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acebook狂想曲

插隊一小題。覺得還有一點不完備,不過我也只是給個建議,不需要越俎代庖。就把想到的寫一寫吧。

對科技業........,雖然不是自己的老闆,難免會對很多科技產業感到同情。想想之前Google想把知名新聞網站的標題列入搜尋結果,無論在美國或歐洲,都遇到媒體業的聯合反對,也打過官司。傳統媒體業才有點明白,自己的內容從 Google Search 中移除會導致網站流量大大下滑。 Facebook 在 snapchat 崛起,大家都看衰 fb 的前景時,邀請知名媒體網站加入,傳媒此時對新媒不是敵意太深,fb 才挽回情勢,也正式從單純閒聊用的社群媒體,轉型為內容平台。



另一方面新聞媒體紙版不斷消退, Guardians 及 New York Times 努力轉型到數位媒體的過程,也意識到了虛擬平台的影響力要建立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大概是從此之後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敵意才漸漸下降。

科技及新數位媒體所面臨的指責,看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蠻委屈。因為新媒體還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之前,有找過傳統媒體幫忙。但是傳統內容產業常常指責新媒體偷東西。過去我曾在討論台灣政治的時候有提到過,如果台灣正式議題都污名化網民,不去經營網路上的正確資訊,虛擬世界不會消滅,而是被謠言誤解所掌控。的確,你在虛擬世界發聲不見得都會有用。尤其數媒更容易看到傳媒沒機會看到的回饋,也可以說是不負責任超瞎報導的打臉王。但是如果你的內容持續是可驗證的,雖然你還是不會像過去傳媒主導世界這樣,只剩下你的聲音;但是你的存在會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在你一當初從默默無名打拼到現在的公眾公信力的過程,不也是相同嗎?不同領域,其實是更擴張了你能接觸的群眾範圍。所以,傳媒轉數媒也可以說是從頭來過,不會是沒有價值或不值得。

現在突然要來責怪世界天崩地裂都是新媒體的錯,我當然會覺得不公平。

我不相信twitter系統性消音的做法是對的。一來他違背資訊業的本質,自由主義。二來我認為人是比機器聰明多了。Facebook 選前被共和黨批判之後,改由AI選新聞。3天,假新聞就避開AI檢查了。規則都會是這樣:管得了守法的人,不太容管得到刻意扭曲的人。「系統性消音」用來鎮壓言論是遠比避開言論瑕疵來得有效好幾倍。

看過網路打臉文的人大概心裡會有個底,所謂的「自由主義」其實是要經得起驗證。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自由跟責任是分不開的。但是驗證與謊言本身就會有消長。就像正義與邪惡也不見得正義都會贏。尤其當一整個城市全部都是喪屍,只有你是活生生的人肉時,你手上沒有衝鋒槍,你不是蜜拉喬娃維琪,也不是 Norman Reedus, 你很難證明這世界有光明。這也是我在上一篇提到的,當新加入的網民被謊言淹沒,對初生之犢,不好說他們有錯。真正有錯的是邪惡。

虛實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是,站在你面前跟你說話的人,你知道他是誰。他即使不願意也必須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這是否就表示,你在虛擬世界,必須註冊自己的真實身份呢?對於我這種長期網民,會覺得沒有必要。就像風傳媒的基本概念一樣,訊息需要消化。新聞其實是慢速的。當你看到一堆促銷廣告,你也不會覺得先送到你家的傳單就買回家。你還是只會買你想要的。如果只是閒話家常,什麼小道消息你可能都會拿來聊一聊,反正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但是重要的事件,你就會比較相信有公信力的發布單位。也就是說,重要的決策你才需要身份的比對。然而,一些創造奇發明,更常是來自於枝微末節或言不及義。所以你會比較聽到一些創作者在逛街走路時,也還在記錄靈感。愛因斯坦及愛迪生也是在睡覺一半被靈感驚醒,找到解答。很多人在匿名情況下會鬼扯蛋很多東西。哪些東西對鬼扯的人來說,可能一點都不重要。但是對於創造者來說,有可能就是頓悟的剎那。真的想在匿名狀態幹壞事的人其實比例沒有那麼高。但是強制實名制,你就會失去很多創新的可能性。在近幾個月來的黑天鵝事件,顯示的就是沒被聽到的底層,還是會被騙。我們一般在生活上也不會把流言蜚語當真,而是看新聞。在網路世界其實是需要建立新的信用機制。為了防治可能的惡,連自己都蒙在鼓裡,真的不是什麼好方案。

終於是要聊到主題了....囧rz。以下為對facebook修正的參考與提議。

科技業立場應該都跟Facebook差不多,我們是平台而沒有決斷意義的資格。你應該也不會想要買一台電視,然後電視決定你可不可以看哪個節目。不過判斷自己公司喜歡哪個走向,應該是可以的。如果Facebook一開始就在他的網站Logo貼支持希拉蕊,也許就省事多了。

在於面對偏激言論的處理上我認為 raddit 的做得蠻好。raddit 主要核心概念就是自由言論。既不追蹤你的帳號真實性,也不去追蹤實體IP. 在選舉之前就常常被指控宣傳仇恨思想。在他們處理掉初創團隊的女性成員之後(這件事我的確有意見),他們處理仇恨言論的方式就是,你越愛轉貼,該話題的推薦等級就會越低。反正主題都很火了,不用推薦你也會去看嘛。
這個措施一推出時,也是被很多激進言論的使用者抗議,系統進行思想拑制。而官方立場是,他們要維持首頁版面的多元性。Raddit 給的言論自由,本來就不是讓單一言論淹沒所有其它主題。

Facebook 與更有公信力的傳媒應該採取合作立場,(當然有公信力的傳媒或許看不太起社群網站.....) 系統應該要限定「新聞類」的頻道必須真的有記者雇佣,資本及讀者估算;如果只是草創就拿出記者得獎記錄。不是營運的新聞產業,類別最多只能申請到「消息」。廣播也會有私底下蓋網的情況。有些人買了發信器就三不五時蓋頻自己鬼扯一些故事。

這個方法可以推廣願意參與的傳媒的訂戶,而且也會提高記者獎的地位。這兩個新聞相關單位本身俱有評判新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教育大眾,資訊並非都有同等可信度及價值。當你看到沒有專業背書的資訊,他有可能就是可信度不明的小道消息。

可靠傳媒對 Facebook 來說是資產,計費方式可與該媒體的訂戶拓展量結合。新增一個訂戶就給 Facebook 一筆佣金。媒體提供的訂戶讀者群以及得獎數量越多,推薦排名就越高。這個方式一方面也是延續傳媒在原有舞台的影響力,吸引傳媒前來經營社群網站的動力。

基本上不改變Facebook原本用來賺錢的推薦收費。這項調整並非掃除所有非新聞的廣告推薦。主要是在重要議題的時刻,傳媒也會想要藉由廣告提高觸及率。有公信力的媒體就能比較輕易在數媒的低廉收費下,突破謠言頻道的人海戰術。

還有一項提議是關於假消息的檢舉。如果使用者封鎖頻道也就不會看到了。但是如果使用者回報這是假新聞,驗證後真的是造假,我覺得比較好的處理方式並不是整串下架,而是把來源資料模糊化到難以辨識,上面再貼一張醒目的大標「被檢舉是假新聞」。這個方式的好處是,所有轉貼人都會幫忙宣傳這一個來源頻道會出假新聞。對於惡意宣傳的人頭帳戶,也會曝光他是惡意渲染誇大。如果假新聞頻道和人頭帳戶都會避免這個大標籤,而拼命刪自己的轉貼文,也會大大的把謠言從平台上移除。

我會認為 Facebook 既然跟人收廣告費,就應該要雇用或委託人力去檢核被檢舉的假新聞。徵信社應該可以開新類別來賺這筆錢。

下一個提議是對檢舉內容的比對。如果被檢舉是假新聞,也被確認過之後,1)先是進行假新聞處置,2)再封鎖所有比對完全正確的非轉貼串。尤其是圖像的加工,下載再轉貼,也是要清除的對象。3)蒐索90%以上相似度的內容,經由人工判斷是否是假新聞同一篇的微調。
上次看到朋友在淘寶網,辨識照片,比對出網路上既有商品,覺得功能真厲害~。

阻止地球佈滿金正恩,大家加油囉~~



update 2016-11-23


Read the full letter for yourself.
Tech Insider 貼上了 2016年11月23日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