科嗎?
我覺得這才是政府這個角色重要的地方......不要那麼笨...(咦?!)科學是常理價值,藝術才是人類價值。拋棄人類價值的社會,註定走向機器人工廠。如果你還不能明白「代工」只有被利用的份,「創造」才是賦與價值,日本的工業科技化走到現在也該到末路了。

「符合邏輯」「符合科學原理」的東西一直都存在。上帝早就創造出一個地球及我們身邊的萬物,運用各式各樣的天理生生不息地活躍著。這些對原始人來說大概就是吃飽喝足過很好。正因為對人性的瞭解,不斷從「天理」借用來偷學來一些,拿來改造或創造手上的既有,然後這些物品及邏輯在人類世界誕生了新的意義。
「價值」是人性創造的,不是科學創造的。

所以身為主政者,要去砍了文科嗎?這跟斬了後代有什麼不同嗎?

不過,不是每個學文學的都能成為小說家。中文系畢業條件也不是賣一兩本暢銷小說。雖然知名小說家 J. K. Rowling , Thomas Harris 及 Dan Brown 好像都有英語系學位,他們寫出知名小說之前,其實都有洗湅心境的機遇。而政府建立的體制,應該是讓後進們都能走得過出了校門之後的際遇,而且讓他們深知,人生不只如此。

高等教育應該為銜接產業而存在,而且它的大門應該開給任何人。沒有人需要一試定終生。隨時可以在步上社會生涯的中途,重回學校補充自己需要的能力。

是的,學校提供「能力」。這是能被衡量的效果。
不是提供「人格」。

獨立思考,天賦尋找,生涯規畫等等,這都是個人的問題,學校幫不上什麼忙。最實際的案例,你去說服一個醫學院學生的父母,讓小孩轉幼輔看看。他們不可能答應的。
這就是人格成長最困難的地方。你要老師能幫上什麼忙?社會覺得成績好就去當醫生,你爸媽也覺得成績好就去當醫生,一個在學生,有多少意志可以抵抗?你用人格養成去要求老師又是腦袋哪裡錯亂了需要矯正?
你不要把一堆做不到的,拒絕面對的根本問題都丟到學校去。這是社會文化問題,學校做不到。

有些人很幸運,遇到好老師。例如我算運氣很好,成長過程一路上遇到很多好老師,輔導老師佔比重很大。小三就遇到輔導老師,而那時很多老學校還沒有輔導室,倒是各個有訓導室,教官室。我姊運氣就沒那麼好,遇到升學老師,對學生有點功利。然而老師也是會變。國中時一位語重心長講道理的數學老師,我出來工作幾年後聽說他被家長告了。我那一年學校成果(?)很好,轉變成升學學校大受歡迎,老師慢慢就靠藤條說話,而不是靠語重心長了。
學校能做到多少人格教育?真的不多。學校被社會轉化。

然而,人格教育不歸屬教育部,該去哪裡呢?

當然是文化部啊!不認識字?!

華人把人格成長扭曲成功利導向,不就是因為認為「公民與道德」在升學課程「順便教」就可以了?這是文化缺陷,而且不只是在學校內,而是整個社會層面。當然要以文化部去健全應有的人格導引與發展。

文化部不要只著眼於古物保留,傳統戲曲,洋人的貴族歌劇院交響樂。這些跟現在人生有斷層。它會陶治人性,沒錯。但是當代有當代流行文化,不是每個世代複製過去世代就好了。讓當代發展出屬於自己時代的東西,才能把環境的進步,經由當代文化引導後代,協助他們想像屬於自己的未來。

讓新生代多接觸外界,不要只是課本。多去參加電玩展,科技發表會,演唱會,公仔玩具展,街頭表演,藝術展,傳藝展,美術展,etc. 發展各種類型能夠吸引年輕人(而不只是老人看得爽)的競賽,讓他們去努力,去嚐試。他們會在各領域看到自己崇拜的人。真不要說那些熱舞的電競的就是在玩,要混到被人認同絕不是把妹喝酒做得到的,每一種專業要做到有成就,都得花上很多心血,不論是否屬於有頭有臉階層的成就標準。新生代發現自己崇拜的人,就會以他們為精神導師(mentor)去努力。學到的,會是那些有成者的精神與毅力。

不要擔心後進崇拜了什麼未來吃不飽的行業類別。不要把人生一試定終生。人生總會經歷很多過程,讓他們去嚐試各層面,作為未來選擇的底蘊,當自己真正要面對選擇時,或者是在不同產業要與他人競爭時,這些都會成為自己的優勢。他們比較不會面臨選擇了,從沒想過,只能靠自己受傷來成長。所有嚐試,不論是否走到相同終點,都會是值得的。就像雙語文化的人,思慮,變通性及創造性通常會比單一語系的人優越。

Teacher (教師)跟 Mentor (精神導師) 是不同的。雖然同樣有個「師」字。 Teacher 可以量化可以找尋, Mentor 純粹只能看運氣。你能不能辨識 Mentor, 跟你的生活範圍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的目光越狹小,生活範圍越窄,越看不見誰能指引你,讓你有所成長。

長輩們很難保證後進們的運氣。但是給他們視野至少還是做得到的。要求「教育部長」跟產業劃清界限,我覺得是陷害小孩子的皇帝時代論點。至少教我對人要有大大寬容的mentor 懶懶就跟我的教育體系乃至職涯體系完全無關。

教育當然是教學生盡速與社會接軌。

文化還有很多要改進的空間。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