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選擇次世代 3

前面幾篇可以注意到,新世代選擇短期項目做為標的是有其時代的必然性,不見得出自於傳統目標太高遠。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可能是傳統目標不合時宜,不再被需要。



的確有很多研究依然是得花很多時間去創造,只顧及短期標的未必能夠完成長期任務。然而,這時代並不只需要長期任務;或者說其實我們一直都生活在由短期任務去發掘長期需要的世界。但是華人的立場都只想直接跳到結論,也就是長期標的賺的錢多,所以就不顧及短期標的,卻在長期標的上一直走錯路。因為沒有短期標的的挖覺,走長期標的就像賭博一樣。我們不見得都一定要從事永久的、單一事項的成功。如果你不得不選擇短期標的再一直變換的話,只要跟得上時代,你所連接起來的也會是長期的成功,而且你不會像長期標的那樣,賭自己的未來。

長期投資說起來應該是政府和大企業的工作,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本。要選擇哪一個長期標的,據我推測應屬兩種背景:一是你很有錢,你可以拿大筆錢進入去測試,廣招人才,進行深度研究。例如蓋茲基金會。他的投資標的中最主要的一項是脫離貧困,在疫苗及環境衛生上有長足的突破。基於曾經在Microsoft創業管理上累積出來的經驗,他可以管理不屬於本自身專業,但是可以受惠於他的創意管理概念的項目。例如很有名的,廣招人才發明窮人保險套,回收尿精煉成飲用水,發明不需要電力的疫苗冷藏運輸箱。這些BillGates都不懂,但是他選擇了發明標的,而且研發過程有成效。

Gates基金會另有一項比較不明顯的,也就是成果不是那麼太好的投資:電力儲存裝置。今年一次報導我才知道蓋茲基金會大筆投資過數個相關項目,已有十幾年,但是現在浮出檯面依然沒有太大的成效。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投資需要雄厚背景。因為你有很大一個比例的錢得花在測試。不見得你想完成的,在現今發展上就做得到。要不要繼續投錢在上面,是一種信仰。

與深度研究相依度高的就是那些專業人員。他們必然也是長期堅持在專業上,才有辦法開發出新發明及成果。而那些長期研究員值多少錢呢?有一次我聊產業學術合作的時候好像就有聊到,研究員不應該拿到最大利潤。雖然他們有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他們並不是主要承擔成本的人。他們領薪水做研究,而賠錢的是發薪水的那些人。贏的不一定是真理,而是最堅持的人。例如這次美國大選。誰能保證下次不會又是同一個人當選?德州白人年輕人去教堂掃射,死亡26人。現在決定教堂要拆掉了。前幾天德國納粹受害者紀念石被偷走了。眼不見為淨。就適合改寫歷史。德國選舉前後,有一段非洲訪談,受訪的青少年答覆是「都已經離二戰有60幾年了,那一個世代的錯誤為什麼要我們這一個世代來承擔?」聽起來很對;但是現在納粹在德國進了國會,在路上也更常出現看到白人霸凌有色人種。歐陸兩次大戰,法西斯及納粹的出現,其實對應的當時工業化之後日漸升高的失業率,以及相形之下事業成功的猶太商人。人性距離歷史,常常比想像中的還要近。

如果要我猜為什麼猶太人數世紀經商都很強喔,大概跟華裔經商也很強差不多的理由:世世代代被排擠,沒有退化的權利。也許福利有保障,也許傷殘有保險,但是你不一定領得到。對於信任制度(退化)也就會相形謹慎。

賺得到錢的並不是最先進的研究,而是最推廣的出去的研究。專業在世上的重要性,並沒有推崇專業的人所說的那麼神通廣大。你想知道研究什麼專業才能賺大錢,基本上這是問錯問題。因為會賺錢的人是肯賠錢的人,而不是等人養的人。再高再強大的專業無法推廣的話,什麼都不會變成錢。職業無貴賤,而是盲點太多。

第二個長期投資的可能性就是,你在一個產業混得夠熟,就很有可能學到那一個產業繼續發展下去需要什麼。例如,你如果去問五月天,他們這一次的消費預計會用多久?標的預估可以維持幾年?屬於何種投資型態?他們有沒有需要卻買不到的東西?他們會不會因而投下研究經費?其實這是會有的。當你對產業夠了解時,這項付出才會夠精準,成為長期投資。雖然在外界看來只是短期特效,外行看熱鬧。

對國家來說,長期投資的選擇就在於政策走向。例如德國打算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發電,他們如今再生能源能佔百分之40以上,將核能退役,也是因為政策選擇之後的不斷投資。他們投資的初期,再生能源的設備還是很貴,投資成本根本不敵傳統產業的產能效益。但是在長期投資到一定比例之後,新能源效益就很明顯超過傳統發電方式,進而逐一取代傳統發電。然而要取代煤炭發電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並不是因為煤炭發電一定比較便宜,而是因為煤炭工業有很多人還在裡面做,改變煤電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只是投資與成本。

前面討論顯示一個巨型機構選擇長期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背景,以及閃避不了的風險。再回到台灣小公司要選擇發展方向,或者是想創業的人要選擇主題,或者是年輕人要選擇專業科目,或者是年輕人的爸媽要要求小孩選擇專業科目,他們很常問想問的一句話:

「你告訴我做什麼會賺錢。愛拼就會贏!」

你會發現,這句話在現在永續學習快速競爭的時代,就像是在問「你告訴我,哪一個號碼我去簽了會中樂透彩」一樣不可思議。

雖然現在不是入學申請季節,如果要我回答主修喔要選哪一門科系好?我會說,你去選把你餓死也不會後悔的科系。因為你會從這一個真愛看到無限可能性。當然另外一個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眼光不要太狹隘。並不是學考古就一定要去挖死人骨頭。你可能去考證巴拿馬文件會很有一套。就像我最喜歡的專業其實是心理學。當我在探討商業架構、軟體系統、遊戲使用者互動、歷史、社會趨勢觀察等方面,都看得到心理學在我推論中的份量。

選擇小確幸並沒有什麼不好。你可能目前選擇的並不是當紅職業,但是能夠在潮流中應用自己的專業。你也可能選了很了不起的專業,卻與現實脫節。例如從事現在很紅的AI產業。然後你覺得你寫的判斷方式非常對,絕對不可能是機械誤判,一定是人類的五官長錯位置。

產業上如果要有所突破,需要重視多元化的人力。在一些大企業已經朝這個方向走了。以前科技產業最常被罵的就是科技宅,講的術語一般人都聽不懂,常常因此被客戶推卸責任。例如之前PChome網路購物跟政府談第三方交易時,歷經官方兩屆任期,每次開會官方結論都說聽不懂;就算真正意思是保護銀行,不想懂。

多元化人力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溝通上的困難。所以一般比較小型的企業還不是那麼重視多元化人力。這個問題在台灣尤其明顯。因為台灣的學術認證跟不上時代。產業要用的人僵固在文憑的限制之內。學術不承認產業經驗,所以吳寶春即使已經經營公司了,還是沒辦法入學專心學習商業管理。他需要學商管來用時,還得學一堆通識有病嗎?尤其要進學校還得去考我都看不爽的中學廢課本。學制之下,學生沒有餘力或視野在學科之外擁有他有興趣的工作經驗。例如我就讀資工系研究所時,校內很多大學部的學生已經有替企業寫程式或者是接案的經驗。如果產業非得看一張文憑證明這一個學生是不是資工才給他案子的話,就不可能會有學生能在畢業前就有工作經驗,並且在學校內盡可能地學習他在實務上所欠缺的項目。

擴大工作交付彈性雖然可以提高畢業生就業可能性,同時也會擴大產業僱用臨時員工的權利。
這也是目前時代最重要的問題:就業機會(tbc)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假病人

讀到這篇覺得蠻有意思~。 天下》 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最是不幸 from

軟陶

前陣子一直想做一件事,(好吧,我隨時都想做很多事....,)最近家裡施工,本來預估有一天要看家,我跟不熟的人常常是很沒話,為了避免跟施工隊沈漠對望的尷尬,提早把材料買了。施工日變手工日。 說起來施工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施工隊第二天沒來,由於睡眠不足,整個變成大半夜才動手...。 材料是 Fimo 軟陶。不太清楚台灣是不是買得到,因為軟陶在攝氏 32度以上開始凝結,對台灣商店是蠻不利的情況。Fimo (我在這裡買的 Deserre> Fimo ) 比我想像的硬,最後還是出動了壓麵機。(沒錯...就是我拿來做餅乾的機器.....。擦乾淨就沒事了,對吧...。)

因為性別歧視

為什麼 Sophie 常常會被挑出來罵? 因為性別歧視。而罵她的不只男性,還有女性。就像美國也有不少女性會投票給對待女人如牲畜的川普。 那些責罵 Sophie 的人,並沒有想知道她在 instagram 上到底表達了什麼。 Spohie 寫的是:「感謝一路上支持女人的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伴侶。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來。 Justin Trudeau 是女權主義者,所以他盡力支持妻子去達成她想要的成就。 陌生人幫助你,你不會感謝嗎?因為幫助你的人是你的伴侶,你就不感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