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改變活動型態
時代不同,小孩子無法複製你的童年,然後獲得跟你相同的快樂。例如,以美加西方文化的爸媽來說,他們還蠻多是在鄉間長大。他們對小孩的童年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例如,兒子都去做戶外運動挑,戰自己的體能。女兒都幫家裡烤麵包,玩洋娃娃扮家家酒。就女孩的童年來看,現代的小孩顯然少很多,尤其城市的小孩更常是請 baby sitter. 不像鄉下村民彼此認識,小孩跑到哪都有人照顧。小孩要玩扮家家酒,小孩也看多了商店裡可以隨便試,會發出聲音或錄音回播的娃娃。比拿著一個不會動的好玩多了。缺點當然是小孩因此不太會把生活投射在角色扮演中,被產品制約了。常說凡事都是兩面刃。你也逼不得小孩硬要玩不互動的,他可以發呆一整天給你看。誰都沒得逞。加上小孩子變少了,以前容易找到同伴一起玩,現在找不到人自己玩還讓人擔心自閉症。
對男孩來說,現在的氣候跟10年前比起來,改變非常大。過去孩子們成群結隊在山野間奔跑,只是一點點熱;現在,就算是大人,僅僅是逛街都會熱到中暑。溫室效應下,夏天不只有熱浪,還有水災,冬天溫帶以北下暴雪。(今天近春天,加拿大東岸還下了一場蓋掉一層樓的雪,警察局消防局開不了門。冰火五重天,善後也要好幾天。你想要去球場玩,可能得去排室內場地,這玩起來就高貴了,爸媽得很有「財」。而且時代越進步,運動傷害越多(咦?)打球要買護腕,衣服要高科技透風。泳衣要向菲利普斯看齊,滑板要護膝,腳踏車要安全帽。林林總總買完後對這項運動失去熱情了換下一個。(我是說我自己啦.....)
各式各樣的改變,其實可以羅列很多。所謂的「童年」,安排得再像,依然不一樣。未必是科技的引誘或驅迫,而是大自然不同了,社會對安全的定義也不同了。你抱著二、三十年前的古老期待,想在孩子的身上重現,是不公平的。
在這樣的大自然及社會標準下,數位應用反而因為科技硬體普及化,成為更容易的選項。你可以玩打獵釣魚,不會真的傷害到野生動物,你還能不必付船租,看盡各種魚的樣貌。抓百多隻暴鯉龍,它也不會變瀕臨絕種。(咦?)你可以跟朋友打拳擊但沒有人會受傷。你可以在任天堂亂鬥跟朋友反目成仇(?)。你可以在魔獸世界跟伙伴出生入死,最後因為公會經營能力被肯定而在現世好公司被顧用擔任管理職。(現在WOW沒這麼大的影響力了。)你可以在 MineCraft 蓋機關重重的藝術殿堂。你可以經營農場,花圃,便利商店,城市或主導 civilization 上千年的文明發展。這樣跟扮家家酒及打橄欖球比起來,有比較不好嗎?每天蹲家裡不去曬太陽不太好,但是現在多曬一下可能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可能登山旅遊時玩相機望望遠處,有沒有泡在球場或洋娃娃堆裡,電玩可以是快速增廣見識的選擇。除了不健美,我覺得蠻省的。真的。我覺得每天看到路上慢跑的妹,一身行頭也不便宜。要是我還要跑一半去喝咖啡吃塊丹麥酥還會變胖....。(<--一身壞習慣)
數位改變人際互動
數位遊戲的發展與擴張,除了是科技的進步之外,其實也解決了部份現實世界中,社會文化改變衍生出來的新問題。例如,女權崛起。過去女孩讀大學算是少數,去讀了大概也像新娘學校那樣,不是目標成為研究員或大老闆,大概是找個乘龍快婿嫁了。(現在很多旅外日本女孩也是如此,對讀書後的職涯沒有期待,反正接下來就是結婚生小孩,在家相夫教子做可愛便當。(結婚後做啥是我亂猜的,書本電視最常看到便當。)(安倍晉三鼓勵女性回職場做低階工作,(因為社會沒有她們的高階職位,)很多家庭因為小孩排不到托兒,媽媽面臨被革職邊緣。這意味著社會不期待女性擔任重要職務,所以說開除就開除,公司不會幫本來該去照顧小孩的媽媽匯集資源建立托兒福利。) 環境是婚嫁機會,男女之間必會隔出幻想距離。如今女權被承認,女孩子也想跟男孩子一樣爭取成就,當然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或說在仍略略有性別歧視的現在,女性想被提拔,需要付出更高代價,像 Hilary 那樣真有領導力,也贏不過一個事前什麼都不說的梭哈。)沙文主義本來就潛藏在大部份主流文化中。所以只要有權有錢就可以任意摸女性私處的人也可以當選總統。(還是要到處摸金湯匙的女性才選得上總統?)女性要和男性競爭,促成沙文主義及厭女症的白熱化,強暴文化及性剝削都是性別歧視的顯著象徵。美加都發生過以兄弟會名義邀請校花,輪暴後拍照威脅當性奴。這跟中東非州,日本侵華還是南洋回教激進派暴動時,那些未開化人畜的行徑類似,強暴女性就是對她的羞辱。怎麼不來個強暴男性是對他的羞辱來看看?為什麼坐擁後宮三千佳麗不是被輪暴?我是很不懂夾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是有多了不起,自行定義同一件事雙重標準。但是女性的確也受制於那樣的標準,才會被性愛照片威脅。(我常用「本王」是否是接受崇拜性別標準喔?當然不是。而是從小到大電視電影裡的「本王」成就及才能都比「本座/本宮」大,聽起來也順耳。看起來比較厲害的代稱我要用,介意的話換沙豬用「本宮」以示區別。)
資訊時代開放出不同的可能性。面對已知的社會偏見,例如女性處在沙文主義環境,數位化環境容許你先呈現才能,有必要再承認身份。這同樣適用於比較內向的男性。如果你的成品能以數位呈現,可以選擇先做白工而非先被人挑選。人們自然會以成品判斷創作者的身價。也許你的外貌及表現跟校內風雲人物這個頭銜永遠搭不上邊,你的才能是可以不受個人身份地位外貌影響,有才就有可能在虛擬世界呼風喚雨。
如果成就導向再低一點,再低很多點,你只是不想參加一個不懷好意的大學迎新會,你被威脅將來會被團體排擠,與其去參加性騷擾迎新趴,還不如躲在房內打電動,被排擠族群連成一氣打電動,以後就避開那些找麻煩的鬧事群,阿宅一樣有社交生活。
宅宅生活也可以很炫。就算公眾人物,也是很多人自稱很宅。工作只是工作,不是生活也得演下去。連我也覺得文太硬了跳一個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