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遊戲是人生的遊樂場。它一直沒有對錯,對錯生於人心。
進步是不會退行的河,知識普及必然比特權好。端看人要怎麼善用它,如何詮釋它。很常見的是常人看見不熟悉的事物,會先攻擊它。不害怕了之後,才試圖觀察,了解。對於電玩,就因為它是「玩(gaming)」,馬上被衛道人士攻擊,很難翻身。
電玩,它給予人們比電影還生動的可能性。就像本文寫的,它的故事很好,只要能看得見殺僵屍以外的意義。通常玩家都看得到,非玩家在看之前就開罵。
就像之前篇隨便批評樂團的人,他只聽兩句,不合胃口,就說別人盲目。
The Walking Dead 陰屍路遊戲心得,一場正義的思辨之旅 |
其實這個我也沒玩過。我很怕恐怖片。但是我看過惡靈古堡及沈默之丘各版本的劇情,故事真的很棒。它們探討的主題很有意義,例如惡靈古堡是生化人,沈默之丘第一集是時代道德。
以前還看過一個遊戲,它只能逃跑,完全沒有反擊能力。四個朋友,各有各的故事,最後玩家必需決定讓誰活下來。
這麼恐怖的遊戲,我一樣是不敢玩。但我是很注意故事的人。例如玩仙劍奇俠傳,對於女媧必需死很難過。如果知道這些朋友的人生,選擇是很難受的事。也可以看到自己心中真正的價值。
我一般玩模擬類型的遊戲,跟經營策略比較有關係。而故事型的遊戲,如果故事寫得好,其實很能挑戰人性。而遊戲的互動特質,可以分析自己的決定。有些人可以在第一次過關卡時就選擇較高成就的項目。也表示他的任務取向很重。如果像我這種閒晃破不了關的,也顯示我就是多元導向的類型。
遊戲玩多了,就會開始選擇不同的玩法。
通常會玩到暴斃的,是生命成就感很低的人,很少是資訊世代的小孩。生於資訊世代,玩個遊戲沒那麼珍貴,有上百種可以換。一生被唾棄難得在遊戲拿到成就感的人,就會離不開遊戲。
家長責怪遊戲擔誤小孩,只會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根本不關心什麼才是小孩的快樂。
當我女兒去玩陶土時,才不鳥什麼平板電腦。泡溫泉還是玩電腦,她當然選泡溫泉。讓舅公背跟平板電腦,她一定選給舅公背。無聊的時候再玩平板電腦就好了。
「無聊的時候再玩平板電腦就好」。家長注意不到嗎?還是無聊不會去念書?有家長是無聊去賺錢的嗎?
誘惑,常是始於缺憾。
讓我想到這篇:sega有個孩子叫巴哈,你不關心孩子與他無關
Comments
Post a Comment